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三框 社会历史的主体 同步练习
(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
1.实现到 2020 年让 7000 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要采取
产业精准扶贫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兜底脱贫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四个一批”措施,坚
决打赢这场攻坚战。根据材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①致贫的原因多样,印证了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
②脱贫的手段各异,说明了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的矛盾不同
③脱贫的任务艰巨,要求坚持群众主体地位,激发内生动力
④脱贫的时间紧迫,必须超越历史条件,创新扶贫开发路径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A
【解析】①:从材料可以看出,致贫的原因多样,印证了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①符合题意。
③:而脱贫的任务艰巨,要求坚持群众主体地位,激发内生动力,通过实施“四个一批”,坚决打赢这场扶
贫攻坚战,③符合题意。②:脱贫的手段各异,“四个一批”分别针对产业、移民、低保、医疗等不同的
事物设计的,属于不同的矛盾而非同一矛盾的不同阶段,②错误。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脱贫工作必
须遵循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超越历史条件,④错误。故该题选 A。
2.2019 年 9 月 25 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入运营,从羊群奔跑的牧场、农田到被外媒称为“新世界
七大奇迹”的国际机场,这是神奇而华丽的转变。这再次证明奇迹是干出来的,大兴国际机场的建成投运,
背后是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默默无闻的辛苦付出。这表明( )
①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动性活动
②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④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①: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认识世界不是实践,该选项表述错误,排除①。②④:
把羊群奔跑的牧场、农田变成了“新世界七大奇迹”的国际机场,这是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默默无闻的辛
苦付出的结果,这表明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主观见之
于客观的活动,②④正确。③:该选项表述本身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③。故本题选 D。
3.2020 年 2 月 2 日,武汉火神山医院落成,一场“火神”驱赶瘟神的角斗战事正酣。当然,战胜病毒不仅
仅靠“雷神山”、“火神山”,更要靠钟南山和以党员为代表的奋战在防疫一线的医疗工作人员,要靠广
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配合。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争做防疫工作的先锋队,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
脚点
B.防疫工作中党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以体现全民政党的优越性
C.党在防疫工作中要更加注重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坚持人民至上
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类历史进步和社会形态演进,都主要是由人民群众推动的
【答案】D
【解析】A: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故
A 说法错误。B:全民政党说法错误,因为政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故 B 不选。C: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故 C 不选。D:防疫工作中需要党员干部,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配合,表明人民群众是历
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故 D 正确。故本题选 D。
4.(2017•江苏高考) 截至 2016 年 6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 7. 1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51. 7%。习近平总书
记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
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③要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②④侧重讲“为什么”,不是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排除。了解群众所思所愿,积极回应网民关切、
解疑释惑,强调了人民群众的重要性。设问中要求分析材料给我们的启示,即“怎么办”,①③讲的是“怎
么办”。答案选 B。
5.(2016•课标卷Ⅲ)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
丝的五十分之一……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讲述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劳动者的故事,讴歌中
国工人的精湛技艺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讴歌
劳动者,是因为( )
①劳动者是创造历史的社会主体和真正英雄
②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者在劳动创造中的作用日益融合
③劳动者的知识结构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优化
④劳动者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②③本身正确,但不是讴歌劳动者的原因,与设问指向不符。②③只是涉及了劳动者体力和脑力
的关系、知识结构的变化,没有涉及劳动者的地位和作用。本题考查人民群众的作用,为因果类选择题。
讴歌劳动者,是强调劳动者的地位和作用,①④正确。故选 B。
6.(2016•江苏高考)0.015~0.04 毫米,这是 90 后铣工张志坤在第 43 届世界技能大赛控铣项目中摘得金牌
的精度,然而像张志坤这样的人还是凤毛麟角。今天,我们呼唤工匠精神,呼唤的不仅是一个个技艺超群
的职业英雄,更是一群爱岗敬业、创新创业的广大职工和基层群众。这是因为( )
A.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 B.劳动群众是我国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C.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 D.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答案】D
【解析】A、B 观点本身正确,但与题意不符。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工作方法,C 表述错误,故排除。
题干主旨是,要使中国成为制造业强国,不仅需要职业英雄,更需要激发广大职工和基层群众爱岗敬业、
创新创业的热情,这表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D 正确。
7.(2015•课标卷Ⅱ) 2014 年 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
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
扎根生活。从唯物史观看,这是因为( )
①文艺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②文艺的发展取决于文艺创作方法的创新
③文艺反映社会生产生活的形式与风格是统一的
④文艺是反映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实践决定认识,文艺的发展取决于社会实践的发展, 不取决于文艺创作方法的创新,故②说法错
误。文艺反映社会生产生活的形式与风格不一定是统一的,故排除③。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
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体现出文艺创作要
坚持群众的观点和群众路线,①切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文艺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必须扎根于人民
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④切题。本题选 B。
8.(2014•浙江高考)漫画《统一武器》(作者:张吉亮)讽刺了( )
①形式主义,工作只重形式不管内容
②平均主义,追求无差别的利益分配
③本位主义,只顾本单位不顾大局和整体
④官僚主义,作决策漠视群众的意愿和要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漫画并没有涉及分配问题,②不符合题意;③与题意无关。漫画中的唐僧只讲团队整齐的形式,
不从徒弟的实际技能出发而统一武器,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①正确;漫画中唐僧的行为是一种漠视群众
意愿和要求的官僚主义作风,④正确,选 C 项。
9.下面漫画《畅通无阻》(作者:尹正义)告诉我们的哲学道理有( )
①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
②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③要以“民意”为制定政策的依据
④必须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漫画表现的是民意反映渠道畅通无阻,体现了对民意的尊重,
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坚持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①④符合题意。“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科学
决策的重要前提”是政治生活道理,不是哲学道理,②不符合题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③错误。故
选 D。
10.2019 年 9 月 1 日,生态环境部宣布,从今天开始,利用 3 个月时间开展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
题平时不作为、急时“一刀切”问题进行专项整治。这启示我们( )
①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②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③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④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②:题目中的表述不体现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也不体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①②排除。③④:
根据题意,生态环境部十分关注群众反映的强烈问题,体现了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反对急时“一刀
切”问题说明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D。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9 年《求是》杂志第 3 期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
阶》。文章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
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绿化祖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
展思想,广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人人出力,日积月累,让祖国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我们既要着力美
化环境,又要让人民群众舒适地生活在其中,同美好环境融为一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这一代人
就是要用自己的努力造福子孙后代。
材料二 为了实现绿色中国梦,库布其人打破“沙漠不可治理”的坚冰,创造了沙漠变绿洲的世界奇
迹,孕育出“守望相助、百折不挠、科学创新、绿富同兴”的“库布其精神”。宝贵的“库布其精神”,
为沙漠治理提供了不竭动力。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库布其人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相互扶持,积
极防沙治沙,共同建设美丽家乡。30 年治沙过程中,库布其人始终信念坚定,意志顽强,努力克服生态环
境难题,一年接着一年干,一步一步往前推,在一次次与沙漠的抗争中夺取胜利。面对沙漠治理这一世界
难题,库布其人从零开始,负重前行,以科技研发为钥,打开沙漠宝库的大门;以科技创新为剑,劈开沙
漠治理的坎坷荆棘……科技支撑下,库布其的绿洲一天天长大。近 10 年,库布其生态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
客近 1000 万人次,实现收入 24.6 亿元,“死亡之海”变成了“希望之海”,这是一条企业产业化经营、
地方兴业、生态增效的沙漠绿色经济之路。
材料三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生态文
明建设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并付诸行动。
运用唯物史观知识,说明绿化祖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合理性。
【答案】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
切依靠人民。
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要更好地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广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人人出力,让祖国大
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
③绿化祖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于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既要着力美化环境,又要
让人民群众舒适地生活在其中,不断增强人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解析】
本题设问要求考生运用唯物史观知识,说明绿化祖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合理性,知识限定
明确,属于分析说明类解答题。
首先,考生要明确教材知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
线,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然后,结合材料对基础知识具体分析。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要更好
地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广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人人出力,让祖国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绿化
祖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于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既要着力美化环境,又要让人民
群众舒适地生活在其中,不断增强人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12.(2017•课标卷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 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
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
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
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
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
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雾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
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的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
11 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答案】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历史创造者;树立人民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体的意识;根据社会
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和现实价值;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
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传承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解析】
本题易因对教材相关知识不熟悉或不能准确运用材料语言答题而失分。本题设问知识指示明确,意在考查
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调动相关知识即可组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