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2012年初三语文调研试卷(3份)
加入VIP免费下载

zmj-6495-19485.doc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江苏省南通市2012年初三语文调研试卷(3份)》

共有 3 个子文件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江苏省南通市2012年初三语文调研试卷(3份)》 共有 3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初三语文调研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10分)‎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kè ( )尽职守 yí ( )笑大方 断壁残yuán ( ) zhì( )手可热 ‎2、根据要求默写下列诗文。(每题1分,共6分)‎ ‎(1)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2)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3)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直接抒发抗金报国,收复中原,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词句是 , 。‎ ‎(4)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现诗人不凡抱负的诗句是: ,‎ ‎ 。‎ ‎(5)人生路上难免遇到挫折,这时我们总喜欢用李白《行路难》中的“ ,‎ ‎ 。”来激励自己执着地追求理想。‎ ‎(6)杜甫晚年漂泊荆湘,写下了《登岳阳楼》一诗,“ , ”两句描绘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他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获得了成功,回想往日的艰辛,怎能不沾沾自喜呢?‎ B、李女士勇敢地站出来,在媒体上现身说法自己的遭遇,提醒广大市民不要因为贪小便宜而上骗子的当。‎ C、假装买主,拨打墙上的电话号码,公安人员按图索骥,几经周折,终于破获了一个特大的贩假、造假的团伙。‎ D、这个饭店服务质量之差是有口皆碑的,但因别无分店,只好在这里吃饭了。‎ ‎4、下面一段话有多处语病,请从中找出2处并加以修改。(2分)‎ ‎(1)国家教委、卫生部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近视患者已超过5000万,北京市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年年递增,居全国首位。(2)为什么近视发展居高不下?(3)医学界眼科专家明确指出,根本原因是:青少年及家长对近视眼的防治未能高度重视,科学防治方法不多所造成。(4)目前治疗近视方法繁多,家长不知如何选择。(5)广大青少年近视患者及家长迫切希望科学、有效、安全、简便的治疗方法。(6)国家教委、卫生部对此十分关注,支持组织医学专家、科技人员研制治疗青少年近视新办法。‎ 第____句:修改意见:__ ______________ ______‎ 第____句:修改意见:__ ______________ ______‎ ‎5、从内容和特色两方面简要评析下面的对联。(3分)‎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 评析: ‎ 语文试卷 第 10 页 共 10 页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宿云梦馆 欧阳修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 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注】欧阳修曾坐“朋党”之罪出放外任,这诗是外放时途经云梦驿馆之作。‎ ‎(1)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结合第一、二句诗做简要分析。(2分)‎ 答: ‎ ‎ ‎ ‎(2)这首诗的第四句化用了哪位诗人的什么名句?作用是什么?(3分)‎ 答: ‎ ‎ ‎ ‎7、探究题:根据下列提供的材料,写出探究结果。(6分)‎ 国际金融危机逐步侵蚀着世界实体经济,也对中国的经济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金融危机当头,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保增长,稳就业。”中国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院院长田小宝表示,金融危机对中国就业的影响会使新增就业岗位增幅下滑和企业现有岗位流失,会使企业倒闭、迁移和收缩,从而缩小劳动者的就业空间。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大量海外人员回流,也使得高端竞争出现重心下移,就业岗位减少,就业人数不断上升,就业矛盾十分突出。其影响将由外而内、由小到大地逐步波及许多领域,就业困难也将从农民工向城镇职工蔓延。与此同时,中国内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会日益突出。如果我们对这一问题不加以重视,到明年年底将有可能出现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无法就业。专家分析,中国的大学生产生就业难除了世界金融风暴的影响外,教育的供给结构与劳动力的需求结构不一致也是制约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同时,高校盲目扩招和扩招时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导致一些专业的毕业生供大于求。也有专家指出,目前,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择业观念以及用人单位“学历至上”思想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存在诸多问题。‎ ‎(1)从材料看,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内就业产生哪些影响?(3分)‎ ‎  ‎ ‎(2)结合材料,说说如何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3分)‎ ‎                                                         ‎ ‎ ‎ 二、阅读与理解(5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3分)‎ 短期气候预测:帮你“听风便知雨”‎ ‎①短期气候预测,就是每天电视广播里的天气预报吧?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收听、收看天气预报,三五天内的气温、温度、风力等“一切尽在掌握”,大大便利了日常起居。但是,想不想在酷夏里知道这个冬天冷不冷?想不想在寒冬中预知到明年夏天发不发洪水?——那就要靠“短期气候预测”了。‎ ‎②‎ 语文试卷 第 10 页 共 10 页 A中国是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旱涝、高温、冷害等气候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年均约1000亿元,死亡人数年均6000人以上。同时,中国又是农业大国,农业“靠天吃饭”,气象预测工作尤显重要。因此,刚刚过去的5年里,一个关于气候预测的“九五”攻关项目,引来全国105个单位、400多名科研人员为之奔忙,这个项目,就是“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研究”。‎ ‎③“短期气候预测”,是相较“长期气候预测”而言,后者做的是未来50年、100年的气候分析,难度极高。而“短期”,也不像天气预报时段那么“短”,它的时间概念不是“日”,而论“月”、“季”、“半年”、“一年”。它所要承担的是,帮助国家决策部门了解掌握未来数月里或一年里的气候变迁,减免不必要的人财物损失。‎ ‎④B例如,预测即将来临的冬天何时更冷,石油开采部门由此决定油井需要何时封井,稍有迟缓,冰就会像刀子般把油管割裂;天气冷到何种程度,便可预知某些海湾会不会结冰,破冰船之类的交通运输工具要不要及早调度;而农业部门也可根据预测的气候冷暖,提前选择明年播种的作物品种。甚至于,明年的空调产量乃至于扇子、饮料产量,相关行业都会随时看“短期气候预测”的“脸色”行事。农业、水利、交通、工业等等,短期气候预测的作用无处不在,说它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绝非夸张。‎ ‎⑤短期气候预测,印度做了百余年,日本、俄罗斯做了七八十年,与之相比,中国这方面的“资历”同样不算短。1958年,我国首次发布“长期气候预报”,这就是“短期气候预测”的前身,40多年来经验积累了不少,但一直到90年代,我国始终处于各地零散研究的状态,而从未将之“业务化”,换句话说,完整的预测系统尚未建立。‎ ‎⑥科研的每一点进展都不会是来自一两个人的一蹴而就。预测系统包括全球各国的各种气候资料收集齐全,随之建立一个包括预报大气、海洋与大气耦合模式、中国及邻近区域地区细化、厄尔尼诺系统预报等繁杂的模式系统……这一切,意味着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5年奋战,终使“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研究”大功告成。‎ ‎⑦作为“九五”重中之重的科技项目,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曾在“1988抗洪年”准确预报了长江、松花江洪水以及2000年的汛期。目前,该系统在国家气候中心用于年、月、季节、年及年际时间尺度的气候预测业务试报。‎ ‎⑧与天气预报相比,短期气候预测面对更多不确定因素。凭啥判断下一个季是热是冷、是旱是涝?即便掌握征兆、周密演算,也还可能要面对一些不可预知的变数。‎ ‎⑨1988年大洪水之所以能准确预报,正缘于一些重要征兆被我们及时抓住:1997年冬天,青藏高原大雪频频,与此同时,“厄尔尼诺现象”频频光顾我国。科学家通过系统中众多模式对其进行了繁杂的演算,从而判定,第二年有洪水。这套系统主攻的是汛期预报,每年4月间都会向有关决策部门通报当年夏天汛情预报结果。对于今夏还会不会干旱下去、雨水多不多,目前仍意见不一。‎ ‎⑩气象变幻莫测,短期气候预测绝非万能,在误差中不断修正,气象科学才能不断进步。‎ ‎8、本文围绕着“短期气候预测”,主要说明了哪些内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9、根据第③段的内容,给“短期气候预测”下一个定义。(3分)‎ 答: ‎ ‎ ‎ ‎10、文中有A、B两处划线句,请任选一处指出它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 答:选 处 ‎ 语文试卷 第 10 页 共 10 页 ‎ ‎ ‎11、文中说:“对于今年夏天还会不会干旱下去,雨水多不多,目前仍意见不一。”“短期气候预测绝非万能,在误差中不断修正,气象科学才能不断进步。”透过这些话,你对气象学研究的本身或说明文写作产生了怎样的认识?(不少于50字)(4分)‎ 答: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12分)‎ 人文教育的位置在哪里 陈思和 ‎(1)我认为学校教育应该包含两种,一种是坚持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知识积累,积累的过程是灌输性的,这些知识本来存在于人的生命意识以外,通过灌输把它送入人的主观世界里去,使人慢慢变得丰富起来;还有一种教育,是以人为能动的活的生命体作前提,人本身具有一种人之所以为人的能力,用过去的说法,就是人性的因素。人性的因素与知识的因素不一样,人性是人的生命以内的东西,知识是人的生命以外的东西。当然,人不会一出生就意识到“我是人”,“应该怎么做人”的问题是道德范畴的问题。我们能吃能睡还不能说是个合格的人,还必须要有一种良知来支撑自己的行动,这样一种良知是通过点点滴滴的教育来把它唤醒。光靠科学技术的训练无法完成,光靠金钱权力也无法完成,它需要文史哲的长期熏陶和教育。‎ ‎(2)这两种教育,前者姑且称作是技术知识教育,具有工具价值;后者姑且称作为人文教育,更重在精神价值。两者从方式到形态都不一样,并非是完全和谐的,如果对人文教育也采取灌输性的知识教育的方法,有时反而压抑了真正的人性的因素。所以,人文教育不等于人文知识的教育,人文知识如果不与真正的人文精神联系在一起,只是死背教条,脱离实际的感性生活,那只能是一种后果:学生把知识的因素都接受了,但人性的因素却越来越遮蔽了。这并不是人文教育的理想结果。 ‎ ‎(3)其实,人文教育的困境,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存在,它与所谓的全球性的现代化进程的关系一直处理不好。整个世界潮流就是强调技术知识教育,国家对教育的要求指标充满了计量化的特征,这当然会把科学技术搞上去,但人文一方面的欠缺所造成的后果则很少有人在考虑。2000年浙江省金华市一个中学生不堪教育压力残杀母亲的事件,不仅仅在中国发生,外国也是有的。美国校园里那么多的暴力行为发生,本质上就是美国独尊技术知识教育,缺损人文教育的恶果。灌输式的人文教育没有把人内心中的真善美的能量唤醒,反而把这些人性中的好的因素压抑了,扼杀了,所以才使受教育者对人性的好的因素由反感到仇恨。像德国这样具有发达人文传统的国家,像日本这么一个讲究礼仪的民族,为什么会出现法西斯主义?这些问题,在我看来都与人文教育的失败有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发愤图强、卧薪尝胆的历史阶段里,往往要求万众一心,集中追求同一个现实的目标,比如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称雄世界等等,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在教育上会有意无意地压制另外一些因素,比如人文精神。因为人文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不容易显现出来。它的失落不容易被注意到,等到大家集体发现就来不及了。‎ 语文试卷 第 10 页 共 10 页 ‎(4)人文精神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唤起人的自由自在的人格境界,一种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人文精神是可以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实践来逐步探索体会的。中国进入世界经济体系大约是不可逆转了,我们已经加入WTO。但是,我们的人文教育是否必须进入西方模式,而使我们本来的人文教育传统毁掉?我觉得当务之急是如何在西方的模式下坚持民族的自主性和多样性。我们任重而道远。‎ ‎12、联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人文教育的本质是什么?(3分)‎ 答: ‎ ‎ ‎ ‎13、根据文中信息,谈谈如何实践人文精神的教育?(3分)‎ 答 : ‎ ‎ ‎ ‎ ‎ ‎14、从全文看,造成人文教育的困境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 ‎ ‎ ‎ ‎15、人文教育缺失造成的危害是什么?(3分)‎ 答: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3分)‎ 梧 桐 树 ‎ 丰子恺 ‎ ‎①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 ‎②当春尽夏初,我乐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 ‎③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则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很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 ‎④‎ 语文试卷 第 10 页 共 10 页 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子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头,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他,但因对它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 ‎⑤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所以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己,何从看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这样想来也就释然了。 ‎ ‎(选自《丰子恺散文集》,有删改)‎ ‎16、文章第①段说:“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联系全文看,作者写了梧桐树的哪几种“容貌”?请简要概括。(3分)‎ 答: ‎ ‎17、文章的第③段极力写了梧桐树的什么特点?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有什么用意?(3分)‎ 答: ‎ ‎ ‎ ‎18、全文自始至终表露了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请具体说明作者情感的变化。(3分)‎ 答: ‎ ‎19、本文结尾处,作者借“梧桐树”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哲理。请你用自己的话作简要的阐述。(4分)‎ 答: ‎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3题。(14分)‎ 齐田氏祖①于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如响②。鲍氏之子年二十,预于次③,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④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噆肤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 注①祖:这里是祭祀天地鬼神之意。②响:回响,回声。③预于次:参预在末座。④类:种类,物类。⑤蚊蚋噆(zǎn)肤:蚊蚋叮咬人的皮肤。‎ ‎2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1)乃叹曰( ) (2)众客和之如响( )‎ ‎(3)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 ) (4)岂天本为人生之( ) ‎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语文试卷 第 10 页 共 10 页 ‎(1)天之于民厚矣!(3分)‎ ‎ ‎ ‎(2)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3分)‎ ‎ ‎ ‎22、从“生态伦理”的观念,本文给了你哪些启发?(4分)‎ 答: ‎ ‎ ‎ 三、作文(3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总是要面对微妙的人情应酬和不得已的烦琐事务,我们时常自我限制,自我囚禁,时而为狂热的理想兴奋,时而被自卑和懦弱的心理折磨……于是迷茫了自己的生命价值追求。在被压抑的状态中释放,恢复本真或自由的状态。此时的释放是一种淡泊,一种坦荡,一种豪爽,一种超脱,一种追求。‎ ‎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平凡的,但又是出众的。关键只在于我们是否将自己所隐藏的才智、情感和力量等迸发出来,此时你会惊讶你是多么优秀与出众。 释放自己拥有的激情、活力、才智……达到对自我的一种升华与超越,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你一定有过以上的体验与经历,那就赶快释放你的光彩,展示你的文采吧!‎ 请以“释放”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③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④不得少于500字。‎ ‎ 题目:释 放 ‎ ‎ 100‎ ‎ ‎ ‎ 200‎ 语文试卷 第 10 页 共 10 页 ‎ ‎ ‎ 300‎ ‎ ‎ ‎ 400‎ ‎ ‎ ‎ 500‎ ‎ ‎ ‎600‎ ‎ ‎ ‎ 700‎ 语文试卷 第 10 页 共 10 页 初三语文调研试卷参考答案 ‎1、恪 贻 垣 炙 (4分,每字1分) 2、(1)濯清涟而不妖;(2)折戟沉沙铁未销;(3)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4)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6)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每题1分,)‎ ‎3、C (按图索骥:比喻按照线索寻找。A、沾沾自喜:指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得意,表现一种轻浮的样子,含贬义。B、“现身说法”不能带宾语。D、“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称赞。)‎ ‎4、第(2)句:近视发展居高不下     修改为:近视发病率 第(3)句:科学防治方法不多所造成  修改为:科学防治方法不多 第(5)句:“希望……治疗方法”   修改为:希望能有……治疗方法 第(6)句:研制……新方法      修改为:研究……新方法 ‎5、巧妙地运用了数字和东西南北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事迹。(2分,内容和形式各1分)‎ ‎6、(1)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思念家人,渴望与家人团圆的思想感情以及思念不得的愁绪。(1分)第一、二句借“北雁“岁欲昏”点出季节和时令,岁暮正是与家人团圆的时节,妻子的来信更勾起归家之念,于是诗人渴盼团圆的情感自然就显现出来了,本当团圆,却要远行,无奈的诗人只能在梦中与家人团聚,而秋凉岁昏,则烘托出了难以团聚的愁绪。(1分)‎ ‎(2)“一夜西窗雨不闻”化用了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诗句(1分),巧妙地表达了思念家人,渴盼归家的思想情感,既亲切自然,又增加了诗的内涵。(2分)‎ ‎7、(1)①就业岗位减少;②就业人数增多;③就业困难波及多个领域。(每点1分)‎ ‎   (2)①国家应采取措施,遏制金融风暴的影响,保增长、稳就业;培养人才应充分考虑劳动力的需求结构;②高校应科学制订扩招政策和合理设置专业;③大学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改变择业观念;④用人单位应破除“学历至上”的思想。(每点1分,答出3点即可)‎ ‎8、①短期气候预测的意义;②短期气候预测的含义;③短期气候预测的作用;④短期气候预测系统发展的进程;⑤短期气候预测的局限性。 ‎ ‎9、短期气候预测是相对于长期气候预测和天气预报,以“月”、“季”“半年”“一年”为时间概念的气候预测。‎ ‎ 10、列数字(1分)作用:用数字说明自然灾害对我国造成的危害巨大(2分)(意思对即得分) ‎ ‎ 11、对气象学本身,可以谈“科学研究允许失败”、“科学研究要不断修正失误”、“科学研究无止境”等;对说明文写作,可谈“实事求是”“准确”等。‎ ‎12、重点通过文史哲的长期熏陶和教育,唤醒人性中真善美的因素和做人的良知的教育 ‎13、(1)人文教育应该是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实践来逐步探索体会人文精神,唤醒人性良知, 而不是仅仅灌输人文学科知识。(2)为了走出我国当前人文教育的困境,必须继承我们本来的人文教育传统,坚持民族 的自主性和多样性。(3)人文精神是通过人文教育唤醒人们本性中真善美的因素和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 ‎14、①整个世界潮流都强调技术知识教育。‎ ‎②国家对教育的要求充满了计量化特征,而对人文缺损所造成的后果则很少有人考虑。‎ ‎③一个国家或民族为了实现某个目标,在教育上会有意无意地压制人文教育。‎ ‎15‎ 语文试卷 第 10 页 共 10 页 ‎、压抑、扭曲、扼杀人性,使受教育者对人性的好的因素由反感到仇恨,从而引发恶性事件的发生。‎ ‎16、①新桐初乳(或者“春尽夏初,梧桐生叶”)②绿树成阴(或“夏季时分,绿树成阴”)③梧桐叶落(或“秋冬时节,梧桐叶落”)(每点1分,共3分)‎ ‎17、极力写了梧桐树的叶子之多之大、绿意之浓之深(1分)。这样写既为下文写“眼看见梧桐的另一种的光景”蓄势(1分),又为作者抒发“人生无常”的感慨作铺垫(1分)。‎ ‎18、发现“新乳”、“绿叶成阴”时亲切、欣喜(2分),看见“梧桐叶落”时无奈、伤感(2分),领悟自然、人生和艺术真谛时平静、释然(2分)。‎ ‎19、拥有梧桐的人未必能理解和欣赏它,自然和艺术也是这样。(2分)形式的拥有并不是真正的拥有;对事物要有充分的理解和欣赏,才能为自己所拥有。(2分)(如只照抄“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给2分)‎ ‎20、(1)故:旧,原来的;(2)逾:越过,翻过;(3)诣:拜访,拜见;(4)走:逃跑。(每题1分)21、D(A、被;B、替;C、发明)(2分)22、周访立即派儿子周抚率领三千人会合石览一同去援救荀崧(得分点:即:立即;会:会合;俱:一同,一起)。23、两者皆可。荀灌:有“奇节”,沉着镇静,机智勇敢;花木兰:替父从军,孝敬老人;辞官不做,不慕名利,既爱家又爱国(4分)。‎ 语文试卷 第 10 页 共 10 页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