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
《灯光》这篇课文是谁写的呢?
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的编剧就有他一个。
战地 围歼 茂密 突击 歼灭 注视
漆黑 陷入 憧憬 阻击 点燃 性命
焦急 震天动地 千钧一发
璀璨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并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它们的意思。
漫步
:
围歼战
:
胸墙
:
憧憬
:
没有目的而悠闲地走。
把敌人包围起来加以歼灭的战斗。
为了便于射击和减少敌人火力可能造成的伤害,用土堆砌起来齐胸高的矮墙。
向往。
千钧一发
:
璀璨
:
华灯
:
黑魆魆
:
形容黑暗。
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极其危险。钧
:
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
15
公斤。
本课指天安门广场灯光耀眼 。
雕饰华美或光华灿烂的灯。
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本文作者却对灯光有着特殊的感受,因为在他的经历中,围绕着灯光,发生过一个感人的故事。阅读课文,想想: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记叙了1947年初秋,
郝副营长
为了使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不顾自身安危,点燃了书,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保证了战斗胜利,而他因被火光暴露英勇牺牲的事
。
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画下来。
①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②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画下来。
③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
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画下来。
④这位年轻的战友不顾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⑤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为什么看到这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考考你
“万盏灯”——这么多的灯,大放光明,广场周围还有许多“宏伟的建筑”,说明祖国的建设突飞猛进,所以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1
、
课文共有几处出现了
“多好啊!
”这句话
,你能不能找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些话时看到了什么,会想些什么?
课文朗读
读课文,思考
按要求填空:
当时情况
出现次数
时 间
地 点
看 到
想 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
天安门广场
广场上千万盏灯
北京的夜晚真美啊。 祖国的建设发展的真快啊!
战斗前夕
交通沟
书中插图
如果大家能够过上这样和平、幸福的生活该多好啊!
战斗前夕
交通沟
书中插图
胜利了,孩子们都能够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交流反馈:
“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三次。
第一次是( )在( )时发出的由衷的赞叹;
第二次是( )在( )时自言自语说的,他当时可能想到( );
第三次是( )跟( )谈话时说的,他当时可能会想到( )。
郝副营长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多好啊!”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三次。
第一次是(
路人
)在(
欣赏天安门美丽的夜景
)时发出的由衷的赞叹;
第二次是(
郝副营长
)在(
看到书中的插图
)时自言自语说的,他当时可能想到(
图中的孩子能够在灯光下读书多么令人羡慕呀
);
第三次是(
郝副营长
)跟(
作者
)谈话时说的,他当时可能会想到(
等到战争胜利了,我们的孩子也能在灯光下读书,那该多好呀
)。
文中的三个“多好啊!”,说说它们间的关系。
第一次说这话是对天安门广场“灯光”的赞叹,是引起我回忆的直接原因。
第二次说这话的是郝副营长,他看了书中插图后,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
第三次说这话的依然是郝副营长,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郝副营长:“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
想一想
郝副营长的话道出了他的美好的心愿,反映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他想的是祖国的下一代,希望能够给他们创造一个优越的学习条件。郝副营长所说的"多好啊!"是指孩子们在这光亮的灯下学习、生活是多么幸福啊!憧憬的内容可能是:等革命胜利后,劳动人民将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上学的权利
……
郝副营长美好的憧憬实现了吗?快速默读第
6~10
节,哪一节直接告诉了我们?
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部分是写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
现在
,其余写的都是
往事
。
课文开头和结尾是写现在的,而中间部分是叙述过去的事情,写的是往事。
好处:
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天安门广场的灯光。首尾照应,结构紧凑,文脉相通,含义深刻。
分段及段意:
第一段(1、2):
第二段(3-11)
第三段(12)
一件值得永远回忆的往事,即郝副营长关于灯光的事。
作者面对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又缅怀起这位先烈。
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勾起作者对灯光往事的回忆。
沸腾的天安门广场
灯火通明的天安门广场
五彩缤纷的夜晚
郝副营长为了心目中美好而神圣的憧憬,不惜献出了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却没来得及看到一眼他一直深情憧憬的灯光,这是多么令人遗憾啊。可他为革命胜利,不惜壮烈牺牲而又感到毫无遗憾,表现他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
课文小结
缅怀革命先辈精神
珍惜今天幸福生活
练习填空:
1
、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划着( ),借着( )看一本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 )。他充满了对未来的( )。
2
、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 ),突击连马上( ),后续部队在黑暗里( ),在这( )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 ),( )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3
、战斗胜利了,现在孩子们能够在( )学习,可他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 )。
缺口
冲了进去
一盏吊着的电灯
憧憬
找不到突破口
火柴
微弱的亮光
千钧一发
那本书
火光
电灯底下
电灯
动动脑
(1)
突击连的任务是什么?
(2)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为什么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
第一题:突击连的任务就是突破守军的围墙,为大部队打开前进的道路。
第二题:战斗打响后,因为突破口沉寂了,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而与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我会解答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讨论
表现了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性命为后代
的
幸福
而
无私奉献的精神。
“我”怎么会想起郝副营长这位亲爱的战友?
一是见到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因为郝副营长生前也曾经憧憬过这美丽的灯光
。
二是听见游人发出的“多好啊!”的赞叹,因为郝副营长生前也曾经这样赞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