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三首》(木兰诗,观刈麦,破阵子)导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zmj-1135-3405.doc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古代诗词三首》(木兰诗,观刈麦,破阵子)导学案》

共有 2 个子文件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古代诗词三首》(木兰诗,观刈麦,破阵子)导学案》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 扬中市第一中学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学生) ‎ 课题:《古诗三首》 ‎ 主备人:王卫萍 课型:新授 审核人: 审批人: 班级 姓名 ‎ ‎【学习目标】‎ ‎1.领会诗词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  2.把握诗词的艺术特点 ‎3.体味语言的精练 ‎【学习重、难点】领会诗词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情境教学法、诵读法、讨论点拨法 ‎【学时安排】二课时 ‎【学习过程】 《木兰诗》‎ 一、 预习导学 ‎1.掌握加横线字的字形和读音。‎ 机杼( ) 可汗( ) 鞍鞯( ) 辔头( )燕山(   )鸣溅溅 ( ) 鸣啾啾( )胡骑( )戎机(  )金柝( )著( ) 傍地走(   )‎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 问女何所忆( ) 愿为市鞍马( ) 北市买长鞭( ) 胡骑( ) 万里赴戎机( ) 关山度若飞( ) 朔气传金柝( ) 策勋十二转( ) 赏赐百千强( ) 著我旧时裳( ) 安能辨我是雄雌( )‎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 (2)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3)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4)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5)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 ‎ ‎4.简介“乐府诗”及“乐府”.‎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作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 ‎5.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1—3段)  ‎ 第二部分(第4段)  ‎ 第三部分(5—6段)  ‎ 第四部分(第7段)  结尾附文 教师评价 日期 ‎6.质疑(写出你自学古诗时的疑问)。‎ 二、 课堂助学 ‎ 一、导入新课:‎ 二、预习反馈:‎ 三、整体感知:‎ ‎ 以“木兰_________”句式概括每节内容,横线上限填四个字。 ‎ ‎(停机叹息、替父从军、奔赴战场、征战沙场、辞官还乡、会见亲人、讴歌英雄)‎ 四、 深入探究:‎ ‎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木兰停机叹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引起读者悬念——木兰为何忧愁。能使文章简洁。‎ 4‎ 学校网址: http://www.jsyzyz.com/‎ ‎ 扬中市第一中学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学生) ‎ ‎2.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 a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b战事紧迫。c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d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 ‎3.“旦辞爷娘去,……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一节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 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念愈切的心情,从而细腻地透漏出木兰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 形象,形象地写出了木兰奔驰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什么作用?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 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驰抵战场,引到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斗,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两句诗,夸张地表现出木兰身跨飞驰战马,万里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 ‎5.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 ‎ 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 ‎6.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 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 ‎7.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对木兰的赞美。再一次表现木兰的机智谨慎。 五、小结木兰形象:‎ ‎ 木兰既是一个女孩子,更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她勤劳善良,纯朴孝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驰骋沙场,为国家尽忠效劳,表现出深明大义、勇敢坚毅,果断的效国忠心和英雄气概。从军十二年,她凭着自己的坚强毅力和机智谨慎,女儿身份一直没被揭穿。在凯旋归来后,她不贪图富贵,甘愿过回简单安定的农家生活。她是我国古代北方优秀劳动妇女的象征。 ‎ 六、总结归纳: 1.本诗主题:歌颂了木兰的英雄形象,赞美了我国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古代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生活的愿望。 ‎ ‎2.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这首诗详写木兰的从军缘由、行前准备、征途思亲、凯旋辞官、返回家园,略写战场生活、百战情况。所以这样详略地处理题材,原因在于这首诗不是重在表现木兰怎样作战胜,而是重在表现木兰这个年轻女郎深明大义、代父从军、性格纯真、品质高贵。‎ ‎ 作用: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七、课外延伸:学生列举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 ‎ 例: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红娘子等。‎ 三、 课堂巩固:‎ ‎1.按要求默写:‎ ‎(1)木兰诗描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矫健英姿的句子是 , 。‎ ‎(2)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句子是 , 。‎ ‎(3)用比喻作结,抒情议论的句子是 , 。 ‎ ‎ , ?‎ ‎(4)描写木兰军营中苦寒生活的句子是 , -。‎ ‎(5)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 , ‎ ‎(6)写木兰从军后艰苦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 。‎ ‎2.概括木兰的形象特点。勤劳、智慧、勇敢、坚强、不贪图利禄、爱国爱家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两句的含义是什么?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 ‎ ‎  4.写木兰的征途和战地生活时,诗中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这跟表现木兰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关系?‎ ‎ 写征途,渲染悲凉气氛,借以烘托木兰思念亲人的感情;写战地生活,渲染紧张森严的气氛,借以烘托木兰的豪情壮志。‎ 4‎ 学校网址: http://www.jsyzyz.com/‎ ‎ 扬中市第一中学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学生) ‎ ‎ 《观刈麦》《破阵子》‎ 一、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 ‎ 刈﹙ ﹚ 荷箪﹙ ﹚﹙ ﹚ 童稚﹙ ﹚﹙ ﹚ 饷﹙ ﹚田 灼﹙ ﹚ 秉﹙ ﹚ 穗﹙ ﹚ 吏禄﹙ ﹚﹙ ﹚ 三百石( )八百里分麾下炙(   )(  ) 的卢(   )‎ ‎2.解释下列加粗的 覆陇黄 妇姑 荷箪食 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 ‎ 丁壮在南冈 背灼炎天光 右手秉遗穗 曾不事农桑 ‎ 岁晏有余粮 五十弦翻塞外声 八百里分麾下炙 ‎ 3. 了解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他出生在北方。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同时,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 4. 抄写两首古诗各一遍:‎ ‎ ‎ ‎ ‎ ‎ ‎ ‎ ‎ 教师评价 日期 ‎5.质疑(写出你自学古诗时的疑问)。‎ 课堂助学:‎ 一、 导入新课;‎ 二、 预习反馈:‎ 三、 学习《观刈麦》‎ 1. 朗读古诗。‎ 2. 了解诗意:‎ 3. 赏析:‎ ‎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呢?‎ 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是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写到这里,这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 笫三层八句,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人怀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穗。为什么要来拾麦穗呢?因为她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官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穗充饥。 ‎ 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 第四层六句,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最后的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4.课堂巩固:‎ ‎(1)分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不需翻译)‎ 这句诗细腻地刻画了刈麦者十分矛盾的心理。农民为了抢收,为了活命,再累再热也只得挺着、忍着,可见处境十分艰难。‎ ‎(2)诗人描绘了哪两幅画面?借此揭示了什么?‎ 一幅画是一家农民麦收的辛勤劳碌的情景,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另一幅画描写了一位贫妇抱着孩子拾麦充饥的情景,提示了赋税的繁重。‎ 4‎ 学校网址: http://www.jsyzyz.com/‎ ‎ 扬中市第一中学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学生) ‎ ‎(3)本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揭示了当时租税剥削的沉重和农民生活的痛苦,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4) 诗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景物描写:夜来……黄 场面描写:足蒸……光 语言描写:家田……肠 心理描写:力尽……长 四、学习《破阵子》‎ 1. 朗读古诗,了解诗意:‎ 在醉酒之中,我挑亮油灯,端详宝剑,梦醒时,扎在一起连接的军营都吹响了号角。在军营里,分赏给部下大块烤熟的牛肉,各种乐器演奏着边塞雄壮的军歌。秋高气爽,战场上正在检阅军队。   战马像的卢一样飞快的奔驰,利箭射出,弓弦像震雷一样惊响。本想完成君王恢复中原的统一大业,赢得生前死后的美名声。可惜现在满头白发已经丛生! 2.整体感知 :   我们知道文章有“文眼”,诗有“诗眼”,就是那篇文章或诗歌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字词或句子。对与词来说,我们姑且称之为“词眼”。这首词的“词眼”就在题目里,谁能把它找出来?   “壮”。这个字是本词的“文眼”,整首词都是围绕这个字来写的。“壮”的内涵是:点兵出征、飞驰敌阵——壮观而激烈 统一国家、名垂青史——雄心壮志 3.具体赏析:‎ 上阕:描写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沙场上点兵时的壮盛场面。第一句连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醉”和“梦”表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忆出来的。三、四句用了对偶。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营,表现了将军及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沙场秋点兵”中“秋”,写出了肃杀的气氛和作战时的季节。 下阕:写投入战斗的惊险场面。“了却君王天下事”两句,描写战斗获胜,大功告成时将军意气昂扬的神情。“天下事”指收复中原。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 这首词托名为安慰朋友,实则是抒发词人自己对青年时代抗金的战斗生活的念念不忘之情,以及坚决恢复中原,建功立业的壮志,还有壮志难酬的悲愤。 4.课堂巩固:‎ ‎(1)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收复中原,统一祖国。‎ ‎(2)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4)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5)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但最后却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慨叹,这是为什么?‎ 作者一生主张抗金,收复失地,统一国家,梦中也不忘。但是,由于朝廷腐朽无能,他的理想难以实现。当他看到自己白发已生,感到人到暮年,心中不由涌起壮志难酬的悲情。‎ (6) 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 ‎(7)“五十弦翻塞外声”中的“翻”字改为“弹”字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翻”字写出了战歌嘹亮,乐器轰鸣的热烈场面;如用“弹”字代之,就表现不出这种气氛。 ‎ 三、布置作业: 完成《自主检测》‎ 学习反思: ‎ ‎ ‎ 4‎ 学校网址: http://www.jsyzyz.com/‎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