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第2章第2节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教案(新人教版)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讨论亲代的基因如何给子代的问题,使学生了解基因的位置和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途径。本节即是上一节《基传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自然延续,又是下一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基础,是学生认识遗传的核心问题,体现了知识的内在逻辑。
二、学情分析
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学生在初一学习关于细胞结构的知识时,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回忆进一步去正确认识基因的位置。对于本节内容,学生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但在整个认知过程中,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困难,因为基因这类问题比较抽象,学生没有一定的感性思维。如何突破这一困难,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有效途径善于化抽象为具体,从创设的情景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
三、教学目标
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3、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3、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生物的生殖过程中,亲代把控制性状的基因传给了子代,从而使后代表现出亲代的特征。那么基因是怎么在亲子代之间传递的呢?(板书标题)
(二)新课
1、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间的关系
首先请同学们回忆初一时学的“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内容,小组讨论: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的关系,然后用图解等形式表示出来。(学生完成关系图解,教师指导并派几个代表上黑板进行交流,师生共同参与评价。)
然后阅读课本P33“观察与思考”,讨论完成P34三个问题。
3
提示:(1)观察第一幅图片,可知人体的体细胞中一共有23对染色体,成对的染色体形态、大小相似,而且每对染色体对应部位的颜色相同,由此得出结论:染色体成对,基因成对。
(2)给学生提供一根长绳,假设这根长绳是DNA分子,怎样才能把长绳处理成染色体呢?(讨论第三个小题)
总结: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特点:
(1)在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2)不同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大多不一样,但同种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一样。
展示各种染色体异常的遗传病图片:说明染色体数目恒定对生物有着重要的意义。
2、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
(1)体细胞分裂时,染色体数不变
生物体细胞分裂时,染色体数量的变化情况在初一介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时已经有所了解,那就是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同时加上染色体异常会引起遗传病的意识,学生就能更加清楚在体细胞分裂时染色体数目已经加倍。
(2)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数减半
阅读P35前三段,讨论交流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的变化。
教师通过简单的示意图(体细胞中只有两对染色体),形象的表示出染色体数减半情况。让学生深入领会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减半不是任意的一半,而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任意一条的自由组合。因此,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单存在的。
思考: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减半的意义
(维持亲子代间的染色体、DNA和基因的数量不变、成对,维持遗传的稳定。)
(3)填图练习:课本P35
总结:在生物体细胞、生殖细胞和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2n、n、2n)
(三)小结
(四)练习:
1.玉米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20条,其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为( )
A.20条 B.10条 C.5条 D.5对
2.正常人的体细胞中含有( )染色体
A.23对 B.12对 C.23条 D.39对
3.生物亲代的性状是通过( )传递给后代的。
A.生殖器官 B.生殖细胞 C.体细胞 D.细胞核
4、下列染色体数目,一般不可能是体细胞的是
A.23 B.24 C.46 D.68
5、牛的体细胞内含有30对染色体,那么牛的生殖细胞和受精卵中分别含的染色体数是
3
A.30条30对 B.30对30条
C.30条30条 D.30对30对
6、下列关于基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B.基因数与染色体数一样多
C.基因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 D.生物的某一性状由一个基因控制
7、下列细胞中,不具有成对染色体的是( )
A.玉米的叶肉细胞 B.神经细胞 C.青蛙的卵细胞 D.鲫鱼的受精卵
8、从亲代的体细胞到生殖细胞再到发育成子代的受精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变化规律是( )
A.2N 2N 2N B.N N N C.N 2N N D.2N N 2N
9、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 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
过程把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 和 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10、染色体主要是由 和 组成的,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3