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麦穗——美丽人性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方纯妹
【教学目的】
1、 掌握重点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2、 体味作文情感基调,探讨作品主题。
3、 领略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感受文章含而不露的忧伤。
4、 品味作品语言,欣赏文章巧妙的写作手法。
【重点】
欣赏文章巧妙的写作手法。
【难点】
感受文章含而不露的忧伤,探讨作品主题
【课时安排】
两个课时
【教学准备】 PPT、黑板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继冰心之后,中国文坛又出现了一位熠熠生辉的女作家——张洁。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位知名女作家的一篇散文,是什么呀?(生齐答:拣麦穗)好。对于《拣麦穗》,有人说,“阅读张洁的拣麦穗,既有清纯美好的感受,又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出示ppt1)
那么,课前预习了拣麦穗,你有什么感受呢?而评论家又为什么这样子评论呢?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内容。
过渡语:首先,你对张洁了解有多少呢?
一、 作者简介(出示ppt2)
(师生一起快速浏览,看完后,一起朗读重点语句:她的作品初期的特点是婉约清丽到对女性命运的关照是她坚持的立场)
二、 字词练习:
过渡语:很好,张洁作品初期的特点是婉约清丽。那么,你读到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到这么一个特点呢?(学生自由回答,有的答有,有的回答没有)看情况,同学们都朗读过了,同时还挺有自己的一些想法的。很好,等一下我们一起来探讨,那你们在读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没见过的或不会读不懂得生字词啊。
生:没有。
师:这么厉害,那么老师就要来考考你们了哦。现在我们来练练兵。(出示ppt3)
一分钟时间抢答。得出答案A。同时,要求学生找出错误读音并改正。
老师点评:同学字词关把得很不错。那么,同学们对于课文的把握又是如何的呢?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优美散文——《拣麦穗》。
张洁说,有些东西要学会放弃,有些东西却要时常拣起。出ppt4:
那么,张洁认为,要时常拣起的是什么东西呢?
生:麦穗。(齐笑)
师:麦穗。很好哈,一针见血点题了,麦穗。那,除了麦穗还有什么呢?
生1:童年的美好回忆
生2:过去的记忆。
生3:好的人好的事。
师:同学们都各有想法,很好。我们是高中生,已经是能够独立思考的个体了,很好哈,对于文章也好,对于日常人人事事也行,都要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世界感悟生活。对于课文,同学们先保留一下自己的观点,我们先一起来整体感知整篇文章。
四:整体感知,梳理结构。出示ppt5:
ppt分两步引导:
同学们快速浏览,给课文中的两个部分标上小标题:
提示:我们先看看分别是什么事,做了什么事。
生:农村姑娘们拣麦穗。
师:第一部分写农村姑娘们拣麦穗。那么,第二部分呢。谁做了什么啊?
生1:小女孩“我”也拣麦穗。
师:我在拣麦穗过程中,遇到了什么人自己又做了什么事啊?
生(齐答)遇到卖灶糖的老汉。
生:想要嫁给卖灶糖老汉。
师:好,那么我们课文的整体思路就出来了:PPT打出答案。
五:深入文本,合作探究
过渡语:好,我们已经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大意,那么我们再一起来看看这两个大标题后面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呢?(生齐笑)
出示ppt6:现在,同学们有个任务,带着问题思考一下,农村姑娘们拣麦穗是为了什么呢?
生:准备好嫁妆。
师:对,我们在文章里面的一些段落可以发现,姑娘都在很精心地备嫁妆。我们一起在课文中,把精心准备嫁妆的语句找出来:
生:“拣呐,拣呐……”。
师:那她们精心准备嫁妆其实更实质地是为了什么啊?
生:嫁人。
生2:嫁给好男人。
师:对了,嫁个好男人。那么,嫁个好人走进婚姻家庭,其实啊,就是为了追求什么幸福啊?
生:追求婚姻的幸福。
师:对了,就是为了追求幸福,什么样的幸福呢,就是婚姻的幸福。其实啊,这也是每个年轻貌美姑娘的梦想,寻觅幸福婚姻。那么,农村姑娘们的梦想实现了没?
生:没有。
师:为什么没有?我们找文中的句子来证明一下。
生(齐答)“痴想全都变了味儿。”“她们要嫁的那个人,跟她们原先所想的是多么不一样啊。……”
师:是啊,梦想是多么地美好,可是现实又是多么地……
生(补上):残酷啊。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师:是了,同学们语汇的积累很丰富哈。那么对于这么一种现实,姑娘们的态度又是怎么样的呢?是去反抗它还是?
生:没有,没有反抗。她们逆来顺受。
师:好,我们回到课文,哪里写了姑娘们逆来顺受了。课文里面有个词,形容得很好,是什么?
生:依依顺顺地。
师:原文是怎么叙述的。
生:但她们还是依依顺顺地嫁了出去,只不过在穿戴这些衣物的时候,再也找不到做它、缝她时情怀了。
师:多年经营的、一直精心编织的梦想就这样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破灭了。梦想的破灭是遗憾的。而对于梦想的主人那种麻木不仁的态度,我们又觉得是多么地可悲啊。作者这时的情感应该是如何的呢?
生:哀伤的、惆怅的。
师:除了这种哀伤,还有别的吗?梦想在现实面前是多么的脆弱,农村的姑娘们能做的除了麻木的接受,又还能怎样呢?大家齐读第十一段,深入地感受一下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生:齐读。
生:好悲伤。好无奈。
师:很好,感悟得很深刻。是的,很悲伤,也很无奈。同时,对于梦想的破灭,就连梦想的主人对于梦想的破灭也是非常的麻木,这里读来,是多么的苦涩啊。同学们发现了吗?
生:静静地思考着。
师:出示PPT答案。“情感基调:淡淡的忧伤、无奈、苦涩”。
师:那么,文章第一部分为什么要写关于姑娘们的这些故事和情感呢? 作者有什么用意呢?出示PPT:
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生:为下文做铺垫。背景介绍。做对比。
师:我们一个个来找。首先,有同学说做背景介绍。那么什么背景介绍呢?学生沉默了一会。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第四段第五段是什么描写啊。
生:环境描写。
师:什么环境描写呢?我们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生(抢答):自然环境描写。
师:很好,自然环境描写,那文段里面有没有社会环境描写的呢?
生(摇头):没有。
师:是吗?我们再仔细观察一下。文段里面介绍了农村姑娘们拣麦穗,同时拣麦穗是为了备嫁妆。可是,处在农村,姑娘们也没没能强有力地去安排自己的命运,只能逆来顺受。这又是整体上的什么描写呢?
生:哦,这是社会环境的描写。
师:也就是说,第一部分拣麦穗特定风情的介绍,给我们提供了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介绍。那么,刚才有同学说,做对比。跟什么做对比呢?
生:跟下文写我的故事做对比。
师:对,很好同学都联系到下文了,跟下文做对比。与下文的关系仅仅是对比吗?
生:铺垫。做铺垫。为下文开始写“我”和老汉的爱情故事做铺垫。
师:对了,那么,我们规范一点作答就是为下文写“我”儿时幼稚、纯真的梦做铺垫。
还有的是,其实从第一大部分,我们可以留意到整篇文章的情感基调是忧伤、苦涩。那么,也就是说……
生: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师:同学们的领悟能力都很好。出示PPT答案。那我们接下去看看下文究竟讲了什么样的故事。刚才同学们都说是“我要嫁卖灶糖老汉”
。那么我们先来看看这男女主角分别是怎样的一个人。出示PPT:
“我”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
老汉是怎样的一个人?
要求:大家抢答,注意,答出是怎样的一个人的同时也要加上证据,也就是要在原文中找到例句支撑你的观点。
生1:天真,懵懂。“说要嫁卖灶糖老汉。”但这么小年纪压根不懂婚嫁是怎么一回事,很天真。
生2:用情很专一。还特意为老汉缝了一个烟荷包。
师:同学们找得可真是细心,是,很专一,其实也就是很痴情是吧。还有呢,其实同学们还遗漏了一个很重要的关键点。同学们一起翻开71页看第四十五段。大家一起读一下,看看有没有奇迹发现。
生齐读后都抢着回答:我是个贪吃的、因为丑陋而少人疼爱的孩子。
师:很好,以后我们在文本中找答案的时候一定要细心细心再细心,特别注意要
上下文。那现在我们稍稍地归纳一下“我是怎样一个人”。出示ppt答案:天真、懵懂、丑陋而少人疼爱、痴情。
那么,老汉呢?还是在文本中找线索求答案。
生:慈祥、善良、随和、平易近人。
师:同学们能不能在课文中对应地找出句子证明自己的看法啊。
生齐答:能。
师:那行,那老师就放心了,看来同学们都是有准备而来的。那同学们有没有留意到老汉是社会中哪一类人啊,同时又具备了哪一类人的普遍特点啊。
生:农民。勤劳而朴实的农民。
师:同学们真是聪明,老师一点就通。好,勤劳而又朴实。同时啊,从他和小女孩的对话中,我们也可以得知,其实他应该也是一位很乐观的人。同学们同意吗?
学生点头表示赞许。
师:那好。出示PPT。我们再一起来探讨一个问题,大家觉得应该如何定位老汉对我的爱呢?老汉是不是真的想要娶“我”啊。
生:不是。他们之间不是爱情。
师:那他们之间是什么感情呢?大家四人一组,三分钟时间讨论,问题请看PPT。怎么理解老汉和我之间的爱情。
讨论结束。学生回答。
生1:他们之间是很明显的亲情。老汉与小女孩之间是互相疼爱的。老汉对小女孩的爱护就像是一个长辈疼爱一个可爱的孩子一样。
师:这个小组的同学给出了一个结论就是他们之间是亲情,刚才同学提到他们之间是互相疼爱的,我们疼爱是指长辈对晚辈那晚辈对长辈能这样定位吗?
生:哦,不行。那就是老汉疼爱小女孩。小女孩是很自然地回报和感激老汉。
师:好,现在有一位同学分析了这份感情,那么,其他小组的同学呢?记得在原文里面找观念哦。
生2:我认为他们之间是爱情。课文里面写到:我越来越依恋老汉。还专门给他缝了一个像猪肚子一样的烟盒包。后来,还一直在树下等着他,很痴情。
师:这位同学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还在课文里面找到很多细节。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依恋,我们会觉得是爱情,那我们在课文里面看看为什么小女孩会依赖老汉。
生3:老师,我们这一组做一个补充。女孩之所以会依赖老汉是因为他们都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课文里面有提到“
无非我是个贪吃的、因为丑陋而又少人疼爱的孩子”,她少人疼爱而老汉也刚好疼爱她,所以他们两个之间算是亲情。更多的是通病相邻的那种情感,不可能是爱情,再说了一老一少怎么是爱情呢?
师:这位同学有理有据的。很充分地证实了两者之间不是爱情。而是同病相怜也就是惺惺相惜的情感。那还有没有其他同学补充啊。
生3:我们组想说的都被第二组的同学说了, 那我们急中生智又发现了一点,就是……小女孩之所以会想嫁给老汉,就是因为老汉经常给小女孩吃灶糖吃,就小小年纪肯定还不知道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婚姻,只要觉得有人给糖吃就是爱了。
师:看来我们班的同学还挺能急中生智的哈。很好,这位同学说出了小孩子的特性,那就是天真浪漫,我们经常说,小时候简单就是幸福。简简单单的灶糖就可以囊括了无限的爱意。那么好,我们稍稍地总结一下:出示ppt:
第二课时:
五:表现手法
师:通过大家一起的探讨与发现,我们知道,张洁想要传达给我们的是那份朴素纯洁的人间真情,那么,她又是通过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的呢。
首先请同学回答一下,小女孩为了回报老汉对她的爱,做了一个什么事。
学生:缝了一个烟荷包。那么,这个烟荷包有什么深刻内涵在里面呢?
出示ppt:
大家分组讨论一下。记得联系上下文哦。还有就是联系上一节课中提到的文章主题。
讨论完毕。
生1:烟荷包应该就是代表着小女孩的感恩之情。感恩老汉一直以来都对她那么好。
师:是的,感恩之情。那除了感恩之情呢?其他小组同学有没有想要补充的。
学生沉默。
师:这是我们这篇文章的难点之一。这是小女孩什么时候缝制的呢?又代表了她那个什么样的一些想法呢?
生:对童年的追忆。
师:我们说到追忆那是好的事物还是什么事物的追忆啊。
生:对童年美好事物的追忆。
师:说得真棒。那下文又说到烟荷包后来找不到了。看看小女孩是多么用心的一个人,可是人慢慢地长大了烟荷包还是会丢失不见,这又代表着什么呢?
生:童年的美好事物终究会流逝。
师:对,美好事物流逝之后,作者仍然想去找回它,仍然会经常想起它,这又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一种态度呢?
生: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
师:很好哈,同学们都慢慢地归纳出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这就是象征手法的运用了。那除了这个还有哪个物象也用了象征呢?
学生沉默。
师:同学们再细心地留意一下,还有什么物象。在课文后面有讲到。
生:小火柿子
师:对了,小火柿子,那小火柿子又有那些象征意义呢?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原文:
师:在文中的句子,我们可以发现,小火柿子有那些出色的特点。
生:红得透亮。
师:好,那是什么时候还红得透亮啊?
生:冬日。
师:是的,这是一方面。冬日时节,小火柿子还红得透亮。还有没有其他更迷人的特性。
生:没让风刮下来,让雨打下来,让雪压下来。
师:好,我们发现,小火柿子在冬天,仍然红得透亮,没被风刮下来,让雨打下来,让雪压下来。要知道啊,这是冬日,本应是万物凋零的季节。
生:小火柿子生命力的顽强。
师:顽强的生命力,那么,不就像树下的我吗?我在树下做什么?
生:等老汉。
师:是,等啊望啊,无限的期待。除了期待老汉的到来,还有老汉所给予的什么?
生:朴素的爱。
师:是,我们回答文章的主题,作者所向往和追求的朴素的人与人之间的爱,也就是人性之美。出示PPT:
师:小结象征手法,再稍微拓展:
师:小女孩在树下满怀希望地等着,那等来老汉了没?结果是怎样的。
生:没有,老汉老去了。
师:本是满怀希望,可是,最后却……
生:希望落空了。
师:等来了噩耗。老汉离去了。这里作者又用了一种写法:
“喜盈盈”“红的透亮”可是“我却哭了”。
生:反衬。以乐景衬哀情。
师:那么,有什么作用呢?
生:突出悲伤心里。
师:出示ppt.
师:回顾感悟:
艺术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