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
课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R
四年级下册
1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课文讲的是谁的故事?他是什么时期的哪国人?
3
、他做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按什么样的顺序叙述的?
(请你用上“先
……
然后
……
接着
……
最后
……
”
叙述)
目标导学
点我听课文朗读!
整体感知
1564
年
2
月
15
日生于意大利比萨,卒于
1642
年
1
月
8
日。
是伟大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
伽利略
人物介绍
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同时也是科学家。在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
亚里斯多德
生字学习
略
辩
奉
违
磅
拴
省略
辩论
信奉
违背
一磅
拴住
lüè
biàn
fèng
wéi
bàng
shuān
字词积累
拖
释
宣
萨
妄
执
拖住
解释
宣布
拉萨
胆大妄为
固执
tuō
xuān
sà
wàng
zhí
shì
伽利
略
辩
论 信
奉
责备
违
背 十
磅
拴
住
拖
住 解
释
宣
布 固
执
着
地
的
确 试验 寻常 惊讶比
萨
城 胆大
妄
为 不容更改
1、默读全文,画出使你深受启发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并在文中写出自己的感受。
2、你觉得伽利略是一个
( )
的科学家。
自读课文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
你是什么意思?
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研读背景,感知人物
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不要违背人类的真理。
不能违背人类的真理。
不可以违背人类的真理。
=
伽利略是一个( )的科学家。
善于思考
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老师难以解答的问题,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
25
岁时就对亚里士多德的话提出了质疑。亚里士多德在人们的眼里是真理的化身,他的话不容置疑,可伽利略经过严密思考后却发现了疑点。所以说他善于思考。
两个铁球,一个
10
磅重,一个
1
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
10
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
1
磅重的
10
倍。
亚里士多德: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这句话说明
:
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的重量( )关系
,
物体越( )
,
落下的速度越( ) 。
有
重
快
伽利略的思考过程:
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该比
10
磅的慢
;
10+110
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话是正确的,就可能产生两种结果:
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就会比
10
磅重的铁球 。
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
11
磅重,落下的速度就会比
10
磅重的铁球 。
慢
快
伽利略经过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总是
,
铁球往下落的
与铁球的
没有关系。
说错了
同时着地
速度
轻重
两个铁球同时
着地
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
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
公开证实
公开证实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人们
试验前
试验后
态度变化
思想变化
胆大妄为、固执,
会让他丢尽脸
忍不住惊讶地叫了起来
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的话当作真理
明白
:
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解析:
对权威要尊重,但不应盲从,权威也有错的时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两个铁球
重的先
着地
产生疑问
两个铁球
同时
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反复试验
公开试验
试验成功
对权威要尊重,但不应盲从,权威也有错的时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怀疑也要讲科学,讲证据;
坚持真理要有足够的勇气;
许多科学创新和发明都是在对权威的批判中诞生的。
课堂小结
让想象插上翅膀:
想象一下,当伽利略试验结束后从比萨斜塔上下来后,人们围住了他,会怎样说,怎样做。以
《
伽利略走下斜塔后
》
为题写一段话,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
情景延伸
1.
搜集有关伽利略的科学小故事。
2.
在家中动手把试验做一做。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