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1 届高三综合测试
语文答案
1. B(A.原文有“350余部”。C.《飞吧,嫦娥》的例子说明的是纪录片的播放渠道更为
丰富。D.原文表述为“主旋律纪录片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重大历史题材、重大革命
题材的纪录片,而且是能够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纪录片”。)
2. B(强加因果。中医、茶文化等文化本是世界瞩目,是纪录片所借助的内容。)
3. C(A.叙事原则。B.题材选择。C.选项属于传统的制播方式,而不是“合作式”的制播
深度融合。D.平台搭建。)
4.①列举(引用、借助)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调查得出的数据,使论证真
实、科学、直观,更具说服力。②呈现了纪录片受众对不同类型纪录片的喜爱比例,为观
点的提出提供依据。
【评分标准】每点 2分。
5.①选择了不同国家的受众共同关注的题材,体现了中国纪录片书写中华文明,同时记录
世界文明的重要职能。
②通过创新表达方式,如 4K技术、微纪录、轻表达,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两国深厚的历史
文化内涵。
③选取“人类视角”,使观众通过了解和把握自己生存的世界来认识把握自己。
④积极搭建“中国倡议下的世界对话”的平台。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中展现了自
身的责任和能力。
【评分标准】每点 2分,任选 3点 6分。意思对即可。
6.C(“石匠却口拙言迟,不愿回答”错,从原文“不发表阔论高谈”以及对“我”说的一
番话来看,石匠并非口拙言迟。)
7.C(“这造成了小说在情节结构上的外在残缺”错,应为“这构成了小说的叙述留白”)
8.①“石匠留下的歌”既指石匠锤凿发出的叮叮当当的好听的声音以及经过石匠修理后的
水碾发出的“清越、悠扬”的声音;②又指石匠精湛的手艺、“见过世面”的人生阅历带给
我的人生启蒙和启迪;③还指留存在“我”记忆深处的山村生活、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等传统
文化与文明。(4 分。每点 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9.①故事短小,意蕴深长。文章通过叙写一个石匠为“我”家修理水碾与“爹”与“我”
想通过见石匠了解外界的故事展现出世情、民生、传统技艺等丰富的历史内容,不以宏大曲
折取胜,而是以小写大,以小场景反映大历史。
②以“我”的诗性视角叙事,感情真挚。文中写“我”眼中的石匠、父亲,以及对外界的懵
懂好奇,突出“我”的主观感受,使小说具有情韵美。
③景物、人物描写具有诗歌意境美。作者以审美眼光写物写人,如写石匠喝茶、吸烟、休憩、
凿石,写锤子的回声、凿后的碾槽等,将人与物变成诗的意象,处处充满了意境美。
④语言简短,言简意丰。如第 4段写水碾子的历史、人物对话以及石匠的回答多用短句,富
有音韵美,耐人寻味。(6分。每点 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10.C (文段的意思是:“晋江人文比其他县要兴盛。先生到了后,就更勉励父老乡亲,让
2
他们教育开导子弟,那些渐渐地成为俊杰的人,他亲自予以礼遇。从此后晋江参加童子试的
多大万人。”“其父兄”是“劝勉”的宾语,排除 A、D;“亲”是副词修饰“加宾礼”,排
除 B。故选 C。)
11.C(“与……‘解褐’同义”错。解褐,意思是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仕为官。)
12.D (“他免职归居金溪”错误,原文“先生之免金溪而归”意思是“先生从金溪免职后
归居华容”。)
13.(1)你看你父亲将受杖刑了,却怎么忍心看呢,不孝的罪名如何能推托得掉?
赋分点:若:你、你的;大杖:杖刑、杖责;安:怎么;句意分落实在“不孝何辞”上。
(2)县官相信先生向来是德高望重之人,了解到他反映的民情属实,无其它(隐情),最终
按他说的(办了)。素:向来,一向;察:观察到,了解;卒:最终,最后;句意分落实在
“如先生言”上。
14.①华容土地贫瘠,常受水浸的灾祸;②赋税重;③百姓不懂主动申请减免赋税。(评分说
明:1点 1分,给满 3分为止。)
参考译文:
复斋先生,姓张,华容县人。先生年幼就善于写文章。入官学后,遇上吴三桂叛乱,颠簸往
来于战阵中,和他的弟弟召修背着母亲跋涉于危岩深谷之间,几乎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康
熙乙丑年间中进士,主政福建晋江,多行善政。上司准备上疏推荐他,但先生因母亲年迈要
养老送终(而推辞)。当地百姓挽留他而不能,哭着送到洛阳桥的有数万人。张复斋先生侍
养母亲二十年后,才起用为江西金溪县令。正值荒年,先生请求获得七千多石粮食,多方赈
济、借贷,救活了很多人。恰逢有上级官员倚仗朝廷权贵,他所隶属的郡县官员都被胁迫而
归依其门下,(上官)并向他们索求厚礼。张先生不愿屈从,就辞官回家。金溪的百姓像晋
江的百姓一样挽留哭送他。在晋江时,有商人埋怨他的继母的苛求,而不奉养他的父亲。他
到县衙申诉。商人向先生送礼,以家里贫困为由请求宽解。大家都争相去看,天正冷,商人
拿新衣服给他父亲穿,而自己穿着破衣服,装出又冻又饿的可怜相,并说:“有衣服都用来
孝敬父亲了。”张先生特意怒视他的父亲,说:“孩子冷成这样,你不体恤他吗?”喊下吏拿
大棒来。张先生斜眼看商人脸色如平常一样,突然指着他骂道:“你看你父亲将受杖刑了,
却怎么忍心看呢,不孝的罪名如何能推托得掉?”就用大棒敲那商人,而他父亲就在旁边哭
泣。张先生拿出贿金给他父亲,说:“用这安度晚年吧。”大家都拍手称快。百姓欠税久不能
交,等到交纳延期那么赋税就更多了。先生询问得知他们不得已到了卖孩子的地步了,就捐
献出俸禄赎回孩子还给他们。晋江人文比其他县要兴盛。先生到了后,就更勉励父老乡亲,
让他们教育开导子弟,那些渐渐地成为俊杰的人,他亲自予以礼遇。从此后晋江参加童子试
的多达万人。先生从金溪免职后归居华容,足不出户。华容在洞庭湖畔,地势低洼而赋税苛
重。在明朝末代,百姓多有流亡。国家最初规定赋税准许原来额度每十亩可减为六亩多,后
来土地开垦面积渐渐增加,而朝廷清丈令下达后,县官认定他们欺骗官府、隐瞒实情,准备
征收全额赋税。先生说:“我没有中等人家的田产,而乡人就更困苦不堪了。”于是到县衙禀
报事由,说这地方都是湖岸荒滩之地。十有八九被水浸没,百姓不懂得按先例请求减免赋税,
应当准许湖乡按下等地来征收赋税,一亩地只收一升粮。县官相信先生一向是德高望重之人,
(又)了解到他反映的民情属实,无其它(隐情),终于按他说的办了。华容人至今还受用
3
他给大家带来的利益。复斋先生名召华,字君实。评论说:先生在做官前前后后仅四年,然
而他做了很多有利于百姓的事情。
15.D.《其三》颈联是反躬自省自己身为幕宾而没有潘岳那样的才能。
16.①为深重的国恨家仇而悲愤;②为山河沦陷六军尽散而悲哀;③为将星殒落,朝纲败坏,
贤良不得重用而悲哀;④为自己才能有限无力救国而悲伤。(答对 3点得 6分)
简要赏析:
第二首着重写斗争的艰苦。诗人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选取了一些具有边塞特色的意象,
胡沙、悲笳等,描绘出一幅边塞特有的苍凉画面:在胡地黄沙滚滚的大漠中,夜色里回响着
悲凉的胡笳之音……但这仅仅是比喻、象征而已,实际上诗人写的是起义军艰苦的抗清复明
的战斗生活。首联把战斗和思乡结合起来,以“战苦”提携全篇,因为是寡难敌众才“难酬
国”,因为仇深才不“敢忆家”,苦而且难,仍能坚持战斗,这就突出了仇之大且深。“仇深”
二字是关键。颔联用具有民族特色的“汉腊”代指作者为之奋战不息的明朝,表达了忠于国
家的决心,但明王朝大势已去,清军入侵,山河沦丧、满目荒凉,诗人痛惜而无奈的心情跃
然纸上。颈联是艰苦的战斗生活的写照,“翻旗影”“冷剑花”高度概括了刀光剑影的惨烈战
斗;“落月”“清霜”等典型意象,象征诗人思念故国的拳拳情怀。尾联把诗人无比痛惜、悲
愤,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推向高潮:起义军全军覆没,悲凉的胡笳之音在夜空中回荡。全诗
意境厚重沉郁,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第三首写同仇敌忾的精神。开篇即直言对明思宗的怀念。崇祯皇帝煤山自缢,到作者写此诗
时已经三年。接着写史可法蒙难,扬州城破,是各镇不听调动,福王政权腐败无权威的结果,
叙述中有揭露,有批判,有深沉的感慨。接着又转向对自身的描述,惭愧自己身为幕宾而没
有潘岳那样的才能,这是作者的自谦,最后以设问作结,引人深思。
17.(1)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2)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3)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共 6分。每答对一空给 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第 3句可选答案中任意一句;如有其
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
18. A石破天惊:山崩石裂,惊天动地。形容不同凡响,也形容令人吃惊。惊天动地:使天
地都受到震动。形容影响或声势很大,令人震惊或感动。庸庸碌碌:形容才能平凡,没有志
气,无所作为。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不值得注意,缺乏魅力。从而:连词,重在表目的和
因果。进而:连词,重在表递进关系。交相辉映:指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多用于形
容美好的景象。相得益彰:两者相互配合协助,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
19. C 表示直接引用,和题目引号的作用一致。A.表示特殊含义,“说话”指的是交流。B
是特定称谓。D是表讽刺或否定。
20. 两处改动:①“建立了地位”搭配不当,把“建立了”改为“具有”②“世界乃至中国”
改为“中国乃至世界”。
4
21.①它有很多种吃法 ②相较于吃生蔬菜 ③可见 (每点 2分,共 6分,③写“因此、
所以”不给分)
22.①研究发现,②食用蔬菜采用蒸和煮的方式更有营养,③多吃蔬菜,④可以改善健康状
况,⑤生熟搭配食用更合理。(每点 1分,共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