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ppt课件(25页)
加入VIP免费下载

5156edu-1028-3084.doc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桃花源记》ppt课件(25页)》

共有 2 个子文件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桃花源记》ppt课件(25页)》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 ——江垭中学 吴小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 ‎2.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理解文章的主题。‎ ‎3.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思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在诵读的基础上,落实字词,疏通文章,熟知课文内容。‎ ‎2.通过讨论、辨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会。‎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2.使学生理解本文记叙的顺序、详略,体会本文优美、精炼的语言。‎ ‎3.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我早就听说我们 班的同学很优秀,今天大家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同学们说是吗?好!下面我们开始上课。上节课我们已经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疏通了《桃花源记》这篇文章的大意,老师想检查一下同学们掌握知识的情况,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检查吗?(好)请同学们看屏幕:1、判断:下列说法对吗?(灯片:文中说“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桃花源人为躲避战乱,他们为何只带妻子而狠心丢下儿女?他们来此“绝境(没有出路的地方)”不是自寻死路吗?(生答,老师纠正)2、解释加点的词: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遂与外人间隔( )3、翻译句子: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同学们回答得很准确,真棒!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理解课文内容,看看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究竟是怎样的?他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二、 熟读课文,质疑探究 1、 读课文、思考,本文线索是什么?(渔人行踪。即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来叙事的。)(灯片)‎ 师:本文的写作思路是很明晰的:发现桃花林—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作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1、2段,思考:‎ ‎1.渔人看到的桃花林是怎样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写桃花林的奇异是为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神秘气氛,也为写桃花源的美好作铺垫。)其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有哪些?(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小结:第一节,写渔人无意间发现桃花源的入口。‎ ‎2、谁能说说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生答: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人。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3.渔人从小口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这里的人生活得好吗? 何以见得? (找描写桃花源人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你能用一句诗句来概括渔人进入桃花源过程的感受吗?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小结:第二节: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看到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 ‎6.桃花源的人见到渔人有何反应?说明了什么? ‎ ‎——“大惊”是什么意思?(非常吃惊)写出了桃花源人见到渔人到来非常惊异。说明桃花源与外界隔绝久远。‎ ‎7、桃花源中的人是怎样对待渔人的?表现了桃花源人的什么特点?‎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可见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 ‎8.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 ‎ ‎——桃花源人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9.探讨:渔人—一为具言所闻,渔人“一 一为具言所闻”会说些什么?(应说的是秦末几百年以来战乱的历史。灯片)桃源人听后,叹惋什么?(为桃花源外世上的动乱、黑暗而叹惋,也为老百姓过着的痛苦生活而叹惋。) ‎ ‎5.渔人离开时,为什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是因为他们害怕外面的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来扰乱、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第三节:写桃花源中淳朴的社会风尚。‎ 第二部分(2-3)写渔人进入、作客桃花源的经过。‎ ‎1.渔人离开是时为何要作记号,而且还带人来寻找呢?‎ ‎(这里社会生活平静,人们安居乐业,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没有战争,没有剥削,人与人之间友好和睦。真是理想的社会,渔人也想让大家都能过上这样的好生活。)‎ ‎2.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境界。同时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 ‎ ‎3.这一段与前文哪句话相呼应? ‎ ‎(与“不足为外人道也”一句相呼应。)‎ 第四节:写渔人再寻桃花源,终不可得 二、 总结文章主题 ‎ ‎1.讨论:文中所描绘的如此之美的环境,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吗? ‎ 桃花源 现实社会 只有父子之分 有君臣之别,贵贱之分 只有和平劳动无兵火征战 为私利而荼毒生灵、鱼肉百姓 ‎ 自劳自食、和睦相处 你争我夺、尔虞我诈 ‎ 结论:现实生活中根本找到这样美好的理想境界 。结合背景考虑,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这个美好的世外桃源用意何在?(对社会现实(政治黑暗、连年战乱)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桃花源是朦胧飘忽的世界,充满了种种神秘色彩, 表面上是描写了桃花源的隐蔽,实质上,作者是暗示:桃花源,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它只是作者追求的一种美好境界,一种对现实生活不满的精神寄托。‎ ‎2、学生总结,老师适当订正:本文借武陵渔人偶然发现桃花源的故事,表现作者对理想的桃花源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动乱、黑暗生活的不满。 ‎ 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作者 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 ‎3、《桃花源记》表达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也都有自己向往的“桃花源”请简要说说你心目中的“桃花源”‎ ‎(1.我心中的桃花源没有强权争霸,没有战争硝烟,没有核武威慑,世界和平大同。‎ ‎2.我心中的桃花源人人平等,互敬互爱,远离贫穷,衣食无忧,老有所养,孤有所托。‎ ‎3.我心中的桃花源森林繁茂 ,草场葱绿,天空澄碧溪水清澈,鸟儿欣舞虫儿欢唱,人与自然和谐共荣。……)‎ 四、课堂小结 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虽然陶渊明向往的理想社会还带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但他对理想的追求,对黑暗现实的否定,还是值得肯定的。岁月流逝,沧海桑田。多少年过去了,如今的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我们更应树立一种远大的理想,将个人的利益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我们的民族。‎ 五、作业 小练笔:发挥想象写一篇小作文:假如我找到了桃花源……‎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