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古诗三首
第
1
课时
统编版
语文六年级(下)
1.
会认
“络、锤”等
4
个
生
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背诵,会默写。
3.
能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重点)
4.
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建功立业的情怀。领悟诗中咏物言志的写法特点。
(
重点
)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李贺:
(790
~
816)
,字长吉,唐代河南福昌
(
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
人,有
“诗鬼”
之称,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
“三李”。
主要作品:
《
昌谷集
》
,有
《
雁门太守行
》《
李凭箜篌引
》
等名篇。
luò
chuí
záo
络
锤
凿
焚
fén
我会认
劲
jìng
(使劲 手劲)
jìn
(刚劲 强劲)
燕
yān
yàn
(燕山 燕国)
(燕子 燕窝)
多音字
左右结构
锤
络
生字归类
凿
上下结构
焚
组词
网络 脉络 络绎不绝
造句:
网络世界是虚拟的,青少年不要沉迷于其中。
络
luò
笔顺
我会写
chuí
笔顺
组词
锤子 铁锤 锤炼
锤
造句:
我可以借用一下你的铁锤吗?
笔顺
组词
开凿 确凿 凿空
凿
造句:
工人们在大山里开凿了一条隧道。
záo
笔顺
组词
焚烧 焚香 忧心如焚
焚
造句:
圆明园被英法联军一把火焚毁了。
fén
马 诗
【
唐
】
李贺
大
漠
/
沙如雪,
燕
山
/
月似
钩
。
何当
/
金
络
脑,
快走
/
踏
清秋。
朗读练习
朗读指导:读
出塞外大漠的气势,
注重重音和停顿。
背诵指导:先理解,再熟读,图文结合进行背诵。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把
比喻成 。
把
比
喻成
。
沙
雪
﹙
大漠
﹚
月
钩
﹙
燕山
﹚
燕山:
古代一直是边疆征战之地。
钩:
战场上用的武器,是一种弯刀。
梳理文意
什么时候才能。
何当:
金络脑
:
一种贵重的鞍具,象征马受到重用。
走:
跑。
清秋:
金秋,取秋高气爽之意。
何当金络脑
,
快
走踏清秋。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前
两句主要写景,运用比喻,以雪喻沙,以钩喻月,勾勒了一幅辽阔雄浑的大漠景观。诗人从月牙联想到弯刀
(
一种武器
)
,含有思战之意。
思考: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景色?
品读释疑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品
析:
后两句主要抒情,运用借代表达了诗人企盼被当成良马驰骋沙场,为国效力的豪情壮志。这两句还讲究字句锤炼,以
“何当”
设问领起,一气呵成,传达出无限的期盼。
“踏清秋”
三字,声调铿锵,“清秋”时节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
“快走”
二字,形象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文章主旨
李贺的
《
马诗
》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
马诗
》
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豪壮之情,同时也有不被赏识的苦闷之情。诗从不同侧面描写了马。在表达方法上有咏物言志的特点。
虚写
渴望报效国家
马 诗
实写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
李贺
)
咏物
言志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板书设计
一、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然后打对勾。
燕山
(
yān yàn
)
燕子
(
yān yàn
)
√
√
二、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打“√”。
1
、万象更新
A
、更加。( )
B
、变更。( )
C
、又、再。( )
2
、日夜不绝
A
、穷尽。( )
B
、走不通的。( )
C
、断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