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煮
书
第一课时
幅
粮
食
反
复
否
词
煮
劲
会认的字
锅 惑 甫 范 番 牢 犯 豁 朗
fú liáng shí fǎn fù fǒu cí zhǔ jìng
guō huò fǔ fàn fān láo fàn huō lǎng
“煮
、
食”都是翘舌音,“词”是平舌音,“牢”、“朗”是边音。“劲”是多音字,在本文读“
j
ì
ng
”,组词为“苍劲”,还有一个读音是“
j
ì
n
”,组词为“有劲”。
幅 粮 食 反 复 否 词
会写的字
fú liáng shí fǎn fù fǒu cí
“粮、 食”都有一个“良”字,一个是左右结构,一个是上下结构。 “复”的中间是个“日”。
“
幅、 粮 、词”是左窄右宽结构,“否、复”是上下结构。
苍劲有力:
得心应手:
疑惑不解:
豁然开朗:
多用来形容书画作品的用墨与勾勒像苍松劲枝一样有力度感。
心里怎样想,手上就能相应地怎样做。借以形容功夫到家,技艺成熟,做起来很顺手。
对某一事物非常怀疑迷惑,认识不清,很不理解。
原意是指形容从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敞。后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心情十分舒畅
。
理解词语
理解课文
我感到很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我指着横幅问爷爷:“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会煮坏吗?”
真奇怪呀!书不是用来读的吗,怎么可以“煮”呢?
默读
1--3
自然段,思考:小作者看到“煮书”二字时,向谁提出了问题?提出了什么问题?
奇怪
疑惑不解
理解课文
“书是精神食粮嘛,既然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理解课文
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感受到书籍丰富了人的内心世界,使人的内心充实、富足。
一日无书,百事荒废。
——
陈寿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
高尔基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
陆游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
——
歌德
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
笛卡儿
聪明的同学不仅会提出问题,还会解决问题呢!想知道书怎样“煮”才能方便“消化吸收”、为我所用吗?
请同学们课下查找有关名人读书的趣文逸事,搜集名人读书的好方法,用自己的话来解决这个问题。
课堂小结
4
煮
书
第
二
课时
自由朗读
你知道当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就能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
。
“煮书”就是反复地、不厌其烦地诵读品味。
用“……非……不可”说话,体会杜甫读书的决心之坚毅。
那些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来,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位一番,多有意思呀!
“煮书”
的方法
是“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
理解感悟
“
煮书
”
使人心情愉悦,“
煮书
”的过程是
“
多么有意思呀
”
!
自由朗读感悟
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文章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
用“不仅……而且……”说话
,
体会“煮书”的好处很多。
“
读书”和“品书”之间的关系。
(1)
煮书离不开“读书”和“品书”。
(2)
读书是为了“品”,细细的“品”后是为了更好地“读”,即读中品,品中悟,悟后再读。
拓展提升
你还知道哪些“煮书”的方法?
鲁迅的读书方法
鲁迅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读书方法。一是泛览。他提倡博采众家,取其所长,主张在消闲的时候,要
“
随便翻翻
”
。二是硬看。对较难读懂的必读书,硬着头皮读下去,知道读懂钻透为止。三是专精。他提倡以
“
泛览
”
为基础,然后选择自己喜爱的一门或多门,深入地研究下去。否则读书虽多,终究还是一事无成。四是活读。他主张读书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并重视实践。他说:
“
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
他还主张用
“
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
“
活书
”
。五是参读。鲁迅读书不但读选本,还参读作者传记、专集,以便了解其所处的时代和地位,由此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名人谈读书
郭沫若
------
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人读活书,可以把人读死。
清代张之洞“三贵”
-----
读书贵博、贵精、贵通。
清代梁启超“三读”
----
看书一般为粗读,有价值的要细读,格言类的要精读。
著名科学家高士奇“三回”
-----
谈读书体会时说过:“一回见生,二回见熟,三回就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