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
西游记
》
是一部古典
神魔小说
,“四大名著”之一。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表现了
惩恶扬善
的古老
主题
。 成书于
16
世纪明朝中叶,自问世以来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中国,乃至亚洲部分地区西游记家喻户晓,其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人物和“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故事尤其为人熟悉。几百年以来,西游记被改编成了各种地方戏曲,及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漫画,版本繁多。在日本等亚洲国家也出现了以孙悟空为主角的文艺作品,样式众多,数量惊人。
《
西游记
》
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
三
个部分。
第一回至第七回是第一部分
,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
,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
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
,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
西游记
》
以取经人物的活动为中心,逐次展开情节。“大闹天宫”首先介绍了取经人物孙悟空,又埋伏下他后来取经的命运;“江流儿”的故事交待了唐僧出世和取经缘起;九九八十一难所包含的四十一个小故事也都通过僧徒、神佛、妖魔间的错综关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地展示出来;各个小故事都相对独立,错落有致,而又因果分明。无论是某段故事之内,还是各段故事间,都经纬分明,表现出作者在结构上的匠心。
《
西游记
》
的结构
《
大唐西域记
》
: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
: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
。
南宋
《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
金代
《
唐三藏
》《
蟠桃会
》
等
元
《
唐三藏西天取经
》《
二郎神锁齐大圣
》
明代吴承恩
《
西游记
》
成书过程
西游记的故事有四个来源:
第一个是唐高僧玄奘取经的这个传记
第二个来源是根据这个传记,后来在民间流传的宋元戏曲话本
第三个西游记里有一部分故事是来源于佛经故事
第四个部分最重要,这就是吴承恩?的创造。
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
627
),年仅
25
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 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
贞观十九年(
645
)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
657
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
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
《
大唐西域记
》
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
,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
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有
《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
,金代院本有
《
唐三藏
》
、
《
蟠桃会
》
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
《
唐三藏西天取经
》
、无名氏的
《
二郎神锁齐大圣
》
等,这些都为
《
西游记
》
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返回
《
西游记
》
地位
在中国古代小说中,
《
西游记
》
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臻于第一流的伟大作品。
它也是明代长篇小说的重要流派之一神魔小说的代表作。
它在神魔小说中的地位,相当于
《
三国志演义
》
之于历史演义小说。
吴承恩
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
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
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文学巨著。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人。约生于明弘治十三年至正德初年之间(
1500—1510
),约卒于万历十年(
1582
)。吴承恩的曾祖父、祖父都是读书人,任过县学的训导、教谕。但到了他父亲吴锐这一辈,由于家贫困,出赘徐家,“遂袭徐氏业,坐肆中”,当起了小商人。尽管如此,吴家却不失读书的传统。据说其父吴锐虽为商人,不仅为人正派,而且好读书,好谈时政,这自然对吴承恩产生较大影响。
吴承恩从小就很聪明,很早入了学,少年得志,名满乡里。天启
《
淮安府志
》
卷十六说吴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成年后的吴承恩却很不顺利,在科举进身的道路上屡遭挫折,到四十多岁才补了一个岁贡生,五十多岁任过浙江长兴县丞,后又担任过荆王府纪善,这是同县丞级别差不多的闲职。
吴承恩创作
《
西游记
》
大约是中年以后,或认为是晚年所作,具体时间无法确定。除
《
西游记
》
外,他还创作有长诗
《
二郎搜山图歌
》
和
《
禹鼎志
》
。现存
《
射阳先生存稿
》
四卷,包括诗一卷、散文三卷,是吴承恩逝世后由丘度编订而成。
一、在主题思想上,冲淡了取经故事固有的浓厚的宗教色彩,大大丰富了作品的现实内容;把一个以宣扬佛教精神、歌颂虔诚教徒为主的故事,改造为具有鲜明的民主倾向和时代特征的神化小说。
二、在人物处理上,原来备受赞扬的圣僧玄奘受到严格的批判,退居次要地位;而体现人民理想的孙悟空却成为全书最突出的人物。
三、将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提到卷首来开宗明义。又把许多人所熟知的神化人物和故事有机地组织到取经故事中,赋予它们新的意义和生命。故事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四、以讽刺、幽默的笔调,渲染有关取经故事的神化传说,赋予作品以独特的艺术风格。
返回
《
西游记
》
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然而,通过
《
西游记
》
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
鲁迅先生在
《
中国小说史略
》
:
《
西游记
》“
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
“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如孙悟空就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孙悟空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奋起金箍棒,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又如取经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是自然灾难的幻化,或是邪恶势力的象征。他们的贪婪、凶残、阴险和狡诈,也正是封建社会里的黑暗势力的特点。
玉皇大帝统治的天宫、如来佛祖管辖的西方极乐世界,也都浓浓地涂上了人间社会的色彩。
作者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态度也颇可玩味,在
《
西游记
》
中,简直找不出一个称职的皇帝;至于昏聩无能的玉皇大帝、宠信妖怪的车迟国国王、要将小儿心肝当药引子的比丘国国王,则不是昏君就是暴君。
对这些形象的刻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山神土地所受的种种盘剥,影射了现实中豪强霸占一主,巧取豪夺,令民不聊生的现实。
返回
它以
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
,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
《
西游记
》
艺术宫殿。
《
西游记
》
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创造了
孙悟空、猪八戒
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又名美猴王、齐天大圣、孙行者。是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灵石孕育迸裂见风而成的石猴。在花果山占山为王三五百载。后历经八九载,跋山涉水,在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拜须菩提为师,习得七十二变化之本领。此后,孙悟空大闹天宫,自封为齐天大圣,被如来佛祖压制于五行山下,无法行动。五百年后唐僧西天取经,路过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孙悟空。
孙悟空感激涕零,经观世音菩萨点拨,拜唐僧为师,同往西天取经。取经路上,孙悟空降妖除怪,屡建奇功,然而两次三番被师傅唐僧误解、驱逐。但最终师徒四人到达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经。孙悟空修得正果,加封斗战胜佛。孙悟空生性聪明、活泼,勇敢、忠诚,疾恶如仇,在中国文化中已经成为
机智与勇敢的化身,
所以孙悟空很容易就会成为中国小男孩崇拜的偶像。
又名猪悟能。是全书最重要的陪衬人物,他的出现总是伴随着引人发笑的东西。原为天宫中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罚下人间,但错投了猪胎,长成了猪脸人身的形状。在高老庄抢占民女,
被孙悟空收服后,加入了西天取经的队
伍,负责挑担。修得正果的封号为净坛
使者。猪八戒的兵器是九齿钉钯。猪八
戒只会三十六种变化。
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
优点:憨厚老实,既勤劳、朴实、善良、有本领,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不忘取经大义,是取经路上不可或缺的人物。
缺点:好吃懒做,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有时爱撒个谎,又自私狡黠、贪图小利;既心胸狭窄,一事当先,先顾自身。
小说里的
唐僧
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玄奘法师是有区别的。小说里的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法号玄奘。他是遗腹子,自幼在寺庙中出家、长大。由于父母凄惨、离奇的经历,他最终迁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户、修行。唐僧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唐朝皇上选定,前往西天取经。在取经的路上,唐僧先后收服了
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
沙僧。一行四人,经历种种磨难,
到达西天取得真经。
优点:唐僧心地善良,信仰坚定,有理想追求、到西天取经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义无反顾。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也不管外界有多少诱惑,从来没有动摇过。
缺点:是非不分,
盲目慈悲
,慈悲到了糊涂的境地。又固执迂腐,显得懦弱无能。
沙和尚
又名沙悟净。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琉璃盏,惹怒王母娘娘,被贬入人间,在流沙河畔当妖怪,后被唐僧师徒收服。使用的兵器是降妖宝杖。书中又将沙和尚称为“沙僧”。
返回
沙僧循规蹈矩、一本正经、埋头苦干、默默无闻、小心谨慎、明哲保身,忍辱负重、顾全大局,恩怨分明、诚实不欺,执着事业、信念坚定,关键时刻不失义骨侠肠,他是道德之典范 。他也是取经人中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是粘合剂,又是调和剂。是一位君子。
孙悟空
是一个“三位一体”的人物, 在他的身上,猴性、人性和神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他
首先具有猴的特点
,“毛脸雷公腮”,一幅猴子相,喜欢吃桃子,做事总是毛毛糙糙,还有红红的屁股,永远
其次,他是一个神。
有着七十二变,筋斗云等无穷的神通,能够呼风唤雨,随意召唤天神地仙。
变不去的尾巴等,都体现了猴子的特点。在课文中,他“将身一纵,跳上那巅险峰头”,则表现了猴子的机灵敏捷。
再次,他具有一个凡人的性格特征。
他很自信,当三藏在马上心惊时,他一再表示“只管走路,莫再多心,老孙自有防护。”他时时细心警惕,才使得红孩儿一直没有下手的机会,他还幽默诙谐。当唐僧问道是什么人在叫时,他偷换概念回答说:“师傅只管走路,莫缠甚么‘人轿’
……
也没个人抬你。”既化解了唐僧的紧张,又转移了唐僧的注意。
他也有凡人的一些缺点。容易急躁、冲动,当师傅被掳走后,心急之后,也赌气说过散伙的话。私下寻找师傅,却“没个音信”时,也会通过舞动棍棒,随处乱打发泄一通。
优点:乐观、聪明、勇敢、顽皮、灵活、热爱自由,除恶务尽,不畏艰难险阻,充满了斗争精神。
缺点:有时有点调皮、捣蛋,爱和八戒开玩笑,好听奉承话。
孙悟空的性格特点
红孩儿形象
有着与其他妖怪
共同的特点
:
贪婪、狡猾、邪恶。
自己的特点
:虽已三百岁,却生得一副小孩面容,且美貌俊朗。更奇特的在于,他的行事与形貌如出一辙,行为乖张,就像小孩子的把戏,比如常常把山神土地拿了去,玩耍作弄,而山神土地一出场的窘困样子,看上去就像小孩子的恶作剧。这一切,给文章增添了一丝戏谑的成分,虽然他是妖魔,但并不令人讨厌,这这也为以后他被观音菩萨收服做了善财童子埋下了伏笔。
返回
思考讨论
1.
从实力上讲,红孩儿并不是孙悟空的对手,他的阴谋是怎样得逞的呢?
2.
本文中的孙悟空表现出了哪些性格特征?
3.
从课文节选部分中,可以看到哪些人类社会生活的现实?
西游记故事管窥
猴王初问世
悟空学艺
大闹天宫
大圣收白龙
智激美猴王
夺宝莲花洞
大战红孩儿
途经女儿国
真假美猴王
三借芭蕉扇
错坠盘丝洞
传艺玉华州
天竺收玉兔
误入小雷音
径回大土 五圣成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