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背景
开元二十四年(
736
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
737
年春,可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王维奉使出塞宣慰。本篇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迁。这道诗作于赴边途中。
使至塞上
王维
禄丰县彩云中学何春祥
学习目标
1
、领会本诗有关的文学常识和写作背景;
2
、结合写作背景,领会本诗的思想内容;
3
、体会“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描绘的意境;
4
、背诵并默写全诗。
作者简介
王维(
701-761
),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有“诗佛”的美称。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作家,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宋朝苏轼曾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朗读诗歌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
/
欲
/
问边,属国
/
过
/
居延。
征蓬
/
出
/
汉塞,归雁
/
入
/
胡天。
大漠
/
孤烟
/
直,长河
/
落日
/
圆。
萧关
/
逢
/
候骑,都护
/
在
/
燕然。
读准字音
使至塞
sài
上
单
dān
车
过居延
yán
征蓬
p
éng
候骑
jì
都
dū
护
燕
yān
然
解释字词
①
单车:
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②
问边:
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③
属国:
典属国的简称。
④
征蓬:
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⑤
归雁:
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⑥
胡天:
胡人的领空。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
⑦
大漠:
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⑧
孤烟:
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的狼烟。
⑨
长河:
指黄河。
⑩
萧关:古关名,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⑾
候骑:
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
⑿
都护:
唐朝在西北边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这里指前敌统帅。
⒀
燕然:
燕然山,这里代指前线。
翻译诗句
我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途中经过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山高路远,我觉得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家边塞,又似北归大雁一般飞入胡天。
只见那苍茫无际的沙漠,远处烽火台一缕白烟直上云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走到萧关恰逢骑马的侦察兵,一问才知道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
分析诗句
首联:
轻车简从,出使边塞。(叙事)
颔联:
以“蓬” “雁”自比,内心郁愤。(抒情)
颈联:
边塞风光,奇特壮丽。(绘景)
尾联:
战斗紧张,战事繁忙。 (叙事)
阅读理解
1
、
《
使至塞上
》
一诗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的两句诗是: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
、
《
使至塞上
》
一诗描绘塞外荒漠的壮美风光的诗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
、
《
使至塞上
》
一诗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和经过的地点的句子是: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4
、
《
使至塞上
》
表现行程的艰苦遥远的句子: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5
、此诗表达的情感有哪些?
①
表现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爱国精神的赞美之情;
②
表现了诗人对祖国边塞壮丽山河的赞美之情。
③
表露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后内心的抑郁之情。
名句赏析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自己一路跋涉,看到的沙漠中特有的景色。被国学大师王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①
构图美:
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长河奔流。
——
空间阔大。
②
线条美:
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
——
层次丰富。
③
色彩美:
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缕、河水闪闪。
——
鲜明优美。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
诗中有画
的特色,非常
讲究景物的画面感
。首先,它
有画一样的构图
,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
其次,它
讲究线条
,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线条简约,物态毕现。
第三,
色彩丰富
,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
红楼梦
》
第四十八回,对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香菱说:“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有道理。香菱虽没能说清楚这两个字到底好在哪里,但是凭直觉感到它们描写孤烟与落日非常形象,不可替代。
主题思想
《
使至塞上
》
这首诗,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塞的经历和沿途风光,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