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导入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至今记得美女蛇的传说,寿镜吾老先生,今天我们随着《社戏》再一次走近鲁迅,去感受儿时的快乐。
1
社 戏
第一课时
1.
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理清文章结构。
2.
感知旧时江南水乡村民的生存状态,初步理解当地淳朴、和睦、善良的民风民俗。
学习目标
鲁迅,原名
周树
人,
字
豫才
。
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走近作者
1918
年
5
月
15
日发表
《
狂人日记
》
,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
代表作
:小说集
《
呐喊
》《
彷徨
》《
故事新编
》
等 ;散文集
《
朝花夕拾
》
等。
背景资料
短篇小说
《
社戏
》
写于
1922
年
10
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他自然回忆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
——
平桥村
。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礼观念的自由天地。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这种思想感情容于融于作品中。
字词积累
归 省( ) 行
辈(
)
惮 ( ) 絮 叨( )
怠 慢( ) 撺 掇( )
凫 水( ) 潺 ( )
歌 吹( ) 蕴 藻( )
家 眷( ) 皎 洁( )
漂 渺( ) 纠 葛( )
xǐng
dàn
dài
fú
chuī
juàn
piāo
miǎo
háng
xù dao
cuān duo
chán
yùn
zǎo
jiǎo
j
iū gé
关于社戏
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居住区域。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
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戏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整体感知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划分结构。
线索:社戏。
1
)盼看社戏。(
1-4
节)
2
)到赵庄看社戏。(
5-30
节)
3
)怀念社戏。(
31-40
节)
打开电子书,认真读,思考下列问题:
第一部分中有一个词既写出了平桥村在“我”心中的地位,又写出了“我”对平桥村的情感,请同学们把这个词找出来。
“乐土”
第
一
部分文本细读
“我”是在什么时令随母亲归省平桥村小住的?(可从文中找出具体的语句)
“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
;
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只得在扫墓完毕之后,抽空去住几天”。“我”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当在春末夏初的时令,因而能够看到“春赛”的社戏,吃到罗汉豆。
思考:平桥村是怎样一个村庄?“我”在平桥村得到了怎样的优待?表明了村民的什么特点?
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点。
“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村民们因为“我”的到来,特地“许可”自己的孩子“减少工作”,“伴我来游戏”;“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照例”,表明钓得的虾总归“我”吃,已成定例,小朋友们也都热情好客,十分优待“我”这个小客人。而且他们不拘礼教,“我们”偶尔吵闹起来,打了辈份很高、应该称之为“太公”的小朋友,也没有人想到这是“犯上”,民风淳朴。
我在平桥村有哪些乐事?
但在我是
乐土
,
因为:
(
1
)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于幽幽南山”了;
(
2
)许多小朋友伴我来游戏,掘蚯蚓,钓虾,放牛;
(
3
)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人人平等。
细节感知
本篇题为“社戏”,重在叙写去看戏,写这些在平桥村的一般乐事又有什么样的作用?
(
1
)交代了看社戏的时间、地点、机缘;
(
2
)引出了同去看社戏的人物
——
乡间生活的小朋友;
(
3
)还交代了“乐土”中的乐事,为下文写“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
——
看社戏做了重要的铺垫。同时,平桥村的生活也是“我”所深深怀念的。
归纳总结
这一部分写“我”随母亲归省在平桥村的生活,意在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同时简写一些“趣事”, 为下文详写“看戏”中的趣事作铺垫。
巩固拓展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归
省
:
xǐng
行
辈:
háng
惮
:
dàn
纠葛
:
jiū
gé
怠
慢:
dài
潺
潺:
chán
漂渺
:
piāo
miǎo
蕴藻
:
wēn
zǎo
家
眷
:
juàn
皎
洁:
jiǎo
3.
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在体味中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2
、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
随母归省 钓虾放牛 戏前波折
月夜行船
船头看戏 月夜归航 归航偷豆 六一送豆
预习指导
学习第二部分看社戏的全过程,并思考:文章围绕社戏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
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