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江苏、福建、广东、河北、辽宁、湖北、湖南、重庆等八省市
新高考统一适应性模拟考试
2021 届高三二模考前热身练
语 文
试卷满分:150 分 考试时长: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由三个部分组成。其中,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第一节为选择题。第二部分的第二
节和第四部分为非选择题。
2.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2B 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 自
己所在的县(市、区)、学校、班级以及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 2B 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漆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3.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
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非虚构文学首先要面对的就是非虚构在文学中的合法性问题,也即“真实”在文学中的合法
性问题。
就文学而言,“真实”是一个很奇怪的词语。在通行的文学标准中,真实只是最低级的文学
形式。韦勒克在《文学理论》中谈到现实主义时认为,“现实主义的理论从根本上讲是一种坏的
美学,因为一切艺术都是创作,都是一个本身由幻觉和象征形式构成的世界”。“真实”从来都
不是艺术的标准。但是,必须注意到,韦勒克所反对的“现实”和“真实”是就其最基本意义而
言的,是指物理意义的现实和真实。“那儿有一朵政瑰花”,这是物理真实,但这不是文学。文
学要求比物理真实更多的真实,“那儿是哪儿?庭院、原野、书桌?谁种的或谁送的?那玫花的颜色、
形态、味道是什么样子?”这オ进入文学的层面,因为关于这些会是千差万别的叙述。即使是非成
构写作,也只能说:我在尽最大的努力接近“真实”。在“真实”的基础上,寻找一种叙事模式,
并最终结构出关于事物本身的不同意义和空间,这是虛构文学的核心。
非虚构文本并不排斥叙事性,相反,这也是它的必由之路。上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的美国
出现了大量的非虚构作品,“一种依靠故事的技巧和小说家的直党河察力去记录当代事件的非虚
构文学作品的形式”。非虚构文学融合了新闻报道的现实性与细致观察及小说的技巧与道德眼光
一倾向于纪实的形式,倾向于个人的坦白,倾向于调查和暴露公共问题,并且能够把现实材料转
化为有意义的艺术结构,着力探索现实的社会问题和道德困境。
一个最基本的逻辑是,只有在你声称自己是进行非虚构写作时,你オ面临着“是否真实”的
质疑,假借“真实”之名,你赢得了读者的基本信任,并因此拥有了阐释权和话语权。它使你和
你的作品获得了某种道徳优势,更具介入性,影响力和批判性。同样的题材,同样的人物故事,
当以虚构文学面目出现的时候,读者可能会读出趣味、人性和某种幽深的意蕴:但以非虛构面目出
现的时候,这一趣味和人性叙述就更具现实感和迫近感,它打开一个内部场景,让读者从“旁观
者”变为“剧中人”从“品味把玩”变为“息息相关”。
非虚构文学,作为近几年オ在国内被烦繁提起的概念,总是容易被和虚构文学对立起来谈。
作家一方画被吸引,因为它在短时间内引起的关注要大于虚构性文学,并且里面似乎包合着某种
朴素深远的品质:另一方面又有所疑惑,认为它于文学的本质,即虚构性一一不相符合。但我认为,
通往文学的道路有多余,好的文学作品总是能够挑战既有的文学概念,从而使我们对文学本质、
文学与生活的关系进行新的思考和辨析。
(摘编自梁鸿《非虚构的真实》)
材料二:
从概念的严谨性来看,“非虚枸写作”无疑有值得商榷之处,因为它似乎涵盖了虚构之外的
所有文体。但倘若就目前已发表的一些作品来看,它又呈现出某些独特的文体特征,如它与报告
文学、纪实文学颇不相同,不追求事件记叙的完整性,不强调话语表达的公共性,也不崇尚主题
意旨的宏大性,而是以非常明确的主观介入性的姿态,直接展示创作主体对事件本身的观察、分
析和思考。同时,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叙事撒文,不仅拥有较长的篇幅,而且在突出其现场纪实性
的过程中,多以理性的思考和析为主,少有感性的抒情和诗性的怀想。
抛开概念的学理性纠缠,依据我的阅读感受和思考,“非虚构写作”的最大魅力,在于当代
作家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度介入。这种介入,是积极主动的,是後观化的,是现场直击式的。如李
辉的《封画中国》,就是以《时代》周刊封面上的中国人物作为聚焦,通过大量的史料杭理,在
一系列微观化的细节呈现中,传达作家对这些人物以及历史事件的有效思考。而梁鸿的《中国在
梁庄》和《梁庄在中国》,则以故乡梁庄作为考察坐标,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记录梁庄的社会
变化与存在问题,也跟踪了梁庄人在全国各地谋生的艰辛与尴尬,并从中展示了作者对中国乡村
现代化进程的独特反思。
无论是面对历史还是现实,“非虚枸”所体现出来的这种现场式的介入性写作姿态,都有这
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改变了当代作家习惯蛰居书斋的想象性写作,潑发了作家观察社会的兴趣,
使作家能够带着明确的主观意愿或问题意识,深入某些具有表征性的社会现实领域,通过田野调
查的手段,获取第一手资料,也获得最为原始的感知体验。同时,它还体现了作家对社会历史的
研究意愿,以及对某种重要问题的深入思考。
现在,有不少作家仅仅通过媒个资讯了解社会,只是凭借既往的经验惯性来处理现实由此导
致很多作品因为“不接地气”而问题频仍。读这些作品,我们常觉得很“隔”,用本雅明的话说
是“经验的贫乏”。而“非虚写作”的兴起,表现了作家们置身生活现场,开始积极地介入历史
或现实内部,直面复杂的生存逻辑与伦理秩序,既展示自已的精神姿态和思想作为也为人们了解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提供独特的思考。
当然,这种以独特的现场感和真实感作为主要审美目标的写作,艺术性上有时会偏弱些。那
些现实调査类作品尤其明显。毕竟,它们突出的是“实录”之后的分析和思考,彰显的是创作主
体的特定感受和理性思索。但是,如果当代作家都能够抽出一些时间,亲身介入社会历史之中,
进行一些必要的“非虚构写作”,我以为,这会为他们的虚构性写作提供巨大的帮助。
(摘编自洪治纲《人民日报:“非虚构写作”的价值》)
1.下列对“非虚构文学(写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非虚构文学(写作)颇有纪实性,不仅具有真相揭示和事实还原的意味,还体现了积极勘探
和理性反思的特质。
B.非虚构文学(写作)享有“真实”优势,同样的题材,以非虚构面目的出现时,就更具介入
性、影响力和批判性。
C.非虚构文学(写作)直接展示作品主人公对事件本身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表现出非常明确
的主观介入性姿态。
D.非虚构文学(写作)虽不排斥叙事性,但强调独特的现场感和真实感,少有感性抒情和诗性
怀想,艺术性有时偏弱。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非虚构文学(写作)作为新的概念。被作家关注又引发顾虑,因它与既有文学概念里的文
学虚构性本质对立。
B.“非虚构文学(写作)”概念在学理上很难被厘清,但某些代表作品呈现出独特文体特征,
印证了其概念的严谨性。
C.当代作家只有积极主动、深度介入社会历史,进行“非虚构”写作,才对他们的虚构性大有
裨益。
D.材料一围绕“真实”二字论述“非虚构文学(写作)”,材料二角度不同,但同样表现出对
非虚构文学(写作)的肯定。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撵材料二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创造性的一个最好的标志就在于选择题材之后,能把它加以充分的发挥,从而使大家承认
压根想不到会在这个题材里发现那么多的东西。”
B.“非虚构为文学提供了一种生机,让人物和故事具有某种实证性……保留可靠的真实经验和
生活场地。”
C.“我有时候告诉别人一个故事的轮廓。人家听不出好处来,我总是辩护似的加上一句这是真
事,仿佛就立刻使它身价百倍。”
D.“我所掌握到的很多资料都是独门的,但我还是觉得和那段历史隔着一层不可逾越的时空,
所以决定去马来西亚作一次实地的旅行。”
4.材料二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 分)
5.如何理解非虚构文学的“真实”?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左公柳,西北天际的一抹绿云(节选)
梁衡
①在清代以前古人写西北的诗词中最常见的词句是“大漠孤烟”“平沙无垠”“白骨在野”“春
风不度”等。左宗棠和他的湘军改写了西北风物志。也改写了西北文学史。三千里大道,百万棵
左公柳及陌上桑、沙中湖、江南景的出现为西北灰黄的天际抹上一笔重重的新绿,也给沉闷枯寂
的西北诗坛带来了生机。一时以左公柳为题材的诗歌传唱不休。最流行的一首是左宗棠部下一个
叫杨昌浚的人的真实感叹:“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
玉关。”杨并不是诗人,也未见再有其他的诗作行世,但只这一首便足以让他跻身诗坛,流芳百
世。自左宗棠之后,在文学作品中,春风终于度过了玉门关。
②文学反映现实,生活造就文学。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清代之后,左公柳成了开发西北的标志,
也成了文人竞相唱和的主题。即使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史家对左宗棠或贬或缄之时,文
人和民间对左公柳的歌颂也从未间断。如果以杨昌浚的诗打头,顺流而下足可以编出一部蔚为壮
观的《左公柳诗文集》,而且里面也不乏名家之作。
③1934 年春,小说家张恨水漫游西北,是年正遇大旱,无奈之下百姓以柳树皮充饥。张有感写了
一首《竹枝词》:“大旱要谢左宗棠,种下垂柳绿两行。剥下树皮和草煮,又充饭菜又充汤。”1935
年 7 月,名记者范长江到西北采访,左公柳也被写入了他的《中国的西北角》:“庄浪河东西两
岸的冲积平原上杨柳相望,水渠交通……道旁尚间有左宗棠征新疆时所植柳树,古老苍劲,令人
对左氏之雄才大略不胜其企慕之思。”民国期间,教育部长、诗人罗家伦出国途经西北,见左公
柳大为感动,写词一首,经赵元任作曲成为传唱一时的校园歌曲。
④至于民间传说和一般文人笔下的诗画就更见真情。西北一直有左宗棠杀驴护树的传说。左最恨
毁树,严令不许牲口啃食。左去世后不久,当时很有名的《点石斋画报》曾发表一幅《甘棠遗泽》
图,再现左公大道的真实情景:山川逶迤,大道向天,绿柳浓荫中行人正在赶路。画上题字曰:
“种树十余年来,浓荫蔽日,翠幄连云,六月徂暑者,荫赐于下,无不感文襄公(左宗棠身后谥文
襄公)之德”,“手泽在途,口碑载道,千年遗爱”。
⑤一个人和他栽的一棵树能经得起民间一百多年的传唱不衰,其中必有道理。文学形象所意象化
了的春风实际上就是左公精神。春风何能度玉门,为有振臂呼风人。左是在政治腐败、国危民穷、
环境恶劣的大背景下去西北的。按说他只有平乱之命,并无建设之责。但儒家的担当精神和胸中
的才学让他觉得应该为整顿、开发西北尽一点力。左宗棠挟军事胜利之威,掀起了一股新政的狂
飙,扫荡着那经年累世的污泥浊水。西北严酷的现实与一个南国饱学的儒生,砥砺出一串精神的
火花,闪耀在中国古代史的最后一章之上,绽放出一丝回暖的春意。
⑥左宗棠在西北开创的政治新风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强化国家主权,力主新疆建省。他痛斥朝
中那些放弃西北的谬论,前后五次上书吁请建省,终得批准,从此西北版图归一统。二是反贪倡
廉。清晚期的政治已成糜烂之局,何况西北,鞭长莫及。地方官为所欲为,贪腐成性。他严查了
几个地方和军队贪污、吃空饷的典型,严立新规。而他自己高风亮节、以身作则。陕甘军费,他
每年过手 1240 万两白银,无一毫不清。西北十年,没有安排一个亲朋,有家乡远来投靠者都自费
招待,又贴路费送回。三是惩治不作为。他最恨那些身居要位怕事、躲事、不干事的懒官庸官,
常驳回其文,令其重办,“如有一字含糊,定唯该道是问!”其严厉作风无人不怕。四是亲民恤
下。战乱之后十室九空。他细心安排移民,村庄选址、沿途护送无不想到,又计算到牲畜、种子、
口粮。光绪三年大早,他命在西安开粥厂,路人都可来喝。多时一天七万人。他身为钦差、总督,
又年过六旬,带兵时仍住帐篷。地方官劝他住馆舍,他说“斗帐虽寒,犹愈于士卒之苦也。五是
务实,不喜虚荣。他人还未到兰州,当地乡绅已为他修了一座歌功颂德的生祠,他立令拆毁。地
方官员或前方将领有写信来问安者,他说百废待举,军务、政务这么忙,哪有时间听这些空话、
套话,一律不看。他又兴办实业,引进洋人的技术修桥、开渠、办厂……
⑦中国历史上多是来自北方的入侵,造成北人南渡,无意中将先进文化带到南方。而左宗棠这次
是南人北伐,收复失地。主动将先进的江南文化推广到了西北。历来的战争都是一次次的生态大
破坏,而左宗棠这次是未打仗先栽树,硝烟中植桑棉,惊人地实现了一次与战争同步的生态大修
复。恐怕历史上也仅此一例。
⑧左宗棠性格决绝、办事认真,绝不做李鸿章那样的“裱糊匠”,虽不能回天救世,也要救一时、
一地之弊。他抬棺西进,收失地,振颓政,救民生,这在晚清的落日残照中,在西北寒冷孤寂的
大漠上,真不啻为一阵东来的春风悄然度玉门。而那三千里绿柳,正是他春风中飘扬的旗帜。
⑨西学东渐,湘人北上。春风玉门,西北之幸!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从描写西北的诗词入手,通过具体的词句,引出左宗棠为开发西北所做的杰出贡献,进而
启发读者对西北的现状进行反思。
B.第③段引用了张恨水和范长江的诗文。两者均展现了西北后来的环境,而且表明在左宗棠去世
多年以后,左公柳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C.文中左宗棠“挟军事胜利之威”,在大西北“掀起了一股新政的狂飙”,他的“新政”绽放出
“春意”,在政治糜烂的晚清尤为可贵。
D.作者着重强调了左宗棠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不仅仅体现在当时的官场上,即使放在整个中国
历史的长河中,也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文借助史实,写人写物,由景物到人生,从文学到人生价值,紧扣个人与国家的命运,行文
看似闲散,实则显示出作者构思之巧妙。
B.作者在行文过程中引用了一些文言文,并运用了不少四字词语和整句,增加了作品的文化内涵,
并凸显了厚重典雅、优美流畅的文风。
C.第⑥段挑选了大量概括性的事实素材,按照由“严格”到“宽和”的逻辑顺序,介绍了左宗棠
五个方面的表现,以突出他的政治才能。
D.本文以人们常见的柳树作为行文的切入点,开头写杨昌浚感叹“春风度玉关”,结尾又写到“春
风玉门”,首尾照应,让人印象深刻。
8.西北某地打算打造“左宗棠纪念之旅”旅游线路,请你为“左公柳”这一景点写一段介绍文字。
(4 分)
9.《左公柳,西北天际的一抹绿云》作为一篇写人、叙事、抒情的散文,原文分别以“绿染戈壁”“春
风玉门”和“柳色长青”为小标题领起三大部分,本文选自其中的第二部分。请你根据选文文意,
结合小标题进行合理的逻辑推断,概括原文第一、三部分的主要内容。(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乔允升,字吉甫,洛阳人。万历二十年进士。除太谷知县。以治行高等..征授御史。历按宣、
大、山西、畿辅..,并著风采。三十九年,大计京官。允升协理河南道,力锄匪类。而主事秦聚奎、
给事中朱一桂咸为被察者讼冤。察疏犹未下,允升虑帝意动摇,三疏别白其故,且劾吏部侍郎萧
云举佐察行私,事乃获竣,云举亦引去。寻迁顺天府丞,进府尹。齐、楚、浙三党用事,移疾..归。
天启初,起历刑部左、右侍郎。三年,进尚书。魏忠贤逐吏部尚书赵南星,廷推允升代。忠贤以
允升、南星党并逐主议者允升复移疾归既而给事中薛国观劾允升主谋邪党诏落职闲住崇祯初,召
拜故官。时讼狱益繁,帝一切用重典。允升执法不挠,多所平反。二年冬,我大清兵薄都城,狱
囚刘仲金等百七十人破械出,欲逾城,被获。帝震怒,下允升及左侍郎胡世赏、提牢主事敖继荣
狱,欲置之死。中书沈自植乘间摭劾允升他罪,章并下按问。副都御史掌院事易应昌以允升等无
死罪,执奏再三,帝益怒,并下应昌狱,镌佥都御史高弘图、大理寺卿金世俊级,夺少卿周邦基
以下俸,令再献。弘图等乃坐允升绞,而微言其年老可念。帝谓允升法当死,特高年笃疾减死,
与继荣俱戍边,世赏赎杖为民。尚书胡应台等上应昌罪,帝以为轻。杖郎中徐元嘏于廷,镌应台
秩视事,应昌论死。四年四月,久旱求言,多请缓刑,乃免应昌及工部尚书张凤翔、御史..李长春、
给事中杜齐芳、都督李如桢死,遣戍边卫。允升赴戍所,未几死。允升端方廉直,扬历中外,具
有声绩,以诖误获重谴,天下惜之。
(节选自《明史•乔允升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忠贤以允升为南星党/并逐主议者/允升复移疾归/既而给事中薛国观劾允升主谋邪党/诏落职
闲住/
B.忠贤以允升为南星党并逐主议者/允升复移疾归/既而/给事中薛国观劾允升主谋邪党/诏落职
闲住/
C.忠贤以允升为南星党并逐主议者/允升复移疾归/既而/给事中薛国观劾允升/主谋邪党诏落职
闲住/
D.忠贤以允升为南星党/并逐主议者/允升复移疾归/既而给事中薛国观劾允升/主谋邪党诏落职
闲住 /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高等,也称高第,旧时指各级考试或者官员政绩考察列入优等。
B.畿辅,畿指京畿,辅指京城附近的地方,合指京都周围的地区。
C.移疾,也称移病,旧时指官员向皇帝上书称病,请求辞官离职。
D.御史,秦代开始设立的官职,负责监察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乔允升才能出众,政绩卓著。任太谷知县因政绩考核优等被提拔为御史,巡査京郊等地,都
以风采出名。
B.乔允升秉公办事,性情坚毅。发现秦聚奎等人蒙冤,多次上书皇帝表明原因,后得到皇帝的
支持和肯定。
C.乔允升性格刚宜,执法不屈。崇祯初年诉讼案件繁多,刑罚过重,乔允升坚持公平办案,平
反很多案件。
D.乔允升受累获罪,戍边去世。皇帝因京城囚犯越狱事大发雷霆,乔允升被罚戍边,因年高有
病,不久去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中书沈自植乘间摭劾允升他罪,章并下按问。(4 分)
(2)允升端方廉直,扬历中外,具有声绩,以谨误获重谴,天下惜之。(4 分)
14. 乔允省为官政绩卓著,为何还向皇帝上书称病,请求辞官离职?请简要说明。(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节选)
苏轼
松风亭下荆棘里,两株玉蕊明朝瞰①。
海南仙云娇堕彻②,月下縞衣来叩门。
酒醒梦觉起绕树,妙意有在终无言。
先生独饮勿叹息,幸有落月窥清樽。
[注]①瞰(tun):初升的太阳。②砌:台阶。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前两句写梅花开放在荆棘丛中,朝阳映射明洁如玉,饱含作者的欣喜之情。
B.诗人在歌咏梅花时,着力于正面描写和具体刻画,突出了梅花的独特个性。
C.第五、六句写诗人酒醒绕树,对花妙意存心,却终而无言,表达深沉的思绪。
D.第七、八句写诗人强作排遣口吻,独把清樽,对此名花,领取这短暂的欢愉。
16.清朝评论家汪师韩称:海南仙云娇堕砌,月下縞衣来叩门”两句非常“传神”。请赏析这两句
诗的妙处。(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庄子·逍遥游》中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
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 ”。
(2)不吸取经验教训就会重蹈覆辙。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
子是“ , ”。
(3)《离骚》中,屈原感叹自己压抑心意,忍受诽谤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不似江南雪景的含蓄柔丽,北方雪景是大刀阔斧的,极度的严寒扑面而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 )
从家乡到哈尔滨,我始终没离开东北。乡村的生活图景仍然遵从自然时序,春耕、冬藏、秋收,
对城市的生活方式却大有不同。当我们住在温暖的房子里安居乐业的时候,寒冷的冬日不过是窗
外可供欣赏的审美客体:松花江的冰面在阳光的映射下是钴青色的,隐约能看到凝固的波纹;树木
的枝杈间堆积着白雪,厚重如大朵的棉花……而今的银白世界里物质丰富,闲食琳琅满目,想起
小儿时代的零嘴,如同白雪覆盖着的金银木红艳的果实,既是诱人的,又是审美的,尽管那可能
是一种贫困美学。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让人们创生出独特的生活美学的是冰雪环境,虽有它的不适之处。
B.让人们创生出独特的生活美学的是有它不适之处的冰雪环境。
C.冰雪环境虽有它的不适之处,但让人们创生出独特的生活美学。
D.冰雪环境让人们创生出独特的生活美学,虽有它的不适之处。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B.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 分)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勤俭节约的光
荣传统,尽管现在生活条件好了, ① 。中国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特别是党的十
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正是因为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高度
重视,中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粮食安全有着可靠保障。不管社会如何发达, ② ,是实
现一切发展目标的根基。因此,在生产环节,我们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进粮食播种、
田间管理、收购、运输和储存等全链条的节约;③ ,我们要培养节约习惯,倡导文明健康消
费风尚,在全社会形成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文化氛围,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消费习惯。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80 个字。
(5 分)
截至 2020 年 11 月 17 日凌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已在轨飞行 116 天,飞
行里程:超过 3 亿千米,距离地球约 6380 万千米。探测器姿态稳定,能源平衡,部分分系统完成
自检,各系统工作:内正常。在轨飞行期间,天问一号已经完成三次中途修正和一次深空机动等飞
控工作。11 月初,着陆巡视器进入舱和火星车的多个分系统完成首次在轨自检,结果正常。天问
一号计划于 2021 年 2 月到达火星,实施火星捕获,2021 年 5 月择机实施降轨,着陆巡视器与环绕
器分离,软着陆火星表面,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开展巡视探测等工作。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2020 年 11 月,网上红了一篇演讲,红了一个短片。
红了的演讲是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的《我的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刘瑜在演讲中
提到了现在孩子普遍的焦虑、抑郁症、空心病等,她试图论证,在当今社会,如果一个人选择“放
弃成功”,也未必是坏事,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是最重要的人生功课。演讲内容因为“普通人”
三个字引发极大争议,支持者认为拿到了破除教育焦虑的解药;反对者则称:“劝你看开,不是真
的让你看开,而是让你认命。” 红了的短片是《你知道中国人有多拼吗》:凌晨四点,加班的程序
员关了灯,卸下了一天的疲惫;与此同时,早餐店的老板开了灯,开启了一天的劳作;为了工作,让
老板随时能联系你,你习惯 24 小时开机;你也可能因为工作——一个长达数小时的手术,习惯很
久不回消息;刚下班的你来不及吃上一口饭,为了家庭转身变身“骑士”……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对“普通人”有什么样的思考和感悟呢?请你写一篇文章,在班会课上,做一
个“我愿意成为这样的人”的主题发言。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