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导学案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5届高三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导学案3》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5届高三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导学案3‎ ‎【学习目标】 1. 掌握“因、于、与、则、者、之”的意义及用法。2. 准确辨析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知识链接】《最高考》P306——308“因、于、与、则、者、之”的素材归纳。‎ 一、自主演练 ‎1.解释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 ‎⑴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 )‎ ‎⑵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鸿门宴》) ( )‎ ‎⑶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 )‎ ‎⑷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 ( )‎ ‎2.解释句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 ‎⑴乃设九宾礼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 ( )‎ ‎⑵青,取之于蓝(《劝学》) ( )‎ ‎⑶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到)《廉颇蔺相如列传》 ( )‎ ‎⑷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 )‎ ‎⑸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 )‎ ‎⑹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 )‎ ‎⑺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 )‎ ‎⑻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 )‎ ‎3.解释句中“与”字的意义和用法 ‎⑴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 )‎ ‎⑵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 )‎ ‎⑶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 ( )‎ ‎⑷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 )‎ ‎⑸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 ‎⑹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 )‎ ‎4.解释句中“则”字的意义和用法 ‎⑴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鸿门宴》) ( )‎ ‎⑵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⑶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 )‎ ‎⑷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 )‎ ‎⑸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 )‎ ‎5.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⑴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 ( )‎ ‎⑵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 )‎ ‎⑶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与妻书》) ( )‎ ‎⑷均之二策《廉颇蔺相如列传》 ( )‎ ‎⑸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 )‎ ‎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 )‎ ‎⑺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 )‎ ‎⑻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 )‎ ‎⑼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 )‎ ‎⑽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 )‎ ‎6.解释句中“者”字的意义和用法 3‎ ‎⑴而记游者甚众。 ( )‎ ‎⑵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 )‎ ‎⑶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 )‎ ‎⑷此三者,吾遗恨也。 ( )‎ ‎⑸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 ‎⑹ 陈涉者,阳城人也。 ( )‎ ‎⑺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 )‎ ‎⑻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 ‎⑼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 )‎ ‎⑽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 )‎ 二、合作探究 ‎1.判断“因”在文段中的意义 因(1) 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因(2) 旧制,此乃曹操成大业之因(3) 。其常因(4) 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此一役,动摇袁绍军心,因(5) 乘势击破之,成官渡大捷。此亦因(6) 许攸之力而得。途经绍墓,因(7) 守冢至前拜祭。其量岂常人可比?因(8) 此其得众人之心,以一天下。因(9) 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之业。‎ ‎2.判断“于”在文段中的意义 ‎“黄鸟于(1) 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然于(2) 吾等,则久别矣。自十年前偶见之,于(3) 今已十载,未睹其姿。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于(4) 昔,吾乡之美誉于(5) 四方。于是(6) 吾有叹焉。然畅饮抒怀,陶然于(7) 是, 不亦乐乎?‎ ‎3.判断“与”在文段中的意义 朝过夕改,君子与(1) 之,吾亦赞同。然今人与(2) 古人孰智,庙堂与(3) 坊间之识,相去甚远。为国者,与(4) 清廉之君子,离奸佞之小人,身体力行,事乃成。今恩足以及外夷,而功不至于比百姓者,独何与(5) ?吾等与(6) 君建言,又恐君自与(7) 吾复算耳。‎ ‎4.判断“之”在文段中的意义 一僧欲之(1) 南海,询于唐僧,久之(2) ,唐僧不之(3) 应。其独往,其待也与?均之(4) 二策,僧以箪食瓢饮至南海,夸之(5) 于唐僧:“此何难之(6) 有?”唐僧曰:“汝之(7) 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之(8) 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之(9) 乎?”‎ 三、课堂检测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者”字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 例: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命“蟹壳青” ‎ 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B.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 ‎ C.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 D.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 ‎2.下列句中加点的“则”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 ‎ A.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之一生彘肩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C.人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E.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四、自习作业 ‎ 《最高考》P51“命题角度⑥——辨析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之【典6】‎ 3‎ ‎【我的疑惑】 ‎ 3‎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