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数学第三单元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教案(青岛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五下数学第三单元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教案(青岛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五下数学第三单元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教案(青岛版)‎ 信息窗1: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教学内容:‎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29---31页。‎ 教材简析:‎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因数、倍数,初步学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知道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既是“数与代数”领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进一步学习约分和分数四则计算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 ‎3、在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 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选用恰当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几幅剪纸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谈话:剪纸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剪纸具有装饰性,它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情操。我们班的二课活动就要学习剪纸,同学们有兴趣吗?‎ ‎2.出示情境图,剪纸的第一步要先裁纸,观察信息窗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同学们在裁纸时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这张纸长‎24厘米,宽‎18厘米 ‎;要想剪成边长是整厘米的正方形并且剪完后没用剩余,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呢?‎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 1. 师:整厘米是指多少厘米?你怎样理解没有剩余?‎ ‎2.提出要求:利用我们手中的学具,一起来摆一摆,用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可以将长24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 小组合作进行,可以将拼摆的结果纪录下来。学生有的在摆,有的可能在想象。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生1:我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沿着长摆了24个,可以摆18行,这样正好铺满,没有剩余。(课件演示)‎ 生2:我用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沿着长摆了12个,可以摆9行,也正好摆满,没有剩余。(课件演示)‎ 生3:我用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沿着长摆了6个正方形,摆了4行,还有剩余。(课件演示)‎ 生4:……‎ 师将可以摆满和不能摆满的数据分类进行板书 ‎(二)分析概括,提升数学问题 ‎1.讨论: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最长是几厘米?‎ 生: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1厘米、‎2厘米、‎3厘米、‎6厘米,最长是‎6厘米。‎ ‎2.师:正方形的边长为什么不能是4厘米、5厘米、7厘米……?‎ ‎3.师:想一想,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 可见只有用边长是‎1厘米、‎2厘米、‎3厘米、‎6厘米的正方形才能将长方形摆满。‎ ‎4.师:那么1、2、3、6与24和18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说:1、2、3、6既是24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 ‎5.师:24的因数有哪些?18的因数呢?‎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4的因数 1,2,3,4,6,8,12,24               ‎ ‎18的因数1,2,3,6,9,18 ‎ 引导学生填写下图并重点思考: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填哪些因数?‎ ‎               24的因数                18的因数 ‎1,2,‎ ‎3,6‎ ‎2‎ ‎9,18‎ ‎4,8,12,24‎ ‎24和18共有的因数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1,2,3,6是24和18共有的因数,6是公有因数中最大的一个。‎ ‎2.师总结:1,2,3,6既是24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是24和18的公有的因数,也叫公因数;其中6是最大的,是24和18的最大公因数。(板书课题)‎ ‎3.巩固练习:书31页自主练习1‎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1.师:我们已经找到了24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现在我们可以试着用你喜欢的方法找一找12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学生根据所学的方法,可以用集合图的形式也可以用列举的方法 ‎2.全班进行交流展示 列举法1:12的因数:1、2、3、4、6、12;  ‎ ‎18的因数:1、2、3、6、9、18‎ ‎    12和18的公因数有:1、2、3、6;最大公因数是6‎ 列举法2:先找12的因数,再从12的因数中找出18的因数 ‎    12的因数:1、2、3、4、6、12;其中1、2、3、6也是18的因数 ‎    12和18的公因数有:1、2、3、6;最大公因数是6‎ ‎3.师介绍:除了以上的方法还可以用短除法求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 ‎ ‎ ‎12     18‎ ‎2‎ ‎                                      用公因数2去除 ‎ ‎3‎ ‎6      9‎ ‎                                      用公因数3去除 ‎ ‎2      3‎ ‎                                      除到公因数只有1为止 ‎ ‎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2×3=6‎ 师一边讲解,一边演示:先用12和18的公有的因数2去除,除得的商如果还有公因数就要继续除,注意每次除时都要用两个数的公有的因数去除,再用公因数3去除,一直除到公因数只有1为止。最后写结论时要把所有的公因数(除数)连乘起来,就可以得到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我们通常运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4.师:同学们学会了用列举法和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比较一下它们各自有什么优势?‎ ‎  学生讨论得出:列举法适合数比较小的题目,如果数比较大用短除法好。‎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自主练习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对出现的错误着重讲解。‎ ‎(2)自主练习3使学生明确用这两种花搭配成同样的花束(正好用完,没有剩余)也就是求72和48的最大公因数。‎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3).看书质疑。‎ 学生阅读29—31页,解答学生困惑、疑难问题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因数、倍数,初步学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知道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既是“数与代数”领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进一步学习约分和分数四则计算的基础。‎ ‎2:使用建议:‎ 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 ‎3:需要破解的问题:‎ 在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