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三一模适应性考试(语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2021 届高三第二学期一模适应性考试 语 文 试 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植物考古属于科技考古范畴,而科技考古是考古学的研究分支,考古学又属于人文社会科学。在人 文社会科学中,考古学是最接近自然科学的一个研究领域,田野考古学的研究方法绝大多数可以在自然 科学里找到本源。田野考古学研究方法的两大支柱——地层学和类型学就是如此:地层学源自地学,类 型学源自生物学。所以说,现代考古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带着深刻的自然科学烙印。而科技考古又是考古 学中最接近自然科学的一个研究分支,包括植物考古在内的科技考古与自然科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的科技考古都属于跨学科研究领域。如果用一句话来界定科技考古,科技考古就 是应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解决和回答考古学的问题,自然科学是手段,考古学是目的。 植物考古为什么属于考古学?这是由它的研究目的决定的。界定一个研究领城的学科属性首先要考 虑其研究目的,植物考古的研究目的是认识和了解古代人类与植物的相互关系,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 和解释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 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和解释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不仅是植物考古的最终研究目标,也是现代考古 学的研究目的。 20 世纪 60 年代以前,考古学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构建古代文化的时空框架。然而到了 20 世纪 60 年 代初,兴起了“新考古学”运动。随着考古学文化谱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一些欧美考古学者开始不满 足局限于如此具体的考古学研究目标,提出应该进一步探讨古代人类的行为和生活,例如古人吃什么, 穿什么、住什么,如何生产劳作的,如何相互交往的,如何适应和认知自然界的,等等,也就是我们所 说的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另外,他们还提出在考古学文化谱系建立之后应该进一步探索这些相互衔 接的考古学文化是如何发生演变的,为何要发生变化,即解释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所以“新考古学” 运动后来也被称作“过程考古学”。经过数十年的激烈争辩和实践检验,这些新观点逐渐得到了考古学界 的普遍认可,并最终成了现今考古学的研究目的。既然植物考古也是将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和解释古 代文化的发展过程作为研究的终极目标,当然属于考古学的研究范畴。 植物考古和其他考古分支的主要区别在于研究时象。植物考古的研究对象是考古发现的与古代人类 生活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植物遗存。所谓直接相关就是指那些被人类利用的植物,包括食物、燃料、建筑 材料、工具、用具等;所谓间接相关是指那些虽然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但却间接地影响到人类生活的 植物,比如依附在人工环境的各种杂草。 植物是有机物质,长期埋藏于土壤中会腐朽消失,这是植物遗存与其他文化遗物的不同之处,所以 不是所有与古代人类生活相关的植物都能够长期保存在文化堆积中,并最终成为植物遗存被考古学者发 现,有幸能够长期埋藏在考古遗址文化堆积中的植物遗存分为植物大遗存和植物微小遗存,植物大遗存 分为三个类别:炭化植物遗存、特殊保存条件下的非炭化植物遗存、木材碎块和炭化末屑。植物微小遗 存也分为三个类别,即孢粉,植硅体和淀粉粒。 (摘编自赵志军《植物考古概述》第一部分“什么是植物考古”) 材料二: 有关考古出土植物遗存的报道最早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例如,当时在干燥的埃及古墓中曾发现过脱 水植物遗存,在瑞士古代胡边遗址中发现了长期被水浸泡的植物遗存。等等。但是,这些植物遗存的出 土完全是偶然,主要是特殊的埋藏环境为植物遗存的保存提供了条件。另外,当时对这些植物遗存的研 究完全是由植物学家独立进行的,其研究结果仅限于对植物种属的鉴定,基本上没有涉及与人类文化的 关系,所以这些发现和研究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植物考古学。 20 世纪 40 年代初,在植物学的研究中出现了新的概念,称作“人文植物学”,专门探讨植物与人之 间的相互关系,这一植物学的新概念立即引起了考古学界的关注,一些比较敏感的,思路开阔的考古学 家开始意识到,如果能够通过考古发掘发现古代植物遗存,然后再探讨古代人类与古代植物的关系应该 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于是,一些考古学家就开始试图通过考古发掘主动地寻找古代植物,邀请植 物学家参与考古项目,并与植物学家共同对出土的植物遗存进行研究。但是,当时还是没有找到一种通 过考古发掘获取植物遗存的有效方法,他们的发现依然是靠运气,比较系统的植物遗存资料主要还是来 源于那些位于干燥地区的遗址或长期被水浸泡的遗址。 20 世纪 60 年代,浮选法应运而生,浮选法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如何发现和获取 古代植物遗存这一难题,丰富了考古资料,极大地扩展了考古学研究的内容。继续由田野考古学家兼营 植物考古学的研究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于是,一些考古学者在植物学家们的帮助和培训下,或者一 些植物学者在考古学家的帮助和培训下,开始专门从事研究古代植物遗存及其与古代人类文化的相互关 系,并不断地发展和创新有关这一研究领域的理论和方法。于是,植物考古学作为考古学中的一个新的 研究分支逐步地建立和发展起来。 (摘编自赵志军《植物考古学讲稿》第一部分“植物考古学简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植物考古学最初的研究目的是构建古代文化的时空框架,后来才提出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和解释人 类文化发展过程。 B.“新考古学”运动认为应该进一步探讨古代人类的行为和生活以及探索古代文化如何发生演变和为何 要发生变化。 C.那些被人类利用的植物和那些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而只是间接地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植物,都是植物考 古学的研究对象。 D.植物是有机物质,长期埋藏于土壤中会腐朽消失,与古代人类生活相关的植物只有少数能成为被考古 发现的植物遗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考古学是人文社会科学中最接近自然科学的领域,田野考古学和科技考古学都与自然科学有着密切的 联系。 B.对于植物考古学来说,如果没有弄清楚它的研究目的,就很有可能会在该研究领域的学科定位上出现 错误。 C.“新考古学”运动提出应该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和解释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所以也被称作“过程 2 考古学”。 D.20 世纪 60 年代以前,比较系统的植物遗存资料主要来源于那些位于干燥地区的遗址或长期被水浸泡 的遗址。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研究成果不属于“植物考古学”的一项是(3 分)( ) A.《粟黍的起源与早期南传》(邓振华) B.《山东莱阳早白垩世植物化石及古生态特征》(金培红) C.《城子崖遗址史前生业经济的植硅体分析》(葛利花) D.《黍、粟碳化温度研究及其植物考古学意义》(王灿、吕厚远) 4.请结合材料二概括植物考古学的形成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4 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是如何一步步论述“植物考古为什么属于考古学”的。(6 分)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鸡鸭名家 汪曾祺 那两个老人是谁呢?父亲跟他们打招呼,就在江边的沙滩上。沙滩上有人在分鸭子。四个男子汉站 在一个大鸭圈里,在熙熙攘攘的鸭群里,一只一只,提着鸭脖子,看一看,分别丢在四边几个较小的圈 里。他们看什么?——四个人都一色是短棉袄,下面皆系青布鱼裙。这一带,江南江北,依水而住,靠 水吃水的人,卖鱼的,贩卖菱藕、芡实、芦柴、茭草的,都有这样一条裙子。沙滩上安静极了,江流浩 浩。东北风。交过小雪了,真的入了冬了。可是江南地暖,不很肃杀,天气微阴,空气里潮润润的。新 麦、旧柳,抽了卷须的豌豆苗,散过了絮的蒲公英,全都欣然接受这点水气。鸭子似乎也很满意这样的 天气,显得比平常安静得多。看什么呢?哦,鸭嘴上有点东西,有一道一道印子,是刻出来的。这是记 号!这一群鸭子不是一家养的。主人相熟,搭伙运过江来了,混在一起,搅乱了,现在再分开,以便各 自出卖。 “那两个老人是谁?” “一个是余老五。” “另一个呢?” “陆长庚。” 余老五是余大房炕房的师傅。他虽也姓余,炕房可不是他开的。余老五成天没有什么事情,老看他 在街上逛来逛去,到哪里都提了他那把奇大无比、细润发光的紫砂茶壶,坐下来就聊,一聊一半天,而 且声音奇大。这条街上茶馆酒肆里随时听得见他的喊叫一样的说话声音。他一年闲到头,吃、喝、穿、 用全不缺。余大房养他。只有每年春夏之间,看不到他的影子了。 清明前后,正是炕鸡的时候。 所谓“炕”,是一口一口缸,里头糊着泥和草,下面点着稻草和谷糠,不断用火烘着。火是微火,要 保持一定的温度。什么时候加一点草、糠,什么时候撤掉一点,这是余老五的职份。他整天不离一步。 他话很少,说话声音也是轻轻的。他的神情很奇怪,总像在谛听着什么似的,怕自己轻轻咳嗽也会惊散 这点声音似的。他聚精会神,身体各部全在一种沉湎,一种兴奋,一种极度的敏感之中。炕房里暗暗的, 暖洋洋的,潮濡濡的,笼罩着一种暧昧、缠绵的含情怀春似的异样感觉。余老五身上也有着一种“母性”。 刚刚出炕的小鸡照理是一般大小,但是看上去,余老五的小鸡要大一圈!怎么能大一圈呢?他让小 鸡的绒毛都出足了。别的师傅都不敢等到最后的限度,生怕火功水气错一点,一炕蛋整个的废了。余老 五总要多等一个半个时辰。这一个半个时辰是最吃紧的时候,半个多月的功夫就要在这一会见分晓。余 老五也疲倦到了极点,然而他比平常更警醒,更敏锐。他完全变了一个人。脾气也大了,动不动就恼怒, 简直碰他不得,专断极了,顽固极了。很奇怪,他这时倒不走近火炕一步,只是半倚半靠在小床上抽烟, 一句话也不说。小徒弟不放心,轻轻来问一句:“起了吧?”摇摇头。——“起了罢?”还是摇摇头,只 管抽他的烟。这一会正是小鸡放绒毛的时候。这是神圣的一刻。忽而作然而起:“起!”徒弟们赶紧一窝 蜂似的取出来,简直是才放下手,小鸡就啾啾啾啾纷纷出来了。 余老五高高大大,方肩膀,方下巴,到处方。陆长庚瘦瘦小小,小头,小脸。他不像余老五那样有 酒有饭,他是个倒霉的人。他放过多年鸭,到头来连本钱都蚀光了。鸭瘟。好几次,一趟鸭子放到荡里, 回来时只剩自己一个人了。看着死,毫无办法。他发誓,从此不再养鸭。 这一带多河沟港汊,出细鱼细虾,是个适于养鸭的地方。这块地上的老佃户叫倪二,前两天说要把 鸭子赶去卖了。父亲问他要不要请一个赶过鸭的行家帮一帮,怕他一个人应付不了。运鸭,不像运鸡。 鸡是装了笼的。运鸭,鸭在水,人在船,一路迤迤逦逦地走。鸭子路上要吃活食,小鱼小虾,运到了, 才不落膘掉斤两。指挥鸭阵,划撑小船,全凭一根篙子。一程十天半月。经过长江大浪,也只是一根竹 篙。 不要! 他怕父亲再建议他请人帮忙,偷偷地一早把鸭赶过荡,准备过白莲湖,沿漕河,过江。 倪二在白莲湖里。一趟鸭子全散了!散了,就是鸭子不服从指挥,四散逃窜,钻进芦丛里去了,而且 再也不出来。 怎么办呢? 围着的人都说:去找陆长庚,他有法子。 陆长庚在哪里?多半在桥头茶馆。 桥头有个茶馆,照例又是闲散无事人聚赌耍钱的地方。常在后面抖着头看人赌钱的,就是陆长庚, 这一带放鸭的第一把手,诨号陆鸭,他跟鸭子能通话,他自己就是一只成了精的老鸭。 说了半天,讲定了,十块钱。他不慌不忙,看一家地杠通吃,红了一庄,方去。 这十块钱赚得太不费力了!拈起那根篙子,把船撑到湖心,人仆在船上,把篙子平着,在水上扑打了 一气,嘴里啧啧啧咕咕咕不知道叫点什么,赫!都来了!鸭子四面八方,从芦苇缝里,好像来争抢什么东 西似的,拼命地拍着翅膀,挺着脖子一起奔向他那只小船的四周来。看看差不多到齐了,篙子一抬,嘴 里曼声唱着,鸭子马上又安静了,文文雅雅,摆摆摇摇,向岸边游来,舒闲整齐有致。 这个人真是有点魔法。 当然,第二天大早来时他仍是一个陆长庚:一夜七戳五在手,输得光光的。 这两个老人怎么会到这个地方来呢?他们的光景过得怎么样了呢?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余老五高大方正,一副大汉的形态,作者偏偏用“母性”来形容他,实则是有反差的、俏皮的,也与 前文暧昧含情的环境相呼应。 3 B.余老五“脾气也大了,动不动就恼怒,简直碰他不得”,体现了他技艺高超之外的专断顽固与仗艺欺 人,人物形象也由此丰满立体。 C.陆长庚出场前,作者通过写倪二丢鸭后一筹莫展,围观人们推荐陆长庚时的众口一词,赋予人物一定 的传奇色彩,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D.陆长庚通“鸭性”,“就是一只成了精的老鸭”,却命运不济,几次鸭瘟的打击使他发誓不再养鸭,但 手艺偶一亮出仍令人叫绝。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余老五只是余大房手下的炕鸡师傅,却衣食无忧,整日拿着紫砂茶壶到处闲逛闲聊,小说在此设置悬 念,使读者产生了急切期待和热切关注的阅读心理。 B.本文运用传统小说、评书等常用的叙事方法“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分别讲述了两位乡间巧人的故 事,情节更加集中清楚,体现了作品的传统性、文化性。 C.小说在叙事上短句居多,简洁灵动,没有较为完整的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更没有任何 曲折的情节,体现了汪曾祺小说散文化的艺术特色。 D.小说语言质朴清淡,就连人物苦难的命运、艰难的境遇都“寡味儿”了许多,但读者仍可从字里行间 读出作者对小人物命运的关切和人生悲欢的思考。 8.对比手法的大量使用是本文的一个特色,请列举其中三处,并简析其作用。(4 分) 9.本文开头一段不避其繁,结尾一段不避其简,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淮南王安与宾客左吴等日夜为反谋,按舆地图,部署兵所从入。 王召中郎伍被与谋反事,被曰:“王安得此亡国之言乎?臣见宫中生荆棘,露露衣也。”王怒,系伍被 父母,囚之。三月,复召问之,被曰:“昔秦为无道,穷奢极虐,百姓思乱者十家而六七。高皇帝起于行 陈之中,立为天子,此所谓蹈瑕候间,因秦之亡而动者也。今大王见高皇帝得天下之易也,独不观近世 之吴、楚乎!夫吴王王四郡,国富民众,计定谋成,举兵而西; 然破于大梁,奔走而东,身死祀绝者何? 诚逆天道而不知时也。方今大王之兵,众不能十分吴、楚之一,而天下安宁万倍吴、楚之时,大王不从 臣之计,今见大王弃千乘..之君,赐绝命之书,为群臣先死于东宫也。”王涕泣而起。 王有孽子..不害,最长,王弗爱,王后、太子皆不以为子、冗数。不害有子建,常怨望太子,阴使人告 太子谋杀汉中尉事,武帝下廷尉..治。 王患之,欲发,复问伍被。被曰:“必不得已,被有愚计。当今诸侯无异心,百姓无怨气,可伪为丞 相、御史请书,徙郡国豪桀高赀于朔方,益发甲卒,急其会日;又伪为诏狱书,逮诸侯太子、幸臣。如此, 则民怨,诸侯惧,即使辩士随而说之,傥可侥幸什得一乎!”王曰:“此可也。虽然,吾不至若此。” 会廷尉逮捕淮南太子,淮南王闻之,与太子谋,召相、二千石...,欲杀而发兵。召相,相至,内史、中 尉皆不至。王念,独杀相无益也,即罢相。王犹豫,计未决。太子即自到,不殊。 伍被自诣吏,告与淮南王谋反踪迹如此。史因捕太子王后围王宫尽求捕王所与谋反宾客在国中者索得 反具以闻。天子以伍被雅辞多引汉之美,欲勿诛。延尉汤曰:“被首为王画反计,罪不可赦。”乃诛被。 (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十一》,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吏因捕太子/王后围王宫/尽求捕王/所与谋反宾客在国中者/索得反/具以闻/ B.吏因捕太子/王后/围王宫/尽求捕王所与谋反宾客在国中者/索得反具/以闻/ C.吏因捕太子/王后围王宫/尽求捕王/所与谋反宾客/在国中者索得反具/以闻/ D.吏因捕太子/王后/围王宫/尽求捕王所与谋反宾客/在国中者索得反/具以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千乘,兵车干辆,古以一车四马为一乘;战国时诸侯国,小者称千乘,大者称万乘。 B.孽子,古称妾媵所生之子,本文取此意;又因"孽"有忤逆之义,故现常指不孝之子。 C.廷尉,古代官名,为九卿之一,是秦汉时期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后亦称大理。 D.二千石,汉代对郡守的通称,汉郡守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因而有此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伍被性情耿介,卓有见识。淮南王刘安想让伍被参与谋反,伍被表示反对,他直言谋反将会造成身死 国灭的凄惨后果。 B.伍被通古达今,直言敢谏。他将汉高祖刘邦起义和吴楚作乱的情况进行对比,告诚淮南王要顺势应时, 不能逆天行事。 C.伍被迫不得已,勉力谋划。他建议淮南王激起诸侯百姓的怨恨为谋反造势,如此即使再能言善道的人 也挽救不了时局。 D.伍被主动认罪,仍然被杀。伍被平时言谈中虽有很多赞美朝廷的话,事发后也主动交代了谋反详情, 但仍免不了被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高皇帝起于行陈之中,立为天子,此所谓蹈取候间,因秦之亡而动者也。(4 分 (2)不害有子建,常怨望太子,阴使人告太子谋杀汉中尉事,武帝下廷尉治。(4 分) 14.伍被在反对淮南王谋反时陈述了哪些理由? (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姜楚公画角鹰①歌 杜甫 楚公画鹰鹰戴角,杀气森森到幽朔②。 观者贪愁③掣臂④飞,画师不是无心学。 此鹰写真在左绵⑤,却嗟真骨遂虚传。 梁间燕雀休惊怕,亦未抟空上九天。 【注】①角鹰:鹰头顶有角毛微起,谓之角鹰。②幽朔:幽燕之地,地处北方,故云。③贪愁:但愁。 4 ④掣臂:鹰多缚于猎人手臂上,遇有猎物,鹰便挣脱丝绦飞去,称为掣臂。⑤左绵:涪水在绵州的右面 流过,故称绵州为左绵。 15. 下列对这首诗 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杜甫的这首诗不是律诗,而是一首古体诗,不求对仗,押韵灵活,形式更加自由。 B. 画中鹰很传神,真鹰反而让人觉得徒有其名,作者借此抨击现实中人的不辨真伪。 C. “贪愁”写出了观画人既喜欢角鹰的高飞长空,却又担心它飞去的矛盾心态。 D. “抟空”即盘旋于高空,“抟空九天”让读者想起庄子的“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16. 侧面表现姜楚公所画之鹰生动逼真是本诗一大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的“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孔子所说的“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大 致相近,都强调了“学”的重要性。 (2)韩愈《师说》中士大夫们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是他们不愿从师学习而且嘲笑别人从 师学习的心理上的原因。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描述了刘寄奴曾经居住的地 方的景色,有物是人非之感。 三、语言文字应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走在园中,我看到阳光将围墙斜切下的阴影,他曾在那里沉思默想。他在这里度过了狂躁而绝望的 青年时光,也在这里积聚起中年的深厚思想,( )。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他与地坛融为了一体。 我登上方泽坛的青石台阶,这里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坛台,史铁生因无法登临只能 从各个角度张望它,我想我应替他去拜谒祭坛。坛台上,青铜方鼎默默无语。凝重伫立。此时天空辽阔, 四野空旷,微风朗日,如沐慈悲。我忽然感受到一种灵魂的坦荡,一种信念的力量。虽然史铁生坐在轮 椅上,却比很多站立的人灵魂更高,身影更长。他对生活深沉的爱,对人生真谛的探寻,像正午的阳光照 亮了许多人幽暗的心灵角落。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 他熟悉这里的一切,这里的一切也熟悉他 B. 这里的一切熟悉他,他也熟悉这里的一切 C. 他和这里的一切互相之间都非常熟悉 D. 这里的一切与他,互相之间都非常熟悉 19.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B.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C.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0.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2-22 小题。(12 分) 医师告诉我们,中学生失眠原因很多,睡眠剥夺只是其中之一。睡眠剥夺指的是人为地减少每天应 有的睡眠时间。 ① ,一种是急性完全性睡眠剥夺,另一种是慢性不完全性睡眠剥夺。 ② ,就 容易诱发抑郁、焦虑、失眠等症状。 中学生充满活力,上网、刷手机、打游戏,熬夜时间太多,导致睡眠昼夜节律紊乱。形成了规律, 则一到夜间,就难以入眠。这告诫我们,熬夜成习惯后果严重。 专家认为,睡眠问题背后,往往是情绪不佳。比如焦虑患者常常入睡困难, ③ ,整夜失眠当然 令人极为苦恼。所以一定要注意要与老师和同学搞好关系,要正确看待考试成绩,不然就可能形成恶性 循环:越情绪不佳就越失眠,越失眠就越是情绪不佳。 2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 字。(6 分) 22. 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关于报恩的故事。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帮助汉高祖打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窘。他时 常要饿着肚子,幸而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果断地救济她,给他饭吃。后来,韩信替汉王 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从前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给她吃,送她黄金一千两以答 谢她的恩情。 《韩非子》里说了关于管仲的这样一个故事:在齐国的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夺王位的过程中,公子 纠失败,当时辅佐公子纠的管仲在鲁国被抓住,将押往齐国,经过绮乌这个地方时,又饥又渴,守边境 的人跪下来喂给他食物,趁机问管仲:“如果你有幸到了齐国没有死,反而被任用了,你拿什么来报答我 呢?”管仲回答他说:“如果按你说的那样,我会用贤使能,论功行赏,我还能拿什么来报答你呢?”守 边境的人心里怨恨他。 如果你在人才招聘现场,面试考官给了你这两段材料,让你做一个即兴发言,请你拟写一个发言稿。 注意:综合理解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卷面工整,800 字 以上。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