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和其它数学知识一样是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2.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l”的含义。
3.掌握分母、分子的含义和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具、学具准备:学生准备几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长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一、教学分数的产生
1.导入
出示课件一
剩下的不足一怎么记?
2.计算。
教师让学生把一个饼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分得饼的个数怎样来表示?再结果不能用整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分数。
教师说明: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为了适应客观实际的需要,而产生了新的数——分数。开始,人们只认识一些简单的分数,如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经过很长时间,才产生像现在这样完善的分数读写法和四则运算。我国是世界上发明和使用分数比较早的国家之一。
二、教学分数的意义 。
教师说:我们已经学过,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我们来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
(1)出示课件三。教师问:这块饼是怎样分的?被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是几分之几?(引导学生回答:这块饼平均分成了2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是二分之一,即。)”
教师再在图1上标出。
(2)出示图2。教师问:这样的分发对吗?教师强调一定要平均分。
教师让学生拿出正方形的纸,把它平均分成4份,指出其中的一份和三份各表示几分之几?(提醒大家用不同的方法折叠。)然后让学生展示自己折叠出的图形,一般有以下几种:
引导学生回答: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阴影部分表示,空白部分表示。教师出示下列图形,问:其中的1份或3份能不能说是每个图形的四分之一或四分之三?为什么?
学生回答:都不能。因为每个图形都不是平均分成4份。
2.出示课件六
教师:我们还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比如一堆苹果,一批玩具,一班学生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3.出示课件七。
教师小结
4.出示课件八
教师指出,从前面的教学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多物体组成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教师说:把什么看作单位“1”?怎样分单位“1”的?(学生回答后,教师要强调“平均分”是分数意义中的关键部分。)
5.出示课件九
三、巩固练习
1.出示课件十---十三
2.操作练习。
教师让学生拿出长方形的纸,把它平均分成 4份,指出其中的一份与三份各表示几分之几?尽可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学生所展示的分法可能有以下几种:
(阴影部分是,空白部分是。)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供同学们思考:如果长方形的形状与大小都相同,平均分成四份的方法不同,每一份的形状是不同的。每一份的面积是不是相同?为什么?
3.出示课件十四---十七
学生回答教师订正
四、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以前我们也学过分数的意义,那么两者有什么不同呢?以前是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看作一个整体。这节课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又进一步抽象为单位“1”。所以,分数的意义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其中“平均分”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