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36
探究类实验和
调查类
实验
专题
12
教材基础实验
体验真题 诊断疑漏
栏目索引
回归核心 考向特训
体验真题 诊断疑漏
题组一 探究类实验
1
2
3
4
解析
1.(2016·
全国乙,
3)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
,
下列
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
)
A.
加入酶
→
加入底物
→
加入缓冲液
→
保温并计时
→
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
加入底物
→
加入酶
→
计时
→
加入缓冲液
→
保温
→
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
加入缓冲液
→
加入底物
→
加入酶
→
保温并计时
→
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
加入底物
→
计时
→
加入酶
→
加入缓冲液
→
保温
→
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
量
√
解析
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在改变被探究因素之前,务必防止酶与底物混合,故只有
C
选项所述操作顺序正确
。
答案
2.(
地方卷重组
)
判断下列有关探究类实验的叙述:
(1)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
鉴定
(
2010·
四川,
2A)(
)
(2)
若探究温度和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选用材料与试剂:前者为过氧化氢溶液、新鲜的肝脏研磨液,而后者为新制的蔗糖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
液
(
2013·
江苏,
23AC
改编
)(
)
(3)
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
CO
2
,可判断其呼吸
方式
(
2013·
重庆,
3C)(
)
×
×
×
1
2
3
4
答案
(4)
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球
(
血细胞
)
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其四周边缘,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
镜检
(
2009·
福建,
1B)(
)
(5)
用两种不同浓度
2,4
-
D
溶液分别处理月季插条形态学下端,观察并比较扦插后的生根数,预期结果是低浓度
2,4
-
D
处理的插条生根数总是
更多
(
2010·
江苏,
19
④
)(
)
(6)
探索
2,4
-
D
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通过预实验确定浓度范围可减少
实验误差
(
2013·
福建,
4B)(
)
(7)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
保温
(
2014·
山东,
4D)(
)
×
×
×
×
2
3
4
1
题组二 调查类实验
解析
3.(2016·
全国甲,
5)
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
(
甲地
)
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
下列
做法中正确的是
(
)
A.
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
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
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
,
作为
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
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
地面
积,作为
甲地蒲公英的
种群密度
√
2
3
4
1
解析
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分布的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内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综上所述
,
A
、
B
、
D
三项均错误,
C
项正确
。
2
3
4
1
答案
4.(
地方卷重组
)
判断下列有关模拟调查类实验的叙述:
(1)
漏斗内溶液
(S
1
)
和漏斗外溶液
(S
2
)
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
Δ
h
,此时
S
1
浓度大于
S
2
浓度
(
2013·
江苏,
27
节选
)(
)
√
2
3
4
1
答案
(2)
在
“
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
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映
NaOH
进入琼脂块的
速率
(2012
·
天津,
4B)(
)
(3)
调查人群中红绿色盲发生率时,调查足够大的群体,随机取样并统计有助于减少
实验误差
(
2013·
福建,
4C)(
)
(4)
调查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选择有遗传病史的家系进行调查
统计
(
2010·
四川,
2C)(
)
×
×
√
2
3
4
1
答案
(5)
调查并比较同一地段甲区
(
腐殖质较丰富
)
和乙区
(
腐殖质不丰富
)
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预期结果是甲区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更
高
(
2010·
江苏,
19
③
)(
)
(6)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及农田土壤小动物的
丰富度
(
2014·
四川,
4D)(
)
√
×
2
3
4
1
返回
回归核心 考向特训
核心梳理
1.
探究类实验
实验名称
自变量
因变量
无关变量
通过
模拟实验
探究
膜的透性
半透膜两侧
溶
液
的浓度差
漏斗玻璃管
液
面的
上升高度
半透膜的种类、开始时
的
液面
高度、温度等条件
探究温度对
淀
粉
酶活性的
影
响
不同温度
(
至少
三
种
)
酶
的活性
(
加
碘
液
后溶液
颜色
的
变化
)
pH
、底物量、酶量、
试
管
的洁净程度、反应时间
、
操作
程序等
探究
pH
对过
氧化氢
酶
活
性
的影响
不同
pH(
至少
三
种
)
酶的活性
(
气泡的
数量
或
带火星的卫生香
燃
烧
的猛烈程度
)
温度、底物量、酶量
、
试管
的洁净程度、
反应
时间
、操作程序等
探究
酵母菌
的
呼吸方式
氧的有无
CO
2
生成量
(
澄清
石灰
水
的混浊程度
)
;
酒精
的
产生
(
用酸性重铬
酸
钾
溶液检测
)
葡萄糖溶液的量和浓度
、
石灰水
的量、温度、
pH
、
锥形瓶
的洁净程度等
模拟探究
细
胞
表面积
与
体积
的关系
细胞体积
的
大小
(
琼脂
块
的
大小
)
物质运输的
效率
(
NaOH
扩散的体积
/
整
个
琼脂块的体积
)
琼脂块的
一致性
NaOH
溶液
的量、浸泡的时间
、
测量
的准确性等
探究生长素
类
似
物促进
插条
生根
的最适浓度
不同浓度
的
生长素类似物
扦插枝条的
生根
数量
或长度
实验材料的一致性
、
生长素
类似物浓度
的
准确性
、处理时间
的
一致性
等
探究培养液
中酵
母菌种群数量的
动态
变化
时间
酵母菌种群数量
培养液的成分、
培养
条件
、空间等
探究水族箱
中
群落
的演替
时间
群落的演替
水族箱的培养条件
和
环境
等
2.
调查类实验
调查类实验课题
调查对象
统计方法
计算方法
调查人群中的
遗
传
病
人群
汇总法
发病率=患病人数
/
被调查
人
数
×
100%
种群密度的
取样
调查
活动范围
大的
动物
标志
重
捕
法
个体总数
(
N
)
/
初次捕获个体
数
(
n
)
=再次捕获个体数
(
M
)/
重
捕
的
标志个体数
(
m
)
,以此来
估
计
种群密度
植物或
活动能力
弱的动物
样方法
种群密度=所有样方
种群密度
之
和
/
样方个数
调查当地农田
生
态
系统中的
能量
流动
情况
农田
生
态
系统
汇总法
能量传递效率=第
n
+
1
营养
级
同化的总能量
/
第
n
营养级
同化
的总能量
土壤中小动物
类
群
丰富度的研究
土壤
中
小
动物
记名计算
法
或
目测
估计法
样地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考向一 探究类实验
考向特训
解析
1.
下列属于控制自变量的操作且正确的是
(
)
A.
在探究过氧化氢酶最适
pH
的实验中,需要在同一温度下进行
B.
在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中可用不同功率的灯泡
控制
变量
C.
在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实验中,两只烧杯中要放
入
等量
的淀粉糊
D.
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用不同
植
物
的插条作
对照
√
解析
在探究过氧化氢酶最适
pH
的实验中,需要在同一温度下进行,这属于对无关变量的控制,
A
错误
;
在
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中可用多盏不同功率的灯泡控制变量,这属于对自变量的控制,
B
正确
;
在
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实验中,两只烧杯中要放入等量的淀粉糊,这属于对无关变量的控制,
C
错误
;
在
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应用相同植物的插条作对照,这属于对无关变量的控制,
D
错误
。
2.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自变量是时间
B.
调查血友病的遗传方式时,可对某学校学生进行随机取样调查
C.
探究落叶是否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实验中,对照组
土壤
要
灭菌,尽可能排除微生物的干扰
D.
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中,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会干扰
实
验
的
观察
√
解析
解析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自变量是时间,
A
正确
;
调查
血友病的遗传方式时,应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
B
错误
;
探究
落叶是否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土壤中是否含有微生物,因变量是土壤中落叶的腐烂情况,对照组土壤不做处理,实验组土壤进行灭菌处理,
C
错误
;
观察
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中,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不会干扰实验的观察,
D
错误
。
3.
下列探究性实验中,对实验变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
实验,所加酶的量和
pH
是无关变量
B.
“
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
实验,培养液中的溶氧量是
无关变量
C
.
“
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促进插条生根的作用
”
实验,插条生根
数
是
无关变量
D.
“
探究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
”
实验,原生质层外侧溶液的浓度
是
无关变量
√
解析
解析
“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
实验,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酶活性,故所加酶的量和
pH
是无关变量,
A
正确
;
“
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
实验,自变量为是否有氧,
B
错误
;
“
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促进插条生根的作用
”
实验,自变量为生长调节剂的浓度,插条生根数是因变量,
C
错误
;
“
探究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
”
实验,细胞液和外界溶液的浓度差是自变量,
D
错误
。
4.
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鉴定脂肪的实验中观察花生子叶切片,细胞间可能出现橘黄色颗粒
B.
在
“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
”
实验中,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
是否
变
混浊来判断其呼吸方式
C.
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盒子代表生殖器官,彩球代表配子
,
两
个盒子的彩球数量要求相同
D.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氢先各自在
某
一
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后再混合
√
解析
解析
鉴定脂肪的实验中观察花生子叶切片细胞如果用苏丹
Ⅲ
进行染色会出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故
A
正确;
在
“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
”
实验中,不能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混浊来判断其呼吸方式,因为酵母菌的呼吸类型是兼性厌氧型,其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都产生二氧化碳,故
B
错误
;
在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盒子代表生殖器官,彩球代表配子,但两个盒子的彩球数量不一定相同,而每个盒子内的不同颜色的彩球数量必须相同,故
C
错误
;
在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适用过氧氢化酶,因为过氧化氢自身的分解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故
D
错误
。
5.
实验中的变量主要有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下列不属于控制无关变量的操作的是
(
)
A.
验证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的实验中,首先将实验植物做饥饿处理
B.
验证温度影响酶活性的实验,先将每一组底物和酶溶液分别放
在相
同
温度下适当时间后再混合
C.
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中,将叶片的一半用黑纸包住
D.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制备滤纸条时剪去两
角
解析
√
解析
验证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的实验中,首先将实验植物做饥饿处理是消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质是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A
正确
;
验证
温度影响酶活性的实验中,环境温度是自变量,底物和酶溶液是无关变量,先将每一组底物和酶溶液分别放在相同温度下适当时间后再混合,
B
正确
;
验证
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中,将叶片的一半用黑纸包住,实质是控制自变量,
C
错误
;
绿叶
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制备滤纸条时剪去两角,属于控制无关变量,
D
正确
。
考向二 调查类实验
解析
6.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
A.
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
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
C.
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地区取样
D.
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
对象
√
解析
标志物脱落可能导致重捕数统计量的减少,与实际比较,计算所得数值应偏大,
A
错误
;
正常
统计时,血细胞计数板的框格边缘相邻两条边上的个体也要统计,如果只统计方格内菌体,所得数量会偏小,
B
正确
;
样方
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在分布较密地区取样会偏大,
C
错误
;
只
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调查遗传病时,计算所得发病率比实际值大,
D
错误
。
7.
下列有关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
①
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
②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用标志重捕法
③
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的叶绿体的结构照片属于概念模型
④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研究过程和摩尔根果蝇眼色遗传的研究过程均用到了假说
—
演绎法
⑤
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浸泡法处理时要求时间较长、溶液浓度较低,沾蘸法则正好相反
⑥
调查人群中某遗传病发病率时,最好要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多基因遗传病
A.
一项
B
.
二项
C
.
三项
D
.
四
项
√
解析
解析
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取样时要注意随机取样,
①
正确
;
研究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
②
错误;
在
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的叶绿体的结构不属于概念模型,
③
错误;
孟德尔遗传
规律的研究过程以及摩尔根果蝇眼色遗传的研究,均用到了假说
—
演绎法,
④
正确
;
在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浸泡法处理时要求时间较长、溶液浓度较低,沾蘸法是把插条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时间较短,
⑤
正确
;
调查
人群中某遗传病发病率时,随机选取调查对象,最好对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
⑥
错误
。
综上所述
,正确的有三项
。
解析
考向三 综合考查类
8.
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利用健那绿给小麦叶片细胞染色,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
长期
存活
的线粒体
B.
探究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是酶的种类
C.
过氧化氢酶易于取材,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好材料
D.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处理后被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其
细胞核
呈绿色
√
解析
健那绿能将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小麦叶片呈绿色,干扰实验颜色的观察,所以不宜用小麦叶片做实验材料,染色后线粒体也不会长期存活,
A
错误
;
探究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是
pH
,
B
错误
;
由于
过氧化氢在高温条件下易分解,因此不能用作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的材料,
C
错误
;
甲基绿
能将
DNA
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
RNA
染成红色
。所以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处理后被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其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D
正确
。
9.
下列关于科学研究和实验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摩尔根等人通过假说
—
演绎法,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B.
“
建立血糖的调节模型
”
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模型方法,模拟
活动
本身
就是在构建动态的物理模型,之后再根据活动中的体会
构
建
概念模型
C.
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异实验中,卡诺氏液处理根尖后
,
需要
蒸馏水冲洗
2
次
D.
在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
重
捕
法进行
调查
√
解析
解析
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异实验中,用体积分数为
95%
的酒精冲洗
2
次,洗去卡诺氏液,
C
错误
;
许多
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不适宜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常用取样器取样法,
D
正确
。
10.
生命科学实验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需采用相应的科学方法。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A.
研究细胞有丝分裂的周期
——
假说
—
演绎法
B.
研究
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
——
数学模型构建法
C.
赫尔希和蔡斯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
同位素标记法
D.
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
类比推理
法
√
解析
解析
研究细胞有丝分裂的周期可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并结合实验观察,并没有利用假说
—
演绎法,
A
错误
;
制作
DNA
分子双螺旋模型属于物理模型构建法,
B
错误
;
赫
尔希和蔡斯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C
正确
;
摩尔根
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采用了假说
—
演绎法,
D
错误
。
11.
下列教材经典实验中,没有使用同位素标记法的是
(
)
A.
研究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
B.
小鼠细胞与人细胞融合实验证实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
鲁宾和卡门用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自水
D.
以大肠杆菌为材料证实
DNA
分子以半保留的方式
复制
√
解析
解析
用
3
H
标记的亮氨酸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和分泌的过程,
A
错误
;
小
鼠细胞与人细胞融合实验是用荧光标记膜蛋白,不是同位素标记,
B
正确
;
鲁
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自水是利用氧的同位素来标记二氧化碳和水中的
O
来探究的,
C
错误
;
用
14
N
标记亲代
DNA
,证明了
DNA
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D
错误
。
序号
实验内容
实验方法
(
研究方法
)
①
制作
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构建概念模型
②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对比实验
③
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
差速离心法
④
调查狗尾草的种群密度
取样器取样法
⑤
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同位素标记法
⑥
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纸层析法
⑦
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类比推理法
⑧
萨顿提出
“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
的假说
假说
—
演绎法
12.
选择正确的实验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表是一系列生物学实验及其常用的实验或研究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
(
)
A
.
①④⑦⑧
B
.
③⑤⑥⑦
C.
①③⑥⑧
D
.
②③⑤⑥
√
实验目的
主要作用
A
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检测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
盐酸处理染色质能促进
DNA
与
吡
罗红结合
B
探究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设定酶促反应溶液的
pH
C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
与酒精混合使用使植物
组织细
胞分离
D
斯他林和贝利斯发现促胰液素
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
黏膜可
能
产生一种化学物质
解析
13.
下列有关盐酸在实验中的作用,描述错误的是
(
)
√
解析
在
“
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分布
”
的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
DNA
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
DNA
与染色剂结合,甲基绿与
DNA
结合,吡罗红与
RNA
的亲和力大,
A
错误
;
探究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时,
pH
是单一变量,盐酸的作用是设定酶促反应溶液的
pH
,
B
正确
;
观察
细胞有丝分裂中,用酒精和盐酸的混合液进行解离,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分散开来,
C
正确
;
斯
他林和贝利斯发现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可能产生一种化学物质即促胰液素,能促进胰液的分泌,
D
正确
。
解析
14.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们的卓越贡献。下列有关说法不
正确的是
(
)
A
.
摩尔根运用假说
—
演绎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将基因定位于
染色体上
B.
沃森和克里克研究
DNA
分子的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C.
温特以燕麦胚芽鞘为实验材料,证明了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
乙酸
D.
艾弗里将
DNA
和蛋白质等物质分开,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得出
了
DNA
是遗传物质的
结论
√
解析
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
“
影响
”
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但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由其他科学家发现的,
C
错误。
解析
15.
下列相关实验中,实验材料、试剂或对象选择合理的是
(
)
A.
选择花生种子徒手切片后制成装片观察子叶中的脂肪颗粒
B.
选择橙色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酵母菌无氧呼吸是否产生
CO
2
C.
选择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情况
D.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等多基因遗传病调查其遗传方式和
发病率
√
解析
选择花生种子徒手切片后制成装片,用苏丹
Ⅲ
(
或苏丹
Ⅳ
)
染液染色,用体积分数为
50%
的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
(
红色
)
的脂肪颗粒,
A
正确
;
橙色
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B
错误
;
选择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情况,
C
错误
;
调查
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和发病率宜选用单基因遗传病,
D
错误
。
选项
方法与结果
结论或观点
A
先将细菌培养在含
15
N
的培养基中,培养多代后,再将
细
菌放
在含
14
N
的培养基中繁殖一代,离心后只出现中
密度带
DNA
的复制不是全保留复制
B
将活的
R
型肺炎双球菌与加热杀死的
S
型肺炎
双球菌
混合
后
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DNA
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C
将天竺葵的叶片黑暗处理后,一半遮光,
一半曝光。一段时间后,用酒精脱色,分别用碘液处理,曝光组蓝色,遮光组无蓝色
绿色植物
光合作用
的场所是
叶体
D
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去
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
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
解析
16.
下表是生物科学史上一些经典实验的
“
方法与结果
”
和
“
结论或观点
”
,其中相匹配的是
(
)
返回
√
解析
A
项的
“
方法与结果
”
能说明
DNA
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不是全保留复制,
A
正确
;
B
项的
“
方法与结果
”
能说明
S
型肺炎双球菌含有某种促使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的物质,不能说明
DNA
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B
错误
;
C
项的
“
方法与结果
”
能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淀粉,不能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C
错误
;
D
项的方法与结果能说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不能说明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
D
错误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