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 戏
第三课时
1.
继续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2.
理解文中叙事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
3.
体味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学习目标
检查复习:背诵课文第
11
、
12
段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检查复习:背诵课文第
22
段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缥缈)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文章最后一部分是写看社戏的余波,其中“六一公公送豆”的情节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课文怎样刻画“六一公公”的?
孩子们偷了六一公公的豆,第二天他“不料竟非常感激起来”,并又送上一大碗罗汉豆来。六一公公只对小伙伴们摘豆“踏坏了不少”表示惋惜,这是劳动人民珍爱劳动成果的本色;他又亲自给“我”送罗汉豆,又表明他的淳朴,好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老人的宽厚慈爱,热情好客,进一步说明“我”之所以爱平桥村,正是因为平桥村的人善良可爱。 作用:深化主题。
第
三
部分文本细读
六一公公的性格
(
1
)“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
?
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证实双喜他们是否偷了豆,重在指责他们踏坏了庄稼。
善良宽厚,爱惜劳动果实
(
2
)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
?——
这是应该的。”还问“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
豆可中吃呢
?”
淳朴、好客
(
3
)六一公公夸自己的豆好“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
淳朴、好客
(
4
)六一公公送豆给母亲和我吃。
淳朴、好客、热诚
六一公公是一个宽厚、善良、淳朴、好客、热诚的老人
讨论:我们把文章最后一句话“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
——
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删去可不可以?为什么?
(提示: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为什么“我”却有这种感觉?)
明确:同样是六一公公的豆,但昨夜的豆是与农村少年朋友一起吃的,充分体现了“我”与少年朋友的友情,所以在孩子看来,当天的豆不如昨夜的豆好。因此,“我”所难忘的是农村特有的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以及人们朴实、善良的性格。
讨论:“我”对这段往事的回忆,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对这段生活的回忆表达了“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合作探究,梳理详略
全文写了哪几个故事情节?详略又是怎样安排的?
A
.赵庄看社戏
B
. 夜航去看社戏途中
C
.看社戏前的波折
D
. 看社戏归航偷豆
E
. 六一公公送豆
F
.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G
.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
情节顺序是:
G
、
F
、
C
、
B
、
A
、
D
、
E
详写的是:
A
、
B
、
C
、
D
略写的是:
E
、
F
、
G
情节把握:课文具体写了几件事?详略如何?
随母归省
钓虾放牛
的乡间生活
看社
戏前
的
波折
月夜出航
/
月夜行船
船头看戏
月下
归航
(偷豆)
六一
公公
送豆
详
略
为什么有的情节详写,有的情节略写?
看社戏是主要内容,看社戏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戏途中、船头看戏、看社戏后归航偷豆等情节详写,其他情节与看社戏关系不大,则略写。
课文这样有详有略地叙写事件,产生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明确:这样详写、略写相配合,既表现出小住农村的诸多乐趣和美好事物,又使文章多姿多彩。
(总的来看,本篇详写去赵庄看戏的全过程,略写小住平桥村的得到优待,一般乐事,和看戏次日的情形。详写的各个情节,让人读来如同身历其境,亲见其人,深受感染;略写部分也多以简约的笔墨体现出充分的表现力量,钓虾放牛就表现出农村生活的浓郁童趣,六一公公的简短问话和送豆行动,更表现了乡村老人的淳朴宽厚、热情好客。)
归纳总结
1
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了“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戏的一段生活经历,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美
景 美
人 美
生活美
情意美
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归纳总结
2
艺术特色:选材有详有略
详写去看社戏的全过程,略写在平桥村的情况和看社戏后的余波;去看社戏的全过程中,真正写社戏的内容也不多,作者用了不少笔墨写农村小朋友的活动和景物,这样写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中心思想。因为我怀念的并不是看社戏本身,而是在看戏过程中与农家小朋友结下的诚挚友谊和农家的自由生活,“社戏”只是一条线索,在课文中起贯穿故事情节的作用。
但课文略写的部分又是必不可少的,
如课文开头三段虽然没有写到社戏,但却为对社戏的盼望作了很好的铺垫,展现了去看社戏的环境;最后写看社戏后的余波,突出对社戏的怀念,使得文章余味无穷。
积累拓展
一、阅读电子课本,完成课后练习
4
题。(结合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体会”我“的心理,感受其中的童真童趣。
1
、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2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3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4
、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
5
、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阅读电子课本,完成课后练习第五题
《
社戏
》
原文开头部分写的是“我”成年后,在剧场看中国戏的两段经历。课后阅读这些文字,体会一下,作者通过写不同的看戏经历,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思?
给加黑的字注音。
归省(x
ǐ
ng ) 行(h
áng
)辈 泊(
bó
) 弥
(
m
í
)
散 旺相(xi
à
ng) 中(zh
ò
ng)状元 潺潺( ch
á
n ) 凫(f
ú
)水
归省:指出嫁的女儿回家探望父母。
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絮叨:来回地说。
依稀:隐约,不清晰。
弥散:弥漫消散。
凫水:游泳。
解释下列词语
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