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相互作用
〔
情 景 切 入
〕
“
它不是物,但不能离开物而存在;它不孤独,总是成双成对地出现;它不让你看见,但你能觉察到它的作用效果;它不能象数那样相加,而是遵循另外的法则。
”
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它就是我们即将要学习的
——
力。
自然界的力现象无处不在,无奇不有。那么,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力有些什么特点呢?如何发挥力的作用,避免力的危害?本章将探讨这些问题。
〔
知 识 导 航
〕
(1)
本章重点介绍了三种相互作用力
——
重力、弹力、摩擦力,以及矢量合成的基本法则
——
平行四边形法则,为今后学习高中力学奠定了基础。
(2)
本章知识分为两部分:一是力的概念,是贯穿于力学乃至整个物理学的重要概念,重力、弹力、摩擦力是常见的几种相互作用力;二是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体现出利用等效方法研究物理学的思想。
(3)
本章重点: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和方向判定、大小计算及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
本章难点: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
〔
学 法 指 导
〕
(1)
对于本章内容的学习,不但要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同时要把握知识间内在的联系,形成知识体系,这样才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最终达到熟练掌握、灵活应用的目的。
(2)
在学习三种常见力时,应当多与生活中的事例相结合,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正确建立这些力的概念。比如,静摩擦力的大小、方向、产生或消失都会随其他力的变化而变化;对于弹力的学习,要通过具体实例的分析、练习,掌握各种常见的弹力如拉力、压力、支持力的方向。对弹簧的弹力大小,会定量分析。
(3)
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是学习高中物理第一个需要掌握的基本功,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
力的合成与分解所遵守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所有矢量合成与分解都遵守的普遍法则,必须熟练掌握。
在理解和掌握各种常见力的基础上,多做一些受力分析的习题,在练习中要注意养成良好的受力分析习惯,提高受力分析的正确性、规范性。在练习中掌握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
(
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
)
,掌握受力分析的方法
(
整体法和隔离法
)
以及处理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的方法
(
力的图示法、代数计算法、正交分解法等
)
提高分析综合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
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能分清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
掌握力的图示方法,能正确画出力的图示或示意图
※※
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掌握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知道重心的概念
※
初步了解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1
课前预习
2
课内探究
3
素养提升
4
课堂达标
5
课时作业
课 前 预 习
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和物体间的
______________
。
2
.力的作用效果
(1)
使物体的运动状态
______________
;
(2)
使物体发生
______________
。
3
.力的标矢性:力是
____________
,即有
________
又有
__________
,力的大小可以用
___________
测量。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________
,简称
______
,符号是
_______
。
力和力的图示
相互作用
发生变化
形变
矢量
大小
方向
测力计
牛顿
牛
N
4
.力的三要素:
___________
、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
。
5
.力的表示
(1)
力的图示:能表示出力的
________
、
________
和
_________
。
(2)
力的示意图:只能表示出力的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
。
大小
方向
作用点
大小
方向
作用点
方向
作用点
1
.成因:由于
______________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
.大小:
G
=
______________
。
3
.方向:总是
______________
。
4
.重心: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
______________
,这
______________
叫作物体的重心。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
______________
及物体内
______________
有关。
重力
地球的吸引
mg
竖直向下
一点
一点
形状
质量的分布
1
.万有引力:存在于
______________
的物体之间,作用强度随距离增大而减弱。
2
.电磁相互作用:存在于
______________
间,作用强度随距离增大而减弱。
3
.强相互作用:存在于
________________
间。作用范围只有约
10
-
15
m
。距离增大时,作用急剧减小。
4
.弱相互作用:存在于
______________
间,其作用范围与强相互作用相同,但强度只有强相互作用的
10
-
12
倍。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一切有质量
电荷间和磁体
原子核内部粒子
微观粒子
『
判一判
』
(1)
力可以离开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单独存在。
(
)
(2)
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
)
(3)
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
)
(4)
地球上所有物体的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
)
(5)
重力的方向也可以表达为指向地心。
(
)
(6)
重心是物体重力的作用点,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
)
×
√
×
√
×
×
C
解析: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要有力产生必然存在着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甲运动员击空了,但在其击拳过程中,在其拳头、胳膊与躯干的相互作用系统内由于相互作用而产生力,身体内部的力也是拳头停止的原因。
答案:
跳高运动员在越过相同高度的横杆时,
“
背越式
”
运动员的重心比
“
跨越式
”
运动员的重心升高的高度小,因此运动员越过相同高度的横杆,
“
背越式
”
跳法要比
“
跨越式
”
容易些,所以采用
“
背越式
”
的运动员要比采用
“
跨越式
”
的运动员成绩好。
课 内 探 究
如图所示是羽毛球网击打羽毛球的瞬间。
(1)
羽毛球网击打羽毛球时对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球对球网有没有作用力?
(2)
通过上面的例子分析力的两个作用效果分别是什么?
提示:
(1)
有
(2)
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发生了形变。
探究一 对力的理解
1
.力的产生方式:物体间力的产生方式有两种
(1)
直接接触,如推力、拉力;
(2)
不直接接触,如重力、磁铁间的相互作用力。
2
.力的特性
(1)
力的物质性:有力发生则一定存在着施力物质和受力物质。
(2)
力的相互性:施力物体给予受力物体作用力的同时必然受到受力物体的反作用力。即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3)
力的矢量性:力是矢量,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因此要确切地表示一个力,必须既指明其大小,又指明其方向。可以用有方向的线段表示力。
(4)
力的瞬时性:有力则有加速度,力消失,加速度亦消失。
特别提醒:
(1)
并非有生命的物体才是施力物体,也并非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
(2)
任何一个力都独立地产生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D
解题指导:
只有深刻地理解力的概念,明确力的物质性和相互性,才能准确解释和分析物体间发生的力的作用。
解析:
甲对乙施力的同时,乙对甲也施力,只不过甲的
“
拳头
”
比乙
“
被打的部位
”
——
如肚子、胸部,更能承受打击罢了,所以乙感到痛而甲未感到痛,
A
错;
“
风吹草动
”
的施力物体是空气,
B
错;力不可以离开物体,磁铁对铁钉的作用是通过磁铁产生的磁场发生的,磁场离不开磁铁,故
C
错;网球飞出后受重力和阻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和空气,故
D
正确。
解析:
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比如物体受到的重力,故
A
错误;因为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所以力不可以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只有施力而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故
B
错误,
C
正确;力的大小、方向相同,力的作用效果不一定相同,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故
D
错误,故选
C
。
C
绳子对鱼竿的拉力可以用力的图示或示意图来表示。图中画出的是拉力的图示还是示意图?
提示:
示意图。
探究二 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
1
.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的区别
(1)
力的图示能表示力的三要素,精确表示力时经常用到。
(2)
力的示意图只能表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在对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时经常用到。
2
.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画法比较
作图步骤
力的图示
力的示意图
选标度
选定标度
(
用某一长度表示多少牛的力
)
无需选标度
画线段
从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根据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按比例确定线段长度
从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适当长度线段即可
标方向
在线段的末端标出箭头,表示方向
在线段的末端标出箭头,表示方向
特别提醒:
(1)
标度的选取应根据力的大小合理设计。一般情况下,线段应取
2
~
5
段整数段标度的长度。
(2)
要用同一标度画同一物体受到的不同的力。
解析:
画力的图示时,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选标度:本题选
2 mm
的线段表示
2 N
的力。
(2)
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线段长短按标度和力的大小来画,线段标上刻度。如下图中
(a)
所示,从
O
点竖直向下画一条三倍于标度
(15 mm)
的线段。
(3)
在线段上加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为了简便,也可照图
(b)
来画。压力的施力物体是木块,受力物体是桌子。
画力的示意图时,只需要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对线的长短没有严格要求。如图
(c)
为木块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也可照图
(d)
那样用一点表示木块,画出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树上的苹果会落向地面;建筑工地上工人常用重垂线来检测墙壁是否竖直。为什么树上的苹果总要落向地面?为什么使用重垂线能检测墙壁是否竖直呢?
探究三 对重力和重心的理解
提示:
物体落向地面是因为受到了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重垂线能检测墙壁是否竖直的原理,是因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重锤静止时,悬挂重锤的细线方向一定是竖直方向的,如果墙壁与细线平行,就说明墙壁是竖直的,没有倾斜。
1
.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1)
地球上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不管质量大小,也不论有无生命,凡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物体皆受重力作用。
(2)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重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重力一般小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在有的情况下,认为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大小相等,原因是两者相差很小。
(3)
重力是非接触力。
(4)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
.重力的测量:在实验室里,重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测量;工业上用电子吊秤可以称更重的物体。
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大小相等。
测量条件: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
测量方法:用测力计将待测物体悬挂起来处于静止状态,测力计的读数在数值上等于重力的大小。
3
.重力的大小:由于
G
=
mg
,在同一地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在不同地点,如从两极到赤道或离地面越高,
g
值均减小,从而使同一物体的重力也有所不同;物体的重力与其运动状态无关。
4
.重力的方向:重力总是竖直向下的。竖直向下不能说成垂直向下,垂直要看接触面,重力和水平面垂直,与斜面并不垂直。物体在自由释放后总是竖直向下的,就说明了重力的方向。
5
.对重心的理解
(1)
重心的特点: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并非物体的其他部分不受重力作用。
(2)
重心的位置及决定因素:
①
位置: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
②
决定因素:
a
.物体质量分布情况。
b
.物体的形状。
(3)
重心与物体形状、质量分布情况的关系
特别提醒:
关于重心理解的三点注意:
(1)
重心不是重力的真实作用点,重力作用于整个物体,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2)
重心不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也不一定是物体的几何中心。
(3)
重心在物体上的相对位置与物体的位置、放置状态及运动状态无关。重心的位置可以不在物体上。
B
解析:
物体的重力的计算式为
G
=
mg
,物体的质量
m
是恒定的,但
g
的取值与地理位置有关。对同一地点,
g
的取值相同。随着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的升高,
g
值将增大,随高度的增加,
g
将减小。因此,不能认为物体的重力是恒定的,故选项
A
错,选项
B
正确。由公式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和
g
值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其他力及运动状态均无关,故选项
C
错误。用测力计竖直悬挂重物只有静止
(
或匀速运动
)
时,物体对测力计的拉力才等于物体的重力,故选项
D
错误。
D
解析:
飞奔的骏马之所以能用一只蹄稳稳地踏在飞翔的燕子上,和马跑得快慢没关系,和马蹄的大小没关系,而是因为飞燕对马的支持力和马的重力在一条竖直线上;根据马的形态,马的重心不会在飞燕上,故
A
、
B
、
C
错误,
D
正确,故选
D
。
素 养 提 升
1
.适用条件:物体呈薄板形状,如薄木板、玻璃条等。
2
.原理: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等大反向。
悬挂法测物体重心的方法
解析:
可用悬挂法确定物体的重心位置。
①
如图甲所示,在
A
点把物体悬挂起来,物体静止时,物体的重心一定在通过
A
点的竖直线
AB
上。
②
如图乙所示,在
C
点把物体再悬挂一次让其静止,则物体的重心一定在通过
C
点的竖直线
CD
上。
AB
和
CD
的交点
O
就是物体重心的位置。
课 堂 达 标
课 时 作 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