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初中分校
八(下)语文 第一单元过关测评
(满分 100 分 考试时间:90 分钟 卷面分 3分)
命题人:聂书敏 校对:徐财平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_ 得分:___ __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8 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3分)
(1)油光可 jiàn (2)正襟 wēi 坐 (3)冥思 xiá 想
2.下列一段话被打乱了语序,请按正确顺序排列出来。( )(只写序号)(3分)
①几场春雨一浸,老根发力了吧,茸头一个抖擞,变成了叶片!
②因为担心,每天都殷勤观看。
③那茸头褐色,小小的一点,粗心的简直看不出来。
④葡萄种下去的时候,枯枝一根,直担心它抽不出叶来。
⑤那叶片淡绿,曲折有致的边沿却镶了一圈紫红,还没看见葡萄,人的口水就被引出来了!
⑥终于在一个弯节处,顶出一个茸头来,过几天,又一个!
3.按照所给句式,仿写两个句子。(4 分)
握手和拥抱容易,感受对方的内心世界很难;享受生活容易,活得真正有价值很
难; , ; , 。
4.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填空。(4分)
备选成语:卧薪尝胆 守株待兔 精卫填海 锲而不舍
悬梁刺股 艰苦卓绝 直言不讳 坚持不懈
执着的故事不老——愚公移山,夸父逐日,口口口口;执着的人物不朽——闻鸡起舞的
祖逖,口口口口的勾践,面壁静修的达摩。执着是口口口口,是口口口口,是一支永无休止
符的进行曲。
5.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共 4 分)
①在一片反对旅游景区门票涨价声中,门票率先涨价的景区遭遇了人们预想中的尴尬:
游客“用脚投票....”“到此不游”,结果是门票涨价,收益减少。
②相反,贵州等明确表示不“跟风”涨价的省区,游客大增。据贵州省统计,“五一黄金
周”期间全省共计接待海内外游客 306 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近 40%。仅前四天,贵阳火车
站每天就至少迎来 80 个旅游团,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形成了贵州旅游的“井喷”现象。
(1)用简明的话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15 个字。(2分)
(2)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用脚投票:
二 、现代文阅读(29分)
(一)(15 分)
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我正在院子里看着晾晒的小麦,不
停地轰赶麻雀,祖母最讨厌麦子里掺和上麻雀粪。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晒透发出甜蜜蜜的味道,
非常容易催眠和催梦。父亲把我喊醒,我见他用手翻着金黄的麦粒,回过头问我:“你考的第
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祖
母在房子里听着我们说话,大声说:“他们班一共才三个学生。”父亲问:“第三名是谁?”我
低头不语,祖母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黄毛。”二黄毛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村里人
谁都知道。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
不想去拿,背书认字倒难不住我,我是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父亲是一个十分温厚
的人,我以为可以赖过去。他觉出其中有什么奥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
来。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我垂着头立
在他的面前。
我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
有头尾。我以为父亲要揍我了,可是没有。他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问:“那一半呢?”
我说:“那一半送给乔元贞了。”父亲问:“为什么送给他?”我回答说:“他们家买不起书,
教师规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摆在课桌上,我只好把书用刀裁成两半,他一半我一半。”
父亲问我:“你两人怎么读书?”我说:“我早已把书从头到尾背熟了。乔元贞所以考第一,
是因为我把自己的名字写错了,把‘史承汉’的‘承’字中间少写了一横。”父亲深深叹着气。
他很了解乔元贞家的苦楚,说:“元贞比你有出息。”为了好写,后来父亲把我的名字中的“承”
改作“成”。
父亲让我背书,我一口气背完了。“狗,大狗,小狗,大狗跳,小狗也跳,大狗叫,小狗
也叫……”背得一字不差。
父亲跟乔元贞他爹乔海自小是好朋友,乔家极贫穷,乔海隔两三年从静乐县回家住一阵
子,他在静乐县的山沟里当塾师。脸又黑又皱,脊背弓得像个“驮灯狮子”(陶瓷灯具)。
父亲对我说:“你从元贞那里把那半本书拿来。”我不懂父亲为什么要这样,送给人家的
书怎么好意思要回来?元贞把半本书交给我时,哭着说:“我妈不让我上学了。”
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裁了好多白纸。第二天早晨,父亲把我叫到他的房
子里,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递给我。父亲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
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父亲把两本课本用牛皮纸包了
皮,在封皮上写上名字。元贞不再上学了,但我还是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他。
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
6. 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3分)
7.作者是怎样描述“第一本书”的样子的?(3 分)
8.当父亲弄清“我”那“凄惨的课本”的原委后,并没有批评“我”,只是“深深地叹着气”。
试揣摩,父亲的叹气包含什么含义?(3 分)
9. 通过父亲的言行,你看出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试发表你的看法。(3 分)
10.通过读“第一本书”的故事,你认为“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
作怎样的理解?(3分)
(二)儿子的鱼(14 分)
我环顾周围的钓鱼者,一对父子引起我的注意。他们在自己的水域一声不响地钓鱼。父
亲抓住、接着又放走了两条足以让我欢呼雀跃的大鱼。儿子大概 14 岁左右,穿着高筒橡胶防
水靴站在寒冷的河水里。两次有鱼咬钩,但又都挣扎着逃脱了。突然,男孩的鱼竿猛地一沉,
拉锯战 与鱼周旋 捕鱼成功
差一点儿把他整个人拖倒了,卷线轴飞快地转动,一瞬间鱼线被拉出很远。
看到那鱼跳出水面时,我吃惊得合不拢嘴。“他钓到了一只王鲑,个头不小。”伙伴保罗
悄声对我说,“相当罕见的品种。”
男孩冷静地和鱼进行着拉锯战,但是强大的水流加上大鱼有力的挣扎,使孩子渐渐被拉
到布满漩涡的下游深水区的边缘。我知道,一旦鲑鱼到达深水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逃脱了。(A)
孩子的父亲虽然早把自己的钓竿插在一旁,但一言不发,只是站在原地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
动。
一次、两次、三次,男孩试着收线,但每次鱼线都在最后关头猛地向下游蹿去,鲑鱼显
然在尽全力向深水区靠拢。15 分钟过去了,孩子开始支持不住了,即使站在远处,我也可以
看到他发抖的双臂正使出最后的力气奋力抓紧鱼竿。冰冷的河水马上就要漫过高筒防水靴的
边缘,王鲑离深水区越来越近了,鱼竿不停地左右扭动。突然,孩子不见了!
一秒钟后,孩子从河里冒出头来,冻得发紫的双手仍然紧紧抓住鱼竿不放。他用力甩掉
脸上的水,一声不吭又开始收线。保罗抓住鱼网向那孩子走去。
(B)“不要!”男孩的父亲对保罗说,“不要帮他。如果他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会要求的。”
保罗点点头,站在河岸上,手里拿着鱼网。
不远的河对岸是一片茂密的灌木丛,树丛的一半淹没在水中。这时候鲑鱼突然改变方向,
径直蹿入那片灌木丛里。我们都听到鱼线崩断时刺耳的响声。然而,说时迟那时快,男孩往
前一扑,紧跟着鲑鱼钻进了稠密的灌木丛。
我们三个大人都呆住了。(C)男孩的父亲高声叫着儿子的名字,但他的声音被淹没在河
水的怒吼中。保罗涉水到达对岸,示意我们鲑鱼被逮住了。他把枯树枝拨向一边,男孩抱着
来之不易的鲑鱼从树丛里倒着退出来,努力保持着平衡。
他瘦小的身体由于寒冷和兴奋而战栗不已,双臂和前胸之间紧紧地夹着一只大约 14 公斤
重的王鲑。他走几步停一下,掌握平衡后再往回走几步。就这样走走停停,孩子终于缓慢但
安全地回到岸边。
(D)男孩的父亲递给儿子一截绳子,等他把鱼绑结实后,弯腰把儿子抱上岸。男孩躺在
泥地上大口喘着气,但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战利品。保罗随身带着便携秤,出于好奇,
他问孩子的父亲是否可以让他称称鲑鱼到底有多重。男孩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请问我儿子
吧,这是他的鱼!”
11.整体感悟: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手法,叙述了“儿子”捕鱼的故事,细读全文,在下面
的方框里把“儿子”捕鱼的过程补充完整。(2分)
→ → → →
12.品析语言:在“儿子”与鲑鱼搏斗的过程中,文章对父亲进行了多次精彩描写,请从
文章A、B、C、D四处中任选两处,并结合语境作点赏析。(4分)
我来赏析( )处:
我来赏析( )处:
13.问题探究:(4 分)
⑴小说以“儿子的鱼”为标题有什么含义?(2 分)
我的理解:
⑵你认为小说中的儿子是怎样的一位男孩?(2 分)
我的分析:
14.生活体验:生活中,你捕到过自己的“鱼”吗?请写出你“捕鱼”的经历和感受。
我的经历:(2 分)
我的感受:(2 分)
三、古诗文阅读 (15分)
田园乐(2 分)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 莺啼山客犹眠
15.用你的生花妙笔描写诗歌一、二句呈现的画面。(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6.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农 夫 耕 田(11 分)
农夫耕于田,数息①而后一锄。行者见而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
月②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③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
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
后知耕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
而退。 【注释】①息:呼吸。 ②竟月:满一月,整整一个月。 ③术:方法。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 分)
(1)行者..解衣下田( ) (2)气竭.汗雨 ( )
(3)谓.农夫曰 ( ) (4)行者服而退.(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 分)
(1)甚矣,农之惰也!
(2)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
19.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3 分)
四、按下面要求作文:(35 分)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在不经意时错过一些美好的、珍贵的、受益的东西。它可能是一
位好友,一段真情,一片风景,一个物件,或者是一句真诚的劝说,一次难得的机遇,一声
礼貌的道谢……而这一切错失的背后,应该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与非同寻常的意义。请
将你的故事与感悟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请以“曾经错过的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并将题目抄写在作文格的第一行;②贴近生活,言之有物;③
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