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 黄丽梅
教学目标:
1.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3.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教学难点: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大雁南归,枫叶似火,硕果累累,秋天的美别具一格,秋天的美实实在在,秋天的许多事物都会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也会让我们产生某种怀念的情绪。著名作家史铁生就在秋天里产生了怀念之情,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秋天的怀念》。(板书课题)
二、预习课文
自学要求与步骤(一定按照要求做哟!)
1.朗读课文,注意标画、识记文章中的重要字词。
2.读熟课文,能够有感情的朗读,注意语速平缓、口齿清楚,注意不同人物的语气语调。
3.再读课文,能够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自学检测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瘫痪 侍弄 憔悴 絮叨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沉寂: 诀别: 侍弄
(3)简要概括本文的主旨:
作者记叙了自己双脚瘫痪后,母亲强忍着内心极度的痛苦和重病的折磨,关怀爱护病残儿子的感人情景,展示了博大深沉崇高无私的母爱,抒发了对母亲的无限怀念。
三、读课文,体会复杂的情感:
4
1.解题:你理解的题目的意思《秋天的怀念》是:
由秋天的故事引发的对母亲的怀念。
2.读完课文你的心情如何?至少用两个词来形容:
3.你感受了“我”怎样的情感?
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思念之情,忏悔、懊悔、后悔、悔恨之情;自责、内疚之情;作者自己的成长,完全理解母亲了……
忏悔、内疚、痛悔、思念、愧疚等(板书)
4.你觉得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四、介绍作者,文本初探:
1.认识“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阅读文中对“我”的描写,初步感知“我”的性格脾气以及“我”的背景。
原文中有一句这样的话“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的暴怒无常。”
2.介绍作者情况:
当代作家,1951年出生。北京人。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1969年到延安插队落户。1972年因一场大病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后来在北京新桥工艺美术加工厂工作,1978年开始文艺创作。1979年陆续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获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首届“青年文学创作奖”,代表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我与地坛》等。
五、品味语言,读懂母爱的深沉:
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从语言的品味中感悟母亲深沉的爱。
1.问题设计一:不足千字的质朴叙述,为何有如此大的感染力?请细读课文,圈画出文中对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的语句,品味其妙处。
(学生跳读课文,圈点勾画,初步学习赏析。)
例如1.第一段中“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悄悄地”,副词的运用,表达母亲对儿子的理解、体贴 ;“偷偷地”,副词,表达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关切)
例如2: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抓住这一“挡”这个动词
4
,追问,挡住的究竟是什么?实际是母亲像一扇门一样,挡住的不是窗外“唰唰啦啦”地飘落的树叶,而是儿子郁闷烦躁的思绪。)
例如3: “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踩’和‘跑’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
(神态描写,母亲担心这样的话勾起儿子更大的痛苦,母亲的爱好细心!)
例如4:“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语言描写,表现出母亲急切的心情,母亲的爱多么急切)
例如5:“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母亲“扑”过来、“抓住”、“忍住”等,这一系列动词,表现出母亲坚定、执着、深沉的爱。)
文中这样的句子很多,引导学生在细细品读中体会母亲深沉执着的爱,并有感情朗读出来。
小结:冰心曾经说过:“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庇?”母亲用无私的爱守护鼓励受挫的儿子,燃尽生命最后一点油火,做儿子迷途上的指引的明灯。
五、研读思考,读懂儿子的忏悔:
1.问题设计二:母亲对儿子的爱是深沉伟大的,那么儿子呢?儿子爱母亲吗?
(学生思考回答,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注意阅读这类语句:
“就是这样的一位母亲,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一个秋天过去了,又一个秋天过去了,直到后来儿子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
“所以,我和妹妹都懂,因此“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活……”
2.问题设计三:“好好活”,究竟是怎么活?结合课文的这句话,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理解。
(学生讨论,整理,发言。)
小结:作者曾经沉浸在自己命运的泥潭中无法自拔,仇恨生命、仇恨生活。他爱母亲,却忘却了如何去爱。人生有时就是如此,“
4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后悔的他惟有完成母亲希望他“好好儿活”的遗愿,才是对母亲的报答。
六、质疑:
1.问题设计四:文中多次提到菊花,请画出相关语句,有感情朗读,并体会其用意。
(学生朗读,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并板书)
菊花(借景抒情):
母亲最爱花,看花是缅怀母爱
菊花的高洁深沉与母爱的浓郁相似
是替母亲完成遗愿,是对母亲的安慰
七、作业:
阅读史铁生的其他作品《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写一篇读书报告(1000字)。
板书设计: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