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生 物 教 案
嵩县田湖一中生物组
八年级(下册)江苏教育出版社
第八单元:生物技术
第20章:日常生活中的发酵技术
第一节(20.1):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
【设计依据与构想】
本章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内容主要涉及的是身边的发酵技术和工业化的发酵产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发现在日常生活中生物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关于身边的发酵技术教材安排了多个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实践活动,如制酸奶、酿米酒、蒸馒头、作泡菜、制作沼气发酵装置等。学生不仅对本节课内容感到新颖、好奇,而且还会对制作发酵食品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前面已经学习了微生物的种类和与人类的关系,如何进一步认识利用微生物而开发的生物技术产品,体会生物科学知识和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是本节教学的关键。这节虽然知识结构并不复杂,但从科学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角度看,内容和形式不容忽视,因为它为提高同学的实践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和机会。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1、尝试制作酒、泡菜、酸奶等食品的发酵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及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解。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认识发酵现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说出发酵技术的应用。发酵过程的控制(环境因素对产品的影响)。
教学方法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实验法、探究法相结合。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把准备好的面包、馒头、自制的酸奶、酱油、米酒、米醋、甜面酱拿出来,这些东西你们吃过吗?它们的生产与哪一类生物技术有关?
学生踊跃回答:这些食品的制作与微生物的发酵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师补充引导:在很久以前,人们发现果酒暴露在空气中会变酸,水果放久了会有酒味,并把这种现象称为发酵。刚才大家看到的那些食品都是通过发酵原理制成的。下面我们通过酿制酒酿的实验来讨论分析一下发酵产生的原因和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思想用学生常见常吃的食物打开学习本节知识的窗户,开门见山从生物技术的角度让学生感受微生物在我们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知道了生物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最终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愿望。
二、新课教学
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利用微生物的发酵技术造福于人类的历史非常悠远。在我国的漫长历史中,酒文化源远流长。许多脍炙人口的美丽诗句都与酒有关。如“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借问酒家何处有,路人遥指杏花村”,现在众所周知的国宴用酒“茅台”更是享誉五湖四海。我们的祖先很早以前就利用发酵技术进行大规模酿酒。同学们想不想弄清楚酒是如何酿制出来的?今天我们大家就都来尝试地做一次酿酒师。
酒酿制作: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3实验。制法:
1、将糯米先用水淘干净,直到水清为止。再用水浸泡约8h,以糯米没有硬心为度,捞出沥干。
2、将泡好沥干的糯米上屉蒸熟,再用凉开水冲一两遍,降温至30~35℃,沥干抖散待用。
3、将待用的糯米摊开,撒上酒药粉拌匀,盛入洗净的容器内抹平,并在中间做成一圆柱形窝形。盖严后用棉被包裹,放在约25℃左右的环境中发酵。经40h左右即成酒酿。
教师揭示酿酒的原理:发酵技术。
1、发酵的原因:是由微生物引起的。x k b 1 .c o m
2、什么叫发酵技术?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来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酒是酵母菌发酵的产物,果酒是乳酸菌发酵的产物。
现在我们尝试地来做一次酿酒师,在酿制前老师给大家一些友情提示:
(1)各种器具在使用前必须认真清洁,防止污染;
(2)酒曲碾碎必须均匀地搅拌在糯米中;
(3)温度应保持在25℃。
同学们现在开始制作,按照我们座位的四人小组开始合作完成,大家在制作的过程中要认真操作,时刻都要考虑到环境因素对你的产品影响,关键点:熟糯米、酒曲搅匀、温度适宜。祝愿大家都能酿制出飘香的美酒。
器材:蒸熟的糯米、酒曲、广口瓶、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碘液等。
学生活动:
1、学生4 人一组,先讨论有关实验的各种问题。
2、用冷开水冲洗蒸熟的糯米。将酒曲碾碎,均匀地搅拌在糯米中,装入广口瓶。
3、酿制酒酿的适宜温度为25~30℃,应采用各种方法保持适宜的温度。
4、两天后,取出酿制好的酒酿液体少许,制作临时玻片标本,使用显微镜观察在酿制酒酿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品尝自制的酒酿。
讨论:在酿制酒酿的过程中,为什么要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实验完毕师生总结酿制的要点:要选择好合适的酒酿,严格控制发酵的温度,注意防止杂菌感染。
设计思想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学习为突破,从活动入手,让学生亲身体验这个过程是个愉悦的过程且又主动的学习方式。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有助于提高学生多方面的技能。
(二)发酵技术与食品生产
多媒体演示:多种利用发酵原理生产的食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酸奶已经成为一种深受欢迎的饮料,酸奶不仅酸甜可口,而且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同学们知道吗?制作酸奶也是利用发酵技术。教师以学生爱喝的酸奶为例介绍酸奶的制作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的方法,服务自己的生活。
(三)发酵技术与日常生活
指导学生观察教材P4图201部分发酵产品,并结合实际举例说明发酵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观看制作沼气发酵装置。简介发酵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化工产品:酒精、柠檬酸、乳酸、香料等
医药产品:抗生素、维生素
食品和饮料:酱制品、酒类、饮料
设计思想通过对日常生活事例和发酵技术的讨论学习,学生对发酵技术的微生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知道如果消灭了微生物,人类需要的发酵产品就无法生产出来。通过对发酵技术的广泛应用的了解,意旨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精神。
三、知识梳理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内容:
1、发酵现象产生的原因;
2、什么是发酵技术;
3、发酵技术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四、评价检测:指导学生完成课本中的自我评价练习。
填空题:
1、果酒暴露在空气中会变酸、水果放久了会有酒味,这种现象称为。日常生活中通过发酵技术获得的产品有。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主动地改造了一些微生物,使这些微生物具有,从而生产人类需要的发酵产品。
判断题:
1、果酒暴露在空气中会变酸,是酵母菌发酵的结果。
2、制作馒头中的发面过程就是酵母菌发酵的过程。
3、人们很早就认识到发酵现象是微生物引起的,如利用微生物酿酒、制酱、制醋、制腐乳等。
五、课外延伸:尽自己的一份孝心,给家人制作出可口的泡菜
探究:你见过泡菜坛吗?制泡菜的原理就是利用乳酸使蔬菜中的有机物生成乳酸。你也尝试的做做!注意:制作时泡菜坛既要加盖,还要用一圈水封口,你能悟出其中的道理吗?
【教后反思】
第二节(20.2):食品保存
知识目标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1、说明食物腐败的原因。
2、尝试食物保存的一般方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收集资料。
2、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表达交流的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说明食物腐败的原因。
2、运用适当的方法保存食物。
教学难点
说明食物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作用的结果。
教学用具
多媒体演示、实验用具。
教学准备
1、教师事先做好实验准备。
2、学生搜集食物保存的常见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师:远古社会的人们每天都三餐不济,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类不仅吃饱了,而且还有了剩余。这样人们就得面临一个问题:如何将剩余的食物保存好?
多媒体演示稿
标题:食物保存
教学目标:
1、说明食物腐败的原因。
2、尝试食物保存的一般方法。
师:食物为何要保存?
生:因为不保存会腐败变质(学生纷纷发言)。
师:食物变质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生:是微生物(学生纷纷发言,猜测原因)。
师:真的是微生物吗?
多媒体演示稿
标题:食物腐败的原因
目的:说明微生物是食物腐败的主要原因。
小组讨论,探究防止食物腐败的方法,并设计实验
生甲发言:新鲜猪肉过段时间会长出霉斑,并有酸臭味。用显微镜观察,如果有微生物的存在,就可以证明食物腐败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生乙反对:不好,我们组认为他们做的不是太确切。如果把它放在冰箱里就不会有霉斑,所以我们组认为应该具体地说将新鲜猪肉放置于空气中。
生丙提出:猪肉在冰箱里放久了,也会长出各种霉斑,也会有酸臭味。
师总结:对,猪肉等食物放在冰箱里也会腐败,只是腐败延缓了。下面请看实验:
(1)敞口于空气中的肉汤;
(2)煮沸后封口了3d的肉汤。
让学生观察并对比。建议学生从颜色、浑浊程度、气味等方面比较,小组讨论并总结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学生总结:敞口于空气中的肉汤颜色更深,浑浊度更高,酸臭味更浓,所以在空气中的肉汤确实比封闭的更容易腐败。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是敞口的,微生物更容易侵入。
学生提问:老师,为什么家里用盐腌过的肉就不容易腐败呢?
师:用盐腌过的肉水分已脱干,一般干燥的食物比潮湿的食物不易腐败,因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必须要有水的存在。
下面请哪位同学总结一下食物腐败的原因与食物保存的原理。
生:食物腐败的原因是由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所引起的。
食物保存的原理是要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多媒体演示
食物腐败的原因:由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所引起的。
食物保存的原理: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动画演示食物腐败的过程和出示一些图片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保存食物,课前要求大家调查的生活中常用的食物保存方法,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与人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并发言
生:盐渍、放冰箱里、晒干、风干,能够帮助我们延长食物储存时间。正是由于采用了适当的方法,我们才能够吃到新鲜的食品。
师:出示一些有关食物保存的图片;播放几种保存方法的动画。
教师总结
除了这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食物保存方法外,还有一些现代的食品保存方法。
多媒体演示
传统的方法:晒干、风干、盐渍、糖渍、烟熏、酒泡等。
现代的方法: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
布置课后探究活动:收获大批蔬菜时,一般要采用储藏或加工成食品的方法来保存,探究当地的一种蔬菜的保存方法。
教后反思:
第21章:现代生物技术
第一节(21.1):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
【设计依据与构想】
《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既是对第二十章《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的延续,同时又是对它的升华;突出了教材注意密切联系技术与社会,而且注重知识的现代化的特点,使内容充满了21世纪的时代气息。但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现代生物技术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所以教学内容不是很突出,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可能会流于形式,让学生听热闹,而没有使学生在智慧与能力上有所提高。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正是基于本课的这种特点,我结合八年级学生特点(有一定的生活阅历,有探索奥秘的热情,主人翁责任感正在逐渐形成;但仍然是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思考问题还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老师加以正确引导),主要采取讨论、辩论、分析、总结等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教学中;通过学生调查、搜集、分析资料等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合作调查、自主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在完成对高新生物技术知识的认识与理解的同时,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各种能力。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2、举例说出克隆技术的应用。
3、关注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区分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
能力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2、让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2、能正确理解对待现代生物技术产物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基因工程及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2、细胞工程及克隆技术的应用。
教学难点
1、转基因抗虫烟草培育过程。
2、多利羊的克隆过程。
课时计划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准备多媒体资料。
学生准备
1、到超市调查转基因食品。
2、搜集、分析各种相应文字资料。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师:多媒体展示《介绍生物技术》。
师:我们进入21世纪,生物种类的发现与研究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同时研究生物的技术更是日新月异,通过影片与生活经验,你知道的生物技术都有什么?
生:回答(发酵工程、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等)。
师:你们回答的都非常好,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些现代生物技术。
设计思想渗透STS理念,是我们生物教师的教学之重。通过多媒体介绍生物科技,学生直观地看到21世纪的生物技术,从而激发学生了解现代科技的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投身这一领域研究的动力。
二、讲授新课
1、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
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我们知道了“基因工程”及“转基因技术”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这两个名词,那它们代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它们离我们的生活远不远?
生:不远,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转基因食品。
师:每个小组都对自己的家庭和超市进行了调查,请各小组宣读调查报告。
生:交流。
设计思想首先让学生宣读调查报告,知道现代生物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它们与我们密切相关,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加强了他们的参与感。又通过调查分析等形式,加强学生团结合作和探究科学的精神。
师:请同学们根据以下讲解,回答:“什么是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
师:讲解“巨型小鼠”产生的原因。
师:多媒体演示:转基因抗虫烟草培育过程。
提示:
(1)什么是基因?
(2)猜测什么是转基因?x k b 1.c o m
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总结。
生:基因工程——是按照人的意愿,运用人工方法,对生物的基因组成进行“移花接木”式改造的重组技术。
转基因技术——将人工分离,修饰过的基因(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动植物体或它们的受精卵内)的基因组中,并能在细胞中发挥作用。由于外源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性状的可遗传的变化。这种技术叫做转基因技术。
设计思想师生互动,总结基因工程与转基因技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师:除了转基因食品外,你们还知道什么转基因生物?
生:介绍其他的转基因动、植物。
师:应用转基因技术构建的生物称为转基因生物,包括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和转基因微生物。转基因食品就是用转基因生物生产和加工的食品。
设计思想通过补充一些知识,丰富了课程的资源,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不但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充实。
师:多媒体除了介绍了基因工程外,还介绍了一种现在经常说到的工程技术是什么?
生: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
师:下面我们来共同了解什么是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
2、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
生:阅读教材P12~P15。
生:讨论“什么是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
师:多媒体演示“克隆羊多利的诞生”。
学生总结:
(1)细胞工程是指在细胞水平上,有计划地改造细胞的遗传结构,培育人类所需要的动植物新品种。
(2)克隆就是不经过受精作用而获得新个体的方法。一般是指通过无性繁殖形成后代。
师: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与阅读,我们已经知道了细胞工程与克隆技术。那你们除了知道有克隆羊以外,还知道其他的克隆生物吗?
生:回答。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设计思想学生通过观看、讨论等方式,自主总结出克隆技术,并理解了细胞工程。
师:我们学习了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你们能找出它们的区别吗?
生:讨论,总结。
师:(1)基因工程是分子水平的DNA定向改造。
(2)细胞工程是根据细胞全能性的原理,在细胞水平上按照人们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技术科学。
设计思想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确两种工程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3、辩论:《多利羊的诞生对人类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提示:(1)分成两组,有正反面观点;(2)利用查找的资料做论据;(3)我们是否应该无条件的开发与利用这些现代生物技术?
设计思想学生在辩论中认识到现代生物技术应用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课堂评价
1、产生克隆羊多利的融合细胞的细胞核来自()。
A、乳腺细胞B、神经细胞C、生殖细胞D、其他细胞
2、我国已经培育出“青虫不吃的青菜”。你能利用所学到的知识设计这种青菜的培育过程吗?
四、知识回顾
1、举例说明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
2、举例说明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
五、课外拓展延伸
1、利用克隆技术能否使“恐龙复活”?
2、阅读资料:转基因技术现在应用广泛,但随着科学家的深入研究,1998年8月10日,苏格兰研究所的资深营养家在美国TTV电视台公布了1份未在专业期刊上正式发表的研究结果,宣布转雪花莲凝集素(GNA)基因的马铃薯能够损害大鼠的免疫系统;随后又与病理学家一道宣布转基因马铃薯同样影响大鼠的肠道、肝脏和其他一些器官,并暗示对人类健康也存在着危险。而这一时期,疯牛病、二英、禽流感、口蹄疫等一连串事件,使欧洲公众对转基因技术产生了本能的偏见,使得欧洲一部分国家对转基因技术的重视和投资与美国等国大不相同。欧盟和日本表示,如果美国种植转基因小麦,将停止进口所有来自美国的小麦。欧盟对转基因技术的担忧还对其他国家的研究和生产造成了很大冲击。
你能否根据这个资料来说一说《转基因食物的利与弊》。
设计思想我认为一堂优质的课不是把内容讲完,而是要让教学内容有一个空间,这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使教材更有魅力。
【教后反思】
第二节(21.2):关注生物技术
【设计依据与构想】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社会伦理问题”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一直是个存在争议的话题,也是个发展性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不可回避的问题并形成正确的认识,而不能将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给学生。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先充分说出自己的认识;新课程强调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习惯,所以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去伪存真,是这节课应该采取的措施。提前布置调查任务,讲清调查要求和注意事项,课堂上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展示调查结果的时间是这节课成败的又一关键;通过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引导学生更广泛地了解生物技术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课堂上注重在认知面的广度上的拓展,采用辩论活动的形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既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技术在工业、农业、环境保护、医药等领域的作用。
2、掌握调查报告的书写方法。
能力目标
1、学习调查方法,掌握调查技巧。 2、通过辩论,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思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生物技术引起的社会伦理问题的探讨形成正确的伦理观。
2、养成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习惯,认同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
3、在辩论中学会倾听、尊重和赞同,提高个人修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生物技术在工业、农业、环境保护、医药等领域的作用。
2、学习调查方法,学会书写调查报告。
3、伦理观、价值观的形成。
教学难点
1、调查方法与技巧的掌握。 2、伦理观、价值观的形成。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一些能充分说明生物技术在工业、农业、环境保护、医药等领域的作用的事例,制作成课件。
2、将辩论活动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制成课件。
3、提前一周布置调查活动,提出明确的要求,作出具体的指导。
学生准备
1、搜集生物技术和日常生活的关系的资料。
2、在教师的帮助下自由组成调查小组,通过讨论制定调查内容和对象,制定调查方案,设计好调查报告。在课前完成调查,并形成书面调查报告,为在课堂上汇报作好准备。
3、搜集生物技术涉及的安全和社会伦理问题的资料,准备辩论资料。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播放一段转基因生物培育过程的视频,引出生物技术话题。
设计思想播放视频,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更直接快捷地引入新课。此外,让学生感受日新月异的生物技术,旨意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汇报课前进行的“生物技术和日常生活的关系”的调查结果
每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调查结果,其他小组在倾听后可以提问,并对该组进行评价。教师在这个环节中是个组织者,更是个倾听者,其任务就是给学生搭建一个充分展示成就的舞台。在学生汇报时教师不能打断学生的发言,不能轻率地进行评价。
在学生汇报后再播放生物技术在工业、农业、环境保护、医药等领域应用的视频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生物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益。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设计思想汇报调查结果,给学生创造一个交流的平台,展示成就的舞台,尝试成功的天地,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认识规律,从而达成教学目标。从学生在展示过程中的精彩表现就不难看出,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充分信任学生,大胆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就能在教师的期望中茁壮成长。
活动二:关注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社会伦理问题
设计一个辩论活动,辩题一:正方——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的都是利益。反方——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的不都是利益。辩题二:正方——只要技术上可行,克隆技术可以应用于所有生物,包括人类。反方——虽然技术上可行,克隆技术也不能应用于人的克隆。
让学生选择自己的立场观点,持共同观点的学生组成一个辩论团,正反双方进行辩论。辩论前教师要提出辩论活动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特别要强调辩论过程中的语言文明和修养风度。教师在辩论过程中要充当裁判的角色,引导学生的辩论朝正确的方向发展,让每个在学生辩论的过程中都有收获。
最后教师总结:科学技术往往是一把双刃剑,生物技术的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带来了一些显在的或潜在的威胁和社会伦理问题。科学技术本身没有善恶之分,就看它被人怎样利用。如将生物技术用于工业、农业、环境保护、医药等领域,就将为人类带来福祉。反之将生物技术应用于战争,就将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怎样应用生物技术,将是每个现代人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当然即使人们应用生物技术的初衷是好的,某些生物技术也存在着安全性和社会伦理问题。这些问题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物技术的成熟继续被人们关注,人们会不断尝试着回答这些问题,如果同学们感兴趣的话,可以在这些领域里展示你的才华,将来解决这些难题的重任就落在你们的肩上了!wwW. x kB 1.c Om
设计思想通过激烈的辩论使达学生到了互相学习,学会倾听和理清自己思路的目的,同时还训练了思维的严谨性、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过程;通过交流、思辨,去伪存真,从而认清事物的本来面目,形成正确的认识,同时也在尊重对方辩友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修养。教材中能用来辩论的素材并不多,本节课的内容是难得的好材料,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教育机会,让学生不仅仅掌握一些生物学基础知识,更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训练思维、锻炼能力、提高修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样设计的指导思想来源于对新课标的解读,来源于对新课程提倡的三个教育理念的理解。
活动三:自我评价,盘点收获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经过讨论共同完成教材p17的思考题,并在全班交流。然后完成下面的“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
注:在你选择的“优、良、可”栏中画“√”。学生自我评价后教师再进行激励性评价。
设计思想学生盘点收获的过程也是自我评价的过程,内容不仅包括知识点的掌握,还涉及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结果是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收获,这无疑会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教后反思】
第九单元:生物的多样性
第22章: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第一节(22.1)生物的分类
教学用具
多媒体图片演示。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师: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经过漫长的演化孕育了生命。从冰封的北极雪原到炎热的赤道丛林,从喜马拉雅山之巅到大西洋的深层海底,地球上到处充满着生命,展示着生物世界的丰富多彩。
师: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现存的生物估计至少有400万种,已经绝灭的种类更多,那么我们将如何来识别、利用和保护它们呢?
生:对生物进行分类。
师:你们说得很对。这一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就是“生物的分类”。在生物分类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生物间的“异”来加以区分,根据生物间的“同”来加以合并。在这一节里我们要学习的目标是:
[多媒体演示稿]
生物的分类
•列举生物分类的依据
•举例说出生物分类的等级
•描述种的定义
师:我们先看两张图片。
[多媒体演示稿]
昆虫标本
师:请同学们说说为什么要对昆虫进行标号,目的是什么。
生:便于识别和分类。
师:那么,分类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学生阅读]课本内容“一、生物分类的依据”
生:对生物进行分类的目的是有利于人们认识和研究它们。
[多媒体演示稿]
生物的类群
师:根据教科书上的图,说出生物应该分为几个类群。
生:植物、动物、微生物。
师:根据教科书上的图,说说生物学家对生物进行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阅读]课本内容
生:依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在进化上亲疏远近的关系等等,将生物分为若干类群。例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
师:很好,谁还有不同意见?
生:有,生物分为五界系统(已看过阅读),包括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师:让我们看一段文字和图片。
[多媒体演示稿]
课外阅读“生物的分类”
师:归纳生物分类的依据等。“五界系统”是一种分类学说,现在还有人认为应该在五界系统的基础上,再加上“病毒界”,成为“六界系统”。将来如果有同学感兴趣可以参与生物分类的研究。
[多媒体演示稿]
生物分类等级示意图
分4人小组进行讨论:
(1)猫、虎、豹、狼、狗五种动物间有什么共同特征?
(2)根据相似程度的不同,它们分为几大类?
(3)图示中的分类等级如何准确地表述?
(4)尝试根据图示给五种动物报“户口”。
(5)完成人、猩猩分类等级的表述。
(6)描述种的概念、种的基本特征。
(7)根据分类单位中的相互关系,对它们间的亲缘关系加以区别。
师:哪一个小组讨论好了?请谈谈你们的看法。
生:(一组)我回答前三个问题,行吗?(教师:好的)
答:①这五种动物外表很相似,它们都喜欢食肉,都属于食肉目。②根据相似程度的不同分为三大类(猫、豹、犬属)。③图示中分为七个等级,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师:你回答的很正确,谁来给图中五种动物报“户口”?(生:笑)。
生:(二组)我来回答。猫为哺乳纲、食肉目、猫科、猫属;豹、虎为哺乳纲、食肉目、猫科、豹属;狗、狼为哺乳纲、食肉目、犬科、犬属。
师:谁来报人和猩猩的“户口”?
生:(摇头)不知道。
[多媒体演示稿]
生物分类的等级示意图,设计动画打出:哺乳纲、灵长目、类人猿科。
生:啊!(惊讶)
生:我来回答第6个问题。种,又叫物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特征有三:①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相似;②生态分布基本相同;③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同种生物的有性生殖可以生育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师:打出[多媒体演示稿]思维拓展2。你们支持哪种观点?要陈述理由!
生:(各不相同)第1组同意第一种看法,第2、3组大多同意第二种看法。
师:让我们仔细讨论一下。
[多媒体演示稿]
种的概念、特征
生:噢!
师:谁来回答第7个问题?
生:集体读P23的第二段。
[多媒体演示稿]
生物的分类板书(全部)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教师小结:生物分类系统的主要级别是种、属、科、目、纲、门、界。种是基本单元,界是最大单元。随着生物科学研究的进展,分类层次不断增加,单元上下可以附加次生单位,如总纲(超纲)、亚纲、次纲等。
教后反思:
第二节(22.2):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
【设计依据和构想】
植物界是学生学习分类知识后接触到的第一个生物类群,也是学生感性认识最丰富的部分。我的设计构想是:运用多种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自主探究、讨论、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来获取知识;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并创造条件把活动开展好。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植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自然界中的每种生物都以其独特的方式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相适应,尤其表现在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上。通过活动让学生形成一个基本观点:植物是人类不可缺少的朋友,懂得保护我国的珍稀植物,增强热爱大自然、爱护植物的情感。深化“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植物的主要类群及特征。
2.举例说出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关注我国的珍稀植物。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具有动手操作的能力。
2.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说出植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
2.举例说出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3.关注我国的珍稀植物。
教学难点:
1.说出植物主要类群的特征及其对环境的适应。
2.说出植物各类群之间的相互关系。
3.探究水生植物对水生环境的适应。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一些不同类群植物的图片,录像。采集一些松树的球果。周密的教学设计,用powerpoint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以小组为单位,6人一组,由学生自己选出组长。利用课余时间到大自然中观察各种绿色植物的生存状况和生存环境,并采集一些实物。如果你所在的地区有松树,别忘了也采集它们的球果。
2.通过报刊、杂志和网站,搜集一些有关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方面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和录像)
课时安排:2课时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教学流程】
(第1 课时)www .Xkb1.coM
1、导入新课:
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几种常见的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思考问题:(1)你认识图片中的哪些植物?比较它们的形态和生活环境,你发现了什么问题?(2)你还收集到哪些植物图片?(学生上前展示图片)学生经小组讨论,达成共识:植物形形色色,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各异,植物世界五彩缤纷,绚丽多彩。引入新课。
设计思想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2、新课教学:
活动一:藻类植物
(1)创设情境:
一个学生出示一个水已经变绿的鱼缸,然后提出问题:如果养鱼缸长时间不换,缸的内壁上就会长出绿膜,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什么原因?
引起其他学生们的议论,有的说是鱼排出的粪便染绿的。有的猜水中生有绿色植物。有的说是因为水中生有大量的藻类植物……
设计思想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入手,降低了知识的起点,缩短了课本和生活之间的距离。便于学生对这一问题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同时提醒学生,平时要注意留心周围的事物,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2)实验:观察池塘水中的藻类植物
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书上P25的步骤进行探究活动,并思考屏幕上的问题:A 你所观察到的藻类植物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的?B 它们有专门的根、茎、叶等器官吗?C 它们的形态结构是如何与环境相适应的?D 对于藻类植物你还想知道什么?
教师巡视指导,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①爱护实验器材②正确使用显微镜③仔细观察。最后把学生中存在的有共性的问题拿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通过学生课前查找的资料和课上的观察、讨论和交流,很容易回答出前两个问题,但对于第3个问题,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和指导。
设计思想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给出思考题,使学生学习的目标具体、明确,避免盲目性。同时为下面学习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埋下了伏笔,也有利于学生对将这三类植物进行对比。
(3)展示成果:
最后,教师把学生做的好的临时装片(衣藻、水绵)用显微投影来展示。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概括出藻类植物的共同特征,及其与环境相适应的特性。
设计思想通过展示成果,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活动二: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1)生活环境:
根据平日的观察,想一想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教师趁此机会用课件来展示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它们二者有相似之处,都生活在阴暗潮湿的陆地上。
(2)形态结构:实验:观察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及其生活习性
首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书上P26的步骤进行,有条件的学校用盆栽的葫芦藓和铁线蕨为实验材料,没有条件的可以观察标本或图片。
学生:思考屏幕上的问题:A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有根、茎、叶吗?B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植株高矮一样吗?C 描述它们的主要特征及其生活环境。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活动: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来进行。这些植物不但具有根、茎、叶的分化,而且根、茎、叶中还具有机械组织和疏导组织,因此能更好的适应陆地生活。
教师:将带有孢子囊群的蕨类植物的标本发给学生。
学生:用放大镜仔细观察。通过观察,使学生明确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而是靠孢子繁殖的。它们只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设计思想前面学习了藻类植物的基础上,对于这部分内容,教师不需过多参与,学生完全可以自行解决。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堂小结:
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录像,通过观看,回顾这三类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生活环境,以及它们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设计思想通过看录像,使学生对这三类植物有了一个更全面、系统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对“绿色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更加深了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
4、课内评价:
(1)学生独立完成P32的自我评价1 2 3,然后组内互评。
(2)小组讨论“思维拓展”部分1,最后全班互评。Xk b1.C om
(3)讨论:“西湖春色归,春水绿如染”,“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台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三句诗词中分别涉及到了哪几种植物?
设计思想通过对以上三句诗词的讨论、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2 课时)
新课内容
活动一:
教师:在初一的时候,我们曾经学习过有关绿色开花植物的知识,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学生:思考问题:1.绿色开花植物具有哪些器官?2.绿色开花植物的受精方式很特殊,称为什么?3.绿色开花植物又被称为什么植物?为什么?
设计思想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又获得了新知识,一环扣一环,一步一步使问题得到深化。
活动二:裸子植物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录像“松树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生殖过程”。
学生:结合手中的实物“松树的球果”进行观察。通过课前的实地考察和课上的观察,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进行对比,找到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总结: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都属于种子植物。但裸子植物种子是裸露的,没有果皮包被着。(教师还应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种子植物是植物界中一类比较高等的植物。)
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举例说出自己知道的几种裸子植物的名称,展示课前收集到的相关图片、录像。通过成果展示和资源共享,学生知道,我国的裸子植物资源丰富,素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美称。
设计思想通过实地考察,有利于学生获得第一手材料,增强每个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参与意识。让学生领略到大自然的美,认识到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活动三:探究水生被子植物对水生环境的适应
步骤:(1)教师播放录像:几种水生被子植物及其生活环境。
(2)学生6人一组,尝试提出有关水生被子植物适应水生生活的问题(先猜测)。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3)根据自己的猜测,作出相应的假设。
(4)利用推荐的器材,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作出的假设。
(5)得出结论,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6)小组内讨论:水生被子植物是如何适应水生生活的。最后全班交流。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环境中的被子植物有其特定的适应方式:生活在陆地上的,根系发达。生活在水中的,体内通常有气道,以运输氧气,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同时,借助水的流动为其传播果实和种子。
设计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通过播放录像,让学生通过看录像来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和设计实验。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能力。
活动四: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课前查找的资料,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来讨论“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设计思想这样的交流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表达自己见解,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到植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爱护植物的情感,深化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题。
活动五:关注我国的珍惜植物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几幅我国珍惜植物的图片.
师生:共同来关注这些稀有资源。
设计思想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渗透给学生:要珍惜这些天然财富,保护这些历史遗产,自觉维护生态平衡。
课内评价:学生独立完成P32的自我评价5,思维拓展2,然后组内互评。
课外延伸:实地考察校园内的绿色植物,拍成照片并进行分类,举办一次“美丽的校园”图片展。(两周后展出)
设计思想在校园内举办植物图片展,让全校同学都来感受大自然的美,并在全校发出倡议,让大家用实际行动爱护植物,爱护大自然。
【教后反思】
第三节(22.3):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
【设计依据与构想】
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培养,本节课从同学们熟悉的动物入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教学内容,分析动物的特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延伸了教学内容。在动物与人的关系调查中,使学生认识到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认识到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得到一定的提高。根据学生的探究心理特点,利用社会调查、资料收集、讨论等几种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实践能力。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能够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4、关注我国的珍稀动物。
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总结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各大类群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2、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分析思考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信息处理、概述总结和表达交流能力。
4、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主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2、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3、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合作、学会倾听,乐于讨论,从而体验与人交流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概述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区别。
2、举例说出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3、举例说出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x k b 1 .c o m
1、探究不同土壤环境中的无脊椎动物。
2、学会用辩证的观点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调查活动的组织、开展与落实。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将学生分成小组,选出小组长。
2、制作相关的课件。
3、布置并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
学生准备
1、“不同土壤环境中的无脊椎动物”中土壤的取样和分析观察及汇总。
2、瓶装的小活鲫鱼。
3、小组分工协作,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等途径,尽可能多地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并制作相应的展示作品。
4、每人搜集1~2种我国珍稀动物的图片或资料。
课时计划5课时
【教学流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以“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视频引入新课,通过精美的动物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一上课就融入学习和探究的氛围中。然后教师顺势抛出本节课题:在人类文明的演化过程中,动物给人类很大的帮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去了解它们、关心它们。
设计思想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感受、思考、置疑,唤起学生好奇心,学生的心情愉悦,兴趣盎然,主动建构科学知识。
二、新课教学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教师活动:播放一组动物的图片,看看同学们认识哪些可爱的动物,每个同学将知道的动物写在纸上,并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式将它们分类,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个小组得第一。
学生活动:积极收集信息,及时记录。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几种分类方法:
1、按身体背部有无脊椎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按生活环境分:水生动物、陆生动物和空中动物。
3、按运动方式分:爬行动物、飞行动物等。
教师活动:对同学们积极思考给予鼓励与肯定,然后抓住契机,及时给学生引导:生物圈中生物到底怎么分呢?看来分类标准不同,分出的种类也不同,那么科学家根据什么特征来分类的呢?根据有无脊椎把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邀请学生:你愿意拖动图片,将这些动物进行分类吗?
学生活动:学生拖动图片,将这些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设计思想让学生根据一定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既体现科学分类方法,又有助于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通过拖动图片,进一步加深对无脊椎和脊椎动物的认识,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活泼,更好地吸引抓住学生。
三、探究展示
教师活动:课前老师已经带领各小组长,选取不同生境的土壤,对土壤中的各种土壤动物进行分类,来探究不同土壤环境中的无脊椎动物,通过观察、探究不同土壤环境中的无脊椎动物,请把写出的实验报告与大家交流,汇报探究结果。
学生活动:发言人展示小组自拍的各种不同土壤中发现的无脊椎动物的图片,并配以文字说明,以表格的形式展示探究结果:
活动得出结论:
(1)动物生活在适宜自己生活的环境中。
(2)动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也说明生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教师活动:点评各小组在活动中的表现。
设计思想采用“课堂—校外—课堂”的新型的教学模式,结合观察法、讨论法、合作法多种学习方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的教学理念。
四、接触新识
教师活动:无脊椎动物种类繁多,数量较大,大多个体较小,结构简单,分布很广,与人类关系密切,占动物种数的95%以上。根据无脊椎动物的一些特征,又可以把它分为不同类群,今天我们主要学习无脊椎动物中比较高等的类群: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和节肢动物门。
1、出示三组图片: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1)环节动物:蚯蚓、蚂蟥、沙蚕
(2)软体动物:珍珠贝、蜗牛、枪乌贼
(3)节肢动物;河蟹、蜘蛛、蝴蝶、螳螂、蝗虫、蜈蚣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三组图片,分别说出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外部形态上有什么特点?生活环境如何?
2、然后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并总结:
(1)环节动物的身体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组成(生活在水中、陆地)。
(2)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大多有贝壳(生活在水中、陆地)。
(3)节肢动物身体分节,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和分节的附肢,头部有眼、触角、口等器官(生活在水中、陆地和空中)。
活动三设计思想:通过观察、分析、识别动物的主要类群,发展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并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五、思维训练
教师活动:我们以螯虾为例,来看看节肢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播放螯虾的形态及在水中运动的视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下列问题:
(1)螯虾身体的头胸部和腹部有哪些器官?分别有什么功能?
(2)螯虾有哪几种运动方式:这些运动方式分别与螯虾的哪些器官有关?
3、小组讨论总结:
爬行用步足,游泳用游泳足。
4、课外延伸:你还知道虾有什么种类?虾中有哪些营养成分?
设计思想观察螯虾,教师提供题目,引导学生围绕题目进行分析、讨论,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精神,锻炼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布置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下节课每组带一个瓶装的小活鲫鱼。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脊椎动物代表着动物界中的高等类群,根据脊椎动物的特点不同,分为: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今天我们接触一下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鲫鱼。
播放视频:A、水中自由生活的鱼。B、电影:《未来水世界》中的片断,人可以像鱼一样在水中游。
质疑:鱼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的生活呢?我们人类真的能像电影中的人一样自由自在地在水中生活吗?
学生:开动脑筋,阐述自己的观点(相互补充、完善)。
二、新课教学
师:大家的观点正确吗?就让我们先看一看鱼是怎样生活的。
1、让学生分组观察鱼缸里的活鲫鱼,然后提出问题:
看:(1)鲫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体色怎样?
(2)鲫鱼运动器官是什么?各有多少个?
(3)鲫鱼的身体两侧鳞片上的小孔是什么?
摸:鲫鱼体表感觉怎么样?有什么?
想:(1)鲫鱼这样的体型和体色对于它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2)鱼鳍在运动中都起什么作用?
2、然后小组汇报观察的结果,并总结: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1)鲫鱼的身体梭形,侧扁,减小水的阻力。
(2)鲫鱼背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不容易被上面和下面的敌害发现,是一种保护色。
(3)鳞片上的两排小孔是侧线,有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的作用。
(4)鲫鱼的运动器官是鳍,胸鳍1对,腹鳍1对,背鳍一个,臀鳍一个,尾鳍一个。
学生由以上的结果得出:鱼类的各个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统一的。
设计思想尊重并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围绕重点展开观察活动,让学生把习得的这种研究方法迁移到对其他动物的观察之中,体现观察的层次性,这样符合了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三、进一步探究
(1)鱼鳍的作用:
教师:鱼在运动的时候鱼鳍都起到什么作用呢?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些问题仅凭观察是难以得出结论的,这就需要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来探究。接下来,就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探究方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研究,提出本组想要探究的问题,作出假设。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相互质疑,补充完善本组设计方案。
学生:修改自己的实验方案。
教师:教师提示同学们要在不伤着鲫鱼的情况下做实验。w W w.xK b 1. c om
学生:认真实验、讨论并得出结论:胸鳍和腹鳍保持平衡,尾鳍保持鱼体前进方向。
(2)鱼是怎样呼吸的?
教师:人为什么不能像鱼一样在水中呼吸呢?
组织学生观察鱼缸里的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的动作。质疑:口和鳃盖后缘为什么不能同时张或合呢?
学生:用吸有红墨水的吸管慢慢滴在鱼上前方,观察墨水流动情况并做好记录。
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水是从嘴里进到鳃,在鳃内进行气体交换之后,从鳃盖出来。
设计思想科学探究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
四、学生质疑,答疑解惑
(1)鲫鱼为什么眼睛一眨不眨?
(2)鲫鱼为什么可以在不同的水层自在的游泳?
(3)没看见鱼的耳朵,但是人一靠近它,它就跑了,它是靠什么感觉到的?
设计思想本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表达,注重学生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的沟通,形成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五、总结
教师:主要从体表,呼吸器官,运动器官等方面来总结一下鱼类有哪些主要的特征?
学生:鱼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被覆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身体两侧有侧线,能感知水流的方向。
六、知识苑
介绍我国丰富的鱼类资源。播放生活在淡水、海水中的鱼类。
七、课外延伸
(1)养鱼时为什么在给鱼换水之前,应先把自来水存放一段时间再换入鱼缸?若将煮沸的自来水放凉之后,马上给鱼换上,鱼将如何?
(2)买鱼的时候,怎样判断哪个鱼比较新鲜?
设计思想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够应用学到的生物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真正让生活走进了课堂,让科学走进了生活,体现了科学知识对生活的指导价值。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第3课时)
一、导入新课
思考:鱼是脊椎动物中最低等的类群,还有一些类群它们的结构如何?又是怎样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呢?
二、新课教学
播放动物录像,请学生进行分类。
教师:同学们大体上分类正确。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并结合图片及生活经验讨论该组动物的特点并记录。
出示四组图片:
(1)两栖类:虎纹蛙、大鲵、蝾螈、蟾蜍的图片。
(2)爬行类:蛇、壁虎、扬子鳄、龟的图片。
(3)鸟类:鸳鸯、苍鹰、鹦鹉、天鹅的图片。
(4)哺乳类:大象、海牛、虎、豹的图片。
学生:每个小组认真观察一组动物,并记录。
教师:注意引导,并对各组讨论结果给予积极评价,及时给予表扬,引导他们从不同方面了解该组动物。
教师: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阅读P40~P41的内容。然后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回答问题。
(1)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各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说两栖类是脊椎动物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类群?大约有多少种?生活环境如何?
(3)为什么说爬行类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有多少种?生活环境如何?
(4)鸟类有哪些特点适于飞行生活?我国鸟类有多少种?
(5)哺乳动物的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它们在地球上广泛分布?
学生:各组汇报员将本组结果汇报,如有不完整或错误,其他组补充,教师正确引导学生放弃错误观点,坚持正确看法。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并总结如下:
特点代表动物种数
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大多数成体生活在陆地用肺呼吸;皮肤裸露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青蛙、大鲵、蟾蜍2500
爬行类体表一般覆盖着鳞片或甲,陆上产卵,卵的表面又坚硬的卵壳。蟒蛇、鳄鱼、蜥蜴6000
鸟类身体大多流线型,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卵生。苍鹰、鸳鸯、家鸽9000
哺乳类体表一般有毛,胎生,哺乳,大脑发达。牛、象、老虎4000
设计思想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营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氛围,开展开放式讨论,引导学生学会放弃错误观点,接受坚持合理看法,学生学得快乐,课堂效果好,同时培养了学生表达交流的能力及学会聆听与尊重他人的品质。
三、巩固知识
每个小组选出八名学生,随意抽取老师准备好的带有动物名称或画有动物形象的纸片,用别针别在胸前,准备进入游戏。同小组的其余人作为“指导员”,强调八名同学不能自己行动,只能听从“指导员”调整位置。
教师:同学们,根据刚才学到的知识,“指导员”要用最短的时间把八名同学代表的动物正确分类,哪一组分类正确并且用时最短,则先获胜。(如站错,请“指导员”纠错)
教师:请问为何蟾蜍和青蛙,老虎和猫,蜥蜴和蛇,家鸽和天鹅站在一起?请“指导员”抢答,注意紧扣其主要特征阐述。
教师:怎样区别爬行类和两栖类呢?具体说就是怎样区别“青蛙”和“蜥蜴”?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学生:爬行类和两栖类有一些相似的特征:水陆两栖。其实我们划分两类动物的依据并不是他们的生活环境,而是生殖的环境,两栖类在水中产卵,而爬行类在陆地产卵。
教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具体透彻,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利用自己的大脑,挖掘潜力,好好学习知识,将来为社会作贡献。
设计思想通过小组讨论、自学、游戏的方式来研究脊椎动物的另外几大类群,不仅完成了对学生知识目标的培养,而且完成了对学生获取新知识能力的锻炼;通过游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体验整个学习过程。
四、知识拓展
播放图片:包括原始地球景观、寒武纪生物大爆炸、三叶虫化石、恐龙灭绝、始祖鸟复原图、人类起源、今日地球景观等。以丰富的、清晰的图片再现生物进化的历程重要事件。
教师:生命是宇宙中最绚丽的花朵,在30多亿年的演化历程中,生物从无到有,从低等到高等,不断走向繁荣,并最终把原始的地球改造成今天的蓝天白云。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动物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就是因为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是适应的。谁能说说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在结构上有哪些特点是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学生:
两栖类:水中生殖发育,皮肤裸露有黏液,有辅助呼吸的作用,适于水陆两栖。
爬行类:体表一般覆盖着鳞片或甲,陆上产卵,卵的表面有坚硬的卵壳,肺发达。适于路上生活。
鸟类:身体大多流线型,前肢变成翼,有羽毛,适于空中飞行。
哺乳类:体表一般有毛,胎生,哺乳,大脑发达。活动范围广,水中、陆地、空中。
五、小结
小知识大比拼:教师组织学生以竞赛的形式回答本节自我评价题。
(第4课时)
(课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制定调查计划,编写好调查提纲,各组同学根据分工,认真收集材料,做好调查纪录。)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从进化的历史看,各类动物都比人类出现得早,人类是动物进化的最高级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动物就不可能有人类。同时,由古代类人猿进化成人类以后,人类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动物有关,离开了动物,人类就无法很好地生存。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而动物更是人类丰富精神世界、创造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伙伴。
关于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你们课下调查的怎么样了呢?现在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调查结果,相互交流体会。
二、课堂交流
1、学生汇报展示:
一组:动物为人类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
二组:人类健康与动物的关系。
三组:动物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衣着原料。
四组:动物是传播花粉的使者。
各组叙述调查报告后,教师(或学生)适时点评,鼓励并纠正学生错误说法。
设计思想通过学生的调查活动,学生了解了动物和人的关系,促使学生形成热爱动物的情感,理解人与动物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2、调查报告展示完,归纳以下几方面,教师整理: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1)动物为人们提供了衣、食、住、行、用等物品。
(2)动物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动物在畜牧业生产方面的作用。
(4)动物在我国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
三、反向思考
教师:同学们根据你们搜集的资料,举例子说明动物对人类有什么危害呢?
学生:苍蝇可以传播痢疾;蚊子可以传播乙型脑炎;带有狂犬病毒的狗可以传播狂犬病;老鼠传播鼠疫;蝗虫、蚜虫、蝼蛄、飞虱、松毛虫能危害作物、林、果,使农业减产;有很多营寄生生活的线形动物,则可寄生在人体、家畜、家禽和其他经济动物、栽培的农作物或经济作物的体内,给人类健康和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禽类能传染禽流感:果子狸能传染SARS病毒等等。
四、发散思维
如何与动物和睦相处,物尽其用。
请大家看三段录像:中央电视台第十套节目曾播出:
1、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鹭,聚集到一个小村庄,人们很欣喜,但半年之后,人与鸟的关系不再和谐……
2、猴子不断破坏村民的庄稼,甚至伤人,与村民争抢一个村庄,最终人类搬迁。
3、不论是家蚕,还是蓖麻蚕、柞蚕、天蚕、樗蚕,它们原来都是危害某些林木的害虫。但当人们了解了它们的习性、特点以后,就变害为益,利用它们的蚕茧缫丝织绸,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教师:学习完了上面的材料,同学们谈谈你们的感受。
学生:以上例子就告诉我们,人类必须首先保护好野生动物,才能进一步研究它们,了解它们,以便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
教师:动物对人类最大的利用价值就在于,如果每一个物种都能够按照合理的数量安全地生存的话,它整个组成了一个安全的生态网,我们人类就可以平安地生活在这个生态网中间。如果某一种动物,不仅是数量减少,而且是灭绝的话,就像这个网上有一个窟窿,我们睡在一个网子上,东捅一个窟窿,西捅一个窟窿,这个网就不安全了。
设计思想动物与人的关系是学生太熟悉以至于提不起兴趣来了解的知识,但学生的知识往往是支离破碎的,是片面的,本节从学生感兴趣的几个主题入手,全面分析总结动物和人的关系的方方面面,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认知规律。
五、知识延伸
A (1)我国地大物博,脊椎动物就有4万多种,为什么我市的各大酒店要禁止出售野生动物?
(2)说出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喜欢的理由是什么?
(3)著名的乒乓球运动员孔令辉作为保护野生动物大使,意义何在?
B 知识扩展:
视频录像:画面上有飞机、雷达、潜水艇、电子蛙眼、飞鱼导弹、响尾蛇导弹,让学生了解一些仿生学知识,拓展视野。
设计思想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深入生活,能帮助他们解决和处理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教育目的才能得以实现。学生通过不同角度、不同内容调查了动物和人的关系,了解到动物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知道了仿生学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及生物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重要应用。
六、布置作业
调查我国动物资源,并出一期板报。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第5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本课是一个主题活动课,同学们在课前查找了关于我国珍稀动物的资料,并制作了动物展板,下面请各组的讲解员向大家介绍你了解的资料。
学生:各组随机抽取老师准备的问题(考察同学们课前的准备情况)
第一组:它的生活地点和一般的生活习性(例如它吃什么,如何繁育后代,是群居吗等等)。
第二组:它是几级保护动物?数量有多少?
第三组:它的天敌是什么?
第四组:关于它有哪些趣闻?
设计思想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能通过媒体搜集、处理、分析和综合信息的能力;同时本次活动也实现了学生角色的转变,从被动的听众过渡到参与活动的主角。
根据学生的汇报结果,用多媒体打出下表,供同学分享
分布范围特征保护意义
大熊猫川、陕、甘繁殖困难“孑遗动物”
朱鹮亚洲特有白羽、红脸、红脚“东方瑰宝”
金丝猴川、滇、黔黔金丝猴是世界上最少的灵长类动物之一
扬子鳄皖、浙、苏珍稀的淡水鳄类“活化石”
褐马鸡山西省不畏强暴性好斗
白鳍豚长江中下游我国特产的淡水鲸数量很少
二、联系实际,进入新课
教师:我国珍稀的动物越来越少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1)自然环境的变化。
(2)人的乱捕乱杀、胡乱砍伐。
教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生:国家颁布法律,建立自然保护区,从我做起。
教师:播放朱哲琴的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有谁知道这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如果你们遇到了一只受伤的丹顶鹤,应该怎么做?
学生:讨论,畅所欲言。
设计思想通过这个环节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情感教育,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了保护动物的意思,从而达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通过亲身体验很容易使学生树立起保护动物维持生态平衡必须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的社会责任感。
三、知识拓展
视频播放:
(1)电影《可可西里》片断,“藏羚羊”被成群残杀。
(2)我国其他的珍稀动物:羚牛、丹顶鹤、黑颈鹤、红腹锦鸡、白头叶猴等。
教师:介绍索南达杰及他的事迹,他是众多为保护藏羚羊而献身的勇敢的人之一。正是由许多索南达杰这样的英雄,才使珍稀动物有生存的希望,逃脱了灾难。我们虽然不能像英雄们那样直接参加保卫珍稀动物的战斗,那我们能不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做呢?动物对于人类来说至关重要,人类离不开动物。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大家行动起来共同保护人类的朋友吧!
四、课外延伸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教师:人类的社会和生产活动,直接或间接地破坏了动物的生活环境,致使动物无法生存,造成一些珍稀动物的灭绝,一些动物正在濒于灭绝。据科学家估计,自16世纪以来,世界上约有250多种动物已经绝种了,尚有600种动物正濒于绝灭之灾。
从哺乳动物来看,1771~1870年的100年内,有12种绝了种;在1871~1970年的100年内,至少有43种被灭绝。现在平均每年绝灭一种。可见,野生动物绝灭的速度越来越快。
学生:保护珍稀动物,抢救濒于灭绝的动物种群,保存和发展自然资源,是一件关系子孙后代的大事,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我们除了要对珍稀动物严加保护以外,对于这些传统的经济动物,也要按照“加强资源保护,积极繁殖饲养,合理猎取利用”的方针办事,不要随意乱捕滥捉,特别是在繁殖季节,更要严禁狩猎,以保证它们繁殖后代,代代相传,繁荣发展。
五、课后调查报告
课后各组整理调查报告及图片资料,以板报形式展出,同学们相互观摩,从中吸取知识与经验。x k b 1.c o m
设计思想通过播放视频片断和介绍为保护藏羚羊而献身的索南达杰的事迹,学生受到强烈的震撼,激发了学生爱护珍稀动物保护珍稀动物的情感,培养了学生关注生命、表现爱心的道德情操。
【教后反思】
第四节(22.4):神奇的微生物
【设计依据与构想】
本节是《丰富多彩的生物界》的结束篇,重点介绍了病毒、细菌、真菌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特征及它们和人类的关系。在前几节教学活动的基础上,依据面向全体学生的新理念,设计了探究、观察、讨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把课堂这个大舞台更多的留给学生,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增强了对细菌、真菌和病毒认识的基础上,使他们养成关注健康、珍爱生命、关心他人与社会的高尚情操。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
2、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出病毒、细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
1、收集整理从网上查询有关细菌、真菌、病毒的信息资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通过探究霉菌生长的环境条件,培养动手操作的实验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小组探究中培养合作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关注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辨证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描述病毒、细菌、真菌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病毒、细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教学难点
1、描述病毒、细菌、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秩序。
课时计划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显微镜、放大镜、载玻片、盖玻片、少许新鲜食品(馒头、米饭等)、透明塑料袋等。
2、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病毒、细菌、真菌的资料。
学生准备
1、上网或其他途径,查阅整理有关病毒、细菌、真菌的资料。
2、撰写细菌、病毒对未来人类生活可能产生的影响的“科学幻想”报告。
【教学流程及分析】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方案一:激趣导入。
师:很早以前人们认为世界上只有植物和动物这两类生物。直到电子显微镜的发现,使人们看清了病毒等微生物的“庐山真面目”,从此神奇的微生物世界进入了人类的视野。生命科学是21世纪最前沿的学科,微生物又是生命科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里有许多你想探索的奥秘,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在微生物辽阔神奇的世界里,揭开微生物神秘的面纱。同学们想知道关于微生物的哪些知识呢?
生:争先恐后说出自己对微生物感兴趣的问题。
设计思想富有激励、启发性的语言,很容易激起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我首先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微生物感兴趣的话题,然后归纳大家的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来学习,更加激发起他们的参与热情,创设了愉快、活泼的课堂氛围。
方案二:创设问题情景:可以播放有关“非典”流行时的视频画面。
设计思想这个全社会都广泛关注的问题,由于是一种新的病毒引起的,它的死亡率很高。一定能引发学生深思,激起强烈的探索欲望。
二、新课教学
(一)病毒和细菌
师:微生物王国的成员很多,我们先认识第一位成员——病毒。同学们知道有哪些病毒?
学生活动一: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写出自己所知道的病毒,比比看哪个小组写的最多、最准确,评为优胜组。(流感病毒、SARS病毒、艾滋病病毒等等)
师:随时点拨、师生互动,展示优胜组的学习成果,点评并表示祝贺!
设计构想小组合作讨论,发挥集体智慧来解决问题,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竞争意识。这是他们将来能融入社会的良好心理品质。
师:同学们,这些病毒有哪些特征呢?请观看视频课件《病毒》。
请大家边观看边思考: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各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二:交流表达:根据课文,结合视频总结老师提出的问题:
1、病毒个体微小,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2、病毒结构简单,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核酸。
3、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离开寄主不久就会死亡。
师:点评总结: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只能寄生生活的特殊生物。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神奇的病毒先学习到这里。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上网查询相关资料。下面我们来认识下一位成员——细菌:请大家自学教材P47内容,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屏幕展示:
1、细菌形态、大小有什么特点?
2、细菌的基本结构有哪些?与植物细胞结构有什么不同吗?
3、细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
4、细菌是如何生殖的?
学生活动三:自学、生疑、讨论交流。
师:巡视指导、解疑导拨、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生:小组内讨论后,每小组推荐一人回答问题。
师:激励评价学生的回答。放课件:细菌的形态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总结细菌特征。
生:总结细菌的特征。
设计思想新课程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突出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核心。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师:我们认识了微生物王国的两位成员:细菌和病毒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有些会寄生在人体内,它们对人类来说是敌是友呢?下面看视频。然后谈谈你对它们的态度。
播放多媒体课件:流感病毒、根瘤菌。
学生活动四:展示他们课前在网上查找并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共享(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时间)。
师:点评典型实例,鼓励上网查找并整理资料的同学。
课件展示:细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图示。
设计思想根据这部分教学内容渗透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树立辨证的观点。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可能对细菌、病毒有偏见,在教学时通过实例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它们,培养学生关爱生物、珍爱生命、珍惜健康,关注自然与社会的良好品德。
师:相机点拨,激励评价,引导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研讨。不管我们今天如何评价它们,微生物都还在不停的变化,它们对未来人类的生活可能产生什么影响呢?
生:畅谈细菌和病毒对未来人类的生活可能产生的影响“科学幻想”报告。
自拟题目,大胆设想,展示自我才华!
师:对学生的“科学幻想”报告给予点评、肯定。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没有机会在课上交流的同学,老师在班级开辟一个专栏:把你们的报告展示给大家。
设计思想创设一个平台:给学生施展他们的才华。因为希望被认可和肯定是每个人的心理趋向,尤其是中学生更愿意表现自我。同学间的交流,教师的参与、赞赏,能使他们内心得到极大满足感,坚定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自信心。
学生活动五:明理强化,自我评价:
师:本节我们了解了细菌、病毒,大家掌握怎样呢?我们通过表格来巩固本节的知识:
三、拓展应用
屏幕展示:假如你手上有200个细菌,细菌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每20min繁殖一代。
问题: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1、在没洗手的情况下,3h后你的手上有多少细菌?这对我们搞好个人卫生有什么启示?
2、实际情况,3h后真的能产生这么多细菌吗?说出理由。
四、结束与铺垫
微生物的世界真是奇妙无穷,我们认识了细菌和病毒,还有真菌的奥秘等待我们下节课去揭示,希望同学们做好预习、资料整理和霉菌生长的环境条件探究活动。
(第2课时)
一、新课教学
(三)真菌
复习回顾上节知识,承上启下。wwW. x kB 1.c Om
师:微生物的世界就是神奇,只要你乐于探索,就会有“惊喜”等待你去发现。课前一周我布置同学在家完成霉菌生长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下面请大家把你们的“作品”——课前精心培育出的霉菌呈现给大家,让我们一起分享你们成功的喜悦!
学生活动六:探究学习:学生4~6人一组。组长负责制。
用放大镜观察“作品”——课前采用不同原料培育的霉菌,再用显微镜进一步观察“作品”;可将自己的“作品”与他人交换观察,感受资源共享的快乐。
师:参与学生的活动,指导探究活动有序地进行。
生:交流自己的实验设计,操作过程,讨论选择的变量,是否设计对照实验。
生生互动:分析实验数据,相互补充和完善实验方案。补充填写实验报告。
生:得出实验结论: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有利于霉菌生长。
师:鼓励有创意的实验方案。点评:最佳实验方案。
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示长在馒头、橘子、衣物等上面的霉菌,加深学生的认识。
应用与拓展:多媒体课件给出问题供同学们思考。
1、请同学们讨论如何防止家中食品或衣物霉变的具体措施?
2、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不同食品(馒头和猪肉)上生长的霉菌是否相同?
生:讨论回答。
设计思想在教学中积极为学生创设探究活动,让他们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探索精神的培养和发展。这将使他们受益终身。
师:真菌的种类很多,约有10万种以上。那么除了霉菌外,你还了解哪些真菌?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请大家自学讨论,得出答案。
学生活动七:自主学习。教材P50。
生:1、酵母菌、木耳、灵芝等。
2、总结真菌的特征。
师:课件展示酵母菌。点拨升华。
过渡:大家认识了真菌,它与细菌和病毒一样和我们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请把自己在网上查到的有关资料与同学共享。
(四)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生:交流表达。举实例说明其益处和害处。
师:激励点评。鼓励上网查阅资料、并积极发言的同学。
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与酵母菌有关的食品。简介抗生素。
设计构想培养学生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并培养他们关爱生命、表现爱心的道德情操。
过渡:同学们学习能力很强。既快又好的完成了这部分的学习任务。下面让我们共同进入课堂评价阶段。
二、评价升华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课堂评价验收:
学生活动八:角色扮演
要求:学生梳理课堂所学知识,并把事先在网上搜集的相关资料融合在里面,然后自己来扮演不同的病毒、细菌、真菌。分别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各小组准备后选派几个代表在全班表演。
师:感谢同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
设计构想这个角色模拟的小活动,使枯燥的知识生动化,形象化,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期待自己有这样的表现机会。还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活跃课堂氛围。
课外拓展:
人类征服病毒取得了哪些成就?假如你是科学家,你能找出哪些病毒造福人类的途径?
课外探究:
在馒头或面包制作过程中酵母菌发酵的最佳环境条件。(提示:选择好变量、设计对照实验,验证实验结果)
课堂小结知识梳理:
学生活动九:课堂小结:请学生畅所欲言的谈本节收获。
【教后反思】
第23章: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一节(23.1):生物多样性
【设计依据与构想】
认识生物多样性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地利用生物多样性。本节内容涉及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本节在介绍这三个层次时,主要以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为例进行说明。因此,帮助学生弄清楚这三个层次的含义,进一步增强学生热爱动植物和热爱祖国的情感是本节教学的重点。本案例的出发点是:(1)淡化专业用语的局限,尽量不介绍概念,如把“物种多样性”解释为“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把“遗传多样性”解释为“基因多样性”,这样学生比较容易理解。(2)让事实说话,充分利用事例和数据说明问题,以降低难度,激发兴趣。(3)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收集和调查生物多样性资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4)增加辩论和角色扮演活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决策能力。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明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2、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能力目标
1、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辩论活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决策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1、结合我国生物多样性,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2、关注我国生物多样性,认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教学难点
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尤其是对物种和遗传多样性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信息,丰富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学生准备:参照教材指导,提前1~2周,调查我省(市)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生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展示几组鸟类的图片,学生会兴奋地跟着图片说出鸟的名称,对于说不出的,老师也表示理解。教师趁机简要总结:在自然界中,鸟的种类有9000多种,它们分布广泛,生活习性也不相同,形态多种多样。就一种物种而言如此繁多,同学们想想,地球上所有生物物种的体系是多么的庞大!你们心中常常被“自然界生物的种类到底有多少种?”纠结。随着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不断加深,“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也更加丰富,本节课我们从种类、基因、生态三方面初步去了解生物多样性。
人类之所以关注这个问题,是因为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贡献是难以估量的。地球上每年都有大量的物种绝灭,对此我们不能漠然处之,因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设计思想这节课比较宏观,内容宽泛,我从学生可以较为接受的角度去切入本节课的教学,降低认知的难度,逐步渗透研究这个领域的价值,构建教学结构是上好课的关键。
二、新课教学
(一)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1、教师讲解:生物多样性的大致含义。
2、学生活动一:资料分析——我国丰富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
3、教师引导分析并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我国的裸子植物的种类在世界排名第几?占世界的几分之几?
(2)丰富的特有动植物对我国乃至全球而言是一笔怎样的财富?
(3)我国在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方面对世界的贡献如何?这些新品种的出现实质上改变了野生生物的什么特性?
(4)你能说出我国有哪些生态系统类型吗?
(5)从我国生物多样性具有的几大特点来看,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包括哪几个方面?
4、师生归纳:生物的多样性包含三个层次:
(1)物种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例:森林中有丰富多彩的各种动、植物等。
(2)遗传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例:苹果有红富士、香蕉、花牛等很多品种。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例:森林、草原、农田、湿地、海洋、等等。
设计思想尊重教材但不迷信教材,对专业用语做淡化处理,这样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同时也体现了教师为学生服务的宗旨。新| 课|标| 第| 一|网
(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学生活动二:调查我省(市)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生物资源。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方案一:课上汇报交流,师生共同点评。
交流内容:(1)该生物资源的经济价值;
(2)该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3)提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我省(市)生物多样性的建议和设想。
方案二:课下举办展览,评选优秀报告。
设计思想通过调查可以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到它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关系,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还可以促进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并进一步热爱祖国。汇报、展览调查报告,可以互通有无,共享收获的喜悦,升华情感。
学生活动三:自由辩论。
辩题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何在?(建议阅读教材内容后再进行辩论)
辩题2:“杀人者偿命”是否适用于老虎?(请你扮演政府、虎林园、伤者家属三者中的任一角色,与其他同学进行辩论和协商)
背景资料:2002年10月2日,东北虎林园一只雄性老虎将一名工作人员咬伤致死。事后,对于东北虎的如何处置,却难倒了各方人士。
3、教师补充小结:
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间接和潜在的利用价值,任何一种生物都是一个宝贵的基因库,有着可观的开发利用前景。例如:袁隆平梦想未来的杂交水稻的种子像花生米那么大,他可以在水稻秧下歇息乘凉……你们说我们该不该善待这些宝贵的生命呢?
设计思想学生自学后进行自由辩论,一方面澄清认识加深理解,一方面锻炼口才展示风采。而角色扮演则可以让学生来理解和学会处理在实施保护生物多样性过程中,所涉及的重大问题和各种关系,来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决策能力。
三、小结
1、学生谈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2、教师激情评价学生的各方面优秀表现。
【教后反思】
第二节(23.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
知识目标
1、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现状。
2、说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途径。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运用资料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的能力。
情感目标
1、认同保护生物多样性,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
2、积极参与小组内的活动,体验在交流合作中共同成长的快乐。
教学重点
1、确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观念。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2、积极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
课前准备
生:1、课前认真搜集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文字或数据信息,初步感知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的威胁。
2、自己设计、选择角色并按角色特点进行定位。
师:搜集有关资料(文字或图画)。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投影)
看图1:一人扛枪杀鸟。
看图2:一条污染严重的池塘里漂起了死鱼。
放录音
有活化石之称的长江白鳍豚被我国列为一级保护动物,现在已濒临灭绝。20世纪80年代初,长江中约有400头白鳍豚;90年代初下降到150头以下;到1996年只有几十头了。
引语:看了投影,听了录音后,同学们有何感想?
生甲:有些生物物种正在受到人为的侵害。
生乙: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的威胁。
生丙:目前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师:同学们都很会观察,也很会思考。我们今天就来共同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关问题。(板书: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
目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是怎样的呢?请听听下面的辩论。
角色扮演和辩论过程:
科研人员: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着巨大的价值,但近年来,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学生:威胁主要来自什么呢?
科研人员:人口的过度增长和环境的严重污染。
学生:能具体说说吗?
科研人员:现在世界人口已超过60亿,快速增长的人口无节制地向地球索取各种生物资源,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度。例如,森林的过量开采,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草地的过度放牧,野生经济动植物的乱捕滥采等,使自然界丧失了许多宝贵的基因。同时环境的严重污染,如: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增强、厄尔尼诺现象、酸雨、洪灾、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也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
职业人员甲:没这么严重吧,难道我们自己种的树、养的鱼都不能砍伐和捕捞吗?
职业人员乙:对,难道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连放牧、种地都不行吗?
科研人员:不是不可以,但千万不要小看我们人类的活动。我们在改造这个世界的同时,也破坏了自然界的完整性。不信,请看大屏幕(一名学生投影搜集到的相关材料)。材料1:世界森林正以2×105m2/min的速度消失,许多动物失去了栖息地。
近代在我国绝迹的动物就有麋鹿、高鼻羚羊、野马、犀牛、白臂叶猴等10多种;还有大熊猫、长臂猿、扬子鳄、野生梅花鹿等20多种动物濒临灭绝;我国的高等植物中现在至少有3000种处于灭绝的边缘。
材料2:在我国西部高原牧区,多年来狼、狐狸和鹰、隼等食肉动物被大量捕杀,草原上的鼠、兔掘洞的天性使草原遭受严重的破坏,最终导致近年来西部草原的迅速退化。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材料3:地球上有170多万个已被鉴定的物种。由于环境的破坏,大量物种灭绝,目前已发展到每天消失一个动物物种,每小时消失一个生物物种的程度,这种情况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职业人员:这的确很严重,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也不能全怪我们吧!还有比我们更甚的呢。比如说,各行各业的企业主为了发展自己的产业,到处征占良田,盖房建厂,直接向大自然排放污水、废物、粉尘等。不知你们注意到没有,凡污水长久流过的地方都变成什么样了呢?你们说说。新 课 标 第 一 网
企业主:土壤变质了,庄稼不旺了,动物搬家了,鱼虾死亡了……
职业人员:对。对生物物种和环境造成这样大的危害,你们是不是有更大的责任呢?
企业主:我们是有责任,这种后果也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但为了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难道我们就不要参加经济建设了吗?再说,你们在发展农林牧渔产业时,不也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环境及其中的生物了吗?
职业人员:事实胜于雄辩,你们能拿出充分的证据吗?
企业主甲:你们身为林业人员,经常无计划滥伐,致使一些珍贵树种濒临灭绝,很多动物失去了家园,风沙肆虐,洪水不断,1998年的洪灾就是很好的历史见证。
企业主乙:在农林方面,你们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地板结、土壤污染。例如:DDT沿“湖水→水生植物→浮游动物→小鱼→食肉鱼”的食物链逐级富集,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
企业主丙:还有过度放牧导致许多天然牧场被破坏,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土地荒漠化正以每年2×103km2的速度扩大。荒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540多亿人民币呢!
职业人员:我们不否认这些事实,改变这一现状,确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充分认识生物多样性的长远意义并不仅仅是我们的责任呀!
执法者:对,它是整个社会乃至全球公民的共同责任。目前,我国通过颁布许多相关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来治理环境污染与破坏,而且还建立了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来保护生物多样性。但对那些违犯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我们仍要进一步加大立法的进程和打击力度,严格依法治理。
教师:同时还应多向人们宣传这方面的知识,以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研究人员:对,我们要确立热爱地球、热爱生命的观念。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生物资源,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行政官员: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在环境中进行的。在经济建设中,我们要遵循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保护生物资源,保护生态平衡,为实现良好的生态效益,让我们行动起来,以发展的眼光实现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继续走好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热烈鼓掌)。
课堂讨论
教师: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中,作为初中学生你们打算怎样做呢?
生1:利用节假日,在所在乡镇进行环保宣传,让人们认识到对生物资源的无限制的开发和利用是违背自然规律的,是要受大自然惩罚的。
生2:向有关部门建议,成立野生动植物保护基金会,并向全社会征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和经费使用方案。
生3:倡导本地区有关部门对稀有动植物物种进行就地保护或迁地保护。
生4:在学校定期开展以“青年、人口、环境、生物多样性”为主题的活动,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生5:从爱惜学校和居住地的花草树木做起,自觉抵制白色污染。
生6:树立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环保的观念,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设计创新方案。例如,对生活垃圾进行“垃圾分类处理”。
生7:在所在学校建立“益鸟益虫”知识专栏和活动中心,并成立活动监督小组。
生8:自己决不吃野生动物,并敢于和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行为作斗争。
生9:经常组织同学搞一些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调查活动,并针对调查结果向有关部门提出整治建议。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生10:平时不用或少用干电池,多用充电电池,并主动搜集废电池送到指定回收站。
生11:生活中买东西多用竹篮子、布袋子。
生12:开展“保护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的作品宣传栏,可以是宣传画,也可以是手抄报。
……
师:“众人拾柴火焰高。”通过大家积极参与和集思广益,同学们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出了很多可行的建议或做法。建议大家把所说和所做结合起来,同各国各族人民手拉手,共建人类美好的家园。
师:投影。(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图,倡导全球人们手拉手,携手保护我们的家园)
教后反思:
www .Xkb1.coM
第24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第一节(24.1):生命的诞生
【设计依据与构想】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直是科学家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之一,也是学生愿意学习、了解和乐于参与的话题,而且很多学生通过书刊、电视等媒体,对生命的起源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节课根据教师所掌握的材料以及学生获取信息的程度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展示多媒体课件,以及精心设计疑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本节课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从中体验探索生命起源的乐趣。科学总是从好奇心开始的,作出各种假设,经过重重关卡,最后寻找到真理。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原始地球为生命起源提供的条件。
2、了解生命起源化学进化的大致过程。
3、了解米勒实验及其说明的问题。
能力目标
1、通过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培养学生进行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命起源的进化顺序,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生命起源化学进化的过程,渗透生命物质变化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观点。
2、通过了解我国探索生命起源所取得的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教学难点
解释米勒实验和描述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课时计划1课时
课前准备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相关挂图,有关生命起源的视频资料,米勒实验的flash动画等。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生命起源的各种资料和有关化学进化过程的资料。
【教学流程及分析】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教师活动:出示大量的图片,看看我们可爱的朋友。
引言:当我们参观动物园、植物园和水族馆的时候,当我们在森林,草原和田间漫步的时候,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生命世界的奇异和浩瀚。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万类霜天竞自由。我们不禁要问:这样一个种类繁多的世界是怎样产生的呢?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又是如何诞生的呢?
学生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
设计思想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去寻找、去认同,把学生原有的知识提取出来,把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出来,这样的教学就有了成功的基础!
二、新课教学
教师活动: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点评。并出示有关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各种假说:
1、神创说: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是由上帝设计创造的。
2、自然发生说:认为生命物质可随时从非生命物质直接迅速产生出来(如:腐肉生蛆)。
3、宇宙发生说:认为生命来自其他星球,某些微生物的孢子可以附着在星际尘埃颗粒上而到达地球,从而使地球具有初始的生命。
4、化学进化说:生命在历史早期特殊环境中,由非生命物质经历长期的化学进化过程而产生的。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分析这四种假说,说说你同意哪种说法,看看哪一种假说发生的可能性最大?
学生活动:自由发表看法,经过议论,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化学进化说。其他三种说法都不成立。
教师小结:地球生命的诞生一直是科学家们争论的焦点之一,虽然众说纷纭,但是大部分学者还是同意“化学进化说”。
设计思想通过自由发表议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和想像,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大部分学生能够达成共识,统一思想,同意“化学进化说”的观点。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录像,请同学们完成思考题。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了解原始地球的状况。
思考题(课件):
1、地球产生的年代?
2、原始地球的状况如何?
3、原始大气是怎样形成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
教师小结:地球从诞生到现在,大约有46亿年的历史,早期的地球是一个很炽热的球体,地球上炙日炎炎、火山喷发、熔岩横溢、电闪雷鸣、烟尘滚滚。原始大气中只有甲烷、二氧化碳、氨、水蒸气、硫化氢等简单物质。于是,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便开始了。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自学,了解化学进化过程。
思考题:(课件)
1、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分为哪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化学物质如何变化?
2、化学进化过程的第一阶段是谁通过实验证实的?
学生活动:总结归纳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四个阶段,并指出米勒通过实验证实了化学进化过程的第一个阶段的产生是完全可能的。
教师活动:进行简要点评,并播放米勒实验的flash动画,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并分析实验。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思考题(课件):
1、米勒等人的模拟实验是怎样进行的?
2、本实验的原理是什么?实验结果是什么?证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观察、分析、讨论、回答,教师给予点评。
教师小结:1953年美国科学家米勒做了一个模拟原始地球环境的实验。实验证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始地球上的原始大气中的各种成分是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的。
教师活动:那么其他阶段是否也被人们证实了呢?请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给大家讲讲另外三个阶段是怎样进行的?有没有证据证明这些阶段是可能发生的呢?
学生活动:学生整理资料,几名学生分别解释第二、三、四阶段发生的过程,并且说出科学家们是否证实了这几个阶段的发生。
教师活动:结合图片总结点评和补充,并出示幻灯片归纳人类在生命起源问题中的研究进展。
第一阶段:推测已经得到科学实验的研究证实,表明此阶段的化学过程是完全可能的。
第二阶段:推测还没有得到肯定的实验证实,但有一些线索。
第三阶段:推测有一些假说。
第四阶段:推测既无假说,更无实验证实。
教师活动:总结化学进化过程的四个阶段,并要求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思考题(课件):
1、原始生命起源于何处?
2、多分子体系有何特点?原始生命的标志是什么?
3、哪个阶段是最复杂,最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
4、在现今地球条件下,非生命物质能不能再演化为原始生命了?
5、我们应如何对待现存的生命,尤其是濒临灭绝的生物?
师生活动:学生讨论、总结、回答,教师补充点评。
教师小结:我们知道了原始生命的产生过程,地球上生命的出现是原始地球条件和各种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而现在的地球,不具备这些条件,现在的地球不再是一个到处炙日炎炎、火山喷发、电闪雷鸣、熔岩横溢的地球,而现在大气与原始大气的成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在现在的地球环境下是不可能产生新的原始生命的,正因为如此,倘若地球上灭绝一种生物,那么它将是永远的消失,一去不复返。因此,我们要珍惜现有的生物,我们要保护生物,保护地球。
设计思想本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主要认识地球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四个阶段,教师精心设置疑问,可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展开积极思考和讨论。通过学生的认真分析和讨论,提高了学生信息获取的能力。
教师活动:出示幻灯片,介绍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问题上取得的重大成就。
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首次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含有5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
1981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又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即酵母菌体内转运丙氨酸的tRNA)。
教师活动:这两项发现,对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第二阶段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反映了我国在生命起源问题上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设计思想通过介绍我国为生命起源问题做出的重大贡献,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要为祖国科学事业而努力学习动力。
三、评价练习
做课后练习题、练习册。
四、课后拓展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1、收集资料,看看细胞的起源是什么?
2、思考:除了地球上,其他星球上有生命吗?
五、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1、原始生命产生的条件。
2、化学进化过程的四个阶段。
教师活动:地球距今已经有46亿年的历史了,而生命的起源也是一个漫长的形成过程,还有很多未解之谜,还需要人们经过长期的努力和探索,寻找更多的证据去证实。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我们相信这些科学奥秘总有一天会揭开的。
【教后反思】
第二节(24.2):生物进化的历程
【设计依据与构想】
本章简略而完整的介绍了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内容涵盖地球上生命产生的过程和假设推理,及生物进化的一般规律。教学设计力图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采用启发式的探究学习方法,加强能力和方法的训练;在内容安排上首先是研究进化的方法,其次才是进化的历程,使学生体会方法与结果之间的紧密联系,体现获得知识不是第一位的,掌握方法才是首要的理念;教学中通过化石的展示和讲解引出生物进化的历程,合作学习马的进化过程,完成生物进化主要历程拼图,满足了学生求知欲,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进化的总趋势,人类和其他生物来自共同祖先这一真理建立理论基础,让学生更加明确保护生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教育学生热爱生命、关爱生命。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进化的主要依据——化石。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3、复习巩固各种生物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1、通过对化石的观察、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科学设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讨论马的进化过程,从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真知的热情。
2、通过比较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3、通过对生物进化历程的学习,激励学生保护生命,热爱生物圈,形成生物圈是一个大家庭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说出生物进化的证据。
2、描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教学难点wwW. x kB 1.c Om
通过完成进化树,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一段关于马(或者其他生物)进化的电影或短片。
2、始祖鸟和现代鸟的挂图或图片。
3、多种动植物的化石图片或化石标本。
学生准备
1、将学生分为4人一组,选出小组长。
2、每小组课前收集有关化石形成的资料,准备探究实验。
3、要求各小组通过资料、网络等查询有关生物进化历程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情景引入(创设情境)
展示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物图片:
欣赏:从高山到平原,从沙漠到草原,从赤道到极地,从天空到湖海,几乎到处都有形态各异、多种多样的代表生物图片。
我们学习了生命的诞生,知道了地球上出现的原始生命是原始单细胞生物。而如今生物圈中我们熟悉的景象却有着丰富多彩的生物。这些五彩缤纷的植物和千姿百态的动物由地球上最初的原始生命经过什么样的历程演变而来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生物进化的历程。
设计思想通过丰富多彩的动植物图片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复习引入新课,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自然的联系到原始单细胞生物到底是如何转变成丰富多彩的动植物的,继而提出探究的问题。
二、探究过程
(一)生物进化的证据
学生:观察化石。
教师:生物进化过程发生在很久以前的事情,没有人能够亲自经历生物进化几十亿年的历史。所以,神创论曾经根深蒂固。随着进化论证据越来越确凿,相信生物进化论的人越来越多。
提问:你知道有哪些证据可以证明生物是进化来的吗?
学生讨论、总结:
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有许多证据,比如细胞解剖学证据、细胞学证据、胚胎学证据、生物化学证据等等,其中化石是最直接的证据。
教师准备图片和实物展示:各种化石。
学生:
各小组同学认真观察,说出化石的种类,观察不同地层中的化石,找出规律。思考教师提出的两个问题,讨论并总结出答案。
问题1:什么是化石?为什么化石可以作为生物进化的证据?
结论:化石是地层里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的总称。它们能直接或间接地证明各种古代的生物曾经在地球上存在过,所以是生物进化直接的证据。
图示:不同地层化石模式图。
问题2:不同地层中发现的化石有什么分布特点?
结论: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则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这说明生物是进化发展的。
设计思想通过对化石的观察,让学生对化石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初步树立科学的进化思想。通过讨论完成本部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表现欲和求知欲。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学生:讨论马的进化过程。
以小组形式讨论课本中马的进化过程(参看教材中图示),说说不同时期马的形态特点。同时结合课本中始祖鸟化石和化石复原示意图说说鸟类的进化特点,并总结生物进化的特点。
教师:
1、从环境的改变来考虑,进一步认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说出不同地层中马的化石的不同特点?
2、观看教材中的插图和文字说明,先通读,思考为什么不同时期的马的化石会有这些区别呢?
师生互动:
马的生物进化历程有着较完整的化石证据。教材中讨论部分有不同进化程度的马化石示意图。从始祖马到现代马的进化趋势是体型由小到大,四肢越来越长,多趾足逐渐变成中趾发达并惟一着地。
教师:这是同种生物进化的化石证据,科学家们还发现了一类生物进化为另一种生物的化石证据。出示图片:始祖鸟,现代鸟和食蚁兽。
1、始祖鸟与现代鸟和食蚁兽相比,它们之间有哪些共同点?说明了什么?
2、描述始祖鸟的形态特征。
学生活动:各小组通过讨论意见达成统一,然后派代表说明本组的主要观点。
教师小结:爬行类进化成鸟类:从一类生物进化为另一类生物的化石依据,始祖鸟化石的发现是该过程的典型证据。在我国发现的辽西鸟和孔子鸟的化石也从一些方面证明鸟类可能起源与古代的爬行类。
设计思想本环节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身边的问题入手,提出问题,降低了知识的起点,环环相扣,缩短了科学与生活的距离,加深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教师:科学家根据生物进化的亲缘关系,用生物的进化树形象而简明的表示生物进化的主要过程。
学生:
1、拼图游戏
课前每个小组都已经画出了一棵进化树,根据对生物特征的了解,把别的小组准备的各种生物粘贴在“进化树”上,看哪组最先正确地完成拼图。
2、4人一组,将讨论结果写在自己的课本上。观看动画,纠正写错的生物小组成员陈述本组拼图完成的过程,并且说明生物进化的历程。尝试寻找规律。
讨论:
1、根据拼图,说出生物进化的历程。教师巡视各小组的拼图情况,并进行必要的指导。
2、你认为生物进化遵循了什么规律?
教师:
1、展示做的正确的拼图和有错误的拼图。目的是强调生物进化以类群的形式进行。
2、对各小组的评价:(1)速度;(2)合作;(3)效果。
3、展示图片:生物进化全景图。
问题:生物进化遵循了什么样的规律?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
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生物进化的历程都遵循了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的规律。
小结:动画演示:生物进化的历程。并以箭头表的形式展示生物进化的历程。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设计思想这个教学环节中,运用游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拼图比赛,从中比较出生物类群的等级。在活动中增强了学生的理性认识,也体现出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新观念。
教师:概括归纳。
问题1:植物的进化历程?wwW. x kB 1.c Om
原始的单细胞藻类……多细胞藻类……原始的苔藓和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
问题2:动物的进化程?
(1)原始的无脊椎动物:
原始单细胞动物……多细胞的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2)原始的脊椎动物:
古代鱼类……原始两栖类……古代爬行类……古代鸟类(古代哺乳类)
问题3、生物进化规律?
学生交流结论:
生物循从无到有、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发展规律。
设计思想教师设疑,指导学生去动手演示,逐步引导学生去想,去归纳,去总结,最终领悟出生物进化历程的深刻内涵,给学生提供了更多表达自己见解,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
【教后反思】
第三节(24.3):生物进化的学说
【设计依据与构想】
科学史是生物学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本节课是一部关于生物学史的教学,着重介绍了生物进化的学说,重点强调了主流学说——自然选择学说的发现、发展过程。本节课的设计构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通过多媒体展示远古时代生物的生存情况以及当时的自然环境,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当时的情境;第二,利用科学史的重演,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探究过程,感受当时科学家的经历,领悟科学家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和合理推理的验证过程,体验科学家不断深化问题,找到其精髓的认识过程,以及科学的探索精神。第三,根据已有的知识,结合所遇到的问题,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及其意义。
2、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进化的原因及其意义。
能力目标
1、知道达尔文进化论的实质。
2、能够较准确判断达尔文地雀的进化顺序。
3、能运用达尔文进化理论解释桦尺蛾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习达尔文细心观察和实验,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2、认识主流的进化学说,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世界观。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3、领悟科学没有绝对的真理,科学知识只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培养科学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基本思想。
教学难点
达尔文进化学说与其他进化学说的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收集有关自然选择的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2、达尔文环球旅行的视频。
3、达尔文地雀喙进化的图片。
学生准备
要求学生通过资料、网络等查询有关生物进化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情景引入
用多媒体展示《爬行动物时代》短片。学生观看视频。
教师提问:同学们看了爬行动物时代的视频。恐龙曾经是地球上的霸主,长达1亿多年,但是,它们却在距今6500多万年前神秘地灭绝了,恐龙为什么会灭绝?
(是大行星撞击地球引发火山喷发造成的,还是因为恐龙不能适应当时的环境变化而逐渐消亡的……)
究竟哪种说法更正确呢?为什么总会有一些物种灭亡,新的物种又是怎样形成的?推动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这就是今天要讨论的话题。
设计思想这样设计从学生已知的知识入手,学生容易接受,又能引发兴趣,容易打开学生思路。学生观看视频,思考物种灭绝,生物进化的原因,激发求知欲以及探究的欲望。
二、探究过程
师生互动1:学习科学家的故事,引入自然选择学说。
教师: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物种的产生和旧物种的灭绝,推动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人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释。其中,达尔文在吸收前人进化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个发现”之一。
(播放达尔文环球旅行的视频)
教师:达尔文从小有什么爱好?
学生:喜欢采集矿物、植物和昆虫标本。
教师:这种爱好对他后来的巨大成就有什么影响?
学生:这种爱好贯穿他一生,并成为他事业取得成功的强大动力和基础。
教师:达尔文是如何总结出生物进化的学说的?
学生:坚持自己的正确爱好,并为之努力,在搜集了大量的证据后整理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
教师:我们应该学习达尔文的什么精神?
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设计思想了解达尔文的生平以及发现自然选择学说的过程,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习达尔文细心观察和实验,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这样设计有助于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
活动一:探究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
(教师展示达尔文地雀喙进化的图片)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学生4人一组,结合有关加拉帕戈斯岛上地雀的进化材料,尝试提出有关达尔文地雀的进化过程假设。学生通过观察达尔文地雀喙进化的图片,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交流和辩论,达到一定的统一。尝试用图的方法,论述4种达尔文地雀如何从取食昆虫的地雀发展而来的。
[讨论]达尔文地雀的进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教师指导:加拉帕戈斯雀的形态等的改变与取食的食物类型有关,也不是一两代就能完成的。
设计思想本设计意在让学生通过探究实践有效地参与学习,去亲自体验过程,通过提出问题、讨论,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实验结果,同时要将探究活动深化和细化。
师生互动2:学习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达尔文地雀进化的原因分析)。
教师:后人把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归纳为以下四点:过度繁殖、生存竞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下面我们对这四点进行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生物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新| 课|标| 第| 一|网
(学生说出自己查找的资料)
学生:我们看过加拿大一枝黄花可产生上万粒的种子。杨树、柳树等植物的繁殖力很强。
学生:大象是一种繁殖很慢的动物,假如一头雌象一生(30~100岁)产崽6头,每头活100岁,而且都能繁殖的话,750年后,一对象的后代是1900万头。
教师:继续对学生进行引导,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为什么到现在为止物种生存下来的个体数并没有那么多?而且自然界里各种生物的数量在一定时期内都保持相对稳定呢?(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进行回答)
学生:因为生物生存的空间和食物有限,而且有天敌的控制,在生存竞争的过程中必然有部分生物个体被淘汰。
学生:在生物生存的过程中,既要与自然环境进行斗争,又要与其他生物进行斗争。
教师:综合学生所说的答案,那些适应新的环境的变异个体是怎样产生的呢?即生物进化的基础是什么?
学生:生物在繁衍过程中会不断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教师:自然选择、适者生存怎样理解?
学生:在生存竞争的过程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环境淘汰,这便是自然选择。
教师:自然选择在新物种的形成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自然选择是一个长期并且连续的过程,只有经过许多代的选择,逐渐积累有利变异,才能形成新的物种。
教师:生物进化是不是进化到人类就停止了呢?
学生: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环境,这样就使生物在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不断进化,而且是永远在发展进化的过程中。所以,生物进化是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的,即使进化到人类,将来还要不断进化下去。
教师:下面我们以达尔文地雀的进化过程为例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请同学们分组观察达尔文地雀的进化图片并讨论。你们发现了什么? 它们进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设想一下如果达尔文地雀不改变取食的食物种类,将会发生什么情况?
学生:达尔文地雀的喙发生了变化,有的粗而尖,有的尖而长,有的变得粗壮。
学生:我们发现角质喙的变化都和它们要食用的食物有关,都是为了有利于取食。
学生:可能是达尔文地雀太多了,昆虫不够了,一部分达尔文地雀不得不改变所食的食物种类。如果不是这个原因可能达尔文地雀的喙就不会发生改变。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学生:我们认为如果有些达尔文地雀的喙没有变化,又找不到它们原来食用的昆虫,它们有可能会被淘汰。
学生:留下来的都是一些能适应环境,生存能力强的达尔文地雀。
教师总结: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都被淘汰的过程,称为自然选择。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大自然能是一个和谐的世界,原因之一是自然选择。在现实生产中人们用人工方法培育出了许许多多的动植物新品种,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与自然选择相比,人工选择有目的性强、速度较快的优点。有关这个问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外探究一下。
设计思想本部分以师生互动为主,学生通过看书找到答案,主要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活动的安排目的在于让学生归纳、梳理知识,培养学生的整理能力,使知识更具有条理性,以达到巩固课堂知识的目的。
师生互动3:其他的生物进化学说。
教师: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就是最终的学说了吗?
学生:不是。因为任何人都无法再现46亿年前的历史变迁,出现许多生物进化学说都是十分正常的。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生物进化学说,请学生进行分析总结。
学生分析:现代综合进化论、分子进化中性论、澄江动物群的发现等理论的主要内容。
教师总结:真理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发展和充实,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在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上发展出来的新的进化论,使人类的生命科学理论更丰富、更完善。相信在你们青少年的努力下生命科学之谜会逐渐被揭开。
设计思想在此过程中,意在向学生渗透科学探究的方法,同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是相对的。鼓励学生平时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并用实验证明自己的想法。
活动二: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实验、探究、观察与学习,请同学们谈谈感受和收获。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
活动三:自我评价。
教师活动:利用课件展示反馈习题。
学生活动:依据教师提供的习题进行自我评估检测。
设计思想在学生做交互性习题过程中,使学生得到了肯定,才华得到了展示。同时检测教师对课程目标的落实情况。
【教后反思】
第四节(24.4):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设计依据与构想】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科学问题,容易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给学生足够的想像、探究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在探究中多动口,多动脑,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思考并能形成正确的认识。此外,在引导学生探索人类起源奥秘的同时,还应让学生认识到:人类不是大自然的特殊产物,也不是世界的主宰,而是生物圈中普通的一员。人类是由于环境的改变,经过极其艰苦、漫长的过程,通过劳动才进化来的。我们应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应以积极态度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同时还要意识到人既是生物圈中的一分子,又是自然界的强者,人类已强大到能够影响生物圈的面貌,为此我们应该处理好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应树立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人类起源于古猿。
2、了解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相似的表现及原因。
3、说出人类进化经历的几个主要阶段。
能力目标wwW. x kB 1.c Om
1、通过课前收集有关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比较猿与人的相似特征,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法找出事物的异同点的能力。
3、通过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以及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人类的起源和进化问题,认同人类进化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2、培养学生逐步形成珍爱生命、热爱劳动、爱惜我们的生存家园——生物圈以及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知道人猿同祖,能说出人与猿的相似点。
2、说出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
教学难点
说出人与猿的相似点。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
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的资料及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等。
【教学流程及分析】
一、导入新课
方案一:“我是从哪里来的?”人类对自身的产生一直是十分好奇的。人类究竟是怎样产生,又是怎样进化的?从这一节课开始,让我们共同解答这个孩提时代的困惑,一起追随科学家的足迹来探究人类起源的奥秘吧!
设计思想通过设疑激趣,让学生打开思路,创设一种积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究的欲望。
方案二:影片导入。
教师播放电影《金刚》片段以问题导入。
问题:影片中的“金刚”是哪种动物?他与人类的关系如何?
设计思想情景创设一方面引起学生注意,激发探究的欲望;另一方面也为学习者指明方向,引导学生带着欲望进入学习任务,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影片《金刚》片段还能引出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话题。
二、新课教学
(一)人猿同祖
活动一:探究人与猿的关系
1、学生以小组方式阅读和分析教材中的图241。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2、教师展示学生课前搜集的几种现代类人猿的图片,请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及所收集的资料回答:
(1)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
(2)人类与类人猿为什么这么相似?
生:有共同的祖先。
(3)共同的祖先是谁?
生:森林古猿(树栖)。
设计思想通过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特征的比较,得出人、猿同祖的结论。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法找出事物的异同点,这样的教学能留给学生较深刻的印象。
活动二:观看森林古猿的生活图片及视频资料,各小组展示收集的信息
师: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在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请同学们观看森林古猿的生活图片及视频资料,尝试着描述出它们的生活状况。
生1:森林古猿生活在茂密的森林里,主要过着树上生活,以群居生活为主,以树上的果实等为食物。
师: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森林古猿的一支逐渐进化成为人类的呢?
生2:由于环境的剧烈变化,森林面积的大量减少,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到地面上生活的那部分森林古猿,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结构的变化,一代一代地向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下肢用来支撑体重和行走,逐渐变得粗壮有力;而前肢则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臂和手也逐渐变得灵巧。
生3:又经过若干万年,古人类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复杂而精巧的工具制造和使用,又促进了脑的发展,使他们能够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困难;在劳动中产生了语言,而且大脑的语言中枢日益完善;丰富的语言,使他们相互之间能更好地交流与合作。
师:由此可见,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是动物进化到最高阶段的产物,但人类已超出了动物界,在同大自然严酷的斗争中,人类变得越来越强大。人类现在被称为“生物圈的主宰者”,改变环境的能力远远超过其他的生物,人类是否应与自然界和谐发展?
生: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适应环境的生存下来,不适应环境的被淘汰掉。人类虽然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员,但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尊重生态规律,人类应与自然界和谐发展。
设计思想一系列的问题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又让学生对“两足直立行走”对人类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向学生初步渗透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活动三:互动游戏
学生分组表演:请一位同学选择三位好朋友,自己想好一句话并告诉其中一位,要求他只用表情或动作把这句话的意思传给第二位,由第二位再用同样的方式传给第三位朋友。最后由第三位朋友用语言表达出原意来。
设计思想互动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让学生认识到了语言在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
(强调:用语言进行交流也是动物与人的本质区别之一。)
过渡:人、猿同祖,你能列举出证据吗?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活动四:列举人、猿同祖的证据
师:大屏幕展示古生物家挖掘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化石图片。
生:观看讨论得出化石是人、猿同祖的证据之一。
设计思想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人类的起源和进化问题,认同人类进化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二)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
1、学生分小组阅读、讨论,用表格形式完成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表。
2、劳动创造了人类,我们该怎么做?
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设计思想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三)联系社会
当今,为什么人类的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类人猿的数量却在日益减少呢?请谈一下你们的观点。(小组讨论、组间交流、补充)
生1:人类具有发明和创造各种技术和工具的本领,使得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改善生存条件以及利用医药卫生加强自身保健的能力不断加强,这些都使人口数量急剧增加。相反,现代类人猿不具备这些能力。
生2:人类不断开发现代类人猿赖以生存的森林,人类对现代类人猿的乱捕乱杀和环境的严重污染等,都使现代类人猿的数量减少。
师:现代类人猿还能进化成人吗?
生:不能。现代类人猿已经适应了现在的环境,不能再进化成人类了。
师:人猿同祖,现代类人猿是人类的近亲,也是生物圈中的成员,同样享有在地球上生存、繁衍的权利,因此,我们应……
生:人类应加大对现代类人猿等各种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如加强宣传的力度,贯彻执行野生动物保护法……
设计思想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逐步形成珍爱生命、热爱劳动、爱惜我们的生存家园——生物圈以及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三、课外研究
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除了化石以外,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请课后模仿科学家的研究方法,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并与同学交流。
【教后反思】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第十单元:生物和环境是统一体
第25章:生态系统
第一节(25.1):生态系统的组成
教材分析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主要由生物和非生物两部分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主要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主要有阳光、空气、水等。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了食物链,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又形成了食物网。环境中的有害物质能够通过食物链进行富集,并最终危害人类。
知识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举例说明食物链的富集作用。
能力目标
能根据文字、图片等资料进行观察或分析并探究有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爱护生物、保护生态系统和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1、导课
温故而知新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有一个共同的家园,这就是——生物圈。想一想,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哪些基本条件呢?(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还有温度和生存空间等)。
温故而知新2:生物在生物圈中生存繁衍,那么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有哪些呢?(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情景引入
师:(点击看图片)同学们,假如你现在正置身于这样优美的环境中,你会看到什么呢?你会听到什么呢?你会想到什么呢?
生:……
师:这时候,你想过这些环境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吗?你想过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吗?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一张无形的大网,这张网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生态系统中的“生命之网”。
2、授课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板书)
师:生物和环境是统一的整体,就像这片树林一样。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板书)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个湖泊,一块山地、一个池塘、一个小花园等等,都可以看做是一个个生态系统。那么,生态系统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呢?下面,让我们来观察并分析两幅图片。分组讨论下面几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讨论的最热烈,讨论的结果最准确。
生:观察、讨论、分析并回答。
生1:树干(植物)→昆虫幼虫→啄木鸟。
生2:会慢慢消失。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你们知道植物、动物和真菌等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分别扮演什么角色吗?请同学们自己看书,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并说明原因。
生:(看书)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师: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扮演什么角色呢?
生:生产者。
师:为什么?www .Xkb1.coM
生:(略)
师:在生态系统中,动物扮演什么角色呢?
生:消费者。
师:为什么?
生:(略)
师:随着动物的摄食,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流入动物体内。那么,在生态系统中,真菌等微生物扮演什么角色呢?
生:分解者。
师:为什么?
生:(略)
师:树桩在腐烂的过程中还有另一类你们看不见的生物在起作用,那就是细菌。通过细菌和真菌等的共同作用,动植物的尸体、植物的落叶以及熟透了掉落在地上的果实等被分解,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成简单的物质,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所以它们扮演的角色是分解者。想一想,如果没有了分解者,地球会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生:(略)
师:(点击)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可以用这一图解来表示。从图上你们可以看出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最终都要被分解者分解,而分解以后的物质又被生产者利用,这说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生:相互依存的关系。
师:现在请你们再观察这幅图片。图中除了有生命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外,还有什么?
生:还有阳光等。
师:生态系统的组成除了有生物外,还有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非生物部分。通过刚才的观察和前面的分析讨论,请同学们做几个练习。(点击练习)
师:农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勤劳作,收获着果实,那么他们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吗?为什么?
生:不是。因为在地球上,只有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它们才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师:可以这样理解,人是社会意义上的生产者,植物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生产者。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板书)
师:我们知道,动物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所以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以及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总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例如,草被兔吃,兔被狐吃,狐被狼吃等等。大家还能想出其他的例子来吗?小组讨论一下,看哪个组同学举例最多。
生:讨论并回答。
师:很好,现在请同学们看书中的图251,请你们用箭头把消费者和生产者连接起来,注意箭头要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下面我先做一个示范。(点击图片做示范)
如: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这就叫做一条食物链。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连接书中的图。看哪些同学连得又快又好。
生:(连图)。
师:你连接的这些食物链有多少条?
生:9条。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师:连接完后,大家看这幅图像不像一张网?
生:像。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师: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生物数量也发生变化。在这张网中,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会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
生:青蛙的数量可能会增加,昆虫的数量可能会减少等。
师:我们在研究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时候,有没有想到我们自己在食物网中处于什么位置呢?请同学们课后通过进一步探究来确定我们在食物网中的位置,好不好?
(三)食物链的富集作用(板书)
师: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情况会怎样呢?下面让我们来看一幅图片(教科书中图252),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吗?小组讨论资料分析其中的两个问题。
(1)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生:人会中毒的。
(2)有毒物质是通过什么途径到达大鱼体内的?
生:通过食物链。
师:很好。那么这些有毒物质是从哪里来的呢?新课标 第一网
生:工厂排放的废水,废电池随手扔入水中,生活污水排入水中……
师:这说明了人类活动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而一旦生态系统被破坏,那么最终受到危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师: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个著名的由于有毒物质富集而造成人身伤害的事例,这就是日本的水俣事件。
(点击小资料)
师:每次读完这个事例的时候,我的心情总会变得非常沉重,我在想如果这样的事件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们会怎样?而我们还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自己,或者我们人类的身上吗?我们应当怎样做才能保证生态系统不被破坏呢?
生:我们每个人必须关爱生物,保护环境。
师:既然同学们都认识到这一点了,那么为了我们的生存,为了地球的生存,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吧!
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懂得了很多关于生态系统的问题,知道了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关系,还知道有毒物质还能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并对生物造成严重伤害。下面请你对照本节目标,看看你们是否达到了有关要求。(点击目标)
生:看书。
师:释疑解惑。
教后反思:
第二节(25.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设计依据与构想】
新课程强调教学中应遵循“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学习并掌握一定的生命科学知识和技能,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并且能将学到的知识充分地运用到生产和生活当中。倡导探究性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本节课的难度相对较大,因为这节课既涉及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等方面的知识,又涉及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一节综合课;既与我们人类自身的实际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又与全球的环境、资源密不可分。因此,本节课应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采用自读,小组讨论、图例展示、分析计算、实例介绍等方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到生物学科知识,再运用生物学科知识去指导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辨证思维和发散思维。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使学生相互交流总结,取长补短,以获取新的知识体系;突出体现新课标“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探究性学习”的理念。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对生物界的重要性。
2、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特点。
3、使学生理解掌握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总结,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的思维能力,从而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图片等的观察,培养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能力。
3、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激发学生讨论、交流的欲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我们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及特点。
2、碳循环过程。
教学难点
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查找有关生态农业及温室效应等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师:请大家欣赏一段动画!并讨论后面的问题。(大屏幕出示这样的情境动画)
鲁宾逊流落到一个荒岛上,那里除了有能饮用的水以外,几乎没有任何食物,随身尚存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鸡、15kg玉米。然后出示问题:你认为以下哪种生存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试说明理由。下面有两项选择:
1、先吃鸡,再吃玉米。
2、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学生讨论。
师:大家都很聪明,都选择第二个答案,理由也比较充分,因为第二种吃法可以给他提供更多的能量,使他能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一切生命活动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没有能量的供给也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能量的流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就是能量流动,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伴随着物质循环。那么,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怎样流动的?物质是怎样循环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主要问题。wwW. x kB 1.c Om
设计思想从学生喜欢的动画入手,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思考,再加上教师语言的小结,直接切入本课主题,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注意,将枯燥的问题形象化、生动化和趣味化。
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生态系统能量的源头是什么?怎样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渠道是什么?能量是怎样流动的?
2、播放课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示意图。
3、学生回答: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
4、引导启发:不是所有的太阳能都参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只有被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才能流动。
5、师生谈话:生产者是如何固定太阳能的呢?是生产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有机物中的。那么能量又是怎样流动的呢?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流动的。我们把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个营养层次称为营养级。那么能量是怎样逐级流动的呢?第一级是绿色植物,第二级是以植物为食的动物,第三级是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以此类推。
6、分组讨论:能量在流动过程中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么?
7、播放课件:生态系统能量流向示意图。
(推荐一个同学归纳其中心内容,其他同学补充,老师点拨指导。)
8、师生交流: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有三个去处:一部分被自身的生命活动消耗了,即通过细胞呼吸释放和生命活动利用了;储存在体内的能量一部分流入下一营养级;没被利用的枯枝落叶和下一营养级摄食未消化而排出的粪便中的这一部分被分解者释放出来。因此,可以看出,能量在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
设计思想本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本部分的教学策略是先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然后播放教师自己制作的直观性较强的“能量流动图解”使学生对“能量流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通过学生小组讨论与教师引导启发相结合、师生谈话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能量流动的过程”有深刻的理解,突出体现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理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辨证思维和发散思维,对生态系统是中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理解更加深刻,让学生感受到生物之间是紧密联系的,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的生物学观点。
活动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1、教师语言导入: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中还伴随着物质循环,其中碳循环就是非常重要的物质循环。大家都知道,二氧化碳气体是空气中的主要气体,也是碳参与物质循环的形式之一。下面我们就来讨论,碳循环是怎样进行的?
2、复习巩固:写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公式,说明二氧化碳在此过程中的作用。
3、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教材P92的填图,结合书中的课文,练习描述碳循环。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4、师生共同小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生态系统中,主要依赖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二氧化碳变成有机物,再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和其他生物体中,因此从碳循环可见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除此之外,微生物也能把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另外,生物体内的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可将二氧化碳放回到大气中;还有一部分生物遗体没有被分解者分解,转变成为地下的石油和煤,暂时脱离循环,但一经开采燃烧,便可产生二氧化碳返回碳循环。
5、教师引导探索:近年来,由于人类大量地采伐森林,再加上燃烧化石燃料以及环境污染,因而使大气中CO2的浓度明显增加,导致温室效应。那么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请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
6、小组讨论并回答。
设计思想本部分是本节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我采用的教学策略是:从回顾旧知入手,通过知识迁移把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再通过分析、讨论、交流、填空等形式加深对“碳的循环”知识的理解;通过“课堂延伸”引导学生利用新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的理念,并展开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STS)教育,并通过“温室效应”问题的讨论,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活动三: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而能量又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态系统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两者密不可分。
师:请大家阅读书后的课外探究,了解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并且回去做模拟实验,或制作一个小的生态球。
设计思想通过简单的语言对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关系进行概括,使学生知道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是彼此联系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密不可分的。有利于学生树立普遍联系的辩证的生物学观点。再加上课外探究的设计,使学生更加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实际意义,将课堂内容引申至实际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欲望,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
【教后反思】
第26章: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一节(26.1):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
【设计依据与构想】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节课的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经过近两年的生物课学习,特别是现行初中生物教材始终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对本节课的教学已经有了大量的知识储备和感性认识。本节课的设计是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对以前学过的知识的再现,引导出新的学习内容,揭示知识之间内在的客观规律,使他们体验到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带来的乐趣;通过对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坪的生态环境的研究,学习调查和观察的方法,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提高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及环境保护等内容,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1、了解生物圈中生态系统的类型。x k b 1.c o m
2、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生态平衡的概念和特点。
4、了解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觉为维持生态平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当前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认同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生态平衡的概念及特点。
2、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
教学难点
生态平衡的概念和特点。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几种生态系统的视频资料、挂图、自制的生态瓶等。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学流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景)
复习生态系统的概念,分析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
引出: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种类。
设计思想开门见山直点主题,既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又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教学
1、生态系统的种类和特点: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通过视频材料所要解决的问题:
(1)通过欣赏生态系统的视频资料说出:生态系统的种类和特点
(2)利用课件,出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并总结出各种生态系统的共同特点:
生态系统内部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每种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有限的,实例: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学生:对比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的组成,比较这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结论: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越强。
设计思想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视频教材能够再现各种生态系统的自然状况,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加深印象。
2、生态平衡: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火山爆发、地震等自然灾害对生态系统瞬间造成的破坏、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的调节能力的破坏的现象。提出问题:(引出生态平衡的内容)
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1)分析一个处在正常状态下的热带草原生态系统和一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得出:生态平衡的概念。
(2)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得出生态系统是一种动态平衡。(注意:种类和数量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设计思想创设新奇的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3、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总和构成了生物圈:新| 课|标| 第| 一|网
利用课件播放电影科幻片《The Day After Tomorrow 末日浩劫》(又名:明天过后)中,全球生态平衡被破坏后,出现的各种自然灾害的场面(地震、雪灾、海啸、冰雹和龙卷风等自然现象)。引出地球上的生物共同生活在一个大的生态系统中:生物圈
自学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的位置和概念。
设计思想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亲身体会到我们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大的生态系统中,为不出现末日浩劫中的场面,提高自觉保护环境意识。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景)
播放当前我国各地的自然、经济的专题片,把学生分成分城市、农村、山区、海滨四个小组进行讨论:当前城市、农村、山区、海滨的经济发展特点及环境状况:
(根据自己对不同地区资料的掌握情况,自由分组)
每个小组选一名学生对所在小组的研究情况进行汇报交流。
设计思想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我国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情况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分组讨论,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合作学习的意识;通过交流,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
二、新课教学
在汇报交流总结时,教师提出:中国人口最多的农民,所从事的产业是农业,那么,我国以前靠天吃饭的农业状态和现在的农业状况有什么不同呢?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出:
1、农田生态系统(典型的人工生态系统)。
欣赏一组从网上下载的图片,比较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生系统和一片农田生态系统。
分析:对比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生系统和一片农田生态系统什么差别。
得出结论:(1)经过人工改造的生态系统是不稳定的,其生态平衡需要人类的维护。
(2)人类需要对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有利的生态系统。
设计思想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学习求知。课件中使用了从网上下载的图片、视频等资源,体现了资源的共享是时代的要求,学习的根本在于拥有共同的资源。
2、阅读材料:教材P100,了解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
设计思想发挥教材资源优势,学会分析、运用材料,为突破教学的重点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
3、方案一:出示老师制作的生态瓶。
讨论:瓶内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的生态系统还是人工的生态系统。
如何维持瓶内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方案二:根据实验小组讨论如何制作一个小的生态瓶。
1、根据问题,作出假设,讨论和提出制作一个小型生态系统的方案。
2、分析影响这个小型生态系统的因素、讨论如何维持瓶内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方法。
设计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情景创设中,强调创设尽可能实在的真实情景,因为真实的情景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上面两个方案都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了解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的拓展,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第3课时)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景)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复习:
1、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
2、利用课件展示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图片,分析二者有什么区别。
设计思想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使课内学习与课外调查活动得到有机结合,使知识系统化。
二、新课教学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研究型课题:对比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坪
学生:室外调查观察前准备
1、把学生每8人分成一组。
2、观察过程中认真填写观察记录。
3、观察结束后讨论研究观察题,并形成自己小组的探究报告。
4、在考察过程中注意安全!
附表:
研究性课题用表(样表)
思考题:
1、分析采用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坪绿化和美化环境的优缺点?
2、如何在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坪之间进行对比实验。新 课 标 第 一 网
设计思想本环节的设计,将课堂由室内延伸到室外,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内研究,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与谦让的人际交往技能,增强自信心,培养参与社会决策的能力。在形成研究报告的过程中深化了课堂内的学习成果。
【教后反思】
第二节(26.2):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
【设计依据与构想】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最好的教育是个性化教育,最好的学习是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增强实践能力,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主要从学生已有的书本知识以及生活经验出发,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需求,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及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教材分析】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们当前自然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2、认同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
能力目标
举例说出人类生活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进一步提高学生热爱生命,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我们怎样来保护自然环境。
授课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通过剪辑形成的频资料: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
学生准备,对比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坪的调查报告。
【教学流程及分析】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景)
利用课件出示资料:2005~2007年历届世界环境保护日的主题。
师:请同学们分析近几届世界环境保护日的主题,总结出设立世界环境保护日的目的是什么?
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联系上节课观看的资料片片段,进行研究讨论。
师生共同总结:全世界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大的生态环境中,为了保护这个生态系统内的生态平衡,全世界各国人民必须携起手来,作出自己的贡献。
设计思想本导入改变了以往由复习引入新课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学生熟知的近几年的世界环境保护日的主题的分析,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有利于本节教学内容的展开。
二、新课教学
(一)生物圈是人类的繁荣家园
师:利用课件播放视频资料: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www .Xkb1.coM
生:讨论:
1、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2、生物圈是地球表面各种不同生态系统的总和,假设其中某一个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会对其他的生态系统产生什么影响?从而得出生物圈是一个整体。
设计思想利用视频资料再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了更加清楚的理解,也改变了以往“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达到了承上启下的目的。
(二)生物圈是生物共同的家园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
1、遭到人类破坏且无法恢复的生态系统的对比照片。
2、新疆的藏羚羊遭到偷猎后的悲惨场面与青藏铁路建设为了保护藏羚羊的迁徙路线而修建的桥梁的照片。
3、阅读教材P107:水葫芦和云南滇池。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学生讨论:
(1)目前东北虎所受到的最大威胁是什么?
(2)偷猎和改变铁路设计方案这种做法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3)我们人类对环境越是干预,环境就越向好的方向变化吗?
(4)为了保护生物的共同家园,我们应当做点什么?
联系生活实际,各抒己见。(使课堂教学的气氛推向高潮)
小结:可持续发展战略包括人口、生产和环境保护三个方面的多项政策和行动计划,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生物圈是人类调整自身和自然之间关系的一项有深远意义的战略转变。
设计思想本环节使学生在具有大量知识储备的前提下,通过分析、归纳,最后概括形成一种思想,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抓住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
1、课后以实验小组为单位,按照教材要求进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形成调查报告在下节课上交流。
2、课后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关于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如何保护环境等有关的资料,为下节课模拟召开“保护生物圈研讨会”做准备。
(预习:“保护生物圈研讨会”,并明确分工。)
设计思想老师并没有固定要求学生去调查的场所,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从不同的角度、思维去进行调查,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使调查面更广,更加丰富;增加了下节课准备的时间,增大了课堂的容量,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第2课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沿教室四周依次坐好)
主持人宣布“保护生物圈国际研讨会”现在开会,宣布:
(一)主题: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那么,在这个大的世界环境下,如何处理环境和经济的发展关系。
(二)大会议程:新课标 第一网
1、大会推选“主席”、“副主席”各一名和会议秘书处(做记录的同学)。
2、每个小组选派一名同学宣读上节课进行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3、本次大会以辩论会的形式进行,首先由一名同学代表本国陈述本国的观点,其他国家代表待其陈述结束后向该国提出一些问题。
4、陈述国其他成员可以互补回答。
5、会议秘书处根据记录,形成综述总结报告,提交大会主席和副主席。
设计思想本节课是初中的最后一节生物课,老师将讲台让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组织才能,允许每个学生独立发展自己的独特见解,树立主人翁精神;让学生在辩论中检查自己调查和收集、处理资料的情况;成功地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社会责任感大大提高。
【教后反思】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生 物 教 案
八年级(下册)
江苏教育出版社
x k b 1.c o 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