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课件打包
加入VIP免费下载

第8章5.ppt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毛概课件打包》

共有 12 个子文件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毛概课件打包》 共有 1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必由之路 第二节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第三节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一、改革开放的国内国际背景 二、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 三、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一、改革开放的国内国际背景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从此,党领导全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启了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们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一、改革开放的国内国际背景 从国内的情况看, “ 文化大革命 ” 十年内乱, 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当时, 整个政治局面是处在一个混乱状态;经济情况实 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了 崩溃的边缘。 一、改革开放的国内国际背景 从国际环境看, 20 世纪 70 年代世界范围内蓬 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 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 水平的差距明显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一、改革开放的国内国际背景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正是在科学分析国内国际发展的大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的基础上,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率领人民踏上了新时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历史征程。 1 、改革是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后的必然选择。 二、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 2 、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斯大林曾认为精神上和道义上的一致是苏维 埃社会发展的动力,晚年他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制 度下仍然存在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但没有把它当作根本性问题提出来。 2 、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毛泽东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 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了,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除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这种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外,还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 由于理论认识上的局限以及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缺乏科学认识等原因,后来毛泽东又把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矛盾当作主要矛盾。导致了实践中的失误,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了严重挫折。 2 、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邓小平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成果,对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运动状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正确地认识到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关系,而相适应又是主要的、根本性的。因此,解决基本矛盾不需要通过革命的形式,只需要通过改革的形式,在原有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变的基础上,对不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从而 找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式,即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这是一场新的革命。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革命,是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而言的。 改革开放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变革。它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从改革开放的深刻性和广泛性而言,这无疑是一场革命。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但它不是一 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否定 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 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开放的性质 30 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的主要成就 GDP ( 1952 年 679.0 亿元) 人均 GDP ( 49 年 35 美元) 城镇人均 可支配收入 农村人均 纯收入 进出口总额 外汇储备 单位:美元( 1952 年 1.39 亿) 1978 年 3645 亿元 381 元 ( 约 200 美元) 343 元 134 元 接近 210 亿美元 1.67 亿 2013 年 568845 亿元 93258 亿美元 6853 美元 26955 元 实际增长 7.0% 8896 元 实际增长 9.3% 41600 亿美元 38213 亿 2012 年与 1952 年相比,经济总量增加了 765 倍、人均 GDP 增长 295 倍、国家财政收入增长 1890 倍,外汇储备增加近 23813 倍(位居世界第一)。      第二节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一、全面深化改革 二、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一、全面深化改革 (一)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 (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      (一)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 1. 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2. 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 《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 十八届三中全会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到二 0 二 0 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目标中第一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这是一个十分耀眼的亮点。由“国家统治”到“国家管理”再到今天的“国家治理”,是伟大的变革。“治理”是多主体、多渠道的。且要现代化。 这里的治理体系就是指的协同共治。国家和社会协同共治,坚持党的领导,依靠亿万人民群众,所以国家和社会应该协同共治。国家和社会要在八个字上下功夫,一是协商,二是协调,三是协作,四是协同。 治理要现代化,更加科学、更加民主,同时也要更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 ,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 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 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 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 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 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 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十八大报告 》 二、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 明确指出 : 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 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 十八届三中全会 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找准深化改革的突破口,明确深化改革的着力点,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继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继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 十八大报告 》 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我们的立场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既要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也要稳妥审慎、三思而后行。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切实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 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 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中国目前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 段,这是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改革的攻坚阶段。 在这一时期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任务极 其艰巨。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 革开放以来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 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 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发展是目的,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 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稳定是前提,只有坚定不移地维护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稳定是前提,但稳定是相对的,不能因为改革有风险就不改革或者在改革中裹足不前,否则会导致更加严重、更加剧烈的社会不稳定。也不能因为在发展中可能出现不协调不平衡而不致力于发展。因此,需要统观全局,精心谋划,从整体上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做到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 程度统一起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但是 改革和发展也不能不顾及社会稳定的内在要求。要提高改 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更加注重发展 的公平性。改革和发展要始终注意适应国情和社会的承受 能力,要统筹安排改革和发展的举措,精心处理稳定同改 革、发展的关系,着眼于“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及 时化解矛盾,排除不安定因素,以保持稳定,促进改革和 发展。 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 系的重要结合点。 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的力量源 泉和深厚基础。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 果,是我们致力于发展、积极推进改革、坚持维护稳定的 共同目的。所以,要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 革发展的成果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为此,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工作路线, 要坚持给人民群众以看得见的实际利益的工作原则,要坚 持以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工作重点。 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因此,改革开放的进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只能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来解决。 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 改革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如何评价和判断它的成败与是非得失?邓小平在 1992 年的南方讲话中,明确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成败得失的标准。 我国过去 30 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进行了多年探索,取得了重要成果,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毕竟是一个新课题,实践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不了解、不熟悉的东西还很多。特别是下一步改革要面对一些难啃的硬骨头,涉及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习近平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接力干下去。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朝着十八大指引的改革开放方向前进。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二、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三、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第三节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邓小平关于对外开放的理论和政策是对毛泽 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建国前夕,毛泽东曾经宣布,中国人民愿意 同世界各国人民实行友好合作,恢复和发展国际 间的通商事业,以利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 由于种种原因,毛泽东在对外开放方面的许 多正确思想未能付诸实施。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改革开放后,在研究和探索怎样才能使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得快一些的过程中,邓小平十分重视对外开放的问题。 1980 年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邓小平正式使用了 “ 对外开放 ” 的表述。 1984 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最重要的依据,就是邓小平关于 “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 和 “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 两个重要观点。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 1 )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为应对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各国政府为在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中获取最大利益,纷纷实行开放的政策,广泛地进行经济交流和合作,积极利用国外市场、资源、信息、技术和资金。在开放的世界中不实行开放政策,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甚至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 2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 深刻总结。 中国在西方产业革命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 就是闭关自守。历史的经验一再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 设、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行的,要发达起来,必须 对外开放。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 3 )实行对外开放是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 存在着资金不足、技术落后、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不高、 缺乏组织现代化大生产的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等等。要 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尊重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实行对外 开放,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就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对外开放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经济建设中的矛盾和困 难,而且也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客观要求、建设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需要。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 始终要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这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只有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才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 通过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国的投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取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以加快本国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 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二、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始了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逐步形成了全方位、 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 全方位: 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 多层次: 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 宽领域: 立足于我国国情,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业等。 二、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2001 年 12 月,在经过长达 15 年的谈判后,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我们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它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我国 的对外开放逐步进入了由较小范围和有限领域的开放,转变为更大范围和更多领域的开放; 由 以试点为特征的政策主导下的开放,转变为法律框架下可预见的开放; 由 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转变为与世贸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开放。 这 意味着竞争更激烈,经济风险更大,政府的宏观调控的难度增加。 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 : 第一,立足国情积极稳妥推进对外开放 。 第二,实现改革和开放良性互动。 第三,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第四,坚持平等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 对外开放向广度和深度扩展 对外贸易连续跨上几个台阶。 1997 年外贸进出口总额 3252 亿美元。 2013 年,我国进出口总值 25.83 万亿人民币(折合 4.16 万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同比增长 7.6% ,年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 4 万亿美元。 三、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第一,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正确把握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 十八大提出, 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三、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第二,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三、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第三,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竞争的新优势。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 要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 放宽投资准入 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 扩大内陆沿边开放

资料: 453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