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其线性运算
[知识能否忆起]
一、向量的有关概念
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向量;向量的大小叫做向量的模.
2.零向量:长度等于0的向量,其方向是任意的.
3.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的向量.
4.平行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又叫共线向量,规定:0与任一向量共线.
5.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
6.相反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向量.
二、向量的线性运算
向量运算
定义
法则(或几何意义)
运算律
加法
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
三角形法则
平行四边形法则
(1)交换律:a+b=b+a;
(2)结合律:(a+b)+c=a+(b+c)
减法
求a与b的相反向量-b的和的运算叫做a与b的差
三角形法则
三、向量的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1.定义:实数λ与向量a的积是一个向量,这种运算叫向量的数乘,记作λa,它的长度与方向规定如下:
①|λa|=|λ||a|;
②当λ>0时,λa的方向与a的方向相同;当λ|b|,则a>b;
④λ,μ为实数,若λa=μb,则a与b共线.
其中假命题的个数为( )
A.1 B.2
C.3 D.4
[自主解答] ①不正确.当起点不在同一直线上时,虽然终点相同,但向量不共线.
②正确.∵=,∴||=||且∥.
又∵A,B,C,D是不共线的四点,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反之,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则AB綊DC且与方向相同,因此=.
③不正确.两向量不能比较大小.
④不正确.当λ=μ=0时,a与b可以为任意向量,满足λa=μb,但a与b不一定共线.
[答案] C
由题悟法
1.平面向量的概念辨析题的解题方法
准确理解向量的基本概念是解决该类问题的关键,特别是对相等向量、零向量等概念的理解要到位,充分利用反例进行否定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2.几个重要结论
(1)向量相等具有传递性,非零向量的平行具有传递性;
(2)向量可以平移,平移后的向量与原向量是相等向量;
(3)向量平行与起点的位置无关.
以题试法
1.设a0为单位向量,①若a为平面内的某个向量,则a=|a|a0;②若a与a0平行,则a=|a|a0;③若a与a0平行且|a|=1,则a=a0.上述命题中,假命题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解析:选D 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a与|a|a0的模相同,但方向不一定相同,故①是假命题;若a与a0平行,则a与a0的方向有两种情况:一是同向,二是反向,反向时a=-|a|a0,故②③也是假命题.综上所述,假命题的个数是3.
向量的线性运算
典题导入
[例2] (1)(2011·四川高考)如图,正六边形ABCDEF中,++=( )
A.0 B.
C. D.
(2)在△ABC中,已知D是AB边上一点,若=2,=+λ,则λ等于( )
A. B.
C.- D.-
[自主解答] (1)如图,∵在正六边形ABCDEF中,=,=,
∴++=++=+=+=CF―→.
(2)∵=+,=+,
∴2=+++.
又∵=2,
∴2=++
=++(-)
=+.
∴=+,即λ=.
[答案] (1)D (2)A
若(2)中的条件作如下改变:若点D是AB边延长线上一点且||=||,若=λ+μ,则λ-μ的值为________.
解析:∵=+=+2=+2(-)=2-=λ+μ.
∴λ=2,μ=-1.∴λ-μ=3.
答案:3
由题悟法
在进行向量的线性运算时要尽可能转化到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中,运用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求解,并注意利用平面几何的性质,如三角形中位线、相似三角形等知识.
以题试法
2.(2012·汉阳调研)若A,B,C,D是平面内任意四点,给出下列式子:
①+=+;②+=+;
③-=+.其中正确的有(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解析:选C ①式的等价式是-=-,左边=+,右边=+,不一定相等;②式的等价式是-=-,+=+=成立;③式的等价式是-=+,=成立.
共 线 向 量
典题导入
[例3] 设两个非零向量a与b不共线.
(1)若=a+b,=2a+8b,=3(a-b).求证:A,B,D三点共线;
(2)试确定实数k,使ka+b和a+kb共线.
[自主解答] (1)证明:∵=a+b,=2a+8b,
=3(a-b),
∴=+=2a+8b+3(a-b)
=2a+8b+3a-3b
=5(a+b)=5.
∴,共线,
又∵它们有公共点B,∴A,B,D三点共线.
(2)∵ka+b与a+kb共线,
∴存在实数λ,使ka+b=λ(a+kb),
即ka+b=λa+λkb.
∴(k-λ)a=(λk-1)b.
∵a,b是不共线的两个非零向量,
∴k-λ=λk-1=0,即k2-1=0.
∴k=±1.
由题悟法
1.当两向量共线时,只有非零向量才能表示与之共线的其他向量,解决向量共线问题要注意待定系数法和方程思想的运用.
2.证明三点共线问题,可用向量共线来解决,但应注意向量共线与三点共线的区别与联系.
以题试法
3.已知a,b不共线,=a,=b,=c,=d,=e,设t∈R,如果3a=c,2b=d,e=t(a+b),是否存在实数t使C,D,E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若存在,求出实数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由题设知,=d-c=2b-3a,=e-c=(t-3)a+tb,C,D,E三点在一条直线上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k,使得=k,即(t-3)a+tb=-3ka+2kb,
整理得(t-3+3k)a=(2k-t)b.
因为a,b不共线,所以有
解之得t=.
故存在实数t=使C,D,E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1.下列等式:①0a=-a;②-(-a)=a;③a+(-a)=0;④a+0a;⑤a-b=a+(-b).正确的个数是( )
A.2 B.3
C.4 D.5
解析:选C a+(-a)=0,故③错.
2.(2012·福州模拟)若a+b+c=0,则a,b,c( )
A.都是非零向量时也可能无法构成一个三角形
B.一定不可能构成三角形
C.都是非零向量时能构成三角形
D.一定可构成三角形
解析:选A 当a,b,c为非零向量且不共线时可构成三角形,而当a,b,c为非零向量共线时不能构成三角形.
3.(2012·威海质检)已知平面上不共线的四点O,A,B,C.若+2=3,则的值为( )
A. B.
C. D.
解析:选A 由+2=3,得-=2-2 ,即=2,所以=.
4.(2012·海淀期末)如图,正方形ABCD中,点E是DC的中点,点F是BC的一个三等分点(靠近B),那么=( )
A. - B. +
C. + D. -
解析:选D 在△CEF中,有=+,因为点E为DC的中点,所以=.因为点F为BC的一个三等分点,所以=.所以=+=+=-.
5.(2013·揭阳模拟)已知点O为△ABC外接圆的圆心,且++=0,则△ABC的内角A等于( )
A.30° B.60°
C.90° D.120°
解析:选A 由++=0得+=,由O为△ABC外接圆的圆心,结合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知四边形OACB为菱形,且∠CAO=60°,故A=30°.
6.已知△ABC的三个顶点A、B、C及平面内一点P满足++=,则点P与△ABC的关系为( )
A.P在△ABC内部
B.P在△ABC外部
C.P在AB边所在直线上
D.P是AC边的一个三等分点
解析:选D ∵++=,
∴++=-,∴=-2=2,
∴P是AC边的一个三等分点.
7.(2012·郑州五校联考)设点M是线段BC的中点,点A在直线BC外,2=16,|+|=|-|,则||=________.
解析:由|+|=|-|可知,⊥,则AM为Rt△ABC斜边BC上的中线,因此,||=||=2.
答案:2
8.(2013·大庆模拟)已知O为四边形ABCD所在平面内一点,且向量,,,满足等式+=+,则四边形ABCD的形状为________.
解析:∵+=+,∴-=-,
∴=.∴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答案:平行四边形
9.设向量e1,e2不共线,=3(e1+e2),=e2-e1,=2e1+e2,给出下列结论:①A,B,C共线;②A,B,D共线;③B,C,D共线;④A,C,D共线,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为________.
解析:由=-=4e1+2e2=2,且与不共线,可得A,C,D共线,且B不在此直线上.
答案:④
10.设i,j分别是平面直角坐标系Ox,Oy正方向上的单位向量,且=-2i+mj,=n i+j,=5i-j,若点A,B,C在同一条直线上,且m=2n,求实数m,n的值.
解:=-=(n+2)i+(1-m)j,
=-=(5-n)i-2j.
∵点A,B,C在同一条直线上,
∴∥,即=λ.
∴(n+2)i+(1-m)j=λ[(5-n)i-2j].
∴解得或
11.如图所示,在△ABC中,D,F分别是BC,AC的中点,=,=a,=b.
(1)用a,b表示向量,,,,;
(2)求证:B,E,F三点共线.
解:(1)延长AD到G,
使=,
连接BG,CG,得到▱ABGC,
所以=a+b,
==(a+b),
==(a+b),
==b,
=-=(a+b)-a=(b-2a),
=-=b-a=(b-2a).
(2)证明:由(1)可知=,又因为
,有公共点B,
所以B,E,F三点共线.
12.设e1,e2是两个不共线向量,已知=2e1-8e2,
=e1+3e2,=2e1-e2.
(1)求证:A,B,D三点共线;
(2)若=3e1-ke2,且B,D,F三点共线,求k的值.
解:(1)证明:由已知得=-=(2e1-e2)-(e1+3e2)=e1-4e2
∵=2e1-8e2,∴=2,
又∵AB与BD有公共点B,
∴A,B,D三点共线.
(2)由(1)可知=e1-4e2,且=3e1-ke2,
∵B,D,F三点共线,得=λ,
即3e1-ke2=λe1-4λe2,
得解得k=12,
∴k=12.
1.如图所示,已知点G是△ABC的重心,过G作直线与AB,AC两边分别交于M,N两点,且=x,=y,则的值为( )
A.3 B.
C.2 D.
解析:选B (特例法)利用等边三角形,过重心作平行于底面BC的直线,易得=.
2.(2012·吉林四平质检)若点M是△ABC所在平面内的一点,且满足5=+3,则△ABM与△ABC的面积比为( )
A. B.
C. D.
解析:选C 设AB的中点为D,
由5=+3,
得3-3=2-2,
即3=2,如图所示,
故C,M,D三点共线,且=,也就是△ABM与△ABC对于边AB的两高之比为,则△ABM与△ABC的面积比为.
3.已知O,A,B三点不共线,且=m+n,(m,n∈R).
(1)若m+n=1,求证:A,P,B三点共线;
(2)若A,P,B三点共线,求证:m+n=1.
证明:(1)∵m,n∈R,且m+n=1,
∴=m+n=m+(1-m) ,
∴-=m(-).
∴=m,而≠0,且m∈R.
∴与共线,
又,有公共点B.
∴A,P,B三点共线.
(2)∵A,P,B三点共线,∴与共线,∴存在实数λ,使=λ,
∴-=λ(-).
∴=λ+(1-λ) .
又∵=m+n,
∴m+n=λ+(1-λ) .
又∵O,A,B不共线,∴,不共线.
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得
∴m+n=1.
1.已知e1≠0,λ∈R,a=e1+λe2,b=2e1,则a与b共线的条件是( )
A.λ=0 B.e2=0
C.e1∥e2 D.e1∥e2或λ=0
解析:选D 若e1与e2共线,则e2=λ′e1.
因此a=(1+λλ′)e1,此时a∥b.
若e1与e2不共线,设a=μb,则
e1+λe2=μ·2e1,因此λ=0,1-2μ=0.
2.如图,已知=a,=b,=3,用a,b表示,则等于( )
A.a+b B.a+b
C.a+b D.a+b
解析:选B =+=+=a+(b-a)=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