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相互作用
2
弹力
※
知道常见形变和弹性形变
※
理解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
掌握胡克定律,会用公式
F
=
kx
计算弹簧的弹力
※※
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判断它们的方向
1
课前预习
2
课内探究
3
素养提升
4
课堂达标
5
课时作业
课 前 预 习
1
.形变与弹性形变
(1)
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
______________
发生改变,叫作形变。
(2)
弹性形变:有些物体在形变后能够
______________
,这种形变叫作弹性形变。
弹性形变与弹力
形状或体积
恢复原状
2
.弹力
(1)
概念:发生
______________
的物体,由于要恢复
______________
,对与它
______________
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作弹力。
(2)
弹性限度:当形变超过一定限度时,撤去作用力后,物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限度叫弹性限度。
(3)
弹力产生的条件:
①
两物体
______________
。
②
有
______________
形变
(
接触处有挤压或拉伸
)
。
形变
原状
接触的
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
接触
弹性
1
.常见弹力:平时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和拉力都是弹力。绳中的弹力通常称为
______________
。
2
.弹力的方向
(1)
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
______________
于物体的接触面,指向被压或被
______________
的物体。
(2)
绳的拉力沿着绳而指向绳
______________
的方向。
常见的几种弹力
张力
垂直
支持
收缩
1
.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
F
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正比。
2
.表达式:
F
=
________
,其中
k
为弹簧的
______________
,单位:牛顿每米,符号
______________
,它的大小反映了弹簧的软硬程度。
胡克定律
弹簧伸长
(
或缩短
)
的长度
x
kx
劲度系数
N/m
『
判一判
』
(1)
所有形变在撤去外力后都能够恢复原来的形状。
(
)
(2)
两个接触的物体间一定存在弹力。
(
)
(3)
若两物体间存在弹力,则它们一定接触。
(
)
(4)
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物体的接触面。
(
)
(5)
弹簧的弹力总是与其形变量成正比。
(
)
×
×
√
√
×
解析:
头顶受到的压力的施力物体是坛子,受力物体是头顶,它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坛的形变,间接原因是物体受到的重力,
A
项正确。
A
答案:
30N
解析:
由胡可定律可知,
80N
能使弹簧伸长
40
个刻度,伸长一个刻度对应的拉力是
2N
,若要指针正对刻度
20
,需要弹簧伸长
15
个刻度,此时的弹力应为
30N
。
课 内 探 究
体育课上一学生将足球踢向斜台,如图所示,足球与斜台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弹力吗?若有,则斜台给足球的弹力方向如何?
探究一 弹力的产生及弹力方向的判定
提示:
有;足球所受弹力方向垂直于斜台指向足球。
1
.产生弹力必备的两个条件:
(1)
两物体间相互接触;
(2)
发生弹性形变。
2
.判断弹力有无的常见方法:
(1)
直接判定:对于发生明显形变的物体
(
如弹簧、橡皮条等
)
,可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由形变直接判断。
(2)
对于形变不明显的情况,通常用以下方法来判定:
a
.假设法:假设将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撤去,判断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存在弹力。
b
.替换法:可以将硬的、形变不明显的施力物体用软的、易产生明显形变的物体来替换,看能不能维持原来的力学状态。如将侧壁、斜面用海绵来替换,将硬杆用轻弹簧
(
橡皮条
)
或细绳来替换。
c
.状态法:因为物体的受力必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吻合,所以可以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相应的规律
(
如二力平衡知识等
)
来判断物体间的弹力。
3
.弹力的方向:
(1)
弹力的方向总与引起物体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与施力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相同。
(2)
常见的三种接触方式
常见三类弹力的方向
特别提醒:
(1)
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存在弹力,但两物体间若有弹力,则它们一定接触。
(2)
压力、支持力的方向都垂直于接触面,确定它们方向的关键是找准它们的接触面或接触点的切面。
(3)
轻杆的弹力方向具有不确定性,一般要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平衡条件确定轻杆的弹力方向。
解题指导:
判断弹力方向应把握以下三种情况:
(1)
当面
(
或曲面
)
接触,弹力垂直于面。
(2)
绳上弹力沿绳并指向绳收缩方向。
(3)
与球面接触的弹力方向延长线或反向延长线过球心。
解析:
甲属于绳的拉力,应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因此弹力方向沿绳向上;乙中
A
点属于点与球面相接触,弹力应垂直于球面的切面斜向上,必过球心
O
,
B
点属于点与杆相接触,弹力应垂直于杆斜向上;丙中
A
、
B
两点都是球面与平面相接触,弹力应垂直于平面,且必过球心,所以
A
处弹力方向水平向右,
B
处弹力垂直于斜面向左上方,且都过球心;丁中小球
P
不管运动与否,都是属于平面与球面相接触,弹力应垂直于平面,且过球心,即向上。
它们所受弹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B
解析:
判断
a
、
b
两球间有无弹力,要依据弹力产生的两个条件:一是相互接触;二是发生弹性形变。四个选项中都满足了接触这一条件,但是否发生了形变难于观察,这时可以利用
“
假设法
”
来判断。
在
A
图中,若拿去
a
球,则
b
球仍静止不动,故
a
、
b
间没有挤压,即
a
、
b
间没有弹力。在
B
图中,若拿去
a
球,则
b
球将向左运动,故
a
、
b
间存在相互挤压,故
a
、
b
间存在弹力。在
C
图中,若拿去
a
球,则
b
球静止,即
a
、
b
间没有挤压,即
a
、
b
间没有弹力。在
D
图中若拿去斜面
a
,则
b
球可能静止,即
a
、
b
间可能没有挤压,即
a
、
b
间可能没有弹力。故
a
、
b
间一定有弹力的是
B
图。
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一端固定于竖直木板上,另一端与一光滑小球连接。
(1)
小球是否一定受到弹簧的弹力作用?
(2)
若弹簧处于被拉长状态,则弹簧越长
(
在弹性限度中
)
,弹力越大还是越小?
提示:
(1)
不一定
(2)
越大
探究二 弹力大小的计算
1
.弹簧的弹力
(1)
应用胡克定律
F
=
kx
求解。
其中
x
为弹簧的形变量
(
可能为伸长量
l
-
l
0
,也可能为缩短量
l
0
-
l
)
;
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k
只与弹簧本身有关,由弹簧本身的材料、长度、粗细、匝数等因素决定。它反映了弹簧的软硬程度,
k
越大,弹簧越硬,其长度越难改变。
(2)
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可用
F
-
x
图象表示,如图,图线的斜率即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3)
由于
F
1
=
kx
1
,
F
2
=
kx
2
,故
ΔF
=
F
2
-
F
1
=
kx
2
-
kx
1
=
k
(
x
2
-
x
1
)
=
kΔx
,因此,弹簧上弹力的变化量
ΔF
与形变量的变化量也成正比关系,即
ΔF
=
kΔx
。
2
.
非弹簧的弹力大小的计算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一般要借助物体的运动状态所遵循的物理规律求解。
比如悬挂在竖直细绳上的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物体受绳向上的拉力和重力作用。根据二力平衡,可知绳的拉力大小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
特别提醒:
(1)
无论是应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大小还是判断弹簧弹力方向,都要注意弹簧是被拉伸,还是被压缩。
(2)
物体不处于平衡状态时,物体所受的拉力或支持力不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C
解题指导:
求解此题应特别注意,球在
A
处时弹簧已经伸长了一定长度。
解析:
球在
A
位置时弹簧已经伸长了
(
令它为
Δ
x
)
,这样有
F
B
=
k
(Δ
x
+
x
)
=
k
·
Δ
x
+
kx
,因球在
A
位置平衡,即
G
=
k
·
Δ
x
,所以
F
B
=
G
+
kx
,故
C
正确。
B
1
.实验原理
(1)
弹簧受力会发生形变,形变的大小与受到的外力有关。沿着弹簧的方向拉弹簧,当形变稳定时,弹簧的弹力与使它发生形变的拉力在数值上是相等的。用悬挂法测量弹簧的弹力,利用的是弹簧静止时弹簧的弹力与挂在弹簧下面的钩码的重力相等。
(2)
弹簧的长度可用刻度尺直接测出,伸长量可由弹簧拉长后的长度减去弹簧的原长来计算。
探究三 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3)
建立坐标系,以纵坐标表示弹力大小
F
,以横坐标表示弹簧的伸长量
x
,在坐标系中描出实验所测得的各组
(
x
、
F
)
对应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根据实验所得的图线,就可探究弹力大小与伸长量间的关系。
2
.
实验器材
轻弹簧、钩码
(
一盒
)
、刻度尺、铁架台、三角板、重垂线、坐标纸。
3
.实验步骤
(1)
按图安装实验装置,记下弹簧下端不挂钩码时所对应的刻度
l
0
。
(2)
在弹簧下悬挂一个钩码,平衡时记下弹簧的总长度并记下钩码的重力。
(3)
增加钩码的个数,重复上述实验过程,将数据填入表格,以
F
表示弹力,
l
表示弹簧的总长度,
x
=
l
-
l
0
表示弹簧的伸长量。
1
2
3
4
5
6
7
F
/N
0
l
/cm
x
/cm
0
5
.注意事项
(1)
所挂钩码不要过重,以免弹簧被过分拉伸,超出它的弹性限度。
(2)
每次所挂钩码的质量差尽量大一些,从而使坐标上描的点尽可能稀一些,这样作出的图线更精确。
(3)
测弹簧长度时,一定要在弹簧竖直悬挂且处于平衡状态时测量,刻度尺要保持竖直并靠近弹簧,以免增大误差。
(4)
描点画线时,所描的点不一定都落在一条曲线上,但应注意一定要使各点均匀分布在曲线的两侧。
(5)
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对应关系及单位。
钩码质量
(g)
0
30
60
90
120
150
弹簧总长度
(cm)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1)
写出该图线的数学表达式
F
=
______________N
;
(2)
图线与横轴的交点的物理意义是
______________
;
(3)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
k
=
______________N/m
;
(4)
图线延长后与纵轴的交点的物理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0
L
-
1.8)
弹簧原长
30
弹簧被压缩
1cm
时的弹力为
0.3N
解析:
描点作图,图象如图所示。
(1)
由图象可以得出图线的数学表达式为
F
=
(30
L
-
1.8)N
;
(2)
图线与横轴的交点表示,弹簧所受弹力
F
=
0
时弹簧的长度,即弹簧的原长;
(3)
图线的斜率即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k
=
30N/m
;
(4)
图线延长后与纵轴的交点表示弹簧长度为
5cm
时的弹力,此时弹簧被压缩了
1cm
,即表示弹簧被压缩
1cm
时的弹力为
0.3N
。
①
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______________
。
②
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
图
(2)
是弹簧所受弹力
F
与弹簧伸长长度
x
的
F
-
x
图线,由此可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_______N/m
,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由于
______________
。
刻度尺
弹簧的原长、弹簧所受外力与对应的伸长量
200
弹簧有自重
素 养 提 升
分析求解三步走
(1)
找截距
——
图象在横轴的截距表示弹簧的原长。
(2)
求斜率
——
图象的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
(3)
列方程
——
恰当选取图象上的点列方程或方程组。
同时注意坐标轴对应物理量的单位。
弹簧
F
-
x
图象问题的解题技巧
200
7.5
课 堂 达 标
课 时 作 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