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板块
教材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
运动
声
物态变化
光
第
1
课时 机械运动
知识梳理
自主测试
一
二
三
四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
.
长度的测量
(1)
单位及换算。
①
在国际单位制中
,
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米
,
符号是
m
。
②
常用单位
:
千米
(km)
、分米
(dm)
、厘米
(cm)
、毫米
(mm)
、微米
(
μ
m)
、纳米
(nm)
等
,
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是
1 km=10
3
m
1 dm=10
-1
m
1 cm=10
-2
m
1 mm=10
-3
m
1
μ
m=10
-6
m
1 nm=10
-9
m
(2)
测量工具
:
刻度尺
。
知识梳理
自主测试
一
二
三
四
(3)
刻度尺的使用。
①
观察
:
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
量程
、
分度值
及零刻度线。
②
放置
:
零刻度线
对准
被测物体的一端
,
有刻度线的一边要
紧靠
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
平行
,
不能歪斜。
③
读数
:
视线要
正对
刻度线
;
要注意区分大格及小格数目。
④
记录
:
不但要记录
数值
,
还必须注明测量
单位
。
2
.
时间的测量
(1)
时间的单位
:
在国际单位制中
,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秒
,
符号是
s
。其他单位有小时
(h)
、分
(min)
、毫秒
(ms)
、微秒
(
μ
s),
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
1 h
=
60
min;1 min
=
60
s;1 s
=
10
3
ms;1 ms
=
10
3
μ
s
。
(2)
测量时间所用的工具
:
钟表
、
停表
等。
知识梳理
自主测试
一
二
三
四
3
.
误差
(1)
测量值
与
真实值
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2)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方法、
测量
工具
、测量的
人
有关。
(3)
减小误差的方法
:
①
选用更精密的
测量工具
;
②
多次测量求
平均值
;
③
改进
测量方法
。
误差只能
减小
,
不可
避免
;
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
也应该避免。
知识梳理
自主测试
一
二
三
四
二、运动的描述
1
.
机械运动
物体
位置
的变化。
2
.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
参照物
:
在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
,
被选作
标准
的物体叫作参照物。
(2)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
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参照物
。
知识梳理
自主测试
一
二
三
四
知识梳理
自主测试
一
二
三
四
三、运动的快慢
1
.
速度
(1)
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
①
相同时间
,
比较
经过的路程
;
②
相同路程
,
比较
所用时间
。
(2)
物理意义
:
速度是表示物体
运动快慢
的物理量。
(3)
定义
:
运动物体的
路程
与
时间
之比叫作速度。
(
5)
国际单位
:
m/s
。常用单位有
km/h,1 m/s
=
3
.
6
km/h
。
2
.
两种运动
(1)
匀速直线运动
:
物体沿着
直线
且速度
不变
的运动。
(2)
变速直线运动
:
物体运动速度
变化
的直线运动。
知识梳理
自主测试
一
二
三
四
四、测量
平均速度
知识梳理
自主测试
1
2
3
4
5
6
1
.
下列对一些常见物体的估测最恰当的是
(
)
A.
中学生课桌高度约
80 cm
B.
物理课本长度约
50 cm
C.
学校教室的长度约
20 cm
D.
学生用笔直径约
4 cm
答案
:
A
解析
:
中学生课桌高度小于
1
m,
与
80
cm
接近
,
故
A
正确
;
物理课本的长度在
26
cm
左右
,
达不到
50
cm,
故
B
错误
;
学校教室的长度在
10
m
左右
,
远远大于
20
cm,
故
C
错误
;
学生用笔的直径接近
1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