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农历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
在古诗中,有写重阳节的吗?导入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
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
“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
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
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
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
唐代末期的757年的重阳节,唐代诗人岑参随
军在外,他会作何感想呢?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
情地朗读诗歌;
2、能结合写作背景,正
确领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3、能结合诗句的涵义领
悟诗歌的意境;
4、背诵诗歌。作者简介
岑参(715-770),南阳(今属河南)
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
威武,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
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长于七言歌
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
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
自如。有《岑嘉州诗集》。 写作背景
这首诗的原注说:“时未收长安。
”唐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起兵
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至德二载
(757)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
岑参随行。九月唐军收复长安,诗可
能是该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岑参是
南阳人,但久居长安,故称长安为“
故园”。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注释
【1】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
【2】强qiǎng:勉强。
【3】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
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 【4】无人送酒:据《南史·隐
逸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
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
中独自闷坐,这时正好王弘送酒来
了,于是醉饮而归。
【5】 怜lián:可怜。
【6】傍bàng:靠近、接近。 翻译诗句
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
酒,却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
来。
我在远方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
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
开。 分析诗句
前两句:(叙事)
战火连绵,景况凄清。
后两句:(抒情)
惜花思乡,眷恋故园。 合作探究
1、这首诗写了哪一中国的传统节日
?从本诗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2、赏析一二句:“强欲登高去,无人
送酒来。” (提示:内容+手法+
感情)
3、本诗主旨是什么?合作探究
1、这首诗写了哪一中国的传统节日?从
本诗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1】重阳节;
【2】“九日”、“登高”、“饮
酒”、“菊” 等。
合作探究
2、赏析一二句:“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 (提示:内容+手法+感情)
“强欲”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第二句
化用陶渊明的典故。“登高”,诗人自然联想到饮酒、赏菊。
据《南史·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
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了很久。后来正好王弘送
酒来了,才醉饮而归。此句承前句而来,衔接自然,写得明
白如话。
读者的联想和猜测:不知造成“无人送酒来”的原因是什么
?
其实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
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
共度佳节。所以,“无人送酒来”句,实际上是在写旅况的
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中“行军”的
特定环境。合作探究
3、本诗主旨是什么?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
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
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小结
唐代以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为
题材的好诗不少,并且各有特点。
岑参的这首五绝,表现的不仅是思
乡之情,而且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
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表面看来
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情
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
味的抒情佳作。 课堂作业
赏析最后两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诗人一是直接抒情,“遥怜”一词将诗
人对故园的思念和担忧直接表现出来;二
是以想像的手法描绘了长故园纷飞的战火,
断垣残壁间丛丛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
园菊来写故园长安,以小见大,让读者掩
卷深思。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
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
赏析最后两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