第
13
章
全等三角形
13.
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4
.角边角
第
1
课时
角边角
目标突破
总结反思
第
13
章
全等三角形
知识目标
13.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知识目标
1
.经过画图、观察、讨论,探究三角形全等的第二种判定方法
——
角边角
(A.S.A.)
,能够用它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
.在理解
“A.S.A.
”的基础上,能证明简单的线段或角相等问题.
3
.在理解
“A.S.A.
”的基础上,能解决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
目标突破
目标一 利用角边角
“A.S.A.
”证明三角形全等
13.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证明:
∵AE
=
BD
,
∴
AE
+
BE
=
BD
+
BE
,即
AB
=
DE.
∵
AC
∥
DF
,∴∠
A
=
∠D.
∵
BC
∥
EF
,∴∠
ABC
=
∠DEF.
在
△ABC
和
△DEF
中,
∵∠
A
=
∠D
,
AB
=
DE
,∠
ABC
=
∠DEF
,
∴△
ABC
≌△
DEF(
A
.
S
.
A
.)
.
13.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
归纳总结
】
应用
“A.S.A.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两点注意:
(1)
运用“
A.S.A.
”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前提是找准对应元素
(
边或角
)
.
在这一过程中关键看两个三角形对应相等的元素是否符合
“
角边角
”
结构
(
边是两角的夹边
)
.
(2)
三个条件书写在一起时要按角边角的顺序来写.
13.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目标二 运用角边角
“A.S.A.
”证明线段或角相等
13.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证明:
∵∠BED
=
∠CED
,
∴∠
AEC
=
∠AEB.
又
∵AD
平分
∠BAC
,∴∠
CAE
=
∠BAE.
在
△AEC
和
△AEB
中,
∵∠
AEC
=
∠AEB
,
AE
=
AE
,∠
CAE
=
∠BAE
,
∴△
AEC
≌△
AEB
,∴
AB
=
AC.
13.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
归纳总结
】
运用角边角判定三角形全等,可以先确定边相等,再确定夹这边的两个角相等;也可以先找出两个角相等,再确定这两角所夹的边相等.
13.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目标三 利用角边角
“A.S.A.
”解决实际问题
13.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
解析
】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得出
△CPD≌△PAB(
A
.
S
.
A
)
,进而得出
AB
的长.
解:
由生活经验知,旗杆与居民楼都与地面垂直,∴∠
CDP
=
∠PBA
=
90°.
又
∵∠CPD
=
38°
,∠
APB
=
52°
,∴∠
DCP
=
∠APB
=
52°.
在
△CPD
和
△PAB
中,
∵∠
CDP
=
∠PBA
,
DC
=
BP
,∠
DCP
=
∠APB
,∴△
CPD
≌△
PAB(
A
.
S
.
A
)
,
∴
DP
=
BA(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
.
∵
DB
=
33
米,
PB
=
8
米,
∴
AB
=
PD
=
33
-
8
=
25(
米
)
.
答:楼高
AB
是
25
米.
13.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
归纳总结
】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充分挖掘隐含条件,如直立的旗杆、建筑物、植物等一般都与地面垂直.
13.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总结反思
知识点 “
A.S.A.
”基本事实
小结
基本事实:
________
及其
________
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等.简记为
A
.
S
.
A
.(
或角边角
)
夹边
两角
13.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反思
13.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
答案
】
(1)
根据添加的条件,在两个三角形中形成
“
角角角
”
的关系,这不能判定
△ABC≌△FED.
(2)
如果运用
“
A
.
S
.
A
.
”证明
△ABC≌△FED
,可添加条件
“BC
=
ED”
.
13.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