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公子列传
善叙事理 其文疏荡
——《
史记
》
的叙事艺术
“
魏公子
”
即战国时魏公子无忌,封于信陵
(
今河南宁陵县西北
)
,故称信陵君,与楚国春申君、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一起合称
“
战国四公子
”
。
俾倪,同
“
睥睨
”
,眼睛斜着看,含有高傲之意
乡,同
“
向
”
,面向
椎,同
“
锤
”
,古代一种形状如瓜,带柄的击杀武器
坐,同
“
座
”
,座位
副词,故意,有意
副词,特意地
名词
,
缘故
,
原因
连词
,
所以
名词,旧的知识
副词,过去,从前
名词,老交情,旧交情
动词,拜访,探望
动词,经过
动词,犯错
副词,过于
动词,责备
名词,错误,过失
副词,才
名词,台阶
动词
,
整理
,
修治
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
,
是
副词,就
副词,竟然
代词,你的
名词作动词,谦逊地对待
名词作动词,原意为
“
营垒
”
,此为
“
驻扎
”
名词作动词,藏在袖中
名词作动词,感激
名词作状语,用锤
名词作状语,按礼节
北,名词作状语,向北;西,名词作状语,向西;却,使动用法,使
……
退却
使动用法,使
……
高洁
使动用法,使
……
跟从
使动用法
,
使
……
立
,
使
……
停留
使动用法,使
……
退避
意动用法,认为
……
奇怪
意动用法,认为
……
有功劳
为动用法
,
为
……
发怒
,
为
……
生气
动词作名词,救兵
形容词作名词,急事
有德行的人
姻亲
对待
谦让
六、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①
魏公子无忌者
,
魏昭王少子
,
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________
②
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
______________
③
请救于魏
___________________
④
何功之有哉
___________________
⑤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___________________
⑥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句
省略句
状语后置句
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
被动句
1
.结合文本探究,本文塑造了信陵君的什么样的形象?
[
名师指津
]
从
“
仁
”“
下士
”
两方面考虑。
我的理解:
本文主要塑造了信陵君
“
仁而下士
”
的形象。
“
仁
”
的具体表现:
(1)
知侯生家贫
,
欲厚遗之;
(2)
急赵之困
,
“
计不独生而令赵亡
”
;
(3)
闻侯生
“
不听
,
可使击之
”
而泣;
(4)
勒兵,令三种人归家。
“
下士
”
的具体表现:
(1)
虚左自迎侯生;
(2)
数请朱亥。
2
.本篇在着力刻画信陵君形象时,也以点睛之笔,描绘了侯生、朱亥等人物形象。说说这些形象对集中刻画传主形象的作用。
[
名师指津
]
传记中的次要人物的主要作用是侧面衬托传主形象。
我的理解:
侯嬴的忠诚和智慧,朱亥的骨气和义勇,都是传主信陵君
“
仁而下士
”
的结果,所以这几个人物对表现传主起到了烘托映衬的作用,从不同侧面体现了传主礼贤下士、知人善任、仁慈惜才等美好品质。
3
.如何评价侯生献窃符的奇谋及
“
公子从其计
,
请如姬
”
?
[
名师指津
]
评价人物言行应着眼于言行对人物品质精神的体现。
我的理解:
(1)
侯生在信陵君走投无路时
,
想到的窃符之计是救赵的万全之策。他对计策的每一环节都作了周密的分析和妥善的安排
,
以至想到用朱亥锤杀晋鄙
,
解救赵国之急。他对当时的国事、人事了如指掌,
“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
,
顾未有路耳
”
,表现他料事如神,是一个出众超凡的人才。
(2)
侯生献策,
“
公子从其计,请如姬
”
,说明信陵君善纳人言、大勇大义。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畏秦的暴力,扶持弱小。秦的野心是要并吞六国,一旦秦灭赵,魏则势孤,也会被秦所灭。所以窃符救赵,也是自救,表现了信陵君的爱国精神。
4
.对侯生
“
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
的做法如何看待?
[
名师指津
]
从
“
士
”
的观念、必定成功的信念、保住声誉等角度来看待这种自刭行为。
我的理解:
(1)
从当时的社会背景考虑:战国时代士人交往的一条重要准则是
“
士为知己者死
”“
臣事君以忠
”
,信陵君
“
仁而下士
”
,就会有
“
为知己者死
”
之士。作者写侯生的自刭及朱亥
“
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
,都反映了当时
“
士为知己者死
”
的道德观念。
(2)
侯生自刭,是在信陵君窃到兵符,又得到朱亥,到达晋鄙军时。前面说到要锤杀晋鄙,信陵君马上就
“
泣
”
,侯生用这样的举动来激励信陵君,坚定公子夺晋鄙军的意志,并表明事必成功的信心。
(3)
侯生为信陵君出谋窃符救赵,虽使信陵君救赵成功,但对魏王是采取了欺骗的行为,是不忠的。作为洁身自好的侯生
,
为保住自己的声誉,也会自刭。
叙事精于选材
这是一篇出色的传记文学作品。叙事精于选材,信陵君门客三千,才干非凡,其一生的活动千头万绪,作者着眼于突出传旨
,
选择了
“
窃符救赵
”
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作为叙事的中心
,
并围绕这个中心组织材料,从而将其一生诸多方面的活动凝聚起来,既突出了信陵君的主要思想性格,又反映了历史的真实面貌,使人们在人物的活动中看到历史,在历史的发展中了解人物,把人物历史都写活了。
一、课内素材开发
《
信陵君窃符救赵
》
中
,
信陵君的基本特点是
“
礼贤下士
”
。作品的开头说:
“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
接着就详细地描写了接侯嬴这一情节。当魏公子经受了侯嬴的一连串考验,把侯嬴接来,把满堂
“
将相宾客
”
一一介绍给侯嬴时,竟使得满堂
“
宾客皆惊
”
。但真正的
“
礼贤下士
”
更重要的还不是在这种表面的礼数上,而是在能够真正地信用他们,能听取他们的意见
,
在这方面魏公子是极为突出的。
二、课外素材储备
孙杨违规:敷衍道歉丢形象
2013
年
11
月
3
日下午,孙杨驾车与一辆公交车发生刮蹭,因为无证驾驶而被行政拘留
7
天,罚款两千元。这位奥运冠军也因此受到其所在的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停赛、停训、暂停一切商业活动的处罚;而其凌晨在微博上发表致歉信,
“
由于平时忙于训练比赛,对法律知识的淡薄,导致今天的错误
”
遭到网友吐槽。所谓的
“
法律知识淡薄
”
显然无法成为
“
无照驾驶
”
的合理解释,
“
致歉信
”
毫无诚意。
也许在很多人眼里,孙杨在赛场上的强势复出是对他在场外遭遇的种种争议的最好回击。然而赛场之外,他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适应和调整。
[
适用话题
]
这则材料适用于
“
责任
”“
处罚
”“
改过自新
”“
素质
”
等相关话题或者材料作文中。
仁而下士信陵君
七雄并立的战国,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苍茫遥远的古战场上,旌旗猎猎,战鼓声声,群雄逐鹿
,
战马嘶鸣,在那抹血色残阳中,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英雄向我们走来
……
战国四公子,经天纬地之才,他们的出现甚至影响到了整个战国的历史走向。但如果把这四公子进行排位的话,仁而下士的信陵君首屈一指,当位列第一。由于有他的存在,秦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千古功业,成就一代英才。
首先说信陵君的为人,史书载:
“
仁而下士,士无贤与不肖皆谦而礼交之
”
,
他为人谦虚谨慎,广交天下贤士,不仅收下了大梁的侯嬴和朱亥
,
连邯郸市井之间的博酒之徒毛公、薛公也尽收身前,为己所用,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但信陵君绝对是慧眼识真的伯乐。
再说功业,魏安
釐
王十年
,齐楚伐魏,魏王欲求秦助并伐韩,这是多么危险的想法啊!韩、赵、魏本为一家,唇齿相依的关系,而信陵君当即一针见血指出了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魏灭韩必招之灭国之祸,可惜魏王不听劝告!结果秦王政十七年亡韩,五年后亡魏,信陵君的预言变成了现实。
预言家永远也只能算是个理论家
,
但信陵君不单是预言家
,
还是一个有情有义的,有胆有识的军事家。魏安
釐
王二十年
,
秦昭王攻破赵长平军
,
进兵围困邯郸,赵国无奈之下求救于魏
,
可此时的魏王顾忌秦的势力,派大将晋鄙率十万大军驻扎邺都按兵不动。魏王可以如此无情,但信陵君却不能坐视不管
,
要知道,赵国平原君的妻子可是他的亲姐姐啊!迫于无奈,信陵君不顾性命之忧,窃得兵符,率军救得邯郸之围,于情于理皆不失为大丈夫所为。
可忠孝总是难以两全,性情中人信陵君救赵后已得罪魏王,毫无退路,于是他只得寄居于赵,或许连他自己都不曾想到,这一呆就是十年之久,这有家难回的个中滋味恐怕只有他自己能真切体会吧!
然而虎狼之国的秦又怎能让魏得一席之安寝,尤其得知信陵君存赵不归,于是在这十年之中,秦屡次攻魏,使得魏国生死存亡系于旦夕之间。无奈之下,魏王请求信陵君归魏
,
而此时的信陵君早已心急如焚,于是快马加鞭赶回魏国。信陵君的回归,魏国上下精神为之一震,而信陵君也是不负众望,随后率五国之兵抗秦于函谷关外,使得此后数年秦不敢觊觎于魏,此等功业,可敬可佩,信陵君一腔爱国热血尽显英才本色。
信陵君魏无忌以不世之才,创下丰功伟业,可喜可贺,可惜天妒英才,身为有功臣子,功高盖主之劫在所难免。秦国见武力不行就施反间计,使得魏王对信陵君心生疑忌,于是使人代公子将。这样的结果也许是信陵君预料之中的,可他又有什么办法呢?只能称病不朝堂,终日沉迷于酒色,史书记载其结局是
“
病酒而终
”
,悲哉,痛哉!
汉高祖十二年十二月,高祖为战国诸侯王及秦始皇立守冢十座,其中非王而获守冢的唯信陵君一人而已。
纵观信陵君一生,创光辉伟业,立不世之功,悲惨结局不能不让人扼腕叹息。
后学秋水留诗为念:
仁而下士信陵君,
窃符救赵为至亲。
函谷却秦成伟业。
病酒而终寒人心。
【
赏析
】
礼贤下士几乎是战国时各国国君士大夫都做到的一点
,
但是信陵君在这方面似乎做的最好。在
《
史记
》
中从司马迁的描述和评价中
,
我们可以看出
,
他是特别推崇信陵君的。
“
能以富贵下贫贱,贤能诎于不肖,唯信陵君能为之。
”
可见他对信陵君的评价之高。
信陵君的后半生可谓令人惋惜。君臣之间的猜忌使整个魏国失去了顶梁柱。他太过功高盖主了,历史上帝王之所以诛杀功臣也正在于此。但信陵君看透了这一点,他自甘放弃了政治军事大权而选择了烟花之所醉生梦死。这好像和
“
窃符救赵
”
形成对比:前者为义而弃名利,而今是因为心死而淡漠一切。
魏国终究走向了衰落,而后人对信陵君的推崇却始终没
变。汉高祖甚至派人年年祭拜他。因为他身上拥有的不仅仅是一个公子的才能,更拥有着帝王般的海量胸怀!虽然他只是魏国的
“
信陵君
”
。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
ESC
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