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元曲三首
1.走近作者
马致远(约1250-1321),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重要杂剧作家、散曲家。曾任江浙行省务官,生平主要活动在“书会”,晚年退居田园。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以杂剧齐名,合称元曲四大家。著有杂剧15种,今存《汉宫秋》等7种,散曲也十分丰富。
关汉卿(约1234-1300),号己斋叟,以字行,名不详。大都(今北京市)人,一说祁州(河北安国一带)人。在元不愿仕进,多接近下层民众,一生以创作并演出杂剧为业,是一代戏剧大家,在中国戏剧史上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所作杂剧有60余种,现存《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18种,其中不少已成为中国戏剧史上的经典作品。散曲作品现存小令50多首,套数十几套。
睢景臣,字景贤,扬州人。钟嗣成的《录鬼簿》说他“心性聪明,酷嗜音律”。据知他写过3种杂剧,但都没有保存下来。散曲作品现存套数3套,其中《高祖还乡》是其代表作。
2.相关知识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
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
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但也有相同之处。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因此,散曲、剧曲又称之为乐府。散曲是元代文学主体。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拂袖(fú) 觑得(qù) 蒯通(Kuǎi)
B.干戈(ɡē) 妆梳(shū) 田契(qiè)
C.揪捽(zuó) 丰稔(rěn) 几斛(hú)
D.凭阑(lán) 銮舆(luán) 南柯(kē)
解析:B项,契qì。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但有的差使无推故 但:凡,只要
B.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 索:须
C.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 耽:耽搁
D.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 旋:马上,立刻
解析:C项,耽:嗜好。
3.对下列句子意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无论是失败的项羽,还是胜利的刘邦,都如南柯一梦般值得总结。
B.韩信功兀的般证果——为刘邦打天下的韩信竟是这般的报应。
C.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事情的成败好坏都出于同一个人。
D.醉了由他——所谓的功名事业,都由他去吧。
解析:A项,梦说南柯:都如南柯一梦般地幻灭了。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D)
①真正的长者并不是______,他们常常通过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来儒化后学者。
②关乎社会建设的重大问题必须通过党委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如果个别领导干部______________,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③众人在名利色权的诱惑下迷失了生活的方向,只有那些心中充满正气,禁得住考验的人方可__________。
A.师心自用 好为人师 抗颜为师
B.抗颜为师 好为人师 师心自用
C.好为人师 抗颜为师 师心自用
D.好为人师 师心自用 抗颜为师
解析:好为人师:谓不谦虚,不知求教而喜欢以教导者自居。
师心自用:师心: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用: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抗颜为师:抗颜:不看别人脸色,态度严正不屈。为师:为人师表。不为他人所制约,不为潮流所左右,这种意志坚定的人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A.在引人关注的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中国选手宁泽涛以47秒84的成绩率先触壁,夺得中国游泳队在本届世锦赛上的第三个冠军,也是亚洲选手42年来在世锦赛男子100米自由泳项目上的首枚金牌。
B.随着外界对张谷英村报道的增多,这个一度“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古老村落,世人正一点点掀起笼罩在它头上的神秘面纱。它的历史、民俗与风情,还有许许多多的传说与故事等待着人们去发现与探寻。
C
.据上交所相关人士透露,将继续保持对日内短线操纵、跨期连续操纵等各类市场操纵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一经发现,将根据相关规定立即采取限制账户交易、盘中暂停证券账户交易等违法行为。
D.据悉,哈文离职后,其主要创作团队是否跟随离开,尚不得而知,不过从目前央视综艺频道的架构来讲,哈文团队几乎是整个频道的中流砥柱,一旦团队也离开,或许对频道有所影响。
解析:A.主宾不搭配,改为“也成为42年来首位在世锦赛男子100米自由泳项目上夺得金牌的亚洲选手”;B.中途易辙;C.句式杂糅,“限制……违法行为”和“采取……监管措施”不可混用,改为“将根据相关规定立即采取限制账户交易、盘中暂停证券账户交易等监管措施”。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文人的狂言狂事,数也数不清。但细分文人之狂,①__________________,一种是才狂,一种是疯狂。才狂,不难理解,也可以说一般文人都恃才而狂,是性情之狂。而疯狂就需区别待之:有的是不随流俗执着个性的佯狂,②__________________。当然,我们不能片面否定文人之狂,③________________。正如徐悲鸿“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及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文人的狂性情,怎么看,也都是中国文脉里一道别样的风景。
答案:①至少有两种不同的体现
②有的是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的轻狂
③要多从正面来解读文人之狂
◎写法归纳
【双调】蟾宫曲·叹世
联系历史,做出推论。
这首小令联系历史人物表现自己的历史观、政治观。作者把人们带进了熟悉的历史中,并画龙点睛地做出了推论。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否定,对说不清功过是非的现实政治家表示了反感。这是封建王朝走下坡路时,许多文人常用的手法。
【南吕】四块玉·别情
语言浅近如话。
散曲具有“街市小令”的特征,语言通俗浅白,关汉卿写散曲,不是将它文雅化,而是保持了它的本色,这支散曲就是一个例子。这支小令语言自然朴实,但又婉曲柔媚,充满诗情画意,读来韵味悠长。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1.构思新奇,嬉笑怒骂
作品虽是散曲,却采用了戏曲的代言体形式,通过一个熟知刘邦底细的乡民的眼睛来写刘邦还乡的情况,看似嘲笑乡民愚昧无知,“有眼不识泰山”,实则是选择了一个独特的角度来表现对皇帝的大不敬。踌躇满志、趾高气扬的刘邦,及其炫耀威仪的还乡盛典,通过乡民眼睛的折光,全都变得滑稽和荒谬,失去了封建帝王的神圣和庄严。这种构思新奇巧妙,独出心裁。作者借乡民之口,对封建帝王嬉笑怒骂,使作品充满了喜剧色彩。
2.叙事与抒情完美地结合
叙事过程中,字里行间洋溢着乡民的强烈情感,叙事的方向与方式也受到情感的控制。比如,乡民认出刘三后,一气之下便揭露出他的老底,另外,作者对村民的阿谀奉承、铺张的仪仗以及刘邦的做派极为反感,叙述的口吻充满嘲讽和轻蔑。
◎写法精讲
精彩片断是文章的血肉
文章好不好,往往要看片断写得好不好。一篇好文章,往往是由若干个精彩片断组成的。这些片断,是从生活中摄取的一组组镜头。由于片断来自生活,来自独特的经历和感受,所以写出来有血有肉,生动感人。
要想写好大篇幅的作文,就得先下功夫写好片断。片断写作,既是文字表达的基本功训练,又是写作素材的积累。片断练习不受内容限制,贴近生活实际;也不受主题束缚,不受篇幅约束,是练笔中最灵活的方式。
那么,我们平时如何练习写片断呢?
一是要用心关注身边的事物。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事情,我们都不会没有印象,但由于不太注意观察,往往写起来还是模糊不清。所以,平时我们就要养成留心观察、细心感受的好习惯。
二是可以即时写作,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对于刚刚发生的事情,可以及时记录下来,以免遗忘。及时记录,许多细节不会遗漏,最为真切。许多优秀作家,都写过大量的日记,不仅磨炼了文笔,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
三是努力回忆,合理推测当时情景。如果时间久了,印象模糊,那就要根据情理,进行合理的补充。如鲁迅在写《朝花夕拾》时已是人到中年,但他写儿时的生活片断,全是靠着回忆和推测,同样把“百草园”、“山海经”、“美女蛇”等片断写得鲜活生动。
四是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事件,从视觉(所见)、听觉(所闻)、触觉和嗅觉(所感)、心理(所思)等角度,对事件展开描述,这样可以增强文章的现场感。
五是抓住细节,展开精细的描写。细节描写也是片断写作的最重要的手法。写动物,可以写形、写习性;写事物,可以写形、色、声、味;写景物,可以写静态、动态;写人物,可以写外貌、写衣着、写行为、写神态、写姿势、写语言、写心理活动;写环境,可以写景物、写场面;表现手法,可以正面描写,也可以侧面烘托。细节描写要尽力做到形神兼备,活灵活现,给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觉。要想能灵活运用这些描写方法,必须经常练笔,通过练习而
“习得”这种能力。
六是要善于借鉴,不断提高鉴赏能力。写作的过程离不开借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任何一个写作高手,都是一个善于学习他人长处的人。在练习中习得,在借鉴中提高。老师在训练作文时,往往要求我们去仿写某些段落,其意就是让我们借鉴一些好的手法。
片断链接——
一楼一底十八间房屋,整整住了十八户人家,人丁兴旺,热热闹闹。每间房屋十几个平方,也要隔成一大一小两个房间。把床铺木柜一摆,就占据了大半的空间,余下的空间,得把电视、冰箱、桌凳、锅碗瓢盆都安排进去;最后剩下的空间,只能让两条腿过路、两个鼻孔出气了。
楼上楼下各有一间很窄很窄的厨房,满满挤上四五个灶塘,有些灶塘废弃或破烂,不能使用,还占着空间,有人把杂物搁在上面,能用的被先调来的人抢去了。单身汉吃食堂,不用做饭;刚成家的在小房间煮饭;有小孩的,小房间被小床占用,只好在门口走廊处紧靠外墙放一张课桌,再搁一个油炉,砌一口小水缸,就能“安居乐业”了。
——《学校的“窑洞”》
点评:这个片断是凭着回忆当时情景,从空间、陈设两方面写出了旧楼的狭窄和拥挤。
片断链接——
饭菜做好了,有几个好酒的,把各自做的菜凑到一个桌子上来,再凑钱切点儿烧腊猪耳之类,买一瓶江津白干,两三家人就围在一起
“打牙祭”。天井里正好有一个石圆桌,不大,够放菜碗,不够放饭碗。于是站的站,坐的坐,还有的团团转,一手拿碗一手拿筷,十来双筷子不停地忙碌着,谁也不客气,很快就剩下一点儿油汤了。喝酒的从泡菜坛里抓出几条泡豇豆,继续喝白干,喝得晕晕乎乎,吹起牛儿来嗓门也比平时大了,平添几分豪爽。
——《学校的“窑洞”》
点评:此片断描写的是旧楼住户“聚餐”的场面,表现老师们苦中作乐的情景。
◎名著印证
请你在“四大名著”中任举一精彩片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
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她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她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红楼梦》四十回)
◎微写作训练
请你拿起生花的妙笔,抓住细节,对生活中某一场景作精细描写。(1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1.来看一朵花的盛开吧!那棵不知姓名的花就住在门口的小园里,因为它刻意地从铁门中探出了脑袋,我便不得不对它多了些关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都只是青涩的骨朵,一层厚重的绿叶包裹着它,显得痛苦而艰难,我真的很多次想帮它剥开厚重的绿“壳”。不过幸好没有,我终于有机会完整地看到了花的盛开,它真的一叶一叶地开始舒张,最神奇的是里面的蕊,它们紧紧地被束在一起,一点一点微微颤动,忽然,“啪”的一声,一根蕊弹开,就这样弹开,从一种束缚中挣脱开来,满是成熟的自信与美丽,就这样一根、又一根……
整个过程大约是一两个小时,我全然忘记,而那种震动和欣喜却使人难以忘记。天啊,若让她一早就获得自由,那平静地散开至脱落的过程,将会何等黯然!原来生命的灿烂与绚丽正源于这样的一次次自我突破!
2.教室里好几个月没用过的四个吊扇已经被开到最大挡并开始呼呼作响了,乍一听,像是几架小型战斗机在头顶来回地盘旋,老师讲课的声音还没来得及传进耳朵就已经被卷进了螺旋桨似的风叶随之被带到了教室上空,漂浮在我们的头顶上,却迟迟不肯沉下来。风叶上积满了灰尘,黑乎乎的,像指甲盖里的黑泥,显而易见却总是忘了清理。灰尘在风叶的急速转动下纷纷从高处跳落,在阳光的映衬下,在空中翩翩起舞,然后躲到肉眼看不见的角落里。尘土的味道开始在教室上空弥漫。交结在一起的还有一股子汗味,让人不由想起盛夏时节杨梅林里掉落在地上的杨梅开始霉变时的味道。男同学们个个都像从蒸笼里出来,头顶上还冒着热气,豆大的汗珠刚刚渗出来,就被绯红脸颊上的滚烫的温度蒸发成看不见的气体,在教室里四处飘荡。可乐被打开了,“嗞——”地一声,瓶口冒出了一缕白烟,白色的泡沫翻滚奔腾着涌进了同学的喉咙,燥热顿时散去,温度慢慢冷却下来。他又用刚才拿冰镇可乐的手捂住自己的脸,仿佛一块滚烫的烙铁被扔进了冰冷的池水,手掌顿时有些发烫,而脸上的绯红正在渐渐散去。头上战斗机的声音开始变得轻柔起来,老师讲课的声音终于从空中落了下来,慢慢钻进了耳朵。
◎课内素材
汉高祖刘邦衣锦还乡,本是一直为文人雅士们津津乐道的故事,睢景臣却选择了一个有趣的视角,让一切景象由作为观者的乡巴佬眼中看出,以诙谐、嘲谑的口吻勾画出刘邦装腔作势的面目。刘邦并不是什么龙种、赤帝子,而是和他们一样出身于农家的人,还是一个好酒贪杯、明借暗偷、敲诈勒索的流氓。一切庄严神圣的外衣,全被剥光了,那君临天下的皇帝被还原成当年的大无赖刘三。
“坦诚”“包装”“真相”等
◎精彩运用
项羽与刘邦
项羽该当是真英雄的。
自少时领兵八千从江东起事,到终了被兵围垓下自刎而亡,他不长的生命里无一片段不是酣畅淋漓地杀得痛快,就连最后走投无路的败亡,也留给了青史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瑰丽与悲壮。昙花一现,只求开得尽兴便是。
项羽是简单的,简单到眼里容不下半分不是。在这一点上,他倒是更像个孩子,黑白善恶太分明,不懂得和光同尘的道理。就是这样,他竟对自己最大的敌人产生了愧疚之心,被二三言语捧得飘飘然失了头脑。他的败亡,该当是他自己注定的。不过正是这样,项羽留给我们印象才比刘邦更加鲜明吧。
反观刘邦,此人绝非是真君子。先不论那几句虚实相伴的辩白之言,先不管那实是遮掩的“鲰生说我”,但就凭那几句“为之奈何”以及从“君”到“公”的称呼变更,就能把这只老奸巨滑的狐狸看清个一二。刘邦绝担不起真英雄之名,但却定然撑得起真枭雄的门脸。他听得进下属的进言,并能始终如一地贯彻下去,而非如项羽一般,反复无常,举棋不定。更可贵的是,刘邦精通随机应变之道。这令他不论是笼络人心还是临阵对敌都不会落了下风。他的兴盛,可说是他一路行来最终蜕变的结果。
鸿门一宴,生生扭转了历史乾坤的天平,也非是没有前兆可言的。项羽与刘邦各自征伐天下的道路在鸿门宴上出现了拐点,也因这拐点有了汉朝绵延百年的兴盛不衰,有了乌江边上瑟瑟风中的千古绝唱: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