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 别 离
黄遵宪
近代变法先驱
1877
年,黄遵宪随
清朝第一任驻日公使
何如璋由上海乘轮船启程,在神户登陆,开始了在日本的外交活动。
撰写《日本国志》
《
日本杂事诗
》
。
曾被日本历史学界称为中国
“
最有风度、最有教养的外交家
”
。
黄遵宪与日本
黄遵宪与日本友人的友谊
1880
年,日本友人源辉声先生在征得黄遵宪同意后,把《日本杂事诗》的部分原稿,埋藏在东京墨江畔的家里,由黄遵宪题写了
“
日本杂事诗最初稿冢
”
九个字,刻石竖碑,作为中日两国人民永久友谊的象征。
碑石上还刻着黄遵宪的两句诗:一卷诗兮一抔土,诗与土兮共千古。同时还有源辉声先生和的诗:诗有灵兮土亦香,我愿与丽句兮永为邻。
源辉声先生逝世后,安葬于东京都北部的平林寺,诗冢也被迁到该处。这件事成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一段动人的佳话。
1.
黄遵宪诗歌创作理念;
2.
人境庐联语初赏;
3.《
今别离
》
内容解读;
4.《
今别离
》
艺术特色;
5.
黄遵宪对于诗界革命的贡献
6.
课外拓展:
王闿运
《
今别离
》
之比较;
7.
课余作业。
本文学习内容
黄遵宪:字公度,别号
人境庐主人
。
广东梅州人。著
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
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
一
.
黄遵宪:诗界革新导师
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
黄遵宪被公认为晚清“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论诗主张“我手写吾口”(
《
杂感
》
),以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倡导“诗界革命”。其诗长于古体,形式变化较多,语言也较通俗。
其
《
人境庐诗草
》
的清新之风,一扫旧体诗的陈腐暮气;其诗作真实生动地记录了晚清绝大多数重大历史事件,因此生前即
有晚清“诗史”之誉
。
陈衍(
1856—1937.8
),字叔伊,号石遗老人,福建侯官人,近代著名文学家。与章炳麟、金天翮共倡办国学会。
二
.
人境庐联语初赏
门匾由日本友人,著名汉学家和书法家大域成濑温先生题赠
结庐在人境
步履随春风
有三分水、四分竹、添七分明月
从五步楼、十步阁、望百步长江
黄遵宪自题无壁楼联:
万象涵归方丈室
四围遍列自家山
丘逢甲撰题:
陆沉欲借舟权住
天问翻无壁受呵
上联含蓄地表达了对居室主人黄遵宪被罢归遭遇的同情。 “陆沉”比喻隐居。典出
《
庄子
·
则阳
》
:“方且与世违而心不屑与之俱,是陆沉者也。”“借舟”,用
《
南史
·
张融传
》
“权牵小船于岸上住”的故事。一个“权”字,运用准确,将作者与主人对时局的无奈一泄无遗。
丘逢甲:
1864——1912
年,黄遵宪同乡,广东梅县蕉岭人,著名爱国主义诗人。著有
《
岭云海日楼诗抄
》
,梁启超称他为晚清“诗界革命之巨子”。
下联以黄遵宪喻屈原,因为政治理念而遭放逐,满腔悲愤无处倾诉,想写下他的质问,却没有墙壁可以承受。
王逸
《
楚辞章句
》
:屈原行吟泽畔,见楚先王庙堂所绘天地山川、神灵圣贤、怪物行事的壁画,“因书其壁,呵而问之”,写下了
《
天问
》
。作者以古讽今,替黄遵宪抒愤懑, “无壁”二字,体现了失意人心头郁结的愁怅感情。
联语语出惊人,想象奇特,思接千载,巧妙化用旧典而赋予了丰富的新意。作者洞悉书房主人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报国无门的痛苦,所以言语之间,充满了质疑和悲愤。对仗虽不是十分工切,但是感情异常沉痛,思想特别深刻。
今别离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车舟载离别,行止有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
所愿君归时,快飞轻气球。
三
.
作品解读
1.
解题:
《
今别离
》
出自
《
乐府诗集
.
杂曲歌辞
》
作者把
“
当代的离别
”
与
“
古代的离别
”
作对比,巧妙地
将近代出现的新事物,与传统思妇游子题材融为一体
,
以离别之苦写新事物和科学技术的昌明,又以科学技术的昌明,表现近现代人物在离别观上的新认识。
新时代新事物进入传统诗歌,带给人们全新的阅读体验,现代气息扑面而来。
这是
《
今别离
》
突出的时代意义。
别肠转如轮,
一刻既万周。
眼见双轮驰,
益增心中忧。
鉴赏点
1
:首句比喻手法的运用。
把无形的离愁与轮子转动的联系起来,生动地表达出面对轮船离去时,内心千万重的忧愁。
鉴赏点
2
:
用
新事物
表达新观念
。
传统的“
别肠
”与现代的“
轮
船”相
联系
给人非常
新异
的感觉
。“一刻万周”,
更
是对于现代速度传神的描绘。诗
人
一
落笔就打破
传统的时空观念打破,
拓宽了
人的视野,
诗歌的境界
焕然一新。
2.
作品赏析
第一层
古亦有山川,
古亦有车舟。
车舟载离别,
行止有自由。
今日舟与车,
并力生离愁。
明知须臾景,
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
顷刻不少留。
须臾景:短暂、宝贵的惜别时刻;
绸缪:缠绵不断的离别之情。
鉴赏点:
古
今
车舟 “载离别”
有什么区别
?
古代的车舟诚然同样“载离别”,但毕竟速度有限,时空转换也有限,让人感受到行动的“自由”
。
现在舟车行动迅速,却不肯为人们惜别而稍微停留,让人感受到
现代境遇下
的
“不自由”
,从而更增离愁别恨
。
第二层
虽有
万钧柁
,
动如绕指柔。
岂无打头风,
亦不畏
石尤
。
送者未及返,
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见,
烟波杳悠悠。
万钧柁:几万斤重的船舵,这里指轮船后面的发动机。
绕指柔:这里形容发动机转动之灵活。
打头风:迎面吹来的强风,逆风。
石尤:石尤风,指逆风、顶头风。
第三层
详细描写现代轮船行驶的状况,加深人们对现代生活的认识
这一层的艺术手法一是对比,
古今舟车别离的对比,加深了人们对现代生活的认识。
二是铺叙,
铺叙有渲染
气氛
、强化
感情
的作用。
去矣一何速,
归定留滞不?
所愿君归时,
快乘轻气球。
“轻气球”的出现是这首诗的一个亮点
,为什么?
1.
它更能表达思念的情感
;
2.
它是
在轮船等新事物出现之后再次出现的新的交通工具
,使人们再次开了眼界。
3.
在诗歌的章法上,“轻气球”
的
出现
是
以一种突如其来的方式,简捷干脆地收束全篇。
第四层
四
.《
今别离
》
艺术手法分析
这首诗歌,在表现离情别绪方面与古代诗歌有什么不同?
1.
所用的意象不同;
2.
所表达的情调不同;
3.
对离别情景的描写不同。
1.
意象的不同:
古代诗人描写离别情景的常用意象是
柳、酒、长亭、芳草、夕阳、古道,用以
表达留恋、安慰、嘱咐、祝愿、伤感、惆怅、期待的情感。
这首诗使用的意象是令人目为之一新的新事物:轮船、钟声、万钧柁、轻气球,表达思妇惜别之情。
李白
《
春夜洛城闻笛
》
: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
《
菩萨蛮
》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
《
送友人
》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王维
《
送元二使安西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李煜
《
清平乐
》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古代诗人描写离别情景的常用意象(常表达留恋、安慰、嘱咐、祝愿、伤感、惆怅、期待的情感):
柳、酒、长亭、芳草、夕阳、古道
2.
表达的情调不同:
古人写离别常用“断肠
、悲恸、哀怨
”
等
语
,显得特别忧愁、沉重甚至压抑
。
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宵风残月”
之类
。
这首诗对
新式交通工具
不乏赞美之词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这使离情显得不那么浓
重
、悲
伤
。
3.
对离别
场景
的描写不一样
:
古人喜欢对离别的场面进行精雕细刻
,重视渲染气氛,
对
离别
的景情
进行
充分的
描写
。
古人太看重离别了。
《今别离》“不许稍绸缪
”“
顷刻不少留”
,
写出的是
匆匆
离别的
情景,最多只是白描写意式的笔法
。
现代人对于离别已经不是很敏感了。
小结:诗界革命的主要特征
1.
以“欧风美雨”铸就自己的诗篇;
2.
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
3.
追求“旧风格含新意境”的目标。
《今别离》四章是黄遵宪“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梁启超语),“能直言眼前事直用眼前名物”(夏敬观语),是诗体试验的典范作品。
《今别离》运用乐府旧题,悉依古法
而写
,内容上却是写上
近代
西方工业文明的新事物,先后分别咏轮船、火车、电报、照相以及地球东西两半球昼夜等。
那些被认为缺少传统韵味的现代文明的事物,被诗人妥妥贴贴地嵌进了饶有古趣的旧框架中。
说明
旧诗是有可能表现现代事物的。
五
.
黄遵宪对于诗界革命的贡献
黄遵宪
的
创作
使中国旧诗的内涵得到极大的增广,
已
往认为某事某物不宜入诗的,在他笔下均有了相对妥贴的处置,这是他的不可忽视的贡献。
他开阔了旧诗的新领地,或者说他发现了传统诗歌的新大陆。
现代诗意终于堂堂皇皇地打进古诗中来了
。
今离别
王闿运
别来五日春水生,桃枝成碧花欲明。
开帘望东风,远近伤我情。
君肠断,妾身老,绣衣罗裳著春早。
愁如细雨连烟草,去年离别莺始啼,
今年啼莺别处飞。
垂杨复何心,从风飘絮来。
天涯浮云皎月意,不尽绝思还空帷。
六
.
与王闿运
《
今别离
》
之比较
课堂讨论:
请从意象的使用的角度说说这首诗与黄遵宪的
《
今别离
》
那篇更有新意。
与清诗坛拟古派泰斗王闿运的同题之作
《
今离别
》
对照,黄遵宪意象新变的特征显得更为突出。
王闿运诗里几乎全用唐宋思妇诗的陈旧套语:
“
肠断
”
、
“
天涯
”
、
“
罗裳
”
、
“
浮云
”
、
“
空帷
”
等等。
其中
“
愁如细雨连烟草
”
一句,更是直接出自北宋贺铸的
《
青玉案
》
:
“
试问闲愁都几许
?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
墨落窠臼,并无新创。
七
.
课余作业
1
.黄遵宪的
《
今别离
》
在表现离情别绪方面与古代诗歌有什么不同?
2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赠梁任父同年
黄遵宪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
ku
ă
)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
1
)这是写给梁启超的一首诗,为什么把他称为“梁任父”?“同年”是什么意思?
(
2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