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人教版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zmj-7739-23218.doc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2013—2014年人教版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共有 2 个子文件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3—2014年人教版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3—2014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语 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吮血shǔn    恬然tián  惘然wǎnɡ 扪参历井shēn B.猿猱náo 憔悴qiáo   迁谪zhé 渚清沙白zhǔ ‎ ‎ C.崔嵬wéi 宵柝tuò   西舫fǎnɡ 嘈嘈切切cáo ‎ D.青冢zhǒnɡ 朔漠sù   石栈zhàn 钿头银篦diàn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洗漱 纳罕 孽根祸胎 懵懂顽童 B.寒喧 踌躇 惴惴不安 瘦消不堪 C.残骇 桅杆 司马轻衫 咀嚼赏鉴 D.抚赝 缭倒 恬然自安 赴汤蹈火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走进荆州园,一座青铜虎座鸟架鼓雕塑首先映入眼帘:两只昂首卷尾、四肢屈伏、背向而踞的卧虎为底座,虎背上各立一只长腿昂首 的鸣凤。虎座鸟架鼓的右边则是蜿蜒而壮观的荆州古城墙,拾阶而上,仿若回到了 的战国时代。这壮美的景观,是祖先 的遗产,我们应倍加珍爱。‎ A.引吭高歌 烽烟四起 留传 B.高歌一曲 硝烟弥漫 流传 C.高歌一曲 烽烟四起 留传 D.引吭高歌 硝烟弥漫 流传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或称之为“贬官文化”。 , ,‎ ‎ , , ,地因人传,人因地传,两相帮衬,俱著声名。‎ ‎①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 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 ‎②过了一个时候,或过了一个朝代,事过境迁,连朝廷也觉得此人不错,就恢复名誉。‎ ‎③这样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 ‎④他们亲热过的山水亭阁,也便成了遗迹。‎ ‎⑤于是,人品和文品双全,传之史册,诵之后人。‎ A.②①⑤③④   B.①②③⑤④ C.①③②⑤④ D.②①③④⑤‎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骚”指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它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 B.‎ 14‎ 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祝福》选自小说集《呐喊》。‎ C.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他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D.“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正册”中惜春的判词。‎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1题。(18分,每小题3分)‎ ‎(一)‎ 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6.《四书衬》是清代骆培解说“四书”的一部书,“四书”包括(   )‎ A.《大学》、《礼记》、《论语》、《荀子》    B.《礼记》、《孟子》、《庄子》、《诗经》‎ C.《论语》、《诗经》、《尚书》、《中庸》    D.《大学》、《孟子》、《中庸》、《论语》‎ ‎7. 案上的几本书点明了 (    )‎ A.鲁四这个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爱好和兴趣。    ‎ B.鲁四这个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保守和无能。‎ C.鲁四这个封建礼教卫道士的迂腐和顽固。‎ D.鲁四这个封建礼教卫道士的思想和修养。‎ ‎8. 对这段文字描写方法及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环境描写,点明鲁四老爷的政治身份和思想基础,揭示主人公悲剧的社会环境。‎ B.人物描写,点明鲁四老爷的政治身份和思想基础,揭示主人公悲剧的社会环境。‎ C.环境描写,写出鲁四老爷对儒家哲学思想有专门研究,理论层次比较高。‎ D.场面描写,写出鲁四老爷对儒家哲学思想有专门研究,理论层次比较高。‎ ‎(二)‎ ‎①新版《红楼梦》电视剧一上映,就受到普遍质疑和批评。不少人把它和旧版相比,指斥它风格怪异,糟蹋经典,不忠实原著。而导演李少红则坚持认为其实她才是“忠实原著”的,有片中大量直接取自小说的旁白为证。我觉得这种争论模糊了焦点。‎ ‎②电视剧是视觉艺术、影像艺术,和小说原著文字形式有别。亦步亦趋而不顾艺术表现方式的不同,不见得就叫“忠实原著”。‎ ‎③哈姆雷特穿西装是不是问题?我觉得不是;“铜钱头”是不是问题?我觉得也不是。今日的作品和旧版不像,当然不会成为问题。时隔二十多年,摄像技术等进步如此之大,如果充当旧版的影子,又何必重拍?试图贴近“90后”年轻人,则更不是问题。观众的审美情趣随时代变迁而有差异,但真正“美”的东西始终能得到认可。‎ ‎④问题在于,号称“忠实原著”,实则暴露了导演和编剧用影像再现文字能力的贫乏、想象力的贫乏、运用镜头能力的贫乏、裁剪故事能力的贫乏,于是只好用旁白直接代替表演了事;问题在于号称吸取了昆剧的元素,昆剧的爱好者统统不买账,“铜钱头”从美感变成了恶谥;演员的扮相,“环肥燕瘦”的钗黛颠倒作“环瘦燕肥”,漱口成了吐口水,喷茶倒似弹射暗器……这就难以拿“忠实原著”来遮羞了。据我接触的“90后”们,只要看过原著的,就没有人喜欢这部剧的——他们还因自己莫名其妙成为挡箭牌,觉得十分冤屈呢。‎ 14‎ ‎⑤和莎剧一样,《红楼梦》在中国俨然成为产业。从《红楼圆梦》《红楼复梦》种种续书始,对它的“翻修”就不曾停止过。严格来讲,大部分翻修都不太“忠实原著”。大浪淘沙,现在除了专门的研究者,那些续书因为思想的庸俗和文字的低劣,早被遗忘和淘汰。越剧《红楼梦》省略了家族衰亡的线索,突出的是宝黛的爱情悲剧,照旧被奉为经典,多少观众为黛玉之死一掬同情之泪。至于1987版电视剧产生于“探佚派”全盛时期,非但把后四十回统统砍去,换成了当时红学家们的研究成果,不少情节大可商榷,即使对前八十回,也做了大胆裁剪扬弃,其实又何尝完全“忠实原著”?但是它的受众之广,影响之大,文化含量之高,只怕在国产剧中再无其匹。甚至因为新版的翻拍,让更多人愈发深入地了解和热爱这部呕心沥血的大制作。当年那批演员,活灵活现地存在于几代人记忆中,与原著难以拆分。‎ ‎⑥所以我绝不排斥《红楼梦》再一次翻拍,参照《哈姆雷特》的经验,即使演员裸体上场我都能够接受——只要他们演的确实是《红楼梦》,而不是被谑称为“天雷梦”的东西。‎ ‎9.下列有关 “忠实原著”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不大赞同有些人的“指斥它风格怪异,糟蹋经典”观点,因为那些人对“忠实原著”有误解。‎ ‎ B.作者也不赞同导演李少红的“大量直接取自小说的旁白”来作为“忠实原著”的解释。‎ ‎ C.作者认为,“忠实原著”就是要按照原著的故事情节或者原著的精神来具体演绎。‎ ‎ D.在作者看来,真正意义上的“忠实原著”有时候也并不排除大胆裁剪扬弃的一些做法。‎ ‎10.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 A.文字能力、想象力以及运用镜头能力等的贫乏是演员拍戏的最大的障碍。‎ ‎ B.运用现代化的摄影技术不应成为批判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的依据。‎ ‎ C.由于审美情趣的不同,试图贴近“90后”年轻人的做法本身无可非议。‎ ‎ D.新版剧用原著旁白代替表演算不上忠实于原著,只能表明编导能力有问题。‎ ‎1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 A.作者认为,那种不顾电视剧特有的视听艺术而跟随原著亦步亦趋的做法并不见得就是忠实原著。‎ ‎ B.昆剧爱好者以及一些“90后”对于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编创都不同程度地提出了否定。‎ ‎ C.那些不大“忠实原著”而思想庸俗和文字低劣的原著翻修最终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社会所淘汰。‎ ‎ D.越剧《红楼梦》以及1987版的电视剧都省略了家族衰亡的线 三、文言文阅读(1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 ‎ 芋老人传 周容 ‎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 ‎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 14‎ ‎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或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而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某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故世之以今日而忘昔日者,岂独一芋哉!‎ ‎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 赞曰: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奇已!不知相国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视芋之者。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或传闻之过实耶?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 ‎ 【注释】倾盖:途中相遇,停车交谈。此指偶然相会。‎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 就:参加 ‎ B.辍箸叹曰 辍:停止,中止 ‎ C.相国遽惊谢曰 谢:感谢 ‎ D.厚资而遣之 资:赏赐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 A.是芋视乃友也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 B.以污贿不饬罢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C.何向者之香而甘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D.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香而甘也 蚓无爪牙之利,筯骨之强 ‎1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本文是用传记方式借题发挥的讽世之作,讽喻因地位改变“而忘昔日”的种种世态。‎ ‎ B.芋老人的借芋说理是全文的主要部分,由回答相国“何向者之香而甘也”直截了当地提出“时、位移人”的论点。‎ ‎ C.芋老人所谓“芋视乃妇”,即厌弃糟糠之妻,“芋视乃友”,即忘记贫贱之交,“芋视乃学”,即轻视学习,沉迷幻想。由家庭、朋友到个人与社会之间,此三者危害的范围比较大。[来源:]‎ ‎ D.篇末“赞曰”,这是用史家笔法,由作者直接评论芋老人其人其事,在写法上,表明了传记体的格式,从意义上说,深化题旨。 ‎ ‎15.翻译(共10分,4+3+3=10分)‎ ‎ (1)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 译文: ‎ ‎ (2)弃其妇,致郁郁而死,是芋视乃妇也。‎ 译文: ‎ ‎ (3)故世之以今日而忘昔日者,岂独一芋哉!‎ 译文: ‎ 四、诗歌鉴赏与默写(16分)‎ 14‎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舟中二首(其一)①‎ 陈师道 ‎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 ‎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1)颔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4分)‎ ‎(2)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17.古诗默写(8分,每空1分)‎ ‎ (1)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行》 ‎ ‎ (2)丛菊两开他日泪, (《秋兴八首》其一)‎ ‎ (3)连峰去天不盈尺, 《蜀道难》 ‎ ‎ (4)千呼万唤始出来, 《琵琶行》 ‎ ‎(5)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 ‎ ‎ (6) , 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 (7)别有幽愁暗恨生, 。 《琵琶行》 ‎ ‎ (8)沧海月明珠有泪, 。 《锦瑟》 ‎ 五、文学类文章阅读 (22分)‎ 好望角 老人划着船向岸边驶来。我踏上船板,船身晃荡了几下,荡出去一层层细密的波纹。‎ 我回头朝岸边望去,老人问:“岸边像什么?”我盯着那个凸出的尖端,想给老人一个精当的比喻。‎ 他乐呵呵地说:“非洲好望角!”我愣住了。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跟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 我不解地问:“您到过好望角?”‎ 老人呵呵一笑:“非洲那个我倒是没去过,但我现在不整天都在好望角吗?”他将目光送到了远处的河岸。‎ 河水哗哗地响。河上无风。芦苇丛簇挺立。‎ ‎“我小的时候,在一本地图册上看到了这个地名。当时我就想,长大后一定到好望角,看看那里到底是个啥样子!可我连小学都没读完,日本鬼子就扛着枪进村了。人们四处逃难,我和爹娘跑散了。后来,我就参军打鬼子、打老蒋,差不多把山南海北都跑遍了。那本地图册一直揣在怀里,行军或休息时总把手放在胸口上摸一摸。”老人说着,掏出一本面黄肌瘦的小册子——中间破了个圆圆的洞。有一页折起一角,翻到那页,好望角的浪潮就从灰黄粗糙的纸页上拍打了出来,我似乎闻到了成腥的海浪气息。‎ ‎“这怎么破了一个洞啊?”‎ 老人笑了笑,眼角的皱纹亲密地挤到一起,说:“鬼子枪子打的,还在我肚子上打了一个洞。”老人微笑着摸了摸小肚子,“解放后我买了很多书,我想,只要把书念成了,迟早会被国家派到国外学习。可书没读多少,又是‘革命’什么的,干脆不念了。这辈子就没有念 14‎ 书的命。那年我托人说了个媳妇成了家。我想,这好望角啊,它就在这张书页里,世上压根儿就没有!”老人向远处望了一眼,“可后来我儿子非说,好望角就在非洲南端。”‎ ‎“你儿子?”这时,一只白色水鸟从芦苇丛中飞来,落在了我们小船上。老人伸手抚摸着,呵呵地笑了起来:“是啊,后来有了个儿子。不光我儿子说有,连这家伙也呱呱叫着,一个劲地说‘有,呢。”水鸟果真朝他吆喝了起来。老人从口袋里抓出一把米粒,丢在船板上。水鸟啄了一阵,在老人头顶飞旋了两圈,飞回了芦苇丛。那里传来了很多鸟嬉戏的鸣叫声。‎ 老人激动地说:“儿子很争气,考上了大学,后来恰好到非洲工作。那次他差点就把我接过去看好望角了。”老人的手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呼了出来。‎ 河上起了一阵风,吹得芦苇沙沙地响。老人轻轻地摇了摇头:“他在非洲被当地人给绑了。老婆子一听就晕了过去。她在床上躺了半年,我想了各种办法骗她,可她就是想走了,谁也拦不住。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老人的讲述纯净如清澈的河水。‎ ‎“老婆子一走我就觉得院子太大了,就像穿了一条肥裤子一样老是那种松松垮垮的感觉。有时候又觉得院子太小了,压得我胸闷。那天我走到村外,在河边一直坐到傍晚。日头把整条河照得黄灿灿的,我跳进河里,游了很远。回头一看,他娘的!河岸跟地图册上画得一模一样。这不就是好望角吗?我盼了一辈子好望角,竟在家门口找到它了。我哇哇地叫喊了起来,让老鼻涕眼泪也痛快了一回……”老人哈哈笑了起来,笑声随着波纹微微荡漾。‎ ‎“现在我啥也不想了,我划划桨,喂喂鸟,整天都能看到好望角,自在得很!”老人的脸庞像天空一样明净而深远……‎ 夕阳正红,映得老人满身古铜色。‎ ‎18.去看“好望角”,是老船夫一生的追求。请概括他人生各阶段有关这一追求的具体内容。(4分)‎ 答: ‎ ‎   ‎ ‎19.老船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6分)‎ 答: ‎ ‎   ‎ ‎   ‎ ‎20.小说中穿插的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 ‎   ‎ ‎   ‎ ‎21.对文学作品的主题可以有多种理解。说说你对这篇小说主题的一种理解,并结合本文阐述理由。(6分)‎ 答:‎ 六、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闻一多在《色彩》中吟道:“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热情,黄教我以忠义,蓝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人生的色彩无不从一张白纸开始,用心中七彩的笔,描绘出属于自己的色彩。‎ 请以“为生命着色”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14‎ 学校 班级: 姓名: ‎ ‎····································密·········封··········线··········内··········不··········答··········题··························‎ ‎2013—2014 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 答题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 选择题(4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二、填空与简答题(48分)‎ ‎15.文言文翻译(10分)‎ ‎(1) (4分)‎ ‎(2) (3分) ‎ ‎(3) (3分) ‎ ‎16.古诗鉴赏(8分)‎ ‎(1) ‎ ‎ ‎ ‎ (4分) ‎ ‎(2) ‎ ‎ ‎ ‎ (4分) ‎ ‎17. 古诗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 (2) ‎ ‎ (3) (4) ‎ 14‎ ‎ (5) (6) ‎ ‎ (7) (8) ‎ 文学类文章阅读(22分)‎ ‎18. ‎ ‎ ‎ ‎ (4分) ‎ ‎19. ‎ ‎ ‎ ‎ ‎ ‎ (6分)‎ ‎20. ‎ ‎ ‎ ‎ ‎ ‎ (6分) ‎ ‎21. ‎ ‎ ‎ ‎ ‎ ‎ (6分) ‎ ‎22.作文 (60分)‎ 14‎ 题目: ‎ ‎200‎ ‎400‎ 14‎ ‎600‎ ‎800‎ 14‎ 语文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 ‎1. D(“朔”读shuò) ‎2. A(B项 寒暄 瘦削不堪;C项残骸 司马青衫;D项 抚膺 潦倒) ‎3.D(“引吭高歌”指放开喉咙高声歌唱,可指人或鸟类的放歌。这里形容“鸣凤”准确。“高歌一曲”指放歌一曲,多指人。“硝烟弥漫”“烽烟四起”都指战火或战争,但是战国时代是冷兵器时代,用“烽烟四起”更妥。“流传”多指事迹、作品等传下来或传播开。“留传”是指遗留下来传给后代的意思,侧重于时间上的传承。文中指祖先传下来的“遗产”,用“留传”为妥。) ‎ ‎ 4. C 5. B ( 应为选自《彷徨》 。) ‎6. D 7. C 8. A 9.C(第五段)‎ ‎10.A(文字能力想象力等的贫乏应该是编导的问题)‎ ‎11.D(省略了家族衰亡线索的是越剧)‎ ‎12. C 13. B 14.C ‎ 15. 翻译:‎ ‎(1)还是同样的芋头啊!从前芋头之所以那么香甜,并不是烹调有什么两样,而是地势地位改变人的口味啊!‎ ‎(2)抛弃了他的妻子,以致让(她)忧郁而死,这是像芋头一样对待她的妻子。‎ ‎(3)因此世人由于眼前而忘掉了过去,哪里单单只是一块芋头而已呢!‎ ‎16.古诗鉴赏 ‎(1)比喻和夸张。将迅猛的风浪夸张的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风浪的威势。(手法2分,具体解说2分)‎ ‎(2) ①“恶风”“黄流”寓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2分) ②“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1分) ③借“今头白”、情“不尽”表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1分)‎ ‎17. (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画。(《琵琶行》)‎ ‎ (2).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兴八首》)‎ ‎ (3).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蜀道难》)‎ ‎ (4).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琵琶行》)‎ 14‎ ‎(5).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 ‎ (6)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的颔联 ‎ (7).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 (8).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锦瑟》)‎ ‎18.(1)小时候初识“好望角”,想去看看,但战争使他梦想破灭;‎ ‎(2)努力学习,希望出国,但政治运动使他梦想破灭;‎ ‎(3)儿子在非洲工作,想接他出去,但意外失踪使他梦想破灭;‎ ‎(4)最后他发现家门口的河岸就是“好望角”。 (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 ‎19.(1)老船夫是个有追求的人。他遭遇战乱、失学,后来又丧子、丧妻,历经磨难,但始终抱有理想和追求,行军途中他怀揣地图册,不时摸一摸。‎ ‎(2)老船夫是个开朗豁达的人。小说中他爽朗的笑声,饱经风霜后的顿悟,“整天都能看到好望角,自在得很”等表现出他的开朗和豁达。‎ ‎(3)老船夫是一个坚毅质朴的人。他矫健、硬朗的身手,诉说自己坎坷经历的平静,夕阳下的人物特写,无不显示他的刚毅、质朴。‎ ‎(每条2分。其中形象概括1分,分析1分) ‎ ‎20 (1)为人物活动提供了环境和背景。文中茂密的芦苇、飞翔的水鸟、清澈荡漾的河水、明净的天空、灿烂的夕阳为传奇老人提供了环境。 ‎ ‎(2)映衬出人物的心情。如“河水哗哗地响。河上无风。芦苇丛簇挺立。”静穆的景物渲染出老人内心的苍凉。 ‎ ‎(3)突显人物形象。“夕阳正红,映得老人满身古铜色。”映衬出老人历经磨难后的坚强。‎ ‎ (4)暗示时间的推移。起初“河上无风”,“芦苇挺立”,后来起风了,芦苇沙沙地响,暗示时间的推移和故事的发展。‎ ‎(每条2分。“作用”1分,“举例分析”1分;答出三点即可) ‎ ‎21. 小说主题有:(1)歌颂老船夫身上彰显出的刚性、韧性的人格美。‎ ‎(2)当理想追求无法实现时,要以豁达与超然的心境走出困境。‎ ‎(3)幸福就在身边,要正视现实,珍惜当前。‎ 14‎ ‎(主题3分,理由3分。理由可以结合作品内容、人物命运、人物言行等来阐述)‎ 附译文:(注意:为适应高一需要,文章有大量删节)‎ 十多年后,书生为科举考上高的等第,还当到宰相的地位。偶尔一次,他吩咐厨师煮芋头给他吃,吃了吃,他放下手中的筷子而感叹说:「为什麼从前祝家渡那老人家的芋头是那麼香,那麼甜呢!」於是就派人去找那渡口边的老夫妇,用车马载他们来。当地郡县的官员听到这事情之后,都以为老人和宰相有旧交情,纷纷邀请芋老夫妇来见面,和他们行平等的礼节;芋老人的人也不再到外面当佣工赚钱了。 ‎ 到京城后,宰相慰劳他们说:「我一直忘不了老人家您以前请的那顿芋头,今天还想再麻烦您妻子为我煮一次芋头呢!不久,芋老妻煮好芋头端给宰相吃,宰相吃了吃,也放下手中的筷说:「为什麼从前吃的芋头就那麼香,那麼甜呢!」芋老人向前说:「都是同样的芋头啊!从前芋头之所以那麼香甜,并不是烹调有什麼两样,而是时势地位改变人的口味啊!从前(那时候),相公您从郡城出来,走了几十里路,又被雨淋得湿透了,(又饿又冷),吃东西是不会挑剔的。现在您的厨房多的是精美的食物,又有朝廷当赐的膳食,经常摆设酒席,陈列食物,那里还吃得出芋头的甘甜呢?(不过),我还是很高兴相公您的改变仅仅止於芋头而已呢!我的年纪老了,听到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了。我村子南边有对贫苦的夫妻,妻子每天织布纺纱,取水舂米,勤苦地帮助丈夫读书;丈夫幸运地考中科举,得到功名后,就宠爱其他的姬妾,抛弃家里的妻子,以致妻子忧伤过度,郁郁而终。这种情形,就是把他的妻子看成像芋头一样啊!城东边有甲、乙两名同学,共用一方砚台、一盏灯火,住的地方只有一扇窗户,一张床铺,连早晨起来穿的衣服、鞋子都不分彼此。后来乙先考中及第,进入官场当了官,听说甲落魄潦倒,还讥笑他,不管他。两人的交情因此断绝了。这种情形,就是把他的朋友看成像芋头一样了。我更听说过某某谁家的孩子在读书的时候,立志说未来自己如果得志显达的话,就要廉洁干练如某某古人,就要忠孝如某某古人。可是真的做了官后,却因为贪污不检点、操守不佳而被罢官。这种情形,就是把他所学的道理看成像芋头一样了。我老人家邻居有家私塾,听里头的老师向学生讲述前代(明朝末年)的事情,有将相、卿相、卿尹、刺史、太守、县令,他们有人腰佩紫绶金印,有人上下轿由仆从折帘撩幔。然而一旦国内发生事变,异族自外入侵,他们往往就下跪叩头,争先恐后地投降了,竟然把宗庙、社稷(整个国家)、自己的名誉、君王的荣宠,统统等同於芋头了。这麼说来,世人由於眼前(的遭遇)而忘掉了过去,那里单单只是一块芋头而已呢!」‎ 14‎ 14‎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