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13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件》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 点一铁路 , 更多的铁路 1 . 开始筑路 1881 年 , 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 —— 唐山开平至胥各庄铁路建成通车。 2 . 保路救亡 (1) 背景 : 甲午战争 以后 , 列强争夺在华铁路的修筑权。 (2) 意识变化 : 修铁路成为中国人 救亡图存 的强烈愿望。 (3) 主要成就 :1909 年 , 詹天佑设计施工的 京张铁路 建成通车 , 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3 . 发展概况 到 1911 年 , 铁路大部分由外国修筑并控制。 民国以后 , 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在近代史上 , 铁路建设始终未入正轨。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 点二水运与航空 1 . 水运 (1) 兴起与发展 :1872 年 , 轮船招商局 正式成立。到 1900 年前后 , 民间兴办的各种轮船航运公司有近百家。 (2) 近代生存状况 : 始终在列强 联手压价 、竞争排挤中艰难求生。 教材图解 观察教材第 60 页 “ 轮船广告 ” 图 ,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 提示 新式航运业诞生 ; 轮船招商局业务范围较大 ; 近代轮船航运业受到西方的影响。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2 . 航空 (1) 起步 :1918 年 , 附设在福建 马尾造船厂 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研制水上飞机。 (2) 创办民航 :1918 年 , 北洋政府先后拟订以 北京 为中心的五大民航线路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 点三从驿传到邮政 1 . 发展概况 (1) 邮政 ① 晚清时期 : 鸦片战争以后 , 外国人在 通商口岸 地区设立 “ 领事邮政代办所 ” 。 1896 年 ,“ 大清邮政局 ” 宣告成立。此后清政府又设立邮传部 , 邮传正式脱离海关。 ② 民国时期 :1913 年 , 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 1920 年 , 中国首次参加 万国邮联 大会。数年后 , 外国在华开办的 “ 客邮 ” 一律被撤销。 (2) 电报电信 :1877 年 , 福建巡抚在 台湾 架设第一条电报线 , 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2 . 历史意义 (1) 新式交通促进了 经济发展 , 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 , 还一定程度地转变了人们的 思想观念 , 也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2) 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 点一中国近代交通的变化 史料 导入 1840 年鸦片战争前后 , 林则徐、魏源、徐继畲等人先后著书立说 , 介绍铁路知识 …… 帝国主义列强纷纷谋求在中国修建铁路 , 以便把他们的侵略势力从中国沿海伸向内地。 …… 五年后 , 在洋务派的主持下 , 于 1881 年开始修建唐胥铁路 , 从而揭开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序幕。 —— 摘编自中国铁路网《中国铁路发展历程》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互动探究 (1) 据史料分析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因素。 (2) 结合所学知识 , 探究中国铁路发展的积极作用。 提示 (1) 因素 : 近代爱国人士的宣传、推动 ; 西方列强在华修建铁路的刺激、诱导 ; 洋务派修建铁路的效应推动。 (2) 作用 :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交通落后的状况 ; 改变了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 促进了商品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客观上推动了自然经济的瓦解。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名师精讲 中国近代交通变化的特点 (1) 开端艰难 , 起步晚 , 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 (2) 发展缓慢 , 受到顽固势力阻挠和帝国主义势力的排挤。 (3) 先个别试办 , 然后政府推广。 (4) 分布不均 , 沿海、沿江尤其是通商口岸发达地区发展较快。 (5) 交通、通讯表现出日益先进 , 逐步与国际接轨的趋势。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典例分析 1880 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 , 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 , 列出的主要理由有 : 每造铁路 “ 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游之灾易招 ”; 仿西洋造火车 , 借英法等国金钱 , 无由归还 ,“ 诸强邻遂相凌逼 , 几至亡国 ” 。材料反映出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阻碍因素包括 (    ) A . 资金短缺 , 技术 落伍 B . 资金短缺 , 迷信思想 C. 迷信思想 , 体制 落后 D . 技术落伍 , 体制落后 解析 材料反映出当时官员认为修建铁路会导致天灾 , 由此可知封建迷信思想阻碍近代中国铁路的发展 , 另一种理由是无法偿还因修建铁路而产生的借款 , 最终会亡国 , 这表明阻碍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的另一因素是缺乏足够的资金。故选 B 项。 答案 B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 点二中国近代通讯的变化 史料 导入 由清政府投资 , 于 1907 年 2 月建立的上海电话局 , 是上海第一个由中国政府经办的电话局。上海电话局是以始于 1902 年的商办电话为基础组建的 , 它的开设 , 打破了自 1882 年 2 月上海出现外商电话公司以后 , 上海电话通信事业基本由外商垄断的局面。 —— 摘编自上海档案信息网 互动探究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探究近代中国通讯手段变化的原因。 提示 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 ; 政府的积极推动。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名师精讲 影响我国通讯事业发展的因素 (1) 西方列强侵略的需要。 (2) 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3) 中国科学技术落后 , 经济实力薄弱。 (4) 政府政策的支持。 (5) 人们思想不断解放 , 加深对通讯业作用的认识。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典例分析 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 :“ 别肠转如轮 , 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 , 益增心中忧。 …… 车舟载离别 , 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 , 并力生离愁 …… 送者未及返 , 君在天尽头。 ” 诗中反映的近代社会景象是 (    ) A . 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 B. 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C. 追求自由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D. 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中的 “ 双轮驰 ”“ 车舟载离别 ”“ 今日舟与车 ”“ 并力生离愁 ”“ 送者未及返 , 君在天尽头 ”, 可知近代交通工具对人们的生活和情感产生了重大影响。故选 B 项。 答案 B 1 2 3 4 5 1 . 徐志摩在一首诗中写道 :“ 匆匆匆 ! 催催催 ! 一卷烟 , 一片山 , 几点云影 ; 一道水 , 一条桥 , 一支橹声 , 一林松 , 一丛竹 , 红叶纷纷。 ”“ 催催催 ! 是车轮还是光阴 ?” 诗人在这首诗中描写的交通工具是 (    ) A. 公共汽车 B. 飞机 C. 火车 D . 轮船 解析 提炼材料信息 “ 是车轮还是光阴 ”“ 匆匆匆 ! 催催催 !”, 可以判断这是对火车的描述。 答案 C 1 2 3 4 5 2 . 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 ,“ 乘客不分男女座 , 可怜坐下挤非常 ” 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 , 这反映了 (    ) A. 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 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 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 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解析 “ 乘客不分男女座 ” 体现了新式交通工具不分男女的特点 , 这是对封建社会男女有别的传统封建伦理道德的冲击。故选 A 项。 答案 A 1 2 3 4 5 3 .“ 朝寄平安语 , 暮寄相思字 ; 驰书迅已极 , 云是君所寄。既非君手书 , 又无君默记 ; 虽署花字名 , 知谁箝缗尾。寻常并坐语 , 未遽悉心事 , 况经三四译 , 岂能达人意 ? 只有斑斑墨 , 颇似临行泪。 ……” 该诗歌吟咏的新事物是 (    ) A. 电话 B. 电报 C. 邮寄信件 D. 火车 解析 由关键信息 “ 朝寄平安语 , 暮寄相思字 ”“ 驰书迅已极 ” 即可判断 B 项正确。 答案 B 1 2 3 4 5 4 . 右图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国文教科书的一页插图 , 由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 , 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 A. 近代科学技术已经在中国运用 B. 采纳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C. 此教科书由中华民国组织发行 D. 新式通讯工具在中国广泛使用 解析 由图中人物外表特征可判断这一时期是清末 , 而手拿电话进行通信 , 可以判断近代科学技术已经在中国开始应用 , 故 A 项正确。 答案 A 1 2 3 4 5 上图是关于晚清政府建立近代海军的一则漫画 , 漫画中清政府建立的战舰冒着浓烟。面对 “ 挺大的船 , 怎么开不快 ” 的疑问 , 清政府把原因归结为 “ 天气不好 ” 。 阅读图文信息 , 解读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信息。 1 2 3 4 5 参考答案 (1) 清政府建立的战舰冒着浓烟 , 说明采用蒸汽机为动力 , 这一举措是西方工业文明洗礼的产物 , 也表明清政府开始重视海洋权。 (2) 清政府把受挫的原因归结为外部环境不利 , 事实是 “ 腐败的政治制度 ” 决定了这一举措失败的必然性。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