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第二框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2019 年 12 月,《远古的呼唤》经典音乐会在罗马举办,中国竹笛乐团采用民族器乐与西洋器乐结合、器
乐与声乐结合的形式,演奏了《阳光三叠》等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的音乐作品,让意大利听众尽情领略中
国古典音乐之美,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这表明( )
①传统文化因通过大众传媒传播而具有价值②推动文化交流能够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③中国文化得到了意大利民众的广泛认同④音乐之美能带来精神愉悦,丰富精神世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②:中国竹笛乐团的演奏“让意大利听众尽情领略中国古典音乐之美,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
表明优秀音乐作品能愉悦身心,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符合题意。④:中、意文化交流扩大了中华文化的
国际影响力,④符合题意。①: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是否还具有价值,取决于是否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
精神需求,能否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①观点错误。③:材料反映了该音乐会上演奏的音乐作品
得到了意大利听众的认可,但不能由此得出中国文化得到了意大利民众的广泛认同,③以偏概全是错误的。
故本题答案选 D。
2.2020 年,云南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与缅甸国家广播电视台合作推动建设中缅互播互译合作中心,缅语配
音版《红楼梦》、《西游记》等电视剧在缅甸相继播出,缅甸的一些优秀影视作品也被译成中文,在中国媒
体上播出。中缅互播互译( )
①尊重了文化差异,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推动了文化传播,有利于彰显两国优秀文化魅力
③创新了文化内涵,有利于促进文化与经济相交融
④实现了文化共享,有利于促进两国文化同步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材料中,缅语配音版《红楼梦》、《西游记》等电视剧在缅甸相继播出,缅甸的一些优秀影
视作品也被译成中文,在中国媒体上播出。中缅互播互译尊重了文化差异,推动了文化传播,利于维护世
界文化的多样性,彰显两国优秀文化魅力,①②正确。③:文化的内涵没有创新,而且题目中的表述不涉
及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排除③。④:“两国文化同步发展”的表述错误,排除④。故本题选 A。
3.2019 年 7 月 8 日,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共同举办的“三国志展”在东京拉开帷幕。这
是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的最大规模的中国主题展览,得到了日本民众的热烈响应。举办中国主题展览( )
①能够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③说明主题展览是文化继承的途径
④有利于加深日本民众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④:中日共同举办的“三国志展”在东京拉开帷幕,得到了日本民众的热烈响应,通过这种文化交
流,有利于加深日本民众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①④
符合题意。②:中日共同在东京举办的“三国志展”, 这种文化交流,直接促进了文化的传播,间接促进中
日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借鉴、融合,促进中日文化创新,推动中日文化发展,②观点虽然符合题意,但其
是间接作用,相比较而言,①④是最佳答案,②排除。③:中日共同在东京举办的“三国志展”, 是国与国
之间的文化交流,所以主题展览是文化交流的途径,③观点错误。故本题选 B。
4.(2019•全国卷Ⅰ)2019 年上映的国产电影《流浪地球》,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天下大同、和谐共
生的价值理念,借鉴国外科幻电影元素,讲述了全球联合起来拯救地球的故事,获得海内外观众广泛好评,
被称为“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从中获得的启示是( )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支撑文化创新的强大基因
②植根于民族历史的文化就能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
③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借鉴中融为一体
④中华文化在交流、借鉴和融合中能够更好地创新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根基、文化创新的途径。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漠视对传统文
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①正确;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植根于民族历史
的文化不一定能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②说法错误;不同民族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
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③错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中华文
化在交流、借鉴与融合中能够更好地创新发展,④正确。故选 B。
5.(2018•全国卷Ⅱ)截至 2016 年底,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达 86 个,中医药传播到世
界上 183 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文化意义在于( )
①实现中医药文化的转型升级 ②扩大中医药文化的世界影响
③创新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 ④满足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的知识。解答本题的题眼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文化意义”。中医
药加强合作、广泛传播、走向世界,能够扩大中医药文化的世界影响,满足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②④
符合题意。中医药走向世界,扩大了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没有实现中医药文化的转型升级、创新中医药文化
发展的价值导向,①③不符合题意。
6.(2018•全国卷)2018 年 2 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
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春节”“气功”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
度排前,“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中国梦”“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汇获得较高关注。这说明( )
①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
③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
④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化交流与传播、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中国话语海外认知
度提高的原因。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
新现象。这说明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而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
化影响力,③④正确;①中的“取决于”说法错误;中国文化传播既包括优秀传统文化,也包括今天的先进文化,主
主要内容应是先进文化和健康有益文化,②说法错误。
7.(2017•课标卷Ⅲ) 80 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
许多优秀的作品。埃德加•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向
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壮丽的史诗,引起强烈反响。这表明( )
①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
③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 ④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文化的内涵是指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中国
的革命文化产生于中国的革命实践,其内涵不是交流的产物,③说法错误;大众传媒有利于促进革命文化
的传播,但这与革命文化是否有价值无关,④予以排除。中国的革命文化吸引了国外的作家,反映了革命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①符合题意;80 多年前的革命文化至今仍然引起强烈反响,表明优秀文化具
有历久弥新的感染力和感召力,②说法正确。答案选 A。
8.(2014•天津高考)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
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
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
一史实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不同民族文化交流会使世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不会使文化差异性消失,②说法错误;推动文化
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而不是文化交流借鉴,④说法错误。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宋
明理学,体现了①;“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以儒家为主导”说明③正确。故选 C 项。
9.(2014•江苏高考)“沙画瓶”是一种源自中东地区的艺术品。它是将死海海底的彩矿石磨制成的沙子填入玻璃
瓶中,组成沙漠、骆驼等形状。一位中国女孩受此启发,用来自海南的岩石磨制成粉末,替代原来的稀有
材料,并将五彩斑斓的沙漠奇景和古老的中国文字相结合,打造出“中国文化遗产系列”、“古诗词系列”等“沙
画瓶”,受到极大的欢迎。 材料表明( )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 ②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有助于文化创新
③在实践中可以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 ④文化创新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
A.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①错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文化继承的过程,文化创新还需要
在这个基础上“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④片面。中国女孩打造的“沙画瓶”是文化创新的成果,借鉴了中东地
区“沙画瓶”艺术,②符合题意;在“沙画瓶”的创作实践中建立的海南的岩石粉末、沙漠奇景、中国文字之间
的联系属于人为事物的联系,③符合题意。答案选 C。
10.2019 年 1 月 17 日至 22 日,第二届“大师之路”系列文化交流活动—中法音乐文化节系列活动拉开帷幕。
举办中法文化交流活动的意义在于( )
①使世界各国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②尊重本民族文化,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③借助文化交流增强中法政治互信
④通过文化交流增进中法两国人民的友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③④:举办中法文化交流活动,有利于通过文化交流增进中法两国人民的友谊,借助文化交流增
强中法政治互信,③④符合题意。①:“使世界各国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夸大了举办中法文化交流活动的意
义,①说法错误。②:尊重本民族文化,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措施,不是举办中法
文化交流活动的意义,②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D。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外交已经成为我国继经济外交、政治外交之后的又一大亮点,是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中国举办“俄罗斯年”、在美国举办“中国文化节”、在意大利举办“中国天津周”、在荷兰举办“中国文化艺术
节”,另外还有“中华文化非洲行”“海湾中国文化周”等大型中外文化交流活动。这些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在全世
界掀起了一股“中国热”,扩大了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运用哲学与文化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认识。
【答案】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所以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也具有相互交融
的特点,并且这一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显著。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的民族文化可以相互交流、融合。中
华文化也是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融汇各民族文化,同时与外来文化不断碰撞、不断交融、相互借鉴、取长
补短而成长起来的。开展文化外交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也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我
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又要更加主动积极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在经
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趋势明显加快的今天,我们必须发展文化外交,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解析】
本题通过中华文化的传播活动设置情境,从哲学与文化的角度设置问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化与社会、文化
传播等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
的能力。
第一步:分析设问,本题的知识范围是哲学与文化,属于宏观知识范围;分析对象是上述现象;题型是认
识类题。
第二步:根据分析对象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即:①文化外交已经成为我国继经济外交、政治外交之
后的又一大亮点,是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文化外交已经成为我国继经济外交、政治外交之后的
又一大亮点,是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步:分析分析对象,归纳出所要用的知识点,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阐述进行文化交流
这一现象。
12.(2017•课标卷Ⅲ)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铁路“走出去”,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
材料 中国铁路项目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在埃塞俄比亚,中国企业近年来为当地培训了 1.5 万
名铁路员工,满足了亚吉铁路建设运营需要。在肯尼亚,7 年内将有超过 3000 名蒙内铁路的员工在当地和
中国接受培训。中国企业负责人说,我们不仅要完成铁路工程硬件的良好建设,更注重铁路工程技术和管
理经验等软件的完整移交,实现“中国标准”真正为肯尼亚人所用。中国铁路“走出去”越来越成为中外经济往
来的桥梁、民心相通的纽带,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文化意义。
【答案】
商业贸易和人员交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中国铁路“走出去”,提高了“中国制造”的知名度,成为外国民
众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扩大了中外人员交往,有利于中国民众了解外国文化;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
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解析】
本题限定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作答,以小切口方式考查学生,应结合材料对应作答。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
有文化传播的途径、主要手段以及文化交流。材料中“中国铁路‘走出去’越来越成为中外经济往来的桥梁,
民心相通的纽带,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等信息体现了商业贸易和人员交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材
料中“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扩大了中外人员交往”等信息,说明中国铁路“走出去”不仅有利于打造“中
国品牌”经济意义,也有利于外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
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