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观察与思考
生日宴会中我们发现生日蜡烛会越烧越短。化学反应发生后物质的质量是不是变少了?
通过准确测量,发现金属生锈后质量变大了。化学反应发生后物质的质量是不是增加了?
1.
掌握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重点)
2.
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难点)
3.
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及涵义。
(重点)
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
质量守恒定律
一
讲授新课
观察与思考
【
提出问题
】
【
猜想
】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没有变化呢?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没有变化。
【
设计实验
】
方案二:铁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方案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与探究
在锥形瓶底部铺一层细沙,上面放一块红磷,用带有导管的橡胶塞盖紧,在导管上系一气球,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
m
1
;然后,取下锥形瓶,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再将其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
m
2
。
【
实验原理
】
方案一:
【
实验步骤
】
红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点燃
讲授新课
实验与探究
讲授新课
实验与探究
在锥形瓶中倒入适量的
CuSO
4
溶液,塞好橡皮塞,几根铁钉
(
用砂纸打磨光亮
)
,将其放入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
m
1
;将铁丝伸入
CuSO
4
溶液中,过一会,观察现象?再将其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
m
2
。
【
实验原理
】
方案二:
【
实验步骤
】
铁
+
硫酸铜 铜
+
硫酸亚铁
讲授新课
交流与讨论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红磷燃烧
实验现象
铁丝表面
,
溶液变为
。
发出
,
产生
。
反应前后天平是否平衡
结论
平衡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
平衡
黄光
浅绿色
大量白烟
变红
讲授新课
大量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
质量守恒定律
。
参加反应的
各物质的质
量总和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
讲授新课
交流与讨论
水通电分解的微观展示
讲授新课
观察与思考
化学变化的实质:
分子
原子
分解为
新分子
重组
交流与讨论
讲授新课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过程可表示为:
原子数目
原子质量
原子种类
微观
元素质量
元素种类
不
变
物质的种类
分子的种类
改变
可能
改变
分子数目
元素的化合价
宏观
化学反应前后
交流与讨论
讲授新课
1.
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后质量为什么减轻了?是否违背
质量守恒定律呢?
2.
镁条燃烧后的质量为什么增加了?是否违背质量守恒定
律呢?
思考与交流
讲授新课
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要注意
:
1.
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的
化学反应
。
2.“
总和
”
意味着把
各种状态
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计算在内。如
沉淀
、
肉眼看不见的
气体
等。
3.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并
不是
各物质的
任意
质量之和,不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交流与讨论
讲授新课
化学方程式
二
讲授新课
观察与思考
1.
定义: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
意义
①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②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12 32 44
C
+
O
2
CO
2
点燃
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点燃
3.
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观察与思考
C
+
O
2
CO
2
点燃
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实质:五个不变
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元素的种类不变
元素的质量不变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
两个一定改变
物质种类一定改变
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两个可能改变
定义:
元素化合价可能改变
课堂小结
化学方程式
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信息(意义)
哪些物质参加了反应(反应物是什么)
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是什么)
反应条件
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量比
定义:
1.
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B
随堂训练
2.
化学反应前后
,
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
①
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的种类
A ①④ B ①③⑤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C
3.
将
25g
氯酸钾和
6g
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一段时间后,
得到残余固体的质量为
22 g
,则产生氧气
____g
。
4.
煤的汽化是提高煤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措
施之一。煤的汽化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
C+H
2
O==CO+X
。
请你写出
X
的化学式
。
9
H
2
随堂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