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史《才女李清照的情愁》讲稿
一、少女的纯真
父亲李格非后苏门四学士,母亲王氏“亦善文”。父母的家学渊源,使李清照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李清照的大胆、直白、真率确乎是一种反叛,因此有不少封建卫道士就谴责她“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但是在历史的光影里,李清照是活脱脱的一般真实和自然。
(1)《点绛唇》上片写荡完秋千时的情景;下片写见陌生来客的种种情态。
(2)李清照纯真、自由的个性还表现在她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上。此词醉酒贪玩而高兴忘归。
(3)《怨王孙》:宋玉《九辩》中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这首《怨王孙》词看来似乎不然,它虽描绘的也是秋色,但却不拘泥与前人旧习,不仅无悲伤之感,反而流露出无尽的喜悦之情。这无论就全部李词还是就整个古典诗词来说,都是别具一格的清新之作。
(4)《渔家傲》:饮酒赏梅,梅含春讯。
二、少女的情思
随着李清照年龄的增长,少女李清照少了一些天真烂漫,多了一些难以言说的心事。闺中生活的自由,但不能免除少女内心深处的寂寞。
(1)独处小院,独对闲窗,春色深深,春光将逝,愁绪更生。
(2)女主人怜花惜春,古代妇女多以花自喻。
(3)记忆停留在昨晚的梦境里,眼前是黄昏里稀疏的雨打湿的秋千,湿的何止是秋千?淡淡的愁绪。
(4)词写一位青春少女幽会前后的情感体验。山片写少女幽会前的动人情态。下片写幽会后的情思。重写期待和回味。
三、新妇的柔情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18岁的李清照和21岁的赵明诚结为伉俪。赵明诚是宰相赵挺之之子,以父荫,历任地方官,是著名的金石收藏家,两人情投意合。
沉醉在爱情的幸福和欢乐中的女子。
四、少妇的幽思
赵明诚大约在1107年前后再度出仕,直到1121年才接李清照前去团聚。李清照在此之间写下了许多抒写离情别思的词。
“长恨此生非我有”,感觉自己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的悲苦。
这首词《历代诗余》题作“七夕”,有可能是建炎三年(1129)写于池阳的。是年三月赵明诚罢江宁守;五月,至池阳,又被任命为湖州知州,赵明诚独赴建康应召。这对在离乱中相依为命的夫妻,又一次被迫分离。此时,李清照暂住池阳,举目无亲,景况倍觉凄凉。转眼到了七月七日,她想到天上的牛郎织女,今夜尚能聚首,而人间的恩爱夫妻,此刻犹两地分离。浓重的离情别绪,对时局的忧虑,二者交融一起,形诸笔端,便铸就了这首凄婉动人词作的基调。这首词,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词人一笔两到的写法,词作写牛郎织女的离愁别恨,但又何尝不是在抒写自己的情怀。
五、老妪的凄凉
1125年冬,金兵灭辽后,立即分两路南下,开始发动大规模的侵宋战争。此厚不幸的阴影长久地笼罩着她。1129年赵明诚被调任湖州知州,当年七月病死在建康。
个体体验上升为社会与国家的愁绪。还有如辛弃疾的词。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是一首悼亡词,通过会议来抚慰痛苦的心灵,寻觅往昔的幸福。
《五陵春》是李清照愁苦生活的一个总结。此词写于作者晚年避难金华期间,时在绍兴四年(1134)金与伪齐合兵南犯以后。其时,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因而词情极为悲苦。清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二评曰:“悲深婉笃,犹令人感伉俪之重。”
这是整个时代的悲哀和苦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