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蜀道难》ppt课件6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04121085545239.ppt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蜀道难》ppt课件6》

共有 2 个子文件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蜀道难》ppt课件6》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蜀 道 难 李 白 唐代诗歌发展 初唐 “初唐四杰” 盛唐 李白 杜甫 “边塞诗作 ” 中 唐 白居易 晚唐 “小李杜”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美誉。诗风雄奇豪迈,感情奔放,幻想丰富,形象鲜明,是我国诗歌史上继屈原后又一伟大的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有 《 李太白集 》 ,代表作有 《 蜀道难 》 、 《 将进酒 》 、 《 行路难 》 、 《 梦游天姥吟留别 》 、 《 静夜思 》 、 《 早发白帝城 》 等。 唐代大诗人李白,小时候就很机灵。七八岁上, 他父亲为了给儿子起个好名 ,便和他一起对诗,试一试孩子的才华。李父起头吟道:“春风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他先来”。李母对了一句:“火烧杏林红霞落”。话音刚落,机灵的儿子便指着院中盛开的李花,朗声接道:“李花怒放一树白”。李父听了拍手叫绝,连夸儿子有诗才。他觉得儿子这句诗的头一个字正是自家的姓,而且李花洁白如雪,很有情味,于是给儿子起名叫“李白”。 李白起名 古体诗常识简介: 本诗是 一首七言乐府诗。乐府本是汉武帝时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祭祀、宴飨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一任务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逐渐演变, 指一种合乐的诗歌 ,即“乐府诗”,简称“乐府”。 写作年代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初诗人在长安之时。 《 唐摭言 》 第七卷中有如下记载:“李太白始自西蜀至京,名未甚振,因以所业贽谒贺知章。知章览 《 蜀道难 》 一篇,扬眉谓之曰:‘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 ?’” 书的作者王定保是唐末进士,活了八十多岁,一生只有此作,其说当有根据。再验之于诗,亦可证明此说可靠:其一,诗中写蜀道,先提太白山,次说青泥岭,再说剑阁,最后说到锦城即成都,这些都是由长安入蜀的必经之地,而且被排列得如此有序,决非偶然;其二,诗中又多次出现“西”字,如“西当太白”“问君西游”“侧身西望”,如果诗人当时不在长安,就不会这么说。 《 蜀道难 》 是乐府 《 相和歌辞瑟调曲 》 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奇丽险峻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 1.   选择读音准确的一项:( ) A.   噫吁嚱( yixūxi ) 鱼凫( fú ) 秦塞( sè ) 萦绕( yíng ) B.    石栈( zhàn ) 猿猱( náo ) 扪参( shēn ) 峥嵘 ( zhēngróng ) C.    抚膺 ( yīng ) 巉岩( chán ) 飞湍 (chuán) 咨嗟( zījiē ) D.    喧豗( huī ) 砯崖( bīng ) 崔嵬( wéi ) 吮血( shǔn ) 蜀道难 张文琮 蜀道驾绝岭, 栈道接危峦。 揽辔赌长息, 方知斯路难。 思考:李白诗与此有何不同? 诗词线索 问题研讨 课文分析 诗的线索:这首诗是按由古及今的思路,由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三次出现,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 不是,是一咏三叹: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 ① 危:高。 ② 于:比。 ③ 何:多么。 ④ 当:挡。 ⑤ 钩连:沟通相连。 ⑥ 回:使动用法,使 …… 回转;回旋。 ⑦ 度:越过。 第一段 第一段自然段:一层:总写蜀道之难;二层:蜀道的历史、地貌、来由;三层:蜀道的高危。 第二自然段:蜀道之险。 第三自然段:蜀中战祸之烈。 诗一开篇极言蜀道难有何作用? 点明主题,为全诗奠定雄放的基调。 写蜀道难,为什么要引用传说中的蚕从、鱼凫的开国和五丁开山?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愿望? 明确:引用远古蜀君开国是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五 丁开山的传说是说明蜀道的来由,表达诗人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赞扬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勇敢精神。 这一段的第三层诗人是如何把想象、夸张和反衬融为一体的? 明确:这几句主要是写山势的高危,突出路之难行。先用想象和夸张写山之高,水之险;又用“黄鹤飞不过去,”“猿猱攀不上去”来反衬山势的高危惊险。接着又用想象,人在高危的蜀道上行走,是从星星中穿过,还可以用手触摸到星星! ① 但:只。 ② 从:跟随。 ③ 凋:使动用法,使 …… 凋谢。 ④ 去:离。 ⑤ 盈:满。 ⑥ 倚:靠,。 ⑦ 湍:急流。 ⑧ 砯:拟声词。 第二段 1 .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 ? 神话传说: 五丁开山、六龙回日 —— 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 :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 —— 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 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 —— 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 :古木荒凉、鸟声悲凄 ( 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 )—— 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2 .“连峰去天不盈尺 …… 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描写好在哪里 ?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诗人给这个“畏途”营造了怎样的气氛? “但见”四句渲染凄凉气氛,“连峰”四句渲染惊险气氛。    ① 夫:人。 ② 当:挡。 ③ 匪:同非。 ④ 朝 …… ,夕 …… :互文见义。 ⑤ 虽:虽然。 ⑥ 长:深深。 第三自然段:写蜀中剑阁易守难攻的险要地势,易发生战祸,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主旨)。这一段写蜀中剑阁的寓意何在? 明确:从历史回到现实,从写景转而言志。说明四川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如果有野心的叛乱者与朝廷对抗,发动战争,朝廷的军队很难攻进蜀中平定叛乱者,因而就会造成“暴尸山野,流血遍地”的战乱局面。表明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1)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豪放飘逸。 (2)发展了乐府古题,字数参差错落,句子长短不一。 “蜀道难”这样一个难以表述的事物,李白为什么描绘得如此动人 ? 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他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善于把想像、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 诗人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像,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让我们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州”的高大形象。 阅读导航: 比较 《 送友人入蜀 》 :见说蚕从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何必问君平(君平:汉代的隐仕,后来在成都站卜算命为生)。 比较 《 蜀 》 诗与 《 送 》 诗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写蜀道的惊险难行,都是借景抒情。 不同点:(1)体裁不同: 《 蜀 》 诗是乐府古题, 《 送 》 诗是五言律诗。(2)主旨不同: 《 蜀 》 诗是借蜀道的高危,对国家某种命运的关注。 《 送 》 诗是借蜀道的艰险,表达诗人对友人的规劝,说明仕途的艰险,不要过于追求仕途功名。(3)艺术风格不同: 《 蜀 》 诗雄放飘逸, 《 送 》 诗清新俊逸。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