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页(共 20页)
2020 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有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3 分)实数 3 的相反数是( )
A.﹣3 B.3 C.﹣ D.
【分析】直接利用相反数的定义分析得出答案.
【解答】解:实数 3 的相反数是:﹣3.
故选:A.
2.(3 分)分式 的值是零,则 x 的值为( )
A.2 B.5 C.﹣2 D.﹣5
【分析】利用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可得 x+5=0,且 x﹣2≠0,再解即可.
【解答】解:由题意得:x+5=0,且 x﹣2≠0,
解得:x=﹣5,
故选:D.
3.(3 分)下列多项式中,能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
A.a2+b2 B.2a﹣b2 C.a2﹣b2 D.﹣a2﹣b2
【分析】根据能够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多项式必须是二项式,两项都能写成平方的形式,且符号相
反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解:A、a2+b2 不能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故此选项错误;
B、2a﹣b2 不能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故此选项错误;
C、a2﹣b2 能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故此选项正确;
D、﹣a2﹣b2 不能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C.
4.(3 分)下列四个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图形分析判断即可得解.
第 2页(共 20页)
【解答】解:A、该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B、该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C、该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D、该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C.
5.(3 分)如图,有一些写有号码的卡片,它们的背面都相同,现将它们背面朝上,从中任意摸出一张,摸
到 1 号卡片的概率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概率公式直接求解即可.
【解答】解:∵共有 6 张卡片,其中写有 1 号的有 3 张,
∴从中任意摸出一张,摸到 1 号卡片的概率是 = ;
故选:A.
6.(3 分)如图,工人师傅用角尺画出工件边缘 AB 的垂线 a 和 b,得到 a∥b.理由是( )
A.连结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B.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C.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一条而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D.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分析】根据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由题意 a⊥AB,b⊥AB,
∴a∥b(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故选:B.
7.(3 分)已知点(﹣2,a)(2,b)(3,c)在函数 y= (k>0)的图象上,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b<c B.b<a<c C.a<c<b D.c<b<a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得到函数 y= (k>0)的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y 随 x
第 3页(共 20页)
的增大而减小,则 b>c>0,a<0.
【解答】解:∵k>0,
∴函数 y= (k>0)的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2<0<2<3,
∴b>c>0,a<0,
∴a<c<b.
故选:C.
8.(3 分)如图,⊙O 是等边△ABC 的内切圆,分别切 AB,BC,AC 于点 E,F,D,P 是 上一点,则
∠EPF 的度数是( )
A.65° B.60° C.58° D.50°
【分析】如图,连接 OE,OF.求出∠EOF 的度数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如图,连接 OE,OF.
∵⊙O 是△ABC 的内切圆,E,F 是切点,
∴OE⊥AB,OF⊥BC,
∴∠OEB=∠OFB=90°,
∵△ABC 是等边三角形,
∴∠B=60°,
∴∠EOF=120°,
∴∠EPF= ∠EOF=60°,
故选:B.
第 4页(共 20页)
9.(3 分)如图,在编写数学谜题时,“□”内要求填写同一个数字,若设“□”内数字为 x.则列出方程正确的
是( )
A.3×2x+5=2x B.3×20x+5=10x×2
C.3×20+x+5=20x D.3×(20+x)+5=10x+2
【分析】直接利用表示十位数的方法进而得出等式即可.
【解答】解:设“□”内数字为 x,根据题意可得:
3×(20+x)+5=10x+2.
故选:D.
10.(3 分)如图,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赵爽弦图”,得到正方形 ABCD 与正方形 EFGH.连结 EG,
BD 相交于点 O、BD 与 HC 相交于点 P.若 GO=GP,则 的值是( )
A.1+ B.2+ C.5﹣ D.
【分析】证明△BPG≌△BCG(ASA),得出 PG=CG.设 OG=PG=CG=x,则 EG=2x,FG= x,由勾
股定理得出 BC2=(4+2 )x2,则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四边形 EFGH 为正方形,
∴∠EGH=45°,∠FGH=90°,
∵OG=GP,
∴∠GOP=∠OPG=67.5°,
∴∠PBG=22.5°,
又∵∠DBC=45°,
∴∠GBC=22.5°,
∴∠PBG=∠GBC,
∵∠BGP=∠BG=90°,BG=BG,
∴△BPG≌△BCG(ASA),
第 5页(共 20页)
∴PG=CG.
设 OG=PG=CG=x,
∵O 为 EG,BD 的交点,
∴EG=2x,FG= x,
∵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赵爽弦图”,
∴BF=CG=x,
∴BG=x+ x,
∴BC2=BG2+CG2= = ,
∴ = .
故选:B.
二、填空题(本题有 6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4 分)
11.(4 分)点 P(m,2)在第二象限内,则 m 的值可以是(写出一个即可) ﹣1(答案不唯一). .
【分析】直接利用第二象限内点的坐标特点得出 m 的取值范围,进而得出答案.
【解答】解:∵点 P(m,2)在第二象限内,
∴m<0,
则 m 的值可以是﹣1(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1(答案不唯一).
12.(4 分)数据 1,2,4,5,3 的中位数是 3 .
【分析】先将题目中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排列,即可得到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解答】解:数据 1,2,4,5,3 按照从小到大排列是 1,2,3,4,5,
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3,
故答案为:3.
13.(4 分)如图为一个长方体,则该几何体主视图的面积为 20 cm2.
【分析】根据从正面看所得到的图形,即可得出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的面积.
【解答】解:该几何体的主视图是一个长为 4,宽为 5 的矩形,所以该几何体主视图的面积为 20cm2.
故答案为:20.
14.(4 分)如图,平移图形 M,与图形 N 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则图中α的度数是 30 °.
第 6页(共 20页)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答即可.
【解答】解:∵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D=180°﹣∠C=60°,
∴∠α=180°﹣(540°﹣70°﹣140°﹣180°)=30°,
故答案为:30.
15.(4 分)如图是小明画的卡通图形,每个正六边形的边长都相等,相邻两正六边形的边重合,点 A,B,
C 均为正六边形的顶点,AB 与地面 BC 所成的锐角为β.则 tanβ的值是 .
【分析】如图,作 AT∥BC,过点 B 作 BH⊥AT 于 H,设正六边形的边长为 a,则正六边形的半径为 a,边
心距= a.求出 BH,AH 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如图,作 AT∥BC,过点 B 作 BH⊥AT 于 H,设正六边形的边长为 a,则正六边形的半径为,
边心距= a.
观察图象可知:BH= a,AH= a,
第 7页(共 20页)
∵AT∥BC,
∴∠BAH=β,
∴tanβ= = = .
故答案为 .
16.(4 分)图 1 是一个闭合时的夹子,图 2 是该夹子的主视示意图,夹子两边为 AC,BD(点 A 与点 B 重
合),点 O 是夹子转轴位置,OE⊥AC 于点 E,OF⊥BD 于点 F,OE=OF=1cm,AC=BD=6cm,CE=DF,
CE:AE=2:3.按图示方式用手指按夹子,夹子两边绕点 O 转动.
(1)当 E,F 两点的距离最大时,以点 A,B,C,D 为顶点的四边形的周长是 16 cm.
(2)当夹子的开口最大(即点 C 与点 D 重合)时,A,B 两点的距离为 cm.
【分析】(1)当 E,F 两点的距离最大时,E,O,F 共线,此时四边形 ABCD 是矩形,求出矩形的长和宽
即可解决问题.
(2)如图 3 中,连接 EF 交 OC 于 H.想办法求出 EF,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1)当 E,F 两点的距离最大时,E,O,F 共线,此时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OE=OF=1cm,
∴EF=2cm,
∴AB=CD=2cm,
∴此时四边形 ABCD 的周长为 2+2+6+6=16(cm),
故答案为 16.
(2)如图 3 中,连接 EF 交 OC 于 H.
第 8页(共 20页)
由题意 CE=CF= ×6= (cm),
∵OE=OF=1cm,
∴CO 垂直平分线段 EF,
∵OC= = = (cm),
∵ •OE•EC= •CO•EH,
∴EH= = (cm),
∴EF=2EH= (cm)
∵EF∥AB,
∴ = = ,
∴AB= × = (cm).
故答案为 .
三、解答题(本题有 8 小题,共 66 分,各小题都必须写出解答过程)
17.(6 分)计算:(﹣2020)0+ ﹣tan45°+|﹣3|.
【分析】利用零次幂的性质、二次根式的性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绝对值的性质进行计算,再算加减
即可.
【解答】解:原式=1+2﹣1+3=5.
18.(6 分)解不等式:5x﹣5<2(2+x).
【分析】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 1 求得即可.
【解答】解:5x﹣5<2(2+x),
5x﹣5<4+2x
5x﹣2x<4+5,
3x<9,
x<3.
19.(6 分)某市在开展线上教学活动期间,为更好地组织初中学生居家体育锻炼,随机抽取了部分初中学
生对“最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进行线上问卷调查(每人必须且只选其中一项),得到如图两幅不完整的统计
图表.请根据图表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抽取的学生最喜爱体育锻炼项目的统计表
第 9页(共 20页)
类别 项目 人数(人)
A 跳绳 59
B 健身操 ▲
C 俯卧撑 31
D 开合跳 ▲
E 其它 22
(1)求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总人数.
(2)在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中,最喜爱“开合跳”的学生有多少人?
(3)该市共有初中学生约 8000 人,估算该市初中学生中最喜爱“健身操”的人数.
【分析】(1)从统计图表中可得,“E 组 其它”的频数为 22,所占的百分比为 11%,可求出调查学生总数;
(2)“开合跳”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 24%,即可求出最喜爱“开合跳”的人数;
(3)求出“健身操”所占的百分比,用样本估计总体,即可求出 8000 人中喜爱“健身操”的人数.
【解答】解:(1)22÷11%=200(人),
答:参与调查的学生总数为 200 人;
(2)200×24%=48(人),
答:最喜爱“开合跳”的学生有 48 人;
(3)最喜爱“健身操”的学生数为 200﹣59﹣31﹣48﹣22=40(人),
8000× =1600(人),
答:最喜爱“健身操”的学生数大约为 1600 人.
20.(8 分)如图, 的半径 OA=2,OC⊥AB 于点 C,∠AOC=60°.
(1)求弦 AB 的长.
(2)求 的长.
第 10页(共 20页)
【分析】(1)根据题意和垂径定理,可以求得 AC 的长,然后即可得到 AB 的长;
(2)根据∠AOC=60°,可以得到∠AOB 的度数,然后根据弧长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解:(1)∵ 的半径 OA=2,OC⊥AB 于点 C,∠AOC=60°,
∴AC=OA•sin60°=2× = ,
∴AB=2AC=2 ;
(2)∵OC⊥AB,∠AOC=60°,
∴∠AOB=120°,
∵OA=2,
∴ 的长是: = .
21.(8 分)某地区山峰的高度每增加 1 百米,气温大约降低 0.6℃,气温 T(℃)和高度 h(百米)的函数
关系如图所示.
请根据图象解决下列问题:
(1)求高度为 5 百米时的气温;
(2)求 T 关于 h 的函数表达式;
(3)测得山顶的气温为 6℃,求该山峰的高度.
【分析】(1)根据高度每增加 1 百米,气温大约降低 0.6℃,由 3 百米时温度为 13.2°C,即可得出高度为 5
百米时的气温;
(2)应用待定系数法解答即可;
(3)根据(2)的结论解答即可.
【解答】解:(1)由题意得,高度增加 2 百米,则气温降低 2×0.6=1.2(°C),
∴13.2﹣1.2=12,
第 11页(共 20页)
∴高度为 5 百米时的气温大约是 12°C;
(2)设 T 关于 h 的函数表达式为 T=kh+b,
则: ,
解得 ,
∴T 关于 h 的函数表达式为 T=﹣0.6h+15;
(3)当 T=6 时,6=﹣0.6h+15,
解得 h=15.
∴该山峰的高度大约为 15 百米.
22.(10 分)如图,在△ABC 中,AB=4 ,∠B=45°,∠C=60°.
(1)求 BC 边上的高线长.
(2)点 E 为线段 AB 的中点,点 F 在边 AC 上,连结 EF,沿 EF 将△AEF 折叠得到△PEF.
①如图 2,当点 P 落在 BC 上时,求∠AEP 的度数.
②如图 3,连结 AP,当 PF⊥AC 时,求 AP 的长.
【分析】(1)如图 1 中,过点 A 作 AD⊥BC 于 D.解直角三角形求出 AD 即可.
(2)①证明 BE=EP,可得∠EPB=∠B=45°解决问题.
②如图 3 中,由(1)可知:AC= = ,证明△AEF∽△ACB,推出 = ,由此求出 AF
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1)如图 1 中,过点 A 作 AD⊥BC 于 D.
第 12页(共 20页)
在 Rt△ABD 中,AD=AB•sin45°=4 × =4.
(2)①如图 2 中,
∵△AEF≌△PEF,
∴AE=EP,
∵AE=EB,
∴BE=EP,
∴∠EPB=∠B=45°,
∴∠PEB=90°,
∴∠AEP=180°﹣90°=90°.
②如图 3 中,由(1)可知:AC= = ,
∵PF⊥AC,
∴∠PFA=90°,
∵△AEF≌△PEF,
∴∠AFE=∠PFE=45°,
∴∠AFE=∠B,
∵∠EAF=∠CAB,
∴△AEF∽△ACB,
第 13页(共 20页)
∴ = ,即 = ,
∴AF=2 ,
在 Rt△AFP,AF=FP,
∴AP= AF=2 .
23.(10 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二次函数 y=﹣ (x﹣m)2+4 图象的顶点为 A,与 y 轴交
于点 B,异于顶点 A 的点 C(1,n)在该函数图象上.
(1)当 m=5 时,求 n 的值.
(2)当 n=2 时,若点 A 在第一象限内,结合图象,求当 y≥2 时,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3)作直线 AC 与 y 轴相交于点 D.当点 B 在 x 轴上方,且在线段 OD 上时,求 m 的取值范围.
【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即可.
(2)求出 y=2 时,x 的值即可判断.
(3)由题意点 B 的坐标为(0,﹣ m2+4),求出几个特殊位置 m 的值即可判断.
【解答】解:(1)当 m=5 时,y=﹣ (x﹣5)2+4,
当 x=1 时,n=﹣ ×42+4=﹣4.
(2)当 n=2 时,将 C(1,2)代入函数表达式 y=﹣ (x﹣m)2+4,得 2=﹣ (1﹣m)2+4,
解得 m=3 或﹣1(舍弃),
∴此时抛物线的对称轴 x=3,
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当 y=2 时,x=1 或 5,
∴x 的取值范围为 1≤x≤5.
(3)∵点 A 与点 C 不重合,
∴m≠1,
第 14页(共 20页)
∵抛物线的顶点 A 的坐标是(m,4),
∴抛物线的顶点在直线 y=4 上,
当 x=0 时,y=﹣ m2+4,
∴点 B 的坐标为(0,﹣ m2+4),
抛物线从图 1 的位置向左平移到图 2 的位置,m 逐渐减小,点 B 沿 y 轴向上移动,
当点 B 与 O 重合时,﹣ m2+4=0,
解得 m=2 或﹣2 ,
当点 B 与点 D 重合时,如图 2,顶点 A 也与 B,D 重合,点 B 到达最高点,
∴点 B(0,4),
∴﹣ m2+4=4,解得 m=0,
当抛物线从图 2 的位置继续向左平移时,如图 3 点 B 不在线段 OD 上,
∴B 点在线段 OD 上时,m 的取值范围是:0≤m<1 或 1<m<2 .
24.(12 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 ABOC 的两直角边分别在坐标轴的正半轴上,分别过 OB,
OC 的中点 D,E 作 AE,AD 的平行线,相交于点 F,已知 OB=8.
(1)求证:四边形 AEFD 为菱形.
(2)求四边形 AEFD 的面积.
(3)若点 P 在 x 轴正半轴上(异于点 D),点 Q 在 y 轴上,平面内是否存在点 G,使得以点 A,P,Q,G
第 15页(共 20页)
为顶点的四边形与四边形 AEFD 相似?若存在,求点 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分析】(1)根据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证明即可.
(2)连接 DE,求出△ADE 的面积即可解决问题.
(3)首先证明 AK=3DK,①当 AP 为菱形的一边,点 Q 在 x 轴的上方,有图 2,图 3 两种情形.②当 AP
为菱形的边,点 Q 在 x 轴的下方时,有图 4,图 5 两种情形.③如图 6 中,当 AP 为菱形的对角线时,有图
6 一种情形.分别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
【解答】(1)证明:如图 1 中,
∵AE∥DF,AD∥EF,
∴四边形 AEFD 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AC=AB=OC=OB,∠ACE=∠ABD=90°,
∵E,D 分别是 OC,OB 的中点,
∴CE=BD,
∴△CAE≌△ABD(SAS),
∴AE=AD,
∴四边形 AEFD 是菱形.
(2)解:如图 1 中,连接 DE.
第 16页(共 20页)
∵S△ADB=S△ACE= ×8×4=16,
S△EOD= ×4×4=8,
∴S△AED=S 正方形 ABOC﹣2S△ABD﹣S△EOD=64﹣2×16﹣8=24,
∴S 菱形 AEFD=2S△AED=48.
(3)解:如图 1 中,连接 AF,设 AF 交 DE 于 K,
∵OE=OD=4,OK⊥DE,
∴KE=KD,
∴OK=KE=KD=2 ,
∵AO=8 ,
∴AK=6 ,
∴AK=3DK,
①当 AP 为菱形的一边,点 Q 在 x 轴的上方,有图 2,图 3 两种情形:
如图 2 中,设 AG 交 PQ 于 H,过点 H 作 HN⊥x 轴于 N,交 AC 于 M,设 AM=t.
∵菱形 PAQG∽菱形 ADFE,
∴PH=3AH,
∵HN∥OQ,QH=HP,
∴ON=NP,
∴HN 是△PQO 的中位线,
∴ON=PN=8﹣t,
∵∠MAH=∠PHN=90°﹣∠AHM,∠PNH=∠AMH=90°,
∴△HMA∽△PNH,
第 17页(共 20页)
∴ = = = ,
∴HN=3AM=3t,
∴MH=MN﹣NH=8﹣3t,
∵PN=3MH,
∴8﹣t=3(8﹣3t),
∴t=2,
∴OP=2ON=2(8﹣t)=12,
∴P(12,0).
如图 3 中,过点 H 作 HI⊥y 轴于 I,过点 P 作 PN⊥x 轴交 IH 于 N,延长 BA 交 IN 于 M.
同法可证:△AMH∽△HNP,
∴ = = = ,设 MH=t,
∴PN=3MH=3t,
∴AM=BM﹣AB=3t﹣8,
∵HI 是△OPQ 的中位线,
∴OP=2IH,
∴HIHN,
∴8+t=9t﹣24,
∴t=4,
∴OP=2HI=2(8+t)=24,
∴P(24,0).
②当 AP 为菱形的边,点 Q 在 x 轴的下方时,有图 4,图 5 两种情形:
如图 4 中,QH=3PH,过点 H 作 HM⊥OC 于 M,过 D 点 P 作 PN⊥MH 于 N.
第 18页(共 20页)
∵MH 是△QAC 的中位线,
∴MH= AC=4,
同法可得:△HPN∽△QHM,
∴ = = = ,
∴PN= HM= ,
∴OM=PN= ,设 HN=t,则 MQ=3t,
∵MQ=MC,
∴3t=8﹣ ,
∴t= ,
∴OP=MN=4+t= ,
∴点 P 的坐标为( ,0).
如图 5 中,QH=3PH,过点 H 作 HM⊥x 轴于 M 交 AC 于 I,过点 Q 作 QN⊥HM 于 N.
第 19页(共 20页)
∵IH 是△ACQ 的中位线,
∴CQ=2HI,NQ=CI=4,
同法可得:△PMH∽△HNQ,
∴ = = = ,则 MH= NQ= ,
设 PM=t,则 HN=3t,
∵HN=HI,
∴3t=8+ ,
∴t= ,
∴OP=OM﹣PM=QN﹣PM=4﹣t= ,
∴P( ,0).
③如图 6 中,当 AP 为菱形的对角线时,有图 6 一种情形:
过点 H 作 HM⊥y 轴于于点 M,交 AB 于 I,过点 P 作 PN⊥HM 于 N.
第 20页(共 20页)
∵HI∥x 轴,AH=HP,
∴AI=IB=4,
∴PN=IB=4,
同法可得:△PNH∽△HMQ,
∴ = = = ,
∴MH=3PN=12,HI=MH﹣MI=4,
∵HI 是△ABP 的中位线,
∴BP=2IH=8,
∴OP=OB+BP=16,
∴P(16,0),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 P 的坐标为(12,0)或(24,0)或( ,0)或( ,0)或(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