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昆明的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昆明的雨的特点。 2.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
【重点难点】领悟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文章的人文内涵
3.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的钻研,主要作品有《受戒》《沙家浜》《大淖记事》等。
4. 背景链接
《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1984年第10期的《滇池》。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 是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 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节的汪曾祺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汪曾祺73岁生日时曾作诗一首:“往事回思如细雨,旧书重读似春潮。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忆儿时。”晚年汪曾祺的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土、故人、故事的怀念之情。
01 积累运用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 xiān yú( )。
(2) mì zā zā ( )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3)苗族女孩子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yāo he( )一声。
(4)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mù nián( )投莲花池而死。
(5) 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lí ba( )。
(6)真是像一球烧得chìhóng( )的火炭!
(7)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jīzōng( )。
(8)酒装在上了lǜyòu( )的土磁杯里。
2.下面各句修改错误的一项是( )
A.到2016年4月,应用于移动通信芯片的国产自主卫星导航IP核数量近1 800万左右。(语意重复,可删去“左右”)
B.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制定了交通安全管理措施。(否定不当,应删去“不”)
C.“实践十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在轨运行和回收,将极大提高我国微重力科学及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把“提高”改为“提升”)
D.通过设立交通安全宣传站、发放宣传材料、讲解安全常识等方式,使市民增强了安全意识。(缺主语,可删去“通过”。)
3.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在地主家当长工时,吃的是粗茶淡饭,干的是牛马活儿。
B.小说不仅故事曲折生动,而且字里行间充满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
C.尽管落水儿童大声呼救,但他还是充耳不闻地走开了。
D.下岗后,她开了一个小饭馆,整日兢兢业业,用心经营,收入还算不错。
4.仿照画线句写两个句子,使前后衔接,语意连贯。
从小到大,一路走来,我们收获了许多甜蜜的回忆。甜蜜的回忆如花,芬芳四溢,令人迷醉。它如桃花,绽放在三月青春的田野上; ; ;
2
它如梅花,绽放在腊月雪白的屋舍旁。
5.学习了本课后,大家都很向往云南的风景,所以你班开展了以“魅力云南”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你为云南拟写一则公益广告,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2)据云南部分景点工作人员反映,不少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致使一些名胜古迹、公共设施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对于游客的这种不文明行为,请你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
02 课内精读
阅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6.文章标题为“昆明的雨”,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7.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2)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8. 第(3)段和第(12)段,作者都只有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分析这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9.全文除了写雨,还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示例】还写了具有昆明特色的事物: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这些事物都是作者感情的载体,共同承载着作者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
10. 《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文本,试分析文中是始何“以小见大”的。
03 拓展训练
11.本文成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绘形描物,极为生动形象。请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可以写一处风景,也可以表达心中的感悟。
【课文片段在线】①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元那样大,滴溜儿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
②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木炭!
【写法分析】句①从形状与色泽上作喻,分别把鸡油菌比作“银元”和“鸡油”,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鸡油菌的特点;句②是从颜色上作喻,抓住“杨梅”与燃烧的“木炭”一样“炽红”的特点,突出杨梅的火红欲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明确想表现本体的什么特点,然后根据这一特点展开联想和想象,寻找一个和本体相似而又完全不同类的事物来作比。一般地说,用熟悉的事物来比喻生疏的事物,用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来比喻深奥的道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