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沉吟 忧思以歌
——
《短歌行》说课
4
说教材(单元分析、文本分析、学情分析)
1
2
3
5
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与学法
说教学流程(流程设计、板书设计)
说教学反思
说课流程
说教材
单元分析:
必修
2
第二单元
“
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
”
,涵盖唐前诗歌发展脉络。单元要求
“
反复吟咏
”“
体会思想感情
”“
注意手法的独创性
”“
注意朗读的节奏和不同情趣
”
。
文本分析:
拟乐府、四言诗,流露出生命短暂的浓浓感伤,在对贤才的渴求和统一天下的大业中获得了超越,易于吸引和打动读者。
学情分析:
高一新生,诗歌鉴赏知识不够系统。但参与意识强烈。本单元是继中国现代诗歌的基础上又一关于诗歌学习的阶段。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
教学反思
1
、掌握积累诗歌涉及的文言知识和文体知识,在此基础上,用普通话流利吟诵诗歌。
2
、通过
“
知人入诗
”“
吟读体味
”“
品诗论诗
”“
就诗改诗
”,
深度把握情感主旨和艺术手法。
3
、联系实际,学习曹操用对理想、事业的不懈追求驱散愁绪忧思,激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说教学重难点、考点
1
、把握诗歌
“
忧
”
的三个层次及之间的起伏变化
2
、掌握
“
用典
”“
比兴
”
的手法
说教学方法:
朗读吟诵 问答点拨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
教学反思
情境导入
知人入诗
吟读体味
品诗论诗
比较阅读
就诗改诗
板书设计
点——线——网——面
诗眼
诗歌结构
诗歌感情
艺术手法
比较异同
全面掌握
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
教学反思
情境导入
知人入诗
吟读体味
品诗论诗
比较阅读
就诗改诗
板书设计
他人的评价
——
褒贬参半,打破学生头脑中的固有印象
曹操的诗歌
——
联系已学的知识
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
教学反思
情境导入
知人入诗
吟读体味
品诗论诗
比较阅读
就诗改诗
板书设计
1
、拟乐府的四言诗
2
、四言诗的吟诵节奏
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
教学反思
情境导入
知人入诗
吟读体味
品诗论诗
比较阅读
就诗改诗
板书设计
1
、自主解决词语意义,相互交流,答疑释惑,寻找诗眼
——“
忧
”
2
、自主学习,分析诗歌结构:忧思难忘——所忧为何——何以解忧——归心解忧。
3
、小组合作探究
“
所忧为何
”“
何以解忧
”
4
、逐层分析情感变化:宴饮之乐——乐极生悲——自我排解——自我振作
诵读
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
教学反思
情境导入
知人入诗
吟读体味
品诗论诗
比较阅读
就诗改诗
板书设计
问答法及小组合作探究法:
1
、全诗中,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妙?为什么?小组合作解决。
2
、师生互相提问,于有疑之处解疑。
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
教学反思
情境导入
知人入诗
吟读体味
品诗论诗
比较阅读
就诗改诗
板书设计
将本课与辛弃疾的《南乡子》(何处望神州)一词比较
1
、体裁上
2
、感情上
3
、手法上
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
教学反思
情境导入
知人入诗
吟读体味
品诗论诗
比较阅读
就诗改诗
板书设计
“
天下第一等的真情,写天下第一等的好诗
”
(袁枚)总结曹操诗歌慷慨激昂的感情基调。
天下第一等的好诗,必然抒天下第一等的真情。
生命之忧
——
诗人的感叹
贤才之忧
——
能臣的期盼
天下之忧
——
雄主的壮志
将四言诗改成五言、七言或者现代诗歌
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生命短暂
贤才难得
天下归心
忧
(天下第一等的
真情
)
情境导入
知人入诗
吟读体味
品诗论诗
比较阅读
就诗改诗
板书设计
短歌行(曹操)
用典
比兴
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
教学反思
1
、就整体设计而言,“知人入诗”“吟读体味”“品诗论诗”“就诗改诗”四个环节,各有侧重,又浑然一体,不可分割,虽有流程之序,但又互相照应,教与学和谐共生。
2
、课程改革的
“
新课
”
与
“
优课
”
之间的协调?
3
、关于本诗的写作时间,学界有
5
种推测。(知人论世必不可少,但时间和学生知识水平差异等因素难以合适安排。)
词
最
美
婉
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