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明历程
模 块 一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考点十 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02
第
2
关 对接高考
03
第
3
关 精练高考
栏
目
导
航
01
第
1
关 梳理考点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
.
外交方针
01
第
1
关 梳理考点
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方针
另起炉灶
一边倒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含义
在新的基础上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
___________
阵营一边
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和特权
意义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起
___________
的外交关系
使新中国在斗争中不至于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有利于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社会主义
独立自主
2
.
外交成就
(1)
同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
17
国建交。
(2)1950
年
1
月,中苏签订
《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
[
思维导图
]
新中国初期外交成就
3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
背景
①
1953
年朝鲜停战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
②为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和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2)
提出:
________
年
12
月,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3)
完善:
1954
年,在中印两国总理的联合声明中;
1955
年在
_____________
上。
(4)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____________
、互不干涉内政、
__________
、和平共处。
(5)
意义
①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
___________
。
②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
________
。
1953
万隆亚非会议
互不侵犯
平等互利
基本准则
成熟
[
比较辨析
]
正确认识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与新中国成立初
“
三大方针
”
的不同
1
.从目的上看,三大方针以维护独立和主权为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外交关系。
2
.从内容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方针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因而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3
.从影响上看,三大方针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也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4
.
走向国际舞台
(1)
日内瓦会议
(1954
年
)
①
特点: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②议题:和平解决朝鲜和
_____________
问题。
③成果:达成了
《
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
。
(2)
亚非会议
(1955
年
)
①
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②议题:讨论各国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成果:周恩来提出
“
_____________
”
的方针,通过了
《
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
。
④意义: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形成了
“
万隆精神
”
。
印度支那
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求同存异
[
轻识巧记
]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可归纳为
“
一、二、三、四、五
”
一个政策: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两大会议:即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
三大方针:即
“
另起炉灶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一边倒
”
。
四点成就:与苏联等
17
国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
五项原则: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二、外交关系的突破
1
.
重返联合国
(1)
背景
①广大
_______________
日益成为国际事务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②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逐渐破产;
③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④美国提出的
“
双重代表权
”
方案遭到中国拒绝。
(2)
恢复:
1971
年
10
月,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3)
意义: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发展中国家
[
易错提醒
]
恢复合法席位不等于加入联合国。
中国是
“
恢复
”
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
“
加入联合国
”
。这是因为在
1945
年联合国创立之初,中国既是创始国又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对联合国的筹建和成立作出过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理应取代台湾国民党集团,享有在联合国的一切权益,故中国不是重新加入联合国。
2
.
中美关系解冻
(1)
原因:中美关系的缓和是双方共同的要求。
①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苏争霸的需要。
②中国:打破外交僵局,改善国际地位;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
(2)
历程
①
1971
年
4
月,
“
_______________
”
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②
1971
年
7
月,基辛格秘密访华。
③
1972
年
2
月,
__________
访华,在上海签订
《
中美联合公报
》
。
④
1978
年
12
月,双方发表建交公报。
⑤
________
年
1
月
1
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乒乓外交
尼克松
1979
[
易错提醒
]
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美建交
中美关系正常化并不等于中美建交。
1972
年尼克松访华以及
《
中美联合公报
》
的签署说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正式建交不是
1972
年,而是
1979
年。
1979
年中美两国建交,中美关系实现完全正常化,但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压制中国的政策。
3
.
中日邦交正常化
(1)
原因
①
_____________
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②日本舆论强烈要求尽快实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日本取得国际竞争中的有利地位。
③日本许多对华友好的政党、社团和人士的推动。
(2)
概况:
1972
年
9
月,
_____________
首相访华,双方签署
《____________》
,日本同台湾当局断绝了
“
外交关系
”
。
(3)
意义:打开了两国
______________
的历史新篇章;推动亚洲与世界的和平。
中美关系
中日邦交正常化
田中角荣
中日联合声明
睦邻友好
4
.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1)
外交政策的调整
①原因: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②内容:
a
.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做出新的科学判断。
b
.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奉行
________
政策。
c
.进一步实行开放政策。
不结盟
(2)
活跃的多边外交
①表现:
a
.
20
世纪
80
年代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当选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人权委员会成员国等。
b
.
2000
年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联合国
____________
会议,首倡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首脑会晤活动。
②意义: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建设性作用。
千年首脑
(3)
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①基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开展多边外交。
②表现:
a
.
1993
年国家主席江泽民在美国西雅图出席
____________________
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b
.
2001
年在上海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c
.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
.
“
一边倒
”
政策,是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对于壮大社会主义阵营,制约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巩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促进我国经济恢复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3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与合法权利的恢复,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人民友好的历史潮流,突出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
答题术语
]
4
.中美关系缓和是
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提高了中国的政治地位,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5
.中国多边外交的中心是联合国而不是周边国家,国家政策不是由国家关系决定的,而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
1
.下列日程是周恩来某次国际会议过程中其中一天的行程安排。这次会议:上午
10
点,会见柬埔寨王国外交大臣狄普芳;中午
11
点
40
分,访晤英国外交大臣艾登;下午
1
点起,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越南外长范文同会谈;下午
4
点
50
分,访晤法国总理兼外长弗朗斯。这次会议
(
)
A
.提出
“
求同存异
”
的方针
B
.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C
.反映中美关系的缓和
D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02
第
2
关 对接高考
考向预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
B
解析:
由材料中涉及的国家可知,这次会议是
1954
年日内瓦会议。
A
项是
1955
年万隆会议的内容,故
A
项错误;日内瓦会议在中国的努力下,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故
B
项正确;中美关系的缓和开始于
1972
年,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
D
项是出现在
1971
年,时间不符,故错误。
从
“
一边倒
”
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按照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分敌我到按照国家利益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逐步成熟。从近
5
年高考命题来看,外交方面命题不多,只有
2016
年全国乙卷第
31
题涉及本部分内容,在
2019
年高三复习备考时需要注意。
1
.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特点
(1)
革命性: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出了
“
另起炉灶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和
“
一边倒
”
等方针,从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这几项原则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
(2)
结盟性:
“
一边倒
”
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国结盟,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
(3)
平等性: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基础上,提出了外交三大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时也在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等外交实践活动中得以体现。
2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征
(1)
包容性: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或不同的国家;适用于发展中或发达国家。
(2)
平等性:强调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当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
开放性: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4)
创新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
2
.
1971
年基辛格秘密访华期间,为保守会谈内容机密,双方在场人员不得使用录音机,全凭耳听手记,再各自整理成文本。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
A
.苏联阻止中美关系正常化
B
.中美关系进程笼罩冷战阴影
C
.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升
D
.中国已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考向预测二:中美关系的对抗与发展
B
解析:
材料并未体现苏联阻止中美关系正常化,且与史实不符,故
A
项错误;据材料
“
1971
年基辛格秘密访华期间,为保守会谈内容机密,双方在场人员不得使用录音机,全凭耳听手记,再各自整理成文本
”
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受国家性质和意识形态,即中美关系进程笼罩冷战阴影影响,故
B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升,故
C
项错误;中国尚未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故
D
项错误。
大国博弈是冷战后至今国际局势的重要特点,尤其是中美苏三大国的角力和斗争,国家利益是国家外交政策的核心,是国家关系的基础和载体。
20
世纪
70
年代中美关系的缓和,正是符合中美双方国家利益的最好体现。中美关系改善,掀起与中国建交的高潮,推动了中日关系的缓和。对于此部分内容,全国卷命题一直未曾考查,属于相对的冷点,但正如
60
年代的外交关系,从
2010
年至
2015
年未命题,
2016
年却又命题考查,对于这种命题规律,我们理应了然于胸。
1
.第一阶段
(
新中国成立到
20
世纪
60
年代末
)
:对抗。
(1)
根本原因:中美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和冲突。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进行
“
扶蒋反共
”
;新中国成立后,又推行孤立政策。
2
.第二阶段
(20
世纪
70
年代到
80
年代
)
:走向缓和,最终正常化。
(1)
从美国方面看: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
(2)
从中国方面看:中国国际地位提高;面临来自苏联的威胁;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
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的特征及原因
3
.第三阶段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
:时而紧张、时而缓和。
(1)
中美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矛盾在所难免。
(2)
中美之间也存在着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双方可作出妥协,中美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都负有重大责任。
(2016
·
全国乙卷
·
31)
1965
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
1957
年
17
.
9%
上升到
52
.
8%
。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
)
A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
.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03
第
3
关 精练高考
B
解析:
新中国
1972
年之后才实现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
20
世纪
60
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增加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缓和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对抗来自苏联的威胁,故
B
项正确;全方位外交政策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及中国与西方国家贸易额的增加,并不能说明中国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故
D
项错误。
1
.
(2016
·
江苏卷
·
12)
对于即将参加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定下的外交基调是:争取越南南北以北纬
16
度线为界实现停战,促使法军撤出,反对美国干涉。这次国际会议是
(
)
A
.日内瓦会议
B
.万隆会议
C
.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
D
.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
A
解析:
由题目中的信息
“
争取越南......停战
”“
促使法军撤出
”“
反对美国干涉
”
可知该国际会议参与国有中国、法国和美国,且与和平解决越南问题有关。这应是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1954
年,中、美、英、法、苏及有关国家外长,在日内瓦举行的会议,故
A
项的表述正确;
B
项的参与国为亚非国家,故排除;中国并未参加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故排除
C
项;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召开于
1971
年,晚于法国殖民者撤出越南的时间
“
1956
年
”
,故排除
D
项。
2
.
(2015·
广东卷
·17)
下表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
(%)
A
.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
B
.实行
“
一边倒
”
政策,中美贸易剧减
C
.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
D
.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
B
年份
苏联
美国
其他国家
第一年
30
21
49
第二年
41
.
3
0
.
4
58
.
3
第三年
51
.
759
0
.
003
48
.
238
解析: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与国民政府签订
《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
攫取了大量在华政治、经济特权,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与表中
“
中美贸易急剧减少
”
数据不一致,故
A
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敌视孤立中国,中国选择
“
一边倒
”
的外交政策,与表中
“
中苏之间的贸易不断增加,中美贸易急剧减少
”
数据一致,故
B
项正确;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与表中
“
中美贸易急剧减少
”
数据不一致,故
C
项错误;
1961
年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中苏关系恶化,与表中
“
中苏之间的贸易不断增加
”
数据不一致,故
D
项错误。
3
.
(2015
·
山东卷
·
22)
1950
年
1
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
1954
年
6
月,中英互派代办;
1972
年
3
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
A
.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
.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
C
.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D
.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
B
解析:
1950
年中美关系并没有好转,此时美国奉行的是孤立和不承认的态度,故
A
项错误;中英关系从开始承认新中国,到互派代办,再到大使级外交关系的演变都是从两国的利益和现实的需要出发,故
B
项正确;欧洲在这一时期主要是追随美国,孤立中国,故
C
项错误;中英两国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依然存在,故
D
项错误。
4
.
(2015
·
安徽卷
·
18)
联合国大会关于
“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
“
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
——
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绝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
”
由此可见
(
)
A
.西方的
“
冷战
”
政策彻底破产
B
.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
C
.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
D
.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
D
解析:
“
冷战
”
由西方发起,旨在通过非武装手段对抗、遏制共产主义的发展,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不能表明西方针对中国乃至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敌对行动全部失败,故
A
项错误;中美关系正常化实现的标志是
1979
年中美正式建交,故
B
项错误;材料只能表明在是否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问题上,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观点,不能据此断章取义说
“
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
”
,故
C
项错误;
“‘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议案表决通过
”
、
“
投票的结果
……
代表着绝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
”
等关键信息说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认可新中国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故
D
项正确。
5
.
(2015
·
海南卷
·
25)
1971
~
1978
年,我国共援助
37
个第三世界国家建成了
470
个项目,超过
1955
~
1970
年建成的援外项目总和,对外经济援助的支出为前
16
年总和的
109%
。这反映了
(
)
A
.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
B
.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
C
.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D
.经济援助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手段
D
解析:
选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提升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出现的现象,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
1990
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彻底瓦解,与本题无关,故
C
项错误;据材料中
“
1971
~
1978
年,我国共援助
37
个第三世界国家建成了
470
个项目
”
可知
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外交出现转折的情况下,积极通过经济援助第三世界国家,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故
D
项正确。
1
.
(2018
·
沧州质检
)
图片包含一定的历史信息,下图是新中国的一幅宣传画,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
A
.新中国奉行结伴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B
.远处建筑寓意中苏两国国家利益相同
C
.新中国工业化追求高速度
D
.中苏结盟有利于我国的工业化建设
D
解析:
中国积极倡导的
“
结伴不结盟
”
,在新时期立足于和平发展,正在成为新型国际关系和当前国际安全发展中的一个新潮流,故
A
项错误;中苏两国国家利益相同的表述与常规不符,故
B
项错误;图片反映的是中苏友谊,故
C
项错误;根据图片,反映了中苏间友好关系,中苏结盟有利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化建设,故
D
项正确。
该表主要反映当时中国
(
)
A
.打破了美国的经济封锁
B
.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
C
.实行
“
一边倒
”
的外交政策
D
.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C
解析:
图表反映出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国家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逐渐下降,不能体现打破美国经济封锁,故
A
项错误;材料表述的是对外贸易额的变化,不能体现国家工业发展状况,故
B
项错误;当时中国为应对两极格局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的敌视封锁,采取了倒向社会主义阵营的
“
一边倒
”
政策,不断减少与资本主义国家贸易比重,故
C
项正确;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与对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额下降无直接联系,故
D
项错误。
3
.
(2018
·
江西重点中学盟校联考
)
日内瓦会议开始时,周恩来阐述中国外交的基本立场说:
“
我们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和维护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国家制度不受外来干涉的权利
……
只要世界各国都遵守这些原则
……
我们认为,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的世界各国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
这段话表明中国政府
(
)
A
.开始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国际公认准则
C
.推动了印度支那局势走向缓和
D
.提出的求同存异原则促进会议取得成功
C
解析: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苏联等
17
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开始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故
A
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准则,故
B
项错误;日内瓦会议是来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中国的外交立场有利于推动印度支那局势走向缓和,故
C
项正确;提出求同存异的原则是在万隆会议上,故
D
项错误。
4
.
(2018
·
赣州模拟
)
下图是
1954
年
5
月出版的美国
《
时代
》
周刊的封面,所配的文字说明是
“
红色中国的周恩来
——
边打边谈
”
,颇能概括当时情景。该期杂志
“
封面
”
反映的是
(
)
A
.
“
冷战
”
全面对抗格局正式形成
B
.周恩来参加重庆和平谈判
C
.亚非国家自主召开万隆会议
D
.周恩来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D
解析:
1955
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后,冷战局面全面形成,故
A
项错误;
1945
年举行重庆谈判,故
B
项错误;
1955
年召开亚非会议,故
C
项错误;
1954
年,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另一方面在国际上受到资本主义阵营的孤立封锁和敌对,故
D
项正确。
5
.
(2018
·
华中师大新高考联盟测评
)
1971
年
10
月,第
26
届联大就阿尔巴尼亚等国提案进行表决,结果
131
个会员国中,一共有
76
票赞成,
17
票弃权,
35
票反对,这使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时间提前了。这一外交成就
(
)
A
.与中美正式建交不无关系
B
.这是非洲国家联合支持的结果
C
.表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D
.表明美国的霸权政策不得人心
C
解析:
1979
年中美才正式建交,故
A
项错误;第
26
届联大上赞成阿尔巴尼亚
“
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提案的国家并非仅非洲国家,故
B
项错误;第
26
届联大中国恢复合法席位能获得多数国家支持是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的结果,故
C
项正确;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与美国的霸权政策没有关系,故
D
项错误。
6
.
20
世纪
70
年代某国领导人访华时致辞:
“
遗憾的是,过去几十年中,□□关系有过不幸的过程。其间,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对此,我再次表示深刻的反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关系停留在不正常和不自然的状态下,我们只能坦率地承认这个历史事实。
”
这一致辞
(
)
A
.加快了中国重返联合国进程
B
.推动了美国对华由敌视到合作
C
.促进了中日两国关系的改善
D
.实现了中国外交关系重大突破
C
解析:
根据材料
“
过去几十年中,
□□
关系有过不幸的过程。其间,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对此,我再次表示深刻的反省
”
判断是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时言论,此时中国已经重返联合国了,故
A
项错误;日本首相访华是在中美关系正常化后才出现的,故
B
项错误;田中角荣访华促进了中日关系的改善,故
C
项正确;中国外交关系的重大突破主要在于中美关系的改善,故
D
项错误。
7
.
1980
年,中苏两国签订的为期
30
年的
《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期满。中国宣布不再延长
《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此后又提出了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可以用来表明
(
)
A
.不结盟运动取得了新进展
B
.社会主义阵营出现了破裂
C
.中国坚持独立的外交政策
D
.中国有能力维护自身主权
C
解析:
材料中反映的是中苏在
1980
年放弃结盟的关系,与不结盟运动的发展无关,故
A
项错误;社会主义阵营的破裂在
20
世纪
60
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就已经出现,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
“
中国宣布不再延长
《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此后又提出了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
说明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
C
项正确;材料中表明的是中国的外交政策,不是中国的国力,故
D
项错误。
8
.
(2018
·
南通、扬州、泰州模拟
)
有学者认为,它的建立使亚太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组织,这对美国在该地区的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政策是一个挑战,或者是说这是建立起一个通向多极世界的途径。这里的
“
它
”
应是
(
)
A
.华沙条约组织
B
.上海合作组织
C
.亚太经合组织
D
.北美自由贸易区
B
解析:
华沙条约组织在欧洲,与材料
“
亚太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组织
”
不符,故
A
项错误;
“
冷战
”
结束后,
“
一超多强
”
的局面出现,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而
2001
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与材料
“
亚太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组织
”“
建立起一个通向多极世界的途径
”
相符,故
B
项正确;材料
“
对美国在该地区的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政策是一个挑战
”
表明不是经济组织,故
C
项错误;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材料
“
亚太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组织
”
不符,故
D
项错误。
9
.
(2018
·
安徽
“
江淮十校
”
联考
)
2017
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
(
)
A
.建立全方位的战略伙伴外交关系
B
.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
.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
.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大国关系框架
D
解析:
材料中不仅有中国与俄罗斯、欧洲、金砖国家的伙伴关系,还有与美国的新型大国关系,故建立全方位的战略伙伴外交关系不是对材料的全面概括,故
A
项错误;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表述过于笼统,不能体现出材料的主旨内容,故
B
项错误;材料中的中国外交没有以联合国为中心,故
C
项错误;从材料中国致力于与美国、俄罗斯、欧洲和金砖国家等重要大国和国际集团构建友好关系,反映出中国努力构建大国之间的稳定均衡关系,故
D
项正确。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