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
点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
.
原因
国内战争
爆发
,
苏俄形势严峻。
2
.
内容
(1)
实行
余粮征集制
,
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
,
其余粮食以极低的价格交售国家。
(2)
普遍实行
工业国有化
。
(3)
取消
商品贸易
,
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
(4)
实行
“
不劳动者不得食
”
的原则。
3
.
影响
(1)
积极方面
:
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
,
保证了
军事斗争
的胜利。
(2)
消极方面
:
许多措施超出了
战时需要
的限度
,
引起农民不满。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
点二新经济政策
1
.
背景
(1)
苏维埃政府亟须恢复经济。
(2)
农民
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
(3)
国家没有能力
直接领导
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
2
.
开始
1921
年
3
月
,
俄共
(
布
)
召开了第十次代表大会
,
会上决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3
.
内容
(1)
农业方面
:
以固定的
粮食税
代替余粮征集制。
(2)
工业方面
①
关系
国家经济命脉
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
,
由国家经营。
②
中小企业
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
,
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③
恢复
私人小企业
。
(3)
流通方面
:
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
自由贸易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教材解读
阅读教材第
65
页
,
想一想
:
新经济政策的依据是什么
?
提示
苏俄仍是一个小农经济占优势的落后的农业国
;
国内战争胜利后农民强烈反对以余粮征集制为核心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暴动频发
,
苏维埃政权的处境十分危急。
4
.
意义
(1)
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
社会主义
的途径。
(2)
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
,
使
国民经济
得到恢复和发展
,
苏维埃
政权
得到巩固。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
点三斯大林时期的经济
1
.
斯大林体制的建立
经过工业化和
农业集体化
,
逐步取消了新经济政策
,
到
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
,
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
2
.
特点
(1)
实行单一的
公有制
,
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2)
实行
高度集中
的经济管理体制。
(3)
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
计划经济
。
(4)
主要以
行政手段
管理经济。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3
.
影响
(1)
积极方面
:
国家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资源进行经济建设
,
使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
工业体系
,
基本上实现了
工业化
。
1937
年
,
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2)
消极方面
①
超越了苏联生产力的水平
,
造成苏联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发展比例
严重失调
,
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挫伤。
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诞生的
社会主义国家
大都照搬这种体制。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
点一新经济政策
史料
导入
1921
年
3
月
,
俄共
(
布
)
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
,
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
……
当这一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
,
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
:“
晓得今天是这样
,
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
”
……
西方人士却说
:“
俄国的这一招
,
是痛击我们的
!”
互动探究
(1)
结合所学知识
,
分析史料中许多革命者对新经济政策感到
“
痛惜
”
的原因。
(2)
西方人士为什么说
“
俄国的这一招
,
是痛击我们的
”
呢
?
提示
(1)
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资本主义
,
利用市场发展经济。
(2)
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名师精讲
新经济政策的
“
新
”
(1)
所有制
:
允许私有制的存在
,
出现了多种所有制形式。
(2)
分配形式
:
实行按劳分配。
(3)
流通领域
:
允许自由贸易。
(4)
过渡方式
:
按经济规律办事
,
从直接过渡转变为逐步过渡。
(5)
实质
: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促进生产发展
,
向社会主义过渡。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典例分析
列宁说
:“
小农只要还是小农
,
他们就必须有同他们的经济基础即个体小农经济相适应的刺激、动力和动因
……
用这种办法一定能够在无产阶级和农民之间建立起牢固的关系。
”
实施
“
这种办法
”
后
(
)
A.
彻底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B.
政府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
C.
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D.
苏联建成了社会主义制度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解析
由题干材料可知
,
列宁是要维护小农经济基础
,
并利用保护农民经济利益的办法巩固工农联盟
,
这反映的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
故
C
项正确。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的是土地国有制
,A
项不符合史实
;B
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1936
年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的确立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
点二正确认识斯大林模式
史料
导入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
,
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
……
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
摘编自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
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互动探究
(1)
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探究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
“
改变
”
。
(2)
这些
“
改变
”
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什么
?
提示
(1)
改变
:
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
,
实行直接过渡
;
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
,
实行单一公有制
;
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模式
,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
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1937
年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
为日后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名师精讲
全面评价斯大林模式
(1)
功绩
:
国家工业化迅速实现
,
苏联成为工业强国
;
经济实力迅速增长
,
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
国民文化素质得到提高。
(2)
弊端
①
政治方面
:
高度集权、缺乏民主、缺乏监督
;
个人崇拜盛行。
②
经济方面
: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
无法持续发展
;
排斥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
不利于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
牺牲农民利益
,
造成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
③
思想文化方面
:
为维护领袖权威
,
采取行政干预手段对学术文化领域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
,
形成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体制。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典例分析
(2015
课标全国
Ⅱ
,34)1930
年苏联粮食产量为
835.4
亿千克
,1931
年降至
694.8
亿千克
;1930
年苏联粮食出口
483
亿千克
,1931
年增至
518
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
)
A.
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B.
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
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
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解析
本题考查苏联的
“
计划经济体制
”
。本题的核心信息是
“
粮食产量减少
,
出口量却增加
”,
这体现了苏联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做出贡献
,
故
A
项正确
;
材料没有体现农业投入的多少及粮食的供应状况
,
故
B
项错误
;
粮食出口增加可为苏联换来更多外汇
,
进而推动苏联工业化发展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未涉及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故
D
项结论无法得出。
答案
A
1
2
3
4
5
1
.
十月革命后
,
苏维埃俄国曾尝试
“
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
”
。结果
,
这一尝试
(
)
A.
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B.
有效地巩固了工农联盟
C.
导致新经济政策被废止
D.
迅速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解析
“
直接过渡
”
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这一尝试导致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
故
A
项正确
;
巩固工农联盟是指新经济政策
,
故
B
项错误
;
新经济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后的尝试
,
故
C
项错误
;
迅速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是斯大林体制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1
2
3
4
5
2
.
苏俄
(
联
)
历史上
“
打开军事共产主义时期所堵塞的东西。于是就有了
……”
。这里省略的是
(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斯大林体制
D.
新经济体制
解析
“
军事共产主义
”
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材料中反映出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否定
,
才有了新经济政策
,
故
B
项正确。
答案
B
1
2
3
4
5
3
.
年初
,
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
,
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地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
,
即
“
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
”
。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
(
)
A.
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
建立城乡市场交换关系
C.
进行农业生产关系的改造
D.
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中
“
苏维埃制度
……
个体小农经济
”,
可知斯大林指的是当时苏联的农业生产关系。为满足苏联工业化对粮食、资金、原料等的需求
,
斯大林时期在农业方面实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
故
C
项正确。
答案
C
1
2
3
4
5
4
.
在斯大林模式下
,
全国是一个统一的
“
大工厂
”,
而企业只是这座
“
大工厂
”
中的一个
“
生产车间
”
……
甚至
“
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
,
都要由中央调配
”
。这表明斯大林模式
(
)
A.
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
B.
完全排斥市场调节
C.
优先发展重工业
D.
导致生活物资短缺
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
,
苏联实行的是指令性的计划管理
,
完全排斥市场调节
,
故
B
项正确。苏联实行的是
“
指令性
”
计划
,
而不是
“
指导性
”
计划
,
故
A
项错误
,C
、
D
两项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
答案
B
1
2
3
4
5
这是一幅反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漫画。图中的
“
巨人
”
一条腿粗大无比
,
一条腿则细小脆弱
,“
粗腿
”
喻指苏联的重工业
,“
细腿
”
则指苏联的农业和轻工业。漫画形象地反映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
2
3
4
5
(
1)
解读图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
,
探究斯大林经济模式的特点。
(2)
结合图片信息
,
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对斯大林模式予以评价。
参考答案
(1)
特点
:
依靠行政手段干预经济发展
,
长期执行计划指令
;
片面发展重工业
,
导致经济结构比例严重失调。
(2)
评价
:
斯大林模式使苏联基本上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但农业落后
,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
农业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
最终阻碍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