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民版高考历史总复习选考2 考点2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人民版高考历史总复习选考2 考点2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选考部分 模 块 四 选考二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考点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系下的 冷战与和平 02 真题模拟 — 巩固提升 栏 目 导 航 01 考点识记 · 核心突破 01 考点识记 · 核心突破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 1 . 原因 (1) 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20 世纪 30 年代的大危机的影响。 (3) 英法的绥靖政策和美苏的中立自保政策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4)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未能联合成一个整体。 2 . 进程 (1) 战争爆发和初期阶段:德军空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法国沦陷;不列颠之战。 (2) 扩大:德军突袭苏联,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 (3) 转折:苏德战场 —— 斯大林格勒战役;太平洋战场 —— 中途岛之战;北非战场 —— 阿拉曼战役。 (4) 胜利: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第二战场的开辟、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德国和日本投降。 3 . 性质: 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4 . 影响: 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深的战争。 (1) 为基本清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使和平思想深入人心。 (2) 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局势。 (3) 客观上推动和诱导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4) 唤起了世人对战争与和平、生命与自由等问题的重视和反思。 [ 深化拓展 ]  斯大林格勒战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 1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希特勒灭亡苏联进而称霸世界的企图。 3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威望,增强了苏联军民迅速打败法西斯德国的信心。 4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二、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1 . 美苏对峙 —— 冷战局面的形成 (1) 背景 ① 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和冷战的基础。 ②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形成。 ③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2) 序幕: 1946 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拉开冷战的序幕。 (3) 特征 ① 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涉及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各个领域。 ② 具有地缘政治与战略的特点,以及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 (4) 表现 ① 政治:美国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 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苏联组织成立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来应对。 ② 经济: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苏联组织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③ 军事:美国倡议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组织成立华约组织,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形成。 2 . 美苏争霸 (1)50 年代中期至 60 年代初的美苏关系 ① 特征:既有紧张对峙,也有缓和,但战略优势在美国方面。 ② 表现:柏林墙的修筑、古巴导弹危机、赫鲁晓夫访美。 (2)70 年代的美苏关系 ① 特征:由对峙走向缓和。 ② 表现:尼克松政府提出 “ 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 ” 的方针,推行多极均势外交。苏联开始推行 “ 缓和 ” 外交。 (3)80 年代美苏关系 ① 特征:战略优势转向美国,美苏关系再次 “ 缓和 ” 。 ② 表现:美苏签署了销毁两国中程和短程核导弹条约;双方签订了一系列双边协议。 3 . 影响 (1) 美苏冷战,大搞军备竞赛,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 (2) 美苏控制的第三世界国家地区局部冲突争端不断。 (3) 因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 深化拓展 ]  从美苏关系的变化看决定国际关系的因素 1 .在苏维埃俄国成立之初,美积极参与对苏俄的干涉,妄图将其消灭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面临法西斯侵略的共同威胁下,双方联合在一起,结成反法西斯同盟;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双方合作的基础随之消失,意识形态和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重新主宰了双方关系,国家利益使二者由战时的盟友变成了战后的敌人。 2 .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关键因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也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1 . (2017 · 全国卷 Ⅰ · 46) (15 分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3 年举行的开罗会议上,中美两国政府首脑就战后问题进行了一次广泛详尽的讨论,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一致。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美方表示希望战后保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与美英苏共同担负维持和平的责任,中方欣然领诺。关于对日本的军事管制,美方希望以中国为主,中方要求美国主持,中国派兵协助。关于领土问题,中美双方同意,东北及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 02 真题 · 模拟 — 巩固提升 美方询问中国是否希望获得琉球群岛,中方提出由国际机构委托中美共管;美方提议由中国先行收回香港,然后宣布与九龙合成为全世界自由港,中方深以为然,但后为丘吉尔拒绝。关于朝鲜和印度支那,中方提议让这些国家独立,美方表示同意。此外,双方还讨论了日本天皇的地位、日本以实物进行赔偿、美国对华经济援助、军事合作等问题。 —— 摘编自吴东之主编 《 中国外交史 》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双方就中国领土问题达成一致并写入 《 开罗宣言 》 的内容,说明其意义。 (7 分 )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政府首脑会晤所反映的美国战后东亚秩序构想。 (8 分 ) 解析: 本题围绕开罗会议的内容和影响,考查提取信息、分析归纳以及阐释历史的能力。第 (1) 问,回答内容时要紧扣 “ 就中国领土问题达成一致并写入 《 开罗宣言 》 ” 这一关键要求,回答意义时要着重分析对中国解决领土主权问题的积极影响。第 (2) 问,可从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对日本的处置及美国的真正意图等方面分析。 答案: (1) 内容:日本窃取中国的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意义:中国对这些地区的领土主权得到国际公认;为战后中国处理台湾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 (2) 构想:支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中美合作;处置日本;防范日本军国主义再起;建立美国主导的战后东亚秩序。 2 . (2017 · 全国卷 Ⅲ · 45) (15 分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自 1931 年起,日本对外侵略的口号经过了一个演变过程。 1931 年初,日本大肆宣扬 “ 满蒙 ” ( 中国东北和蒙古地区 ) 与日本有着特殊关系,提出 “ 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 ” 的口号。 1938 年 11 月,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宣称战争的最后目的是建设 “ 东亚新秩序 ” , “ 日满华 ” 建立起连环互助关系。 1940 年 7 月,在纳粹德国席卷西欧后,日本内阁确定了南进政策,把侵略矛头指向法国、荷兰、英国等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提出了建设 “ 大东亚新秩序 ” 的口号。不久,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将其改称为 “ 大东亚共荣圈 ” 。 —— 摘编自 ( 日 ) 信夫清三郎 《 日本外交史 》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侵略口号是如何随着侵略战争进程而变化的。 (7 分 )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剖析日本提出侵略口号的企图。 (8 分 ) 解析: 第 (1) 问,根据材料中三个时期,即 “ 1931 年初 ”“ 1938 年 11 月 ”“ 1940 年 7 月 ” ,结合三个时期日本的侵略战争和提出的口号进行回答。第 (2) 问,结合三个时期侵略战争的口号,认识到口号是为发动战争服务的,从口号提出的目的、实质,对本国民众及对被侵略国民众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1) “ 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 ” 口号提出后,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企图灭亡中国,提出 “ 东亚新秩序 ” 的口号; “ 大东亚共荣圈 ” 口号提出后,发动太平洋战争,侵占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广大地区。 (2) 服务于侵略战争需要;掩盖侵略战争本质;蛊惑本国民众;麻痹被侵略国家的反抗意志。 3 . (2015 · 全国卷 Ⅰ · 47) (15 分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0 年 6 月,当法国政府战败投降之际,戴高乐将军发起了 “ 自由法国 ” 运动,向法国人民发出了坚持抵抗的号召。他通过英国电台多次向法国人民发表演讲,指出法国输掉了一场战役,但没有输掉这场战争;法国并不是孤立的,在它的后面还有一个广大的法兰西帝国;法国可以和英国结成同盟,它还可以利用美国取之不尽的资源。 在英国政府帮助下,戴高乐重新组建了法国军队,并且很快投入到盟国在非洲和欧洲战场的战斗中。 1941 年 9 月,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成立, 1943 年改组为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并与各盟国建立了外交联系。 1944 年 6 月,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改组为法国临时政府。诺曼底登陆后,法军与盟军一起参加了解放法国的战斗,并在盟军协助下解放了巴黎。 1944 年 10 月,英、苏、美等国先后承认了法国临时政府。联合国成立后,法国和美、英、苏、中一起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 摘编自戴高乐 《 战争回忆录 》 等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高乐将军号召法国人民坚持抵抗所持的理由。 (7 分 )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法国复兴的历史经验。 (8 分 ) 解析: 第 (1) 问,依据材料 “ 法国并不是孤立的,在它的后面还有一个广大的法兰西帝国 ”“ 法国可以和英国结成同盟,它还可以利用美国取之不尽的资源 ” ,概括出海外殖民地依托和英美军事力量和经济援助;结合所学知识,从 “ 自由法国 ” 运动的正义性角度分析。 第 (2) 问,依据材料 “ 指出法国输掉了一场战役,但没有输掉这场战争 ” ,说明法国具有战胜法西斯侵略的坚定信念; “ 法兰西民族委员会 ”“ 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 ”“ 法国临时政府 ” ,表明法国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依靠人民坚持军事斗争; “ 法军与盟军一起参加了解放法国的战斗,并在盟军协助下解放了巴黎 ” ,反映出法国与反法西斯盟国互相合作。 答案: (1) 自由法国的事业是正义的,是为法兰西民族利益而战;法国本土虽然沦陷,但可以依托海外殖民地继续战斗;可以借助英美军事力量和经济援助。 (2) 具有战胜法西斯侵略的坚定信念;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与反法西斯盟国相互合作;依靠人民坚持军事斗争。 4 . (2014 · 全国卷 Ⅱ · 47) (15 分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入侵缅甸,驻缅英军节节败退。 1942 年 2 月,由精锐力量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与日军作战。在仁安羌作战中,中国远征军与敌浴血奋战,解救出被困英军,轰动英伦三岛。英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放弃缅甸,向印度撤退,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并分别撤至印度和国内。中国大后方重要的对外陆路通道滇缅公路被切断,滇西一度被日军占领。 1943 年 10 月,中国远征军与盟军配合,反攻缅北和滇西。在密支那战役中,中国军人组成敢死队,绕到敌军背后,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使敌人腹背受敌,溃败逃跑,日军指挥官绝望自杀。中国远征军兵力总计达 40 余万人,伤亡接近 20 万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最后的胜利。 —— 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 中国抗日战争史 》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远征军入缅前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 (6 分 )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 (9 分 ) 解析: 第 (1) 问,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国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依据材料信息 “ 1942 年 2 月 ”“ 日军入侵缅甸 ”“ 英军 …… 放弃缅甸 ”“ 中国远征军与盟军配合 ” 等进行归纳概括。第 (2) 问,在分析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背景的基础上,结合材料中关于远征军作战的经过分析其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 答案: (1) 日军大举进攻东南亚,美、英处于守势;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已形成;中国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 (2) 军事意义:消灭了日军有生力量;保存了盟军反攻的实力;打通了中外国际交通线。 政治意义:表现出中国军队的英勇善战,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5 . (2018 · 重庆模拟 ) (15 分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斯大林格勒之战,英美报纸比之为凡尔登战役, “ 红色凡尔登 ” 之名已传遍世界。这个比拟并不适当。今天的斯大林格勒之战,比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凡尔登来,有性质的不同。 …… 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之后,则形势将和去年完全两样。一方面苏联将举行极大规模的第二个冬季反攻,英美对第二条战线的开辟将无可拖延 ( 虽然具体时间仍不能计算 ) ,欧洲人民也将准备着起义响应。另一方面,德国及其欧洲伙伴再也无力举行大规模的攻势了,希特勒只好把整个方针转入战略防御。 …… 斯大林格勒一战将停止法西斯的进攻,这一战是带着决定性的。这种决定性,是关系于整个世界战争的。 —— 摘编自毛泽东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 (1)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格勒之战与凡尔登战役的性质有什么不同。 (6 分 ) (2) 为什么说斯大林格勒战役 “ 是带着决定性的 ” , “ 是关系于整个世界战争的 ” ? (9 分 )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两次世界大战。第 (1) 问,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性质进行说明。第 (2) 问,从斯大林格勒战役对苏德战局和整个反法西斯战局的影响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答案: (1) 凡尔登战役是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间非正义的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期间苏联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争。 (2)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以来法西斯德国遭遇的最严重的失败,它不仅终结了德国军队自 1941 年以来保持的攻势局面,而且直接促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从世界范围看,斯大林格勒战役巩固并扩大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震撼了整个法西斯德国,动摇了仆从国对它的信任,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转折点。 6 . (2018 · 长春模拟 ) (15 分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0 年 7 月底,德国秘密制定侵略苏联的计划 …… 如何摆脱来自东方日本的威胁,重新成为苏联必须严重考虑的外交问题 …… 连 1940 年 7 月,日本大本营与政府联席会议通过了 《 适应世界形势演变处理时局纲要 》 ,规定调整苏日关系以适应南进之需。 1941 年 4 月 13 日,苏联、日本达成了 《 苏日中立条约 》 。条约除了肯定双方保持和平友好关系,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完整,在一方与第三国发生军事冲突时保持中立以外,还特别声明: “ 日本须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即外蒙古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苏联须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 。中国自然成为这两个国家相互妥协的最直接受害者 …… 不过同时由于国际形势并未按苏联领导人的意志发展,苏联对华援助并未停止,苏德战争爆发。条约稳定了苏联的东部边界,但激化美、英同日本的矛盾 ……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抗日战争的外援主要依赖美英。 —— 改编自李嘉谷 《 论 < 苏日中立条约 > 的签订及其对中国抗战的实际影响 》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 苏日中立条约 》 签订的背景。 (6 分 )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 苏日中立条约 》 签订的影响。 (9 分 ) 解析: 第 (1) 问根据材料,由 “ 1940 年 7 月底,德国秘密制定侵略苏联的计划 …… 如何摆脱来自东方日本的威胁,重新成为苏联必须严重考虑的外交问题 ” 可知二战初期,德日法西斯占上风,试图扩大战争,苏联面临德国战争威胁,安全形势严重,由 “ 1940 年 7 月,日本大本营与政府联席会议通过了 《 适应世界形势演变处理时局纲要 》 ,规定调整苏日关系以适应南进之需 ” 可知日本试图调整苏日关系以实施南进。 第 (2) 问根据材料,由 “ 肯定双方保持和平友好关系,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完整,在一方与第三国发生军事冲突时保持中立以外,还特别声明: ‘ 日本须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即外蒙古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苏联须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 可知有利于苏联稳定远东,避免两线作战,推动了日本南进,加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和二战规模的扩大,由 “ 稳定了苏联的东部边界,但激化美、英同日本的矛盾 ”“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抗日战争的外援主要依赖美英 ” 可知美英与日矛盾激化,推动了美英援华,由 “ 中国自然成为这两个国家相互妥协的最直接受害者 ” 可知严重侵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中国抗战等。 答案: (1) 二战初期,德日法西斯占上风,试图扩大战争;苏联面临德国战争威胁,安全形势严重;日本试图调整苏、日关系以实施南进。 (2) 有利于苏联稳定远东,避免两线作战;推动了日本南进,加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和二战规模的扩大;美英与日矛盾激化,推动了美英援华;严重侵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中国抗战;推动了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 ( 答出三点即可 ) 谢 谢 观 看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