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32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历史先贤撰写的文献典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今天我们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献典籍浩如烟海。自先秦以来,历代先贤撰写了浩繁的文献典籍,这是一笔储量巨大、无比珍贵的文化遗产。利用好如此巨量的珍贵文化遗产,需要对历代文献典籍进行系统的搜集、梳理。这是一项耗时长久、工作量巨大的复杂工程。清代编《四库全书》,收书3461种,这曾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图书集结。上世纪90年代,国家组织编纂《续修四库全书》,收书5213种,规模是《四库全书》的1.5倍。即便如此,被这两项编纂工程所收载的典籍仍只是传世典籍中很少的一部分,有待搜集的古代典籍数量仍然十分庞大。此外,一些地方也在古代典籍搜集整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以浙江省为例,浙江古代典籍近2万种,历代有识之士在古代典籍的搜集整理上曾作出不少贡献,但大都局限于一郡一邑,且有较多遗漏。其他省市文献典籍的整理情况也大抵相仿,都或多或少推出了若干汇编性的中小型丛书。然而,相对于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来说,这些工作都还仅仅是局部性的,文献典籍的整理编纂出版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我国历史上留存下来的文献典籍数量如此巨大,各类经典也是汗牛充栋。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如何从中选择一些经典之作来阅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想要让文化经典走进人民群众的生活,把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思想理念、价值准则、审美风范转化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行为规范,有必要编纂一系列经典普及读物,发掘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精华的部分。做好这一工作,有利于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有利于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文化认同感,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
不久前,中央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我们应以此
高一语文共8页 第8页
为契机,系统梳理先贤们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摸清文献典籍的家底,编纂更大规模的文献典籍系列丛书,打造更高水平的文献典籍大型书库。这里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纸寿千年”,纸本文献能够保存的时间总是有限的。新时期应采取更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文献典籍进行保护,使其传承得更为久远。比如,可以通过建立数据库保存文献典籍,这样既方便文献典籍的保存,也方便一些珍稀典籍从图书馆走进普通百姓家,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代代相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能源”。
(节选自张涌泉《文献典籍是文化传承发展的基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献典籍是先秦以来历代先贤所撰著的文学作品,也是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
B.浙江古代典籍近2万种,历代有识之士在古代典籍的搜集整理上曾作出很多贡献,但都局限于一郡一邑,且有较多遗漏。
C.文献典籍浩如烟海,亟需进行系统地搜集、整理,目前在这方面做得仍然不够。
D.整理、保存好文献典籍,仅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第一段点明了文献典籍的重要性,为下文展开论述奠定了基础。
B.第二段侧重阐述文献典籍的搜集、梳理的历史、现状以及巨大成就。
C.第三段进一步论述编纂一系列经典普及读物的必要性及其重大意义。
D.第四段联系当前实际,着重论述系统地整理、保护文献典籍的方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些地方在古代典籍搜集、整理方面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很大成就,但这些工作仍然不够系统、全面。
B.编纂《四库全书》和《续修四库全书》虽耗时长久、工作量巨大,但不失为搜集整理文献典籍的最有效的方式。
C.文献典籍历史悠久,数量巨大,其内容繁复庞杂,瑕瑜互见,因此,今天我们有必要将其加以甄别和选择。
D.搜集、整理文献典籍的方式也应与时俱进。在新时期,除了编纂纸质丛书外,还可以运用建立数据库的方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四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4—7题
小山村
沈祖连
小山村,树绿水清,开门见山,山路弯弯,早有鸟儿啁啾,晚有山雾缭绕。虽然远离城市,缺乏城里的物质文明,可他们却也一代代地繁衍了下来。
小山村是和谐的。小山村有一个杂货店,这就是城里的百货商场、超市;小山村有个肉摊,这就是城里的菜市场;小山村有一个小酒馆,这就是城里的饭店酒家;小山村有间小屋,小孩在这里认字,这就是城里的学校;小山村还有一个卫生室,这就是城里的医院。而我的故事,就是在这个卫生室里发生的。
高一语文共8页 第8页
医生的拿手技术是治疗各种疼痛,凡腰痛腿痛手脚痛及各种无名肿痛,经他治理,没有不好的,这是他祖上传下的绝技。与其说医生的医术高明,不如说是医生的药物独特。凡此种种疼痛,医生总要使用一种很独特的草药叫“一粒珍珠”,也叫“一粒金丹”。刚从土里挖出时,呈银白色,就像一颗颗珍珠,而经太阳一晒,便慢慢变成金黄,活脱脱一颗颗金丹。看不出这小物竟有神奇功能,病人痛得咧着嘴来,经过一番拨弄,多是笑着走出去的。
据说是医生的先祖当年游历海南,在五指山遇到奇人,才得此偏方。到了医生手上,已传了四代。几代人都有着极好的口碑,为人解痛,不图不取,一家人始终住着那座低矮小瓦房。不过小瓦房也没什么不好,小村人也全都住这种小瓦房。
当然,既是小山村独家医院,只凭一个单方是不行的,见天有几个这样的病人,多数是感冒发热伤风咳嗽,于是,医生也就附设了内科外科儿科妇科,这样每天看病抓药的人就门庭若市了。
不管怎样,医生总是有条不紊地工作,他在门口设个排队处,那排队方式竟也独特,每人一块瓦片,或正方形或长方形或不规则形,上面也用瓦片写着一个号。瓦片做笔,瓦片做纸,写出的号码倒也清晰可辨。每次进来一个人,只要你拿出瓦片,那号码是不会错的,依次顺序,不乱不弃。来的都是本村本乡,再急也得排队,除非别人主动让你,否则还真不好意思插队。
这天来了辆小轿车,贼黑贼黑的,一直开到了卫生室门口。车里下来一个年轻人,再打开右边的门,扶出另外一个人。被扶的是个上了年纪的男人,头发都变白了。看他一手支着腰胯,一定是痛得不轻。医生正在给村人看病。门外集着一堆手拿瓦片的村人。来人自然没有瓦片。坐在最外边的黎三问,是来看病吗?
是啊,不看病跑来干什么?
是的,不看病来这儿干什么。说得平常,可村人都不大喜欢这种大大咧咧的样子。黎三随手递给他一块瓦片,他却不要,挤到前面,先是掏出烟,顺手抽出一支,塞到医生嘴上,随手打着火机递过去,不由你不抽。一口喷出来的白烟,使得整屋都香了起来。医生说,啥烟,这么香?
香吗?那就留给你慢慢抽。那人将那包烟放到了桌上,告诉你,大中华,三块五一支。
啊?那可不敢要啊。
那算什么。我们路远,先帮个忙,让我们看吧。
医生稍显为难地看了看外边手持瓦片的村人。村人见来人也不多,就一个,也就默许了。
大概一刻钟,看好了,那人将一张大票留在桌上,问,够了吗?
要不了这么多,我找你。
不用找了。说着便扶着男人往外走。那人走了,秩序又恢复了正常。
过了几天,那人又来了。照样是不用瓦片,照样留下一包好烟,照样先看,照样是给了一张大钱。只是在走时,向医生要了这里的电话。
好几天没见那人来了。这天有人跑来叫医生到大队部去接电话。医生停下了正在看的病人,出去了。好一会儿回来,跟村人说,真对不起,我有点事得到城里一趟,明天回来。说着收拾东西,匆匆出门。村人便只好将手里的瓦片放下。反正也没啥大病,明天就明天吧。
到了第二天,医生真的回来了,是那辆贼黑贼黑的小车送回来的。于是瓦片又派上了用场。又过了十来天,那辆贼黑贼黑的车又来了,是那个开车的单独来的。医生看看手拿瓦片的村人,虽然眼里掠过了一丝内疚,还是上了那车一溜烟地走了。从此,医生十天半月也不回来一次,回来也是匆匆地小住一夜,第二天又走了。村人也再不用瓦片了。
半年之后,小山村里出现了一幢小洋楼,那是医生家的。
小洋楼面对小瓦房,鹤立鸡群,自成风景。只是村人每每路过,那眼睛总是斜视的。
高一语文共8页 第8页
4.下列关于小说的内容与特色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曾经的小山村的人们固守次序,即便到村卫生室问病抓药,也丝毫不走样地恪守“瓦片排号”的约定俗成。患者就医,只需一块瓦片便见诚信。郎中悬壶济世,本来讲究次第有序。
B.后来小山村的秩序与平静被一辆“贼黑贼黑”的小轿车打破了。小轿车载来了城里富人的心性和行事方式,来人仅仅以一包“大中华”,就取得了看病优先权。
C.小说的结尾精妙,小洋楼面对小瓦房,鹤立鸡群,自成风景。只是村人每每路过,那眼睛总是斜视的。那斜睨的眼神,一定包含了睥睨、酸涩甚至依恋和惋惜。
D.小说用轻松自如的笔触写一个凝重的话题,语言简约,精致,唯美,为了节省篇幅,大量使用跳跃度大的句子;而与此同时,却让一些字眼和词组反复多次出现,这既是作品题意表达的需要,也是一种艺术反差,从中不难体悟作家的苦心和功力。
5.小说开头的两段文字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6.小说中的医生的性格是发展变化的,请简述其变化的过程。(6分)
7.小山村的村民的健康权被剥夺了,小山村的和谐失去了。这个中原因是什么?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3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与陈给事①书
韩 愈
愈再拜:
愈之获见于阁下有年矣。始者亦尝辱一言之誉。贫贱也,衣食于奔走,不得朝夕继见。其后,阁下位益尊,伺候②于门墙者日益进。夫位益尊,则贱者日隔;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则爱博而情不专。愈也道不加修,而文日益有名。夫道不加修,则贤者③不与;文日益有名,则同进者忌。始之以日隔之疏,加之以不专之望,以不与者之心,而听忌者之说。由是阁下之庭,无愈之迹矣。
高一语文共8页 第8页
去年春,亦尝一进谒于左右矣。温乎其容,若加其新也;属乎其言,若闵其穷也。退而喜也,以告于人。其后,如东京取妻子,又不得朝夕继见。及其还也,亦尝一进谒于左右矣。邈④乎其容,若不察其愚⑤也;悄乎其言,若不接其情也。退而惧也,不敢复进。
今则释然悟,翻然悔曰:其邈也,乃所以怒其来之不继也;其悄也,乃所以示其意也。不敏之诛⑥,无所逃避。不敢遂进,辄自疏其所以,并献近所为《复志赋》以下十首为一卷,卷有标轴。《送孟郊序》一首,生纸写,不加装饰。皆有揩字注字处,急于自解而谢,不能俟更写。阁下取其意而略其礼可也。
愈恐惧再拜。
注释:①给事:官名。②伺候:等候,此处有依附的意思。③贤者:此处指陈给事。④邈:远,此处形容脸上表情冷漠。⑤若不察其愚:好像没有察见我的愚衷。⑥诛:责备。
8.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贫贱也,衣食于奔走,不得朝夕继见。奔走:奔跑。
B.亦尝一进谒于左右矣。 进谒:前去拜访。
C.属乎其言,若闵其穷也。 属:连续不断。
D.急于自解而谢,不能俟更写。 谢:道歉、谢罪。
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阁下:为对“您”的敬称,与“足下”意思相近。古代常见于口语,也多用于书籍信函中。
B.东京:这里指洛阳,而宋朝时的东京指汴梁(开封)。
C.再拜:拜了两拜,表示恭敬。古代的一种礼节。旧时也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
D.门墙:孔子弟子子贡把孔子高深的学问比做高高的宫墙,能得其门而入的人很少。后指老师,韩愈在这里用来恭维尊贵者。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韩愈认为陈给事地位越来越尊贵,跟贫贱的人就会逐渐疏远间隔;而自己品德修养方面没有加强,同时自己所写文章越来越差。这是陈给事的门庭之中没有了他的足迹的原因之一。
B.韩愈在写信前一年春天曾拜访过陈给事一次,在回东京去接妻子儿女回来后又曾拜访过陈给事一次。写这封信的同时又献上自己新近所作的诗文一卷。
C.文章的通篇围绕着一个“见”字,历述了与陈给事的见面情况:上半篇从见说到不见,下半篇从不见说到要见。
高一语文共8页 第8页
D.信中多处自贬自责,表现了韩愈诚惶诚恐的心态;同时在字里行间,又微微透露出其不甘低眉伏首的慷慨情态。
11.把文中画横线或课本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6分)
译文:
(2)不敢遂进,辄自疏其所以,并献近所为《复志赋》以下十首为一卷,卷有标轴。(6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13题。
夜 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1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6分)
A.开篇以明月夜中,乐伎弹琴写起,“紫袖红弦”暗示出弹筝者的身份,也描写出其修饰的美好,女子弹筝的形象宛如画出。
B.首句以“明月”点“夜”。“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倘若“举酒欲饮无管弦”那是不免“醉不成欢”的,可以让读者联想到浔阳江头的那个月明之夜。
C.次句写到弹筝。连用了两个“自”字,是说弹奏者夜间独处,无人欣赏的意思。它写出弹筝者已全神倾注于筝乐的情态,把演奏者灵感到来的一种精神状态写得惟妙惟肖。
D.《夜筝》中的弹筝人未能象琵琶女那样敛容自陈一番,只是“暗低容”。这三个字是完全陶醉于音乐之中的意思,能使人想象无穷,她应该不像琵琶女那样有一本心酸史,而是个沉醉于音乐的快乐的乐伎。
E.“别有深情一万重”是说筝声传达的感情丰富,让人感受到乐声的美妙和弹筝女技艺的高超。
13.本诗和《琵琶行》描写音乐的角度有何异同?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每空1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 , , ”。
(2)杜甫《登高》中“ , ”二句着重刻画眼前具象,似画中工笔,形、声、色、态俱备,境界高阔,气象宏大,气氛悲凉。
高一语文共8页 第8页
(3)《琵琶行》中先刻画了琵琶女演奏的动作,又以一些名曲来表现琵琶女艺术素养的高超的句子是“ , ”。
(4)李商隐《锦瑟》中“ , ”二句化用典故,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情感的追怀及失落、困惑之感。
(5)西汉初期著名的政论家贾谊在政治上有远见卓识,能洞察隐微,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他在《过秦论》一文中认为秦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第Ⅱ卷
三、语言文字应用(15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经过曹公极尽笔墨地刻画、描绘,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秀色可餐的凤姐这一人物瞬间活跃在读者面前。
B.桑迪亚哥老人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向莘莘学子诠释了“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精神。
C.李蟠勤学好问,不拘时俗,这种不耻下问的求学精神为“耻学于师”的当时文坛注入了一股清流。
D.一到过年过节,贪官们基本不出门,专等拜年送礼的人。他们在歆享别人奉送的香烟、美酒、美食的时候也体验着权力带给他们的快感。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两会上,河南代表裴春亮提出关于重视农村“天价彩礼”问题的建议,他认为“天价彩礼”出现的最重要原因是家庭贫困导致的。
B.“全民阅读”活动是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引导市民多读书、读好书,使读书成为一种体现百姓精神追求的生活方式。
C.近日,银监会统筹协调相关银监局依法查处了邮政储蓄甘肃武威文昌路支行违规票据案件,对涉及该案的1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计罚没2.95亿元。
D.据法国媒体报道,大巴黎高层人员将赶赴巴西,此行除了关注内马尔伤情之外,还将与他探讨未来。大巴黎方面希望采取尽快行动,避免内马尔离队的事情发生。
17.下列各句空缺处所填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在央行推出一系列新规定后,支付宝表示对央行的规定 支持。
②面对蔡英文的倒行逆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政府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不容 。
③活动期间,每天前十名顾客将获得本店 的精美礼品一份。
A、鼎力 置疑 惠赠 B、鼎力 质疑 惠赠
C、大力 质疑 敬赠 D、大力 置疑 敬赠
高一语文共8页 第8页
18.在下面两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6分)
历史上,山高坡陡的徽州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为田园”之称,地狭人稠,
,却盛产林、竹、茶、桑、果鲜、药材等各种经济作物。优越的水运条件,为徽州人打开了一条走向外界的通道。种种自然地理的因素,指出了徽州人一条独特的生路——经商。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岁,往外一丢。”就这样,大批的徽州人夹着《士商要览》、《天下路程图引》,呼朋引类地外出经商。
,正如朋万《歙县志》指出:“今之所谓都会者,则大之而为两京,江、浙、闽、广诸省;次之而苏、松、淮、扬诸府,临清、济宁诸州……故邑(歙县)之贾,岂惟如上所称大都会皆有之,即山陬、海嶿、孤村、僻壤,亦不无吾邑之人。”这里指的仅是歙县一地的徽商,还未包括徽州其他的县。徽商足迹之广泛,以至有“无徽不成镇”之称。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河北滦县的一名教师齐海亮为了满足4岁的女儿六一(乳名)的心愿,骑着自行车载着女儿,花了761天环绕中国一圈,几乎走遍了整个中国。
当女儿问爸爸 “为什么答应我骑行环中国”时,爸爸回答:“为了让你有一个没有围墙的幼儿园,让大自然做你的小伙伴,让艰难、困苦做你的老师。”
当记者问齐海亮 “骑行环中国,你女儿收获了什么”时,齐海亮说,走进大自然,六一知道了大象原来这么大,老鼠原来这么小,雪花是凉的,盐是咸的;两年的风吹雨打,女儿变得勇敢、坚强了;女儿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爱与分享。
(整理自CCTV 2018年2月11日《欢乐中国人》节目)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选择一个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共8页 第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