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史料探究
课前预习
随堂训练
素养落实
素养落实
价值立意
·
素养提升
【主题立意】
20
世纪
70
年代后外交政策的调整源于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和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
【
学习目标
】
(1)
通过梳理
20
世纪
70
年代的外交成就及相关史料探究
,
理解
20
世纪
70
年代中美、中日外交关系改善的背景、影响
,
提升史料实证、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素养。
(2)
从唯物史观角度划分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阶段及不同阶段外交政策的表现、转变的原因及影响
,
提升时空观念。
(3)
通过史料探究
,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内涵
,
认识到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重要作用。
(4)
感受新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
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
形成学生开放意识和国际意识。
课前预习
课前自学
·
释疑解惑
知识梳理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
背景
(1)
新中国成立后
,
由于
的抵制政策
,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非法占据。
(2)20
世纪
70
年代
,
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3)
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
概况
:
1971
年
10
月
25
日
,
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
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美国
3.影响
(1)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2)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1.中美关系正常化
(1)背景
①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
②
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
(2)
过程
①
1971
年
7
月
,
基辛格秘密访华。
②
1972
年
2
月
,
总统访问中国
,
双方在上海签署
《
联合公报
》
。
尼克松
③1978
年
12
月中美发表
《
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
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④
1979
年
,
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2.
中日关系正常化
(1)
原因
:
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
(2)
标志
:
1972
年
,
日本首相
访华
,
两国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3.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1)
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2)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
,
我国出现了外交新局面。
田中角荣
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1.外交政策目标的调整
(1)原因: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2)目标:
反对
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
2.建树
(1)开展以
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
(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①2001年10月,在上海成功举办
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形成了“上海共识
”。
②
为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作出了重大贡献。
霸权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联合国
(3)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
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①
2001
年
,
中国、俄罗斯等六国在上海签署了
《
》
。
②上海合作组织宗旨
:
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
③作用
:
有利于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
教材补缺
】
中苏交恶
:
指冷战时期中国与苏联发生的一系列外交、军事上的对立
,
其中也有在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方面的矛盾。双方的对立于
1969
年达到顶峰
,
此时苏联成为中国安全的头号威胁
,
迫使中国调整外交策略
,
中美关系开始缓和。
【
走出误区
】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只能用“恢复”一词而不能说中国“加入”联合国
,
因为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
,
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
,
按照国际法
,
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接替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资格
,
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益。
【
易错提醒
】
(1)1972
年尼克松访华及上海
《
联合公报
》
的签署
,
只是标志着中美两国结束二十多年的对抗
,
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8
年中美签署
《
建交公报
》,1979
年
1
月
1
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2)
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关键
,
中日关系正常化的根本原因是中日建交符合中日双方的根本利益。
【
概念解读
】
多边外交
:
主要是相对于“双边外交”而言的
,
一般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国际关系行为主体
(
包括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
)
通过建立国际组织、缔结国际条约、举行国际会议等开展的各个领域的国际对话、协调与合作。
【
轻巧识记
】
“
一、三、四”认识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探究主题
1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材料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
,
美国驻联合国代表不得不承认
: “
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
,
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
问题
】
材料中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被认为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
,
应如何理解
?
史料探究
主题探究
·
史料教学
【
解读
】
材料中关键信息是“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击败了美国”结合所学得出第三世界力量壮大
,
冲击美国霸权地位。
【
结论
】
中国取得的胜利
,
表明中国的外交活动冲破了美国的阻挠
,
联合国中第三世界国家力量加强
;
美国世界霸主地位动摇。
【
深化拓展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及意义
(1)
原因
①根本原因
:
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
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②客观原因
:
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
,
对联合国的控制作用减弱
;
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
,
在联合国中的作用大为加强。
③直接原因
:
新中国历来重视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
,
越来越多的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大上支持中国。
④历史原因
:
中国既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
,
也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按照国际法惯例
,
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资格应顺理成章地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替。
(2)
意义
①表明国际社会对新中国普遍认同
,
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享有较大的发言权
,
并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
②有利于中国同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
有利于中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
大大增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
,
有利于打破超级大国控制联合国、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
探究主题
2
中美关系正常化
材料一
在这个世纪
……
实行过去失败了的任何政策都是不行的
,
遏制已过时。
……
在美苏进行对抗的同时
,
美国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
尼克松
材料二
从某种角度看
,
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敌对状态
,
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
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
……
日本赶忙拥抱北京。
【
问题
】
(1)
从材料一分析
,
尼克松为什么急于改善中美关系
?
(2)
据材料二分析
,
中美关系的缓和产生了什么影响
?
【
解读
】
中美关系的改善要从国家利益出发,结合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的背景分析,影响要从中国外部环境改善及内部统一角度分析。
【
结论
】
(1)美国长期遏制中国的政策失败;利用中国抗衡苏联。
(2)有利于改善中美两国关系;中美相互支持对抗苏联,有利于解除外来威胁;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同时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
深化拓展
】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影响
(1)
原因
①从美国方面看
:
一方面
,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
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
,
美国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具有重要作用
;
另一方面
,
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这样
,
美国就试图通过改善中美关系
,
增加遏制苏联的资本。
②从中国方面看
:
改善中美关系有三重考虑
:
一是改善和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
二是牵制和对付苏联的威胁
;
三是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
促进祖国统一。
(2)
影响
①使中美两国结束了长期的对峙
,
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新阶段。
②使许多西方国家纷纷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
,
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和中国建交的热潮。
③中国处于美苏之间的关键性制衡地位
,
使中国战略地位空前提高。
④推动了中国同美国的经济、贸易、科技、文化、金融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
,
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探究主题
3
新时期的中国外交
材料
过去
14
年
,
上合组织走出一条睦邻友好、合作共赢之路
,
始终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
,
构建和谐地区
,
以协商一致原则处理国家
间关系和上合组织事务
,
始终奉行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以及对外开放原则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
,
共同促进本地区和世界的稳定、和平与繁荣。
——
李克强在上合组织成员政府首脑
(
总理
)
理事会上的致辞
【
解读
】
材料中的信息“睦邻友好、合作共赢”“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以协商一致原则处理国家间关系”“始终奉行不结盟、不对抗”体现了我国新时期外交的方针政策,也是上合组织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据此说明其意义
。
【
结论
】
合作共赢,平等互利(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协商一致;结伴而不结盟
。
【
问题
】
据材料说明上合组织
14
年的经验对我国今后处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有何借鉴意义
?
【
深化拓展
】
中国外交发展的三大阶段
时期
国内外形势
外交政策
外交成就
新中国成立 初期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
亚非国家独立
;
美国敌视、孤立中国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确定了“一边倒”等三大方针
同苏联和欧亚人民民主国家建交
;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20
世纪
70
年代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
第三世界崛起
;
美苏争霸的形势
改善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中美关系正常化
;
中日邦交正常化
改革开
放以来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
两极格局瓦解
;
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实行不结盟政策
;
对外开放
开展多边外交
,
积极推动各种国际交流与合作
;
维护世界和平
认识
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和国际形势影响着中国的外交政策
,
中国的外交政策日渐成熟
随堂训练
即学即练
·
学以致用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
题号
易
中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
、
2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3
4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5
综合
6
一、选择题
1
.(2017·
北京海淀区期末
)
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外交部副部长周南曾说
:“20
世纪
60
年代后
,
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
,
大批非洲国家独立
,
而且加入了联合国
,
他们和中国互相支持。”下列历史事件能够体现这一状况的是
(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
日内瓦会议的召开
C.
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解析
:C
20
世纪
60
年代后
,
大批非洲国家独立
,
加入联合国
,
他们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得以实现
,
故
C
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要涉及中、印、缅三国
,A
项错误
;
日内瓦会议是为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
与非洲国家无关
,B
项错误
;
上海合作组织是中、俄及中亚四国成立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
与非洲国家无关
,D
项错误。
2.1971
年
10
月
,
美国代表布什说
:“
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
,
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击败了美国”的事件是指
(
)
A.
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取得胜利
B.
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
C.
中国主导建立上合组织
D.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解析
:D
依据题干中“
1971
年”“联合国历史上”
,
结合所学可知
1971
年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将美国支持的国民党集团从联合国驱逐出去
,D
项正确。
A
、
B
、
C
三项分别发生在
1954
年、
1972
年、
2001
年
,
与题干时间不符
,
均排除。
3.
(2017·
福建厦门期末
)
1969
年
,
美国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在年终记者招待会上宣称
:“
无视八亿人民
(
中国人民
)
这一件事
,
在我们看来就不可能建立和平了
……
因此
,
我们准备同他们对话。”材料中的“对话”体现在
(
)
A.
签订
《
朝鲜停战协定
》
B.
邀请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C.
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
D.
共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解析
:C
根据题干时间“1969年”和材料内容,可知基辛格看到了中国的力量,积极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于1971年秘密访华,并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故C项正确。
4
.(2017·
江苏南通期末
)
学者沈志华指出
:“
及至
(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
,
中国调整外交战略
,
使国际‘冷战’格局出现了继中苏签订同盟条约后的第二次转型。”该时期“调整外交战略”的表现有
(
)
A.
提出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B.
中日建交
C.
倡导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
D.
中美建交
解析
:B
题目中的“该时期”指的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提出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是在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中日建交是在1972年,故B项正确;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是在2001年,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故D项错误。
5.2001
年
,
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相聚上海
,
共同签署
《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
在世界外交舞台上成功开创了
(
)
A.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模式
B.
大小国家之间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C.
发达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新模式
D.
大国之间加强军事安全的协作模式
解析
:B
上合组织以“以互信求安全
,
以互利求合作”为宗旨
,
成功开创了大小国家之间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B
项正确
;
材料中的上合组织为区域合作组织
,
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模式无关
,A
项错误
;
上合组织成员国不全是发达国家
,C
项错误
;
上合组织不是大国之间的组织
,
也非军事合作组织
,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6.
阅读下列材料
,
回答问题
:
材料一
1960
年
11
月
4
日
,
尼克松说
:“
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
——《
纽约每日新闻
》
材料二
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
《
论语
·
学而
》
中“有朋自远方来
,
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的心情
,
并开心地说
:“
现在
,
门打开了。”
——《
环球时报
》
材料三
解析
:
第
(1)
问
,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总结即可
,
第二小问从中国和美国两个角度分析。第
(2)
问
,
结合所学及“
20
世纪
70
年代”的时间限制来分析。第
(3)
问
,
第一小问据两幅图片的相关内容分析即可
,
第二小问从中国自身实力的变化、国际形势的变化等角度分析即可。
答案
:
(1)
由仇视到友善。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
中苏关系的破裂
;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2)
中美关系正常化
;
中日邦交正常化
;
出现与中国的建交热潮。
(3)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
维护世界和平
;
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
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
结伴不结盟
)
。
主要因素
:
国家实力的变化
;
国内政局的变化
;
国际形势的变化。
(1)
结合材料一、二指出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
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2)
结合
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
,
指出“门打开”后“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
(3)
材料三反映出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特点是什么
?
导致不同时期中国外交地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
点击进入 课时作业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