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期末复习水平测试【华师大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B 图 8 E A F D C 华八上学期期末复习水平测试 一、选择题 1,4 的平方根是( ) A.2 B.4 C.±2 D.±4 2,下列运算中,结果正确的是( ) A.a4+a4=a8 B.a3·a2=a5 C.a8÷a2=a4 D.(-2a2)3=-6a6 3,化简:(a+1)2-(a-1)2=( ) A.2 B.4 C.4a D.2a2+2 4,矩形、菱形、正方形都具有的性质是( ) A.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B.对角线相等 C.对角线互相平分 D.对角线互相垂直 5,如图 1 所示的图形中,中心对称图形是( ) 6,如图 2 右侧的四个三角形中,不能由△ABC 经过旋转或平移得到的是( ) 7,如图 3,已知等腰梯形 ABCD 中,AD∥BC,∠A=110°,则∠C=( ) A.90° B.80° C.70° D.60° 8,如图 4,在平面四边形 ABCD 中,CE⊥AB,E 为垂足.如果∠A=125°,则∠BCE=( ) A.55° B.35° C.25° D. 30° 9,如图 5 所示,将长为 20cm,宽为 2cm 的长方形白纸条,折成图 6 所示的图形并在其一面着色,则着色 部分的面积为( ) A.34cm2 B.36cm2 C.38cm2 D.40cm2 10,(芜湖市)如图 7,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 长为 10cm,正方形 A 的边长为 6cm、B 的边长为 5cm、C 的边长为 5cm,则正方形 D 的边长为( ) A. 14 cm B.4cm C. 15 cm D.3cm 二、填空题 11,化简:5a-2a= . 12,9 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 13,在数轴上与表示 3 的点的距离最近的整数点所表示的数是 . 14,如图 8,若□ABCD 与□EBCF 关于 BC 所在直线对称,∠ABE=90°,则∠F =___° 15,如图 9,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4,MN∥BC 分别交 AB,CD 于点 M,N,在 MN 上任取 两点 P,Q,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图 5 图 6 图 9 A B C D M N P Q A E B C D 图 4 A D CB 图 3 A B C D 图 1 A B C D 图 2 图 7 16,如图 10,菱形 ABCD 的对角线的长分别为 3 和 8,P 是对角线 AC 上的任一点(点 P 不与点 A、 C 重合),且 PE∥BC 交 AB 于 E,PF∥CD 交 AD 于 F.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 17,如图 11,将矩形纸片 ABCD 的一角沿 EF 折叠,使点 C 落在矩形 ABCD 的内部 C′处, 若∠EFC=35°,则∠DEC′= 度. 18,请你写一个能先提公因式、再运用公式来分解因式的三项式,并写出分解因式的结果 . 19,为确保信息安全,信息需加密传输,发送方由明文→密文(加密),接收方由密文→明文(解密). 已知加密规则为:明文 x,y,z 对应密文 2x+3y,3x+4y,3z.例如:明文 1,2,3 对应密文 8,11,9.当接收方收到密文 12,17,27 时,则解密得到的明文为 . 20,如图 12,将一块斜边长为 12cm,∠B=60°的直角三角板 ABC,绕点 C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90°至 △A′B′C′的位置,再沿 CB 向右平移,使点 B′刚好落在斜边 AB 上,那么此三角板向右平移的距离 是 cm. 三、解答题 21,计算:  02 9 1    . 22,化简:a(a-2b)-(a-b)2. 23,先化简,再求值. (a-2b)(a+2b)+ab3÷(-ab),其中 a= 2 ,b=-1. 24,如图 13 是 4×4 正方形网格,请在其中选取一个白色的单位正方形并涂黑,使图 13 中黑色部分 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 25,如图 14,在一个 10×10 的正方形 DEFG 网格中有一个△ABC. (1)在网格中画出△ABC 向下平移 3 个单位得到的△A1B1C1. (2)在网格中画出△ABC 绕 C 点逆时针方向旋转 90°得到的△A2B2C. (3)若以 EF 所在的直线为 x 轴,ED 所在的直线为 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写出 A1、A2 两点的坐标. 26,给出三个多项式: 1 2 x2+x-1, 1 2 x2+3x+1, 1 2 x2-x,请你选择其中两个进行加法运算,并把结果 因式分解. 图 13 BA CD E F C′ 图 11图 10 A BA′ C(C′) B′ 图 12 图 14 C B A D G FE 27,现有一张矩形纸片 ABCD(如图 15),其中 AB=4cm,BC=6cm,点 E 是 BC 的中点.实施操作: 将纸片沿直线 AE 折叠,使点 B 落在梯形 AECD 内,记为点 B′. (1)请用尺规,在图中作出△AEB′.(保留作图痕迹); (2)试求 B′、C 两点之间的距离. 28, 2008 年,举世瞩目的第 29 届奥运盛会将在北京举行.奥运五环,环环相扣,象征着全世界人民 的大团结.五环图中五个圆环均相等,其中上排三个、下排两个,且上排的三个圆心在同一直线上; 五环图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1)请用尺规作图,在图 16 中补全奥运五环图,心怀奥运.(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五环图中五个圆心围一个等腰梯形.如图 17,在等腰梯形 ABCD 中,AD∥BC.假设 BC=4, AD=8,∠A=45°,求梯形的面积. 29,把正方形 ABCD 绕着点 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正方形 AEFG,边 FG 与 BC 交于点 H (如图 18).试问线段 HG 与线段 HB 相等吗?请先观察猜想,然后再证明你的猜想. 30,如图 19,已知正方形 ABCD 的边长是 2,E 是 AB 的中点,延长 BC 到点 F 使 CF=AE. (1)若把△ADE 绕点 D 旋转一定的角度时,能否与△CDF 重合?请说明理由. (2)现把△DCF 向左平移,使 DC 与 AB 重合,得△ABH,AH 交 ED 于点 G.试说明 AH⊥ED 的理由,并求 AG 的长. D C A B G H F E 图 18 图 19 F E D CB A H G 图 16 A B C D45° 图 17 A B C D E 图 15 参考答案: 一、1,C;2,B;3,C;4,C;5,B;6,B;7,C;8,B;9,B;10,A. 二、11,3a;12,3;13,2;14,45;15,8;16,6;17,70;18,答案不唯一.如,2a2+4a+2=2(a+1)2, mx2-4mxy+4my2=m(x-2y)2.等等;19,3、2、9;20,6-2 3 . 三、21,原式=2-3+1=0. 22,原式=a2-2ab-(a2-2ab+b2)=a2-2ab-a2+2ab-b2=-b2. 23,原式=a2-4b2+(-b2)=a2-5b2,当 a= 2 ,b=-1 时,原式=( 2 )2-5(-1)2=-3. 24,如图: 25,(1)和(2)如图:(3)A1(8,2)、A2(4,9). 26,答案不惟一.如,选择多项式:1 2 x2+x-1,1 2 x2+3x+1.作加法运算:( 1 2 x2+x-1)+( 1 2 x2+3x+1)=x2+4x =x(x+4). 27,(1)可以从 B、B′关于 AE 对称来作,如图. (2)因为 B、B′关于 AE 对称,所以 BB′⊥AE,设垂足为 F,因为 AB=4,BC=6,E 是 BC 的中点, 所以 BE=3,AE=5,BF=12 5 ,所以 BB′= 24 5 .因为 B′E=BE=CE,所以∠BB′C=90°. 所以由勾股定理,得 B′C= 2 2246 ( )5  =18 5 .所以 B′、C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5 18 cm. 28,(1)如图中的虚线圆即为所作. (2)过点 B 作 BE⊥AD 于 E.因为 BC=4,AD=8,所以由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可知 AE= 1 2 (AD-BC)=2.在 Rt△AEB 中,因为∠A=45°,所以∠ABE=45°, 即 BE=AE=2.所以梯形的面积= 1 2 ( BC+AD)×BE= 1 2 (4+8)×2=12. 29,HG=HB.连结 GB.因为四边形 ABCD,AEFG 都是正方形,所以∠ABC=∠AGF=90°, 由题意知 AB=AG.所以∠AGB=∠ABG,所以∠HGB=∠HBG.所以 HG=HB. 30,(1)在正方形 ABCD 中,因为 AD=DC=2,所以 AE=CF=1,又因为∠BAD=∠DCF=90°, 所以△ADE 与△CDF 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所以把△ADE 绕点 D 旋转一定的角度时能与△CDF 重合. (2)由(1)可知∠CDF=∠ADE,因为∠ADE+∠EDC=90°,所以∠CDF+∠EDC=90°, 所以∠EDF=90°,又由已知得 AH∥DF,∠EGH=∠EDF=90°,所以 AH⊥ED.因为 AE=1,AD=2, 所以由勾股定理,得 ED= 2 2AE AD = 2 21 2 = 5 ,所以 1 2 AE·AD= 1 2 ED·AG, 即 1 2 ×1×2= 1 2 × 5 ×AG,所以 AG= 2 5 5 . C 1 A 1 B 1 B 2 A 2 A B C G FE D A B E C D 'B F A B C D45° E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