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 灯光
R
六年级下册
《
灯光
》
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谁写的呢?
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
1945
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
闪闪的红星
》
这部电影的编剧就有他一个。
新课导入
课文朗读,点我!
整体感知
憧憬:
向往。
例:
孩子们听着老人的话,憧憬着美好的明天。
千钧一发:
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
30
斤。千钧一发指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
例:
敌人越来越近,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小战士勇敢地扔出了一颗手榴弹。
世纪:
100
年为一个世纪。
璀璨:
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本课指天安门广场灯光耀眼。
例:
一颗颗钻石在灯光下放射着璀璨的光芒。
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画下来。
①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②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③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④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顾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⑤
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为什么看到这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
万盏灯”
——
这么多的灯,大放光明,广场周围还有许多“宏伟的建筑”,说明祖国的建设突飞猛进,所以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思考探究
郝副营长:“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
郝副营长的话道出了他的美好的心愿,反映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他想的是祖国的下一代,希望能够给他们创造一个优越的学习条件。郝副营长所说的“多好啊!”是指孩子们在这光亮的灯下学习、生活是多么幸福啊!
憧憬的内容可能是:等革命胜利后,劳动人民将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上学的权利
……
郝副营长美好的憧憬实现了吗?快速默读第
3
—
11
节,哪一节直接告诉了我们?
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表现了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性命为后代谋幸福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引起我回忆往事的原因是什么?
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勾起对往事的回忆。这三个字是连接现实和往事的一根链条,因为英勇牺牲的郝副营长也说过:“多好啊!”
“我”怎么会想起郝副营长这位亲爱的战友?
一是见到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因为郝副营长生前也曾经憧憬过这美丽的灯光 。
二是听见游人发出的“多好啊
!”
的赞叹,因为郝副营长生前也曾经这样赞叹过。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的三个“多好啊!”,说说它们间的关系
。
第一次说这话的人是对天安门广场“灯光”的赞叹,是引起我回忆的直接原因。第二次说这话的是郝副营长,他看了书中插图后,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第三次说这话的依然是郝副营长,他相信战争胜利以后,孩子们能在灯光底下学习,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郝副营长为了心目中美好而神圣的憧憬,不惜献出了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却没来得及看到一眼他一直深情憧憬的灯光,这是多么令人遗憾啊。可他为革命胜利,不惜壮烈牺牲而又感到毫无遗憾,表现他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
理清思路
灯光
现在
“
多好啊” 引起回忆
现在
战斗前 深情憧憬
战斗中 点燃书本
战斗后 壮烈牺牲
华灯 又想起战友
照应开头
1.
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划着( ),借着( )看一本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 )。他充满了对未来的( )。
2.
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 ),突击连马上( ),后续部队在黑暗里( ),在这( )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 ),( )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3.
战斗胜利了,现在孩子们能够在( )学习,可他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 )。
缺口
冲了进去
一盏吊着的电灯
憧憬
找不到突破口
火柴
微弱的亮光
千钧一发
那本书
火光
电灯底下
电灯
随堂训练
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以“灯光”为话题写一写,把你内心涌动的情感化为文字表现出来,可以是一首小诗,也可以是一段话
…
…
课后作业
电影广角:
观看一部爱国影片,如《闪闪的红星》等。
课外书屋:
阅读王愿坚短篇小说《七根火柴》《
小游击队员
》。
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
——
周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